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爆裂鼓手》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爆裂鼓手》觀后感1
《爆裂鼓手》是我近期想推薦給大家的一部優秀的影片,作為一名學生,我深切的能夠體會到安格魯的緊張、失望、欣喜若狂,期待被認可、瘋狂的練習只為那傳奇的老師撇過一眼,迫切的想成功而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心理。成為一位老師,清清楚楚的明白弗萊徹愛才心切,在嚴厲的教導下自己的樂團絕對不能輸的信念,他是天使、更是魔鬼,他優秀、嚴厲、認真并仍舊努力,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在,大家看到的是萬眾矚目的天才,但是天才背后那雙殷切只帶一絲慈愛的眼光卻常常被粗魯的言語及嚴厲的責罰所遮蓋,有影評說弗萊徹是魔鬼,他一定要贏,所以他才要毀了安德魯,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安德魯在小酒館碰到弗萊徹時,已經放棄了做一名鼓手的信念,因為弗萊徹步步緊逼,才有了安德魯最后在林肯中心那震驚四座的SOLO表演,而影片的最后是師徒二人的相視一笑,弗萊徹成就了安德魯,也成就了自己...
望古固有“嚴師出高徒”之贊譽,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箴言,影片客觀的陳述了一個19歲謝爾佛音樂學院學生安德魯—從單親家庭長大下自卑孤僻的男孩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在魔鬼導師弗萊徹教導下能夠成為偶像鼓手一樣的奮斗過程,高壓教學下安德魯不時在高喊下血肉模糊的進行練習,他太想贏,有韌性,弗萊徹第一眼就看穿了安德魯,他想要這個學生,他知道他行,影片中期弗萊徹的學生西蒙自殺,其實他是悲傷的,這種悲傷更多的可能是他最好的學生差一點就可以做到完美了,但是仍然沒有做到,我并不承認弗萊徹沒有人性,相反作為教師我深深的理解JK詮釋的弗萊徹的內心,在他心里,完美高于一切,也是唯一標準,這對于藝術來說,是偏執的瘋狂...弗萊徹在小酒館與安格魯的對話讓我感慨萬千,“在英語中,沒有任何兩個字比不錯更害人了”,我至今仍回味著弗萊徹對教學無窮無盡執著變態的教學方式,說他是魔鬼也好,說他沒有人性也罷,拋開一切,弗萊徹如此作為是對完美水準的虔誠跪拜...他不是魔鬼,他是一名偏執的導師而已...
《爆裂鼓手》觀后感2
在觀IMDB的道路上有了一個小插曲,就是第85屆的奧斯卡,就像新上的菜一樣,當然先要品個鮮再吃別的。一開始看這片的都會把它當成一部勵志片,這部影片確實是有很大勵志成分的,也有人覺得這是一部恨鐵不成鋼的教育片,是講這位音樂老師的教學方法的,當然影片里有一部分也肯定了老師的激將教學法,但這并不是影片主要想表達的,在我看來其實這是部講述一個變態老師被一位牛逼鼓手征服的故事,或者說主題就在鼓手而不在老師,老師只是個綠葉。這一點非常贊同翻譯名字的同志,把《Whiplash》這個曲名翻譯成《爆裂鼓手》,這說明出影片的主題是什么,而不是翻譯成“恨鐵不成鋼”或者“爆裂老師”,看我看來這部影片里最牛逼的就是這位鼓手,而不是老師的激將法,因為老師是用同樣的方法教一大波學生的,對任何人都沒有偏頗,為什么偏偏這個鼓手成了大牛逼而其他人沒有?這還是說明了老師的方法只是個助緣,關鍵看鼓手本身的意志,所以可以斷定它是鼓手的主題。影片前半段大家都會以為這個老師很牛逼,貌似風頭都被他搶走了(這個演員確實演的很好),但是到了后半段發現有些不對頭,尤其是老師與學生酒吧相遇到老師欺騙學生給了一個陌生曲譜,可以看出這位老師是沒我們想象那樣偉大的,尤其是在舞臺上與學生的那幾句對話和眼神交流,更加斷定這只是一個比較少見的老變態,而真正牛逼的人物是這位鼓手學生,最后鼓手的爆發震驚了所有人,當然也征服了這位老變態,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態度去迎合鼓手,到此為止影片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勵志片,而是一部關于鼓手的傳記,老變態不過是他生命中的過客罷了。但嚴師出高徒是肯定有道理的,只不過在這里作者只是拿來用了一下罷了,不注意還真的會和主題混淆。劇本很牛逼,但是也很難拍,可以想象要找一個鼓打的牛逼又會演戲的演員是多么難的一件事,對于爵士樂的把控也是付出了心血,表現的不專業還怎么拿出來混,比如那差了幾微秒的節拍對于外行人來講是很難聽出差別的,但是要把這些細節表現的很清楚這就是導演的功力了。
《爆裂鼓手》觀后感3
《爆裂鼓手》作為一部充斥了專業音樂因素的電影,它走的不是《愛樂之城》的文藝風,講唯美的小情調,而是貫穿始終的暗黑與壓抑,和勵志。
之所以引起許多人關注并且肯定,是因為它特殊的風格和“搏命”一般的執著。安德魯在追逐鼓手之夢的路上其實已經很努力了,躲在燈光昏暗的琴房里練習以追求更快的節奏,不斷突破,總是汗流浹背地重復著擊鼓的動作,這是很多普通人的經歷,他們沒有出色的天賦,卻深深熱愛著某件事物,執著得很;但是弗萊徹——這個在整部影片里不斷散發壓抑氣息的惡魔老師,在他的眼中,天才,是絕處逢生,是受盡屈辱和苦痛后堅持自我。
當一個執著于夢想的平凡人遇到這個想法偏執性情古怪的老師,他們的矛盾在激化,安德魯進入了樂團,卻在得到主鼓手的位置后又失去,嘗過在人群中耀眼而成功的.滋味,便再也不肯放手。他為了趕上一場重要的樂團比賽,即使出了車禍仍捂著血淋淋的腦袋趕到音樂廳,鼓上沾滿了血。
他對主鼓手的位置執著得幾乎搏命,每次擊鼓,留下的是大片大片的血,像是在用鮮血演奏這爆裂的鼓聲,觸目驚心。
執著成才的路上,總有人像他一樣迷失了方向,瘋狂地追求,反而弄不清值不值得,從前的努力仿佛昭告著這個夢想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手,于是人們用盡各種方式,無論是壓榨別人,還是壓榨自己,都處于瘋狂的狀態。
執著的時候,不求大膽無畏地向前沖,先冷靜理性地思考思考——你最初想要得到什么?得到以后,你付出的代價,還值得嗎?
我們曾經或現在或未來在為執著的東西付出很多東西,無論當初是不是以成才為目的,我們都應在執著中善待自己,聽從內心,明確方向,外界條件如何惡劣,我們總有辦法避開或解決,但更需要的,是內心的強大。
成才路上,執著不是標桿,而是你強大的標志。
《爆裂鼓手》觀后感4
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在于架子鼓音樂的爆發力,對于教育,也是讓人深思的,如果靠打罵取得成功,結局就有可能暗含著悲劇,但電影中打罵也的確激發出了人的才能。成功的經歷很重要,難道溫柔真的不能讓人成功?沒有柔情只有爆發力的作品是否能流傳久遠?
電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有一個成功的結局,但電影中也揭露了暴力教育的一個悲慘事件。一個著名音樂學院的老師是出了名的魔鬼老師,一個考入這所學院的勤奮學生被這個老師的樂隊選中當鼓手。在訓練過程中,老師處處打壓學生,扔椅子扇耳光,這個學生在競爭中獲得了首席鼓手,但他在比賽時,卻遲到了。學生因急于趕到臺上,出了車禍,但還可以跑到臺上敲起了鼓,因老師的責備,他對老師大打出手,被音樂學院開除。而卻有調查人員來找這個學生,讓他把老師上課時的暴力狀態講出來,這個老師也離開了音樂學院。
這之前有一個學生,在這個魔鬼老師的指導下成功了,但后來卻因為抑郁癥而自殺。老師在上課時得到這個噩耗,傷心的哭了起來,他心愛的學生呀。
之后老師與學生在一個音樂節上遇到,老師邀請學生去參加他帶的樂隊,學生去了,卻在臺上遭到了羞辱,這個魔鬼老師還是繼續在打壓學生,學生也一怒而即興創作出來一首非常成功的爆裂音樂。
電影的故事不算復雜,最精彩之處在于,老師與學生的演技,及最后那段爆發力超強的音樂,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當中,觀眾可以欣賞到爵士音樂,優美而有力量,滋滋的音調似想象中鷹翅劃過長空會發出那樣的聲音一樣,讓人們的想象力無邊無際。
最讓我感到觀賞價值的是老師與學生的扮演者,都是演技高超的人,老師的指揮動作是那么有力量,仿佛音樂世界在他的指揮下突然停止,忽又開始鮮活。
結尾也是很好的,在學生激情演奏過已有曲目之后,又即興創作了一首架子鼓曲,師生四目相對露出笑臉,之后,在兩聲鏜鏜聲中結束。我從一個音樂外行的角度仔細聽了那首架子鼓曲,感覺學生是模仿了生活中的雨聲,擊打出激烈而優美的音樂。雨過天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的內心也是如此,經歷波瀾,更要洗刷憂傷,人才能神采奕奕,生活在所發現的美好之中。
【《爆裂鼓手》觀后感】相關文章:
沖壓模具爆裂的原因分析,模具人必須知道的10-08
《大魚》觀后感04-29
《羅馬》觀后感04-27
心曲觀后感04-27
《過年》觀后感04-27
環保觀后感04-26
海洋觀后感04-25
《怪物》觀后感04-24
《雨果》觀后感04-24
《雪豹》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