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觀后感1400字
每個人都想要上天堂,但沒有人愿意死。
一個聲音說:天堂是美好的,我應該上天堂;另一個聲音說:生活是美好的,我不能死。
兩個都是我們的真實想法,但是…只有死了才能上天堂。出現這樣的矛盾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里,并非只有一個自我。
你說的是哪個我
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中提到過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
一個小男孩患有癲癇,醫生為了治療切斷左右腦之間的連接。腦科學家將這個小男孩作為實驗對象。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左腦控制右邊的身體,右腦控制左邊的身體;左腦主要負責語言邏輯等功能,右腦則主要負責形象思維相關的功能[注2]。
實驗人員首先問這個小男孩,你長大了之后想做什么?小男孩(的左腦)回答說——我想當制圖員。
為什么說是小男孩的左腦在回答呢?因為右腦不會說話,而且左右腦之間的信息交流已經切斷。制圖員,是小男孩左腦的理想。
之后實驗人員問了同樣的問題,但換了方式:
把問題寫在一張字條上,并且遮住小男孩的右眼,讓他用左眼看這個問題。然后給了他很多帶字母的卡片,讓他用卡片拼出自己的答案。這次他的答案是——賽車手。
一個聲音說:當制圖員吧,工作穩定,沒有危險;另一個聲音說:當賽車手吧,又酷又刺激,多棒啊!
要知道他只是有癲癇,并沒有什么精神疾病。這個實驗說明,大腦中本來就不只有一個自我,只不過正常人的大腦中,信息可以充分交流,總有一個聲音最終勝出,做出反應。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體會,面對一些重要選擇,可能會糾結,可能會進退兩難。但我們最終總會選擇其一,做出決定。
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對這個選擇,這個決定后悔了呢?如果我們對做出選擇的那個自我,心生厭惡了呢?
這就是最近熱映的.電影《無雙》想要探討的問題。
逃避責任的自我剝離
之前的文章《什么是好的壟斷》中提到過:有選擇必有成本,成本是放棄了的最高代價。
電影里有一段臺詞是點睛之筆,正是為了說明這個道理——
想要得到什么東西,就必須付出代價;就算你現在說不想要了,也還是要付出!
我們的主角面臨一系列的選擇,換句話說,他需要付出一系列代價。
想要成功么,想要配得上你愛的人么?那就把你畫的畫賣出去,賣很多很多錢,成為世界聞名的畫家。
沒人買么?想要體驗畫畫的快樂么?那就幫我作假,臨摹大師的作品賣錢。
想要錢么?那就跟我們一起印假鈔,一起干掉對手,一起槍林彈雨。
選擇 = 獲得 + 成本
每一個獲得都是那么誘人,讓他憧憬,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但每一項成本又都是那么高昂,讓他害怕,于是他在回過神后拒絕付出。
不,我是一個遵紀守法,有前途的藝術家。總有一天我會成功,會有很多人高價買我的畫。我會住上大別墅,衣著光鮮,喝最名貴的紅酒,在最有名的畫廊辦個人展覽,我為什么要干違法的事?
什么?殺人?我這樣的老實人,看到別人拿槍都會害怕,聽到炸彈響都哆嗦,怎么可能會殺人!只有為了最愛的人,我才會鼓起勇氣沖入險境。我不會為了賺錢冒這樣的風險,就算有人拿槍指著我也不行!
什么?失去心愛的人,卻拿別人當替身?不可能,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做不到。
可你分明都做了,一步一步地越陷越深,做的時候,你的臉上甚至還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不不不,這肯定是另外一個人!都是他拉我下水,都是他自作主張,都是他逼我、騙我、誤導我……才會發生這么多可怕的事。
可你分明在羨慕他的敢愛敢恨,雷厲風行,你時刻都想要變成他。
不,我可以給他一個名字,一個身份,一張臉。
別傻了,他就是你自己,你所厭惡的那個自己。
這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掙扎:人不總是理性的,總會在誘惑面前做自己清醒時不會做的事?梢砸簧⌒闹斏鞑蛔鲞@樣的事(比如老實人),或者做了之后承擔責任,又或干脆放棄良知(比如連環殺手),都能達到自洽和平衡。
但如果良心未泯,又不愿承擔應有的代價,那就只好否定自我,想要把那個自我剝離出去,就要受到最深的煎熬。
這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核心,是珍珠。其他的印假鈔、殺人、劇情反轉,都不過是裝珍珠的盒子。說來說去都是人性,演來演去都是內心戲。
【《無雙》觀后感1400字】相關文章:
"天下無雙"主題婚禮策劃案例09-30
才氣無雙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
《傷逝》觀后感01-31
搜索觀后感01-31
綻放觀后感01-30
2012觀后感01-23
《南京》觀后感01-23
暖情觀后感01-21
《歸來》觀后感01-20
北愛觀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