青少年為何不擅長辨認成人的臉孔
你覺得你家孩子擅長辨認別人的臉孔嗎?你知道這其中有青少年期的影響嗎?青少年為何不擅長辨認成人的臉孔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去研究發現,嬰幼兒辨認成人臉孔的能力比辨認嬰幼兒臉孔的能力更好。
這個現象被稱作“照顧者臉孔偏好”(caregiverbias)。據推測這是因為嬰幼兒在生活上對照顧他們的人甚為依賴,而這些照顧者正好是成人,于是認得哪個成人是自己的照顧者這項能力,可謂關乎生存。在多數嬰幼兒身上,他們特別擅長于辨認成年女性的臉孔,主因為多數嬰幼兒的照顧者恰巧是女性。事實上有研究確實發現,那些主要由男性照料的嬰幼兒,他們較善于辨認成年男性臉孔而不是女性臉孔。
至于成人的臉孔辨識能力有沒有什么偏好呢?
有的,成人有所謂的“同儕臉孔偏好”(peerbias)。顧名思義,如果是成人的臉,成人比較能夠認得自己是否有看過這張臉。但如果是兒童的'臉,成人辨認的能力其實是比較差的。這可以解釋成:要成功在大人的世界中打滾,必得要能認得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誰惹得起、誰惹不得。而這些人恰巧也都是成人。所以辨認成人臉孔的能力要好就成了生存的基本功夫。
如果嬰幼兒有“照顧者臉孔偏好”,而成人有“同儕臉孔偏好”,那么夾在兩者之間的青少年呢?
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如同嬰幼兒那般依賴成人,他們是否同時也變得不再那么善于辨認成人的臉孔?于此同時,青少年也大量增加與同儕的相處時間和互動,這是否會使他們對于其它青少年的臉孔變得更為敏感?
這個問題看似不難回答,但過往研究卻有不一致的結果。
追根究柢,或許是因為過去研究在定義“青少年”時不夠周詳所致。過去研究多單純以年齡來界定實驗參與者是否隸屬于青少年這個群體,但青春期開始與結束的時機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人11歲就進入青春期,但也有人14歲才開始。此外,即使同為青春期少男少女,青春期早期的臉孔特征,與青春期晚期的臉孔特征也有所不同。所以研究中若同時納入未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晚期的參與者但沒有把他們的數據分開分析,可能會造成混淆。
為厘清這個問題,心理學研究者招募了四組實驗參與者來測試他們的臉孔辨識能力。
這四組參與者分屬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包括青春期前兒童(6-8歲)、青春期初期青少年(11-14歲)、青春期晚期青少年(11-14歲)、與成年人(18-24歲)。至于如何界定究竟是青春期初期或晚期,則是同時依據參與者本人及其家長所填的量表結果決定。
研究者自數據庫中取得大量的人像照,其中同一個人的照片會有兩張,但一張是沒有表情的而另一張是在笑的。
1/4的照片是6-8歲兒童的照片,1/4是青春期初期青少年,1/4是青春期晚期青少年,還有1/4是18-24歲成年人。參與者在實驗的第一階段會先看面無表情的那些照片,并試著把這些人的臉記下來。在第二階段,他們必須在眾多微笑臉孔的照片中決定,哪些是他們在第一階段看過的人。也就是說,每個參與者都必須辨認和自己處于同一個發展階段的面孔,還有其它階段的人的面孔。
在這個實驗中,6-8歲兒童最擅長的是辨認成人的臉孔,而且是成年女性的臉孔。
表示所謂的“照顧者臉孔偏好”可能自嬰幼兒時期延伸至6-8歲還未消失,但所謂的“同儕臉孔偏好”尚未出現在他們身上。而成人也如同預期般,在辨認成人臉孔時有最好的表現。那么這個實驗最關心的青少年呢?
同6-8歲兒童相比,青春期初期的青少年仍具有相當的辨認成人臉孔的能力,但他們辨認其它青春期初期青少年臉孔的能力比辨認成人臉孔的能力更為突出。
顯示青春期伊始,“同儕臉孔偏好”便開始生效。到了青春期晚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最會辨認的臉孔是其它青春期晚期青少年的臉孔。但他們辨認成年人臉孔的能力,卻是所有組別的參與者之中最差的。顯示他們不但具有明顯的“同儕臉孔偏好”,他們的“照顧者臉孔偏好”也已經消失殆盡。
這個新研究清楚地顯示,臉孔辨識這樣一個依靠基礎知覺系統的能力,與我們的社會角色或我們與其它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是有明顯關聯的。
隨著兒童漸漸長大步入青春期,他們小時原本擅長辨認成人臉孔的能力,轉變成擅長辨認處于同發展階段的青少年,也就是同儕。而當他們長成成人時,他們雖然仍然擅長于辨認同儕的臉孔,只是同儕也如同他們自己,從青少年變成了成人。
【青少年為何不擅長辨認成人的臉孔】相關文章:
你比較擅長哪種工作08-12
內向的你其實也可以擅長交流12-19
青少年羽毛球訓練和成人羽毛球訓練的區別10-06
好的管理者都擅長解決下屬的困難08-16
團隊為何失敗08-17
青少年的形體訓練11-05
職場勵志:把時光浪費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06-05
為何會紋眉失敗07-19
學習青少年禮儀常識,做個文明青少年10-13
淺論青少年的通才教育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