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好不好看的是技巧
自己學習很認真但成績總也不理想?其實成績好不好看的是技巧你知道嗎?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表示,學習不是被動的,他十分強調學習策略的積極作用。如今,這一思想在繼續延伸,新的研究隨后展開。
1986年,Barry Zimmerman 和 Martinez Pons 發表了一篇文章,提供了研究自我調節的學習策略的新視角。他們在80名十年級學生(其中40名學生有較高的學習成績,另外40名學習成績較低)中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學生在上課、學習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學習策略。研究者歸納出14種學習策略,通過對兩組調查結果的對比發現,高成績組的學生與低成績組的學生差別在于,他們是否使用這些策略,使用了多少,以及是否持續使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許多研究顯示了學習策略的效用。John Dunlosky 和他的同事在一項近期研究中評估了十種學習策略的相對效用,按強度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其中實踐測試和分布練習具有高效用,自我解釋和交叉練習等具有中等效用。
許多研究表明在任何領域想要取得成功,積極使用學習策略都很重要,它能幫助我們掌握知識。Kiruthiga Nandagopal 和K. Anders Ericsson調查了生物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所使用的自我調節的學習策略。他們分析了學生們三周的日記,據此評估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并將14種學習策略分為六大類:
自我調節(包括自我評價、目標設定、制定計劃等),組織,搜集信息,記憶,尋求幫助(比如向同伴、導師、教授),復習(包括早期的問題、筆記、課本等)。
他們根據學生上課前的GPA成績將學生分為三組:高成績組(GPA> 3.7),一般成績組(GPA ≥ 3) ,低成績組(GPA < 3)。通過比較這三組學生的日記,他們發現,高成績組學生使用了大量不同的學習策略,而且比低成績組學生更多地使用組織、搜集信息和復習策略。
在期中考試周,學生們更頻繁地使用組織和復習筆記的策略,而高成績組學生會花費更多時間學習,并且積極向同伴請教。臨近期末,低成績組學生比中成績組學生更多地使用這些策略。另外,高成績組學生在學期中比另兩組較早地花費更多時間參與學習相關的活動,隨后差別不太明顯。
他們還發現,預測期末GPA成績的最重要的學習策略是搜集信息、復習課本和期中階段尋求同伴的幫助。盡管SAT和GPA呈顯著性相關,但SAT并不能解釋GPA的變異。與SAT高度相關的智商,一直被認為能有效預測學習成績,因此這一發現相當驚人。
這意味著那些一般認知能力較強的人之所以在很多學習環境中都能做得很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來最大化學習成果。
Nandagopal, Roy Roring 和 Jeanette Taylor 的研究也證實了以上結果。他們做了三個與智商顯著相關的認知測驗——聯想學習、工作記憶和加工速度。通過分析被試的思考過程,他們發現,被試在這三個認知測驗中的表現都被認知策略深刻影響。他們進一步發現,人們在認知任務中表現的.遺傳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所使用的認知策略所致。雖然有關學習策略的發展還需進一步研究,但這項研究第一次揭示了學習策略和遺傳之間存在關系。
另一項近期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學習策略對于預測長期成就的重要性。Kou Murayama和同事在一個德國學生樣本中研究了由五年級到十年級,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智商對數學成績的預測。他們的數學測試包括了算法、代數和幾何等能力。研究發現,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智商能有效預測數學成績,而前兩者預測系數更高。
加入人口學因素之后,智商與數學成績的增長不存在相關性。相比之下,知覺控制(如“學數學時我越努力,成績會越好”)、內在動機(如“我為數學付出很多努力是因為我喜歡這門學科”)和深度學習策略(如“我復習考試時,會把數學中不同部分聯系起來”),仍能有效預測數學成績,表層學習策略(如“我記住了一些解題步驟”)則負向預測數學成績。
研究者們認為這與馬太效應有關:越是具備較強的內在動機和有效的學習策略,越傾向于提升自身能力,而不具備這些特質就傾向于降低能力,久而久之,差距日漸增大。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應該為人們積極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教人們掌握合適的學習策略。
【成績好不好看的是技巧】相關文章:
好看的修眉技巧10-10
剪指甲好看的技巧10-09
插花技巧:怎樣插花好看10-03
跳拉丁舞好看的技巧10-06
企業文化好不好看看領導就知道08-16
關于考研數學提高成績的技巧05-19
應該怎么學習好看的插花技巧09-29
跳拉丁舞好看的小技巧09-28
提高小學奧數成績的技巧09-20
零基礎做出好看的配色的技巧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