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觀后感(通用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住鄉愁》觀后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記住鄉愁》觀后感1
每個離家在外的游子,都時刻掛念著內心深處那片足以安妥靈魂、寄托情思的家鄉故土,那一方水土,那一方鄉音,不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思鄉情愫,更堅定著每一個地方的文化自信,擁有獨特文化意義的鄉愁,讓中華民族之魂得以扎根,讓中華民族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它是中華文化獨特的精神載體和情感歸宿。
公司組織員工觀看記錄片《記住鄉愁》,從20xx年3月12日開始,至今已有兩年多時間,在每次觀看后,各部門的同事都紛紛寫出觀后感,領導安排大家觀看,相信也是想讓大家能夠從劇中感受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對歷史有更多的認知和了解,讓我們從中學習到知識,學到做人的道理,受用于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當中,并且接受這些經過歷史長河洗禮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信仰,從中深刻體會符合當下時代要求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深刻的反映著那個時代的記憶,老一輩人為國家民族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當代青少年在網絡盛行的年代,漸漸忘卻了民族精神賦予我們的時代意義。優秀的民族精神應該作為鞭撻我們年輕一代的精神支柱,讓我們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應該在我們這一輩人身上閃耀光輝,做時代的傳承人,做文化的優秀繼承者。
我們今天所觀看的內容是嵩口鎮,那里水運發達,是商貿重鎮,很久以前的古鎮在大橋沒有建成之前人們兩岸往來全靠渡船,古時候嵩口鎮沒有官渡,百姓過河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到了始末清初,隨著嵩口鎮的繁榮,過河人越來越多,為謀取暴利,有人在溪水兩岸私設渡口,哄抬物價,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有個叫毛羽豐的人在外出途中看見百姓因為付不起過河錢而冒險涉水過河,當時連日暴雨,河水湍急,百姓轉眼就被河水吞沒,不幸溺亡。
當時看到此情景,毛羽豐心里十分難過,回家之后與家人商量捐出自家五十畝地做為義田,買來船只,義田換來的錢付給船夫,買船養渡,幫助百姓過河。毛羽豐的行為不僅得到官府的認可,百姓的尊崇,官府大加贊賞,為毛羽豐立碑,廢除私渡,不允許私渡。從那以后義渡就在大梓溪蔚然成風,許多大戶人家也紛紛效仿,盡自己所能捐出田地,買船養渡,幫助百姓過河,發揚光大這義渡行為,義渡源遠流長。人們從此出行不再困難,雖然目前嵩口鎮建起了大橋,人們有了更加方便的出行方式,但在嵩口鎮周圍的一些村落,依然還保留著義渡的傳統。
當時即便沒有任何報酬,但是村民也都很愿意從事這份工作,一天天,一年年,世世代代的擺渡人就這樣默默的值守在這條河流中,嵩口鎮人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助人為樂的行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義舉行為能夠把人的良知呼喚出來,有更多的人加入這種義舉,這樣這種急公好義作為地區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往下傳。
后人他們都效仿張元干這樣的人,他在家鄉的種種義舉讓古鎮人難以忘懷,凡客死嵩口鎮的異鄉人,張家人都要把他們妥善安葬,為老百姓做實實在在的事,一代代張氏后人秉承著先祖的教誨在古鎮建義學、設義倉、修橋鋪路、扶貧濟困,數百年間從未間斷。
嵩口鎮人這種急公好義、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的行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記住鄉愁》觀后感2
看《記住鄉愁》,我的心立刻被吸引:那一片片古老美麗的村落,那一輩輩勤勞善良的村民,還有那一代代流傳的村落文化,無不撞擊著我的心靈,牽動著我的靈魂。我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鄉的小河,還有河邊吱吱歌唱的水磨;噢,媽媽,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我思戀故鄉的炊煙,還有小路上趕集的牛車;噢,媽媽,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響,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展示鄉愁的作品好不好,有三個標準。
第一就是能否喚起讀者對故鄉景色的回憶,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為家鄉的景色中印有自己的足跡和身影,它是照刻在心靈的底片,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想起來就浮現眼前,歷歷在目。何況《記住鄉愁》聲情并茂,觀看之中,這種感覺十分突出。
第二就是能否撥動讀者思念故鄉親人的情感琴弦,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為故鄉親人之思,是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街坊鄰居,家長里短;講不完的故事,訴不完的親情,在心靈中流過,在時光里飛揚!看《記住鄉愁》,眼前就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第三就是能否引發對故鄉文化的思考,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為故鄉在《詩經》里出現過,在李白的詩歌里出現過,在魯迅的小說里出現過,在今天的流行歌曲里出現過。你聽:“啊,我故鄉的月亮,你那彎彎的憂傷,穿透了我的胸膛……”這是一種引發,啟迪人們對養育自己的故土進行思考。這就是詩歌的感發力量,即所謂藝術張力。《記住鄉愁》就具備這樣的藝術魅力!
所謂養育,就是指故鄉對一個人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精神上的,靈魂上的。這種影響是針對那些走出故鄉的人說的。為什么一提起鄉愁人們就心潮難平?因為故鄉的親人給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因為故鄉的風土塑造了自己的靈魂。一個游子走出故里,奮斗他鄉,會時刻感到故鄉親人的眼睛在盯著自己。一個游子漂泊多年,可能會有飄蕩無根的感覺,可能會感到疲憊,但一想到故鄉,一想到親人,就踏實多了,就有力量了。
當游子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創造了業績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謝故鄉的親人,感謝故鄉的山水;他恨不能立刻回到故鄉,向親人匯報,向故鄉的明月訴說,因為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啊!可以說,沒有了故鄉的期盼與激勵,人生的動力就失掉大半。你知道《故鄉的云》這首歌吧,你聽——“天邊飄過故鄉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故鄉,它不僅僅是你生命誕生之地,還是你人生事業的加油站,更是你靈魂的歸宿!
去看《記住鄉愁》吧,你會收獲滿滿!
《記住鄉愁》觀后感3
“海上忽見神仙山,碧波浩蕩通天邊”。隨著優美的主題曲過后,跟隨著解說和鏡頭,我被帶到了千年古鎮—瑯琊。
雖未到過瑯琊鎮,但通過鏡頭畫面與解說讓我如同身臨其境,讓我知道了在祖國的博大疆土上有這么一個歷史悠久、風景如畫而且有故事的海濱小鎮。定位于我國的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這座山巒海濤間的小鎮”山海薈萃的獨特氣質,海中的小島千帆搖曳,如屏似畫。它不僅風景秀麗、依山傍海,更是一個充滿神奇、歷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鎮。早在三千多年前,姜子牙在這里修建四時主祠,從而確立了春夏秋冬四季,瑯琊臺也成為我國最早的天文觀象臺,歷史上秦皇漢武等帝王先后來到這里祭天頌德,現在還保留著86個字的秦代《瑯琊臺刻石》,“在這里寧靜與繁華相處得不著痕跡”,到了北宋瑯琊古港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軍港和漁港,它在軍事和經濟上也有很重要的位置,瑯琊鎮的歷史悠久在中國一脈相承的歷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瑯琊鎮的地理環境等因素,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帝王必爭之地,也是倭寇入侵之地,但從秦始皇時的十五萬移民到明朝設立兵寨,派駐十五姓氏將士,瑯琊的百姓就明白“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國盛才能家興”。
幾千年的時光悠悠流淌,家國兩相依的精神,悄無生息地滋潤著古鎮里的每一個人,有國才有家。新中國成立后,瑯琊人他們無比珍惜如今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從軍艦救助受傷的漁民,“天下雖平,忘戰必!保瑸椤昂推绞姑——20xx”中俄軍演而全村撤離,部隊為回饋瑯琊百姓而建的軍事紀念館,從把舊習俗的紅布換成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每家每戶都掛上國旗,船出海不管大船小船都掛著國旗,不管到哪兒,他不敢欺負咱也不敢怎么招咱”。到因使命在身而不能見老父親最后一面的軍區司令李永金等等。對所有的瑯琊人來說,為國盡忠就是最大的盡孝,無不體現出瑯琊人的“舍小家為大家”,“國盛家才興”,“有國才有家”的家國兩相依的精神。
瑯琊古鎮雖小卻體現出大國精神,正是這種“舍小家為大家”,“國盛家才興”的家國精神,才會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開墾北大荒;上山下鄉;援疆支教;三峽移民;反恐維和;一帶一路等等都在向世人展現我國人民“舍小家為大家”“有國才有家”的家國情懷。
想到這里我突然想到我愛人為工作需要離家千里,遠離家鄉、父母、妻兒來到這里工作不也是“舍小家為大家”、“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用來哪里搬”的家國情懷嗎!這里工作的好多人都和我愛人一樣……我為了支持愛人的工作,讓他安心工作,也辭別父母、家人來到他身邊工作,雖然很想念家中父母、家人和正在上學的女兒,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雖然我們不能像十五姓氏將士那樣壯烈,不能像軍區老首長一樣的軍人那么舍身為國,但我們也在為祖國的建設默默的做出貢獻,孟子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我們只有過好每一個小家才能讓祖國大家庭更和諧、強盛!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家國情懷吧!
看著瑯琊古鎮,體會著家國兩相依的精神,聽著“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的《記住鄉愁》的歌曲,思念著家鄉,希望早日能把他鄉變故鄉。
《記住鄉愁》觀后感4
作為一個觀眾,情不自禁、由衷地向《記住鄉愁》紀錄片的全體專家和工作人員表示敬意。自2015年開播以來,他們已經引領我們深入了百個傳統村落,傾聽村落中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故事,他們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血脈和源泉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追根問源、穿越古今,生動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2017年伊始,《記住鄉愁》第三季面世了,這一季以古鎮為對象,在全國遴選了60座各具特色的古鎮進行拍攝,聚焦中國古鎮的地緣文化和特色建筑,將一座座古鎮,一絲絲鄉情用鏡頭語言娓娓道來,通過一個個生活化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一鎮一味道,一鎮一神韻”的獨特之美。古鎮的美,讓人沉醉;古鎮的情,悠遠綿長;古鎮的魂,厚德載物。使我們在淡淡的情緒中體會歷史、自然、人文與美的凝練。
《記住鄉愁》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走進生活、走進文化、走進歷史、走進鄉村,傳遞中華之道、中華之德,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感性顯現,教我們如何認識傳統、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記住鄉愁》自開播以來,受到了許多觀眾的追捧,引發了公眾的強烈共鳴,因為它勾起了我們的鄉愁,勾起了我們對“家”的思念,更勾起了深蘊于我們心靈深處和集體無意識中的那份記憶,也激起我們對這片可以棲居的大地的熱愛。
千姿百態的古鎮喚醒了沉睡的鄉愁,也喚起了我們對傳統之美的共鳴。第三季用60集篇幅書寫的中國古鎮當中,既有小巧精致的水鄉古鎮群,也有粗獷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筑群,有商賈大家的徽派古鎮群,和樸實無華的西北古鎮群,還有個性鮮明的嶺南古鎮群和清秀靈逸的湘黔古鎮群,以及頗具民族風情的南詔古鎮群和另類浪漫的西南古鎮群等等,豐富多彩,不一而足。這些古鎮不僅僅是中國特色區域文化的縮影,更承載了中國哲學思想的基本觀念,特別是中國人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禮謙讓等價值觀念為核心的哲學思想的完美體現。
第一集《烏鎮——枕水人家立志進取》,講述了位于蘇杭之間的烏鎮。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烏鎮,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運河商業文化的影響,雖然歷經戰亂與衰敗,每次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再次突破。今天,烏鎮人依舊堅持進取求變的時代精神,致力于古鎮的傳承與發展。于是我們看到烏鎮人矢志不移地投身烏鎮旅游業的保護與開發。我們看到祖上四代都從事竹編工藝的手藝人錢鑫明,為了把“竹編”這項老手藝傳承下去而不斷堅守、四方奔走。我們也看到擁有不服輸性格的烏鎮民宿房東穆穆,進取求新大膽嘗試,成功地推廣了烏鎮民宿。烏鎮,正以其勇立潮頭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它在時代與歷史交匯處的新生。
在傳統與現代文明的碰撞下,烏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鎮風韻,在這里,古老戲臺上唱響的是質樸的花鼓戲,一旁劇場里,則在上演一幕幕現代的話。唤诌叺睦系昀,傳統手工藝者仍在延續古老技藝,一側的老街上展示的卻是具有國際視野的當代藝術。當時代和歷史在古鎮交匯時,帶來的不是沖突,而是一種新生。烏鎮以勇立潮頭的姿態向世人昭示,它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
第十五集《安居鎮——勇于擔當》,講述了大安溪河畔的安居古鎮的古往今來。安居始建于隋朝,是一座因水而興、因商而盛的碼頭重鎮。這里有賞不完的文化符號,繞不盡的青磚石瓦,這里承載著千年的榮耀和輝煌,也迸發著新的生命與活力。安居靠水,古時灘頭邊的船只都只能靠人力拉船,大型貨船上灘時,需要數百人同時拉纖,通力合作,擔負起各自的職責,這使得“敢闖敢干、勇于擔當”成為安居船工這個古老行業的生存法則。現如今,機動鐵船代替了人力木船,但船工們“勇于擔當”的精神,卻在安居人的血脈中世代傳承。
文化,是物質與精神創造的綜合,是一個民族的生存方式和價值體系。一個民族必須依靠文化來傳承意義與價值,維系信仰與態度,實施守成和變革。文化自信,是對所屬文化的自我認同與肯定,是禮敬與自豪。產生文化自信的基本條件,是悠久的文明傳承、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強盛的文化基因。中華文化中的修身養性、誠信仁愛、和諧中庸、崇尚正義、注重民本等優秀思想,蘊含著民族發展的核心理念,沉淀著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憑借這種文化自信,在多災多難的歷史進程中頑強地生存下來。一代代“明其道不計其功”的中國人,高揚主體意志的崇高與自由而不計行為的利害與得失,不斷地集聚起改造現實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也閃耀著時代的光芒。它不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智慧和力量。誠然,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并為之自豪。但同時,我們也要把它放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觀格局中進行甄別、這樣生發出的文化自信才深刻、強大。老子說“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一方面,我們要理性認知和把握傳統文化價值的多重性,意識到傳統文化的歷史局限性,全面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還要以平和的心態和客觀的眼光,尊重包容與學習優秀外來文化,在相互凝視與對話中找準自身文化的坐標,堅定信仰和追求。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而喚醒我們回望的鄉愁正是我們的文化自信之根。
《記住鄉愁》觀后感5
“這部紀錄片能真正地喚起海內外華人記憶中的鄉愁,也可以凝聚億萬中國人對優秀文化的體悟。”一脈青山、一方綠水,一片瓦屋、一個故事,在本季節目中,無論是以“家國兩相依”為主題的瑯琊鎮;還是以“急公好義”為主題的嵩口鎮;或是以“眾志成城”為主題的淶灘鎮;抑或是以“青山綠水百福來”為主題的百福司鎮等等,都在注重挖掘古鎮歷史變化的同時,更注重人地關系的討論,每一個古鎮專題都探索了特定自然空間里所發展出的人文精神,并引入文學地理之典故加以佐證和潤色,底蘊不可謂不深厚。讓后人以情為線串起了鄉愁,留住了鄉情。
鏡頭下,居民晾曬衣服、商販的吆喝聲、樓道里跳繩的小妹妹,生活氣息濃厚。其實,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之下,這種慢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沉淀彌足珍貴。
無論是顧世雄,還是徐小云,他們都是從《楓涇鎮》走出,他們對風骨氣節的恪守、人間正道的向往,離不開古鎮歷史底蘊的熏陶與浸潤;追尋古代、近代和當代古鎮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昭君鎮》解讀著“能扛事有擔待”的背簍精神;《松溉鎮》中,這座巴蜀小鎮上演的一樁樁、一件件反哺家鄉、桑梓情深的故事讓觀眾記憶猶新。
以如此淳樸真誠的內容傳承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觸動著觀眾心中柔軟的那個“鄉愁”。用實實在在的故事講述古樸民風民情,講述中國普通百姓平淡生活中藏著的深刻哲理,講述悠遠流長的民間傳統,也講述縱使世間、時代變化,但唯有不變的是基礎的待人、處事原則。用深邃的思想解讀古鎮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崇敬的心情謳歌古鎮代代相傳的精神品質,“鄉愁文化”也由此得到了延伸。
《記住鄉愁》觀后感6
馬頭墻、老祠堂、老水口、老亭子、石板路,每每想起故鄉,這些熟悉景象仿佛電影一般出現在腦海中。我的故鄉隱藏于大山之中,保持著她獨有的那份恬淡和樸素。近些年,這個寂靜的山村漸漸迎來不少外地人,他們成群結伴的跑到我們鄉下,拿著相機繞著村子拍這拍那,找尋這份寧靜清幽;蛟S,他們也是來尋找那份久違的鄉愁。
故鄉是什么?我想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你生命開始的地方,也是人生出發的起點,那里的一草一木,你都再熟悉不過。那里的每條小徑每座山崗都留有你輕盈歡快的腳印,那里的小河你游過泳、抓過魚,那里的樹林你爬過樹、掏過鳥窩……故鄉是你親手種下的那棵小樹,是門口那被歲月磨得光滑的石凳;故鄉是你牽過的那頭老牛,是村前的那口古井,是那青青的石板路;故鄉是村旁的那條寧靜彎曲小河,是棲滿白鷺的青青山崗。故鄉是常年在外的你,一旦回到它的懷抱,它的一切的一切都能勾起你無限溫暖的回憶。故鄉是一種歸宿的眷戀,是一種寧靜的表達。
故鄉是一種記憶,但是故鄉也是實實在在的,故鄉的情誼都有許多熟悉的實物承載著。當你的記憶和實體重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找到了故鄉的所在。故鄉,不僅僅是個地址和空間,它是有容顏和記憶能量、有年輪和光陰故事的,它需要視覺憑證,需要歲月依據,需要細節支撐,哪怕蛛絲馬跡,哪怕一井一石一樹……否則,一個游子何以與眼前的景象相認?何以替自己收藏童年、見證青春?每當想起這些載體即將消失的時候,內心總覺得莫名的傷感——我終將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隨著城鎮的無限擴張,多少人都會在這場運動中失去自己的故鄉,故鄉將成為你我永遠的心靈之殤。
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現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面對時代的洪流,面對逝去的時光,我們的雙手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我們無法挽留時光的流失,但在我們生命的長河里卻值得珍藏和回憶。
【《記住鄉愁》觀后感(通用6篇)】相關文章:
英語詩歌朗讀《鄉愁》08-21
舞蹈動作如何快速記住10-03
我們需要記住的那些勵志名言11-14
你值得記住的英語名言警句06-16
值得記住的英語名言警句集錦06-15
政治6大板塊怎么記住04-29
創業路上請記住他人的好11-03
10個該記住的眼線知識07-27
記住求職面試的自我介紹技巧06-19
2017年考研上場前記住這些切忌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