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錄像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別》教學錄像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黃鶴樓送別》是一文詩兼美的“文包詩”形式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本文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使得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梢赃@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墩Z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
因此,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試圖沿著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題眼“送別”設問,理解“餞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緊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通過“找、劃、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兩位大詩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佇立”、“凝視”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并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現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注重朗讀,讀貫穿始終
課程標準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獲得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能力的獲得主要是靠語文實踐,而朗讀是一項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張田若先生曾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北竟澱n的朗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薄⒆x的目的性很明確。比如話別的場景,讓學生一邊分角色朗讀,一邊思考從他們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在第四小節目送場景的教學中,要求學生一邊輕聲讀一邊思考:在李白的眼中為何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條船?讀出你的體會。在教學1、2自然段時,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這對好朋友他們有良辰美景下做什么?如此良辰美景為何無心欣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在每部分的教學中,做到讓學生讀有針對性,有目的性。
2、讀的層次由淺入深。在讓學生感受“煙花三月”的美景時,對“煙花三月”一詞進行了三次不同層次的讀。第一次讀就是讓學生讀好這個詞,第二次讀通過理解文中具體描寫“煙花三月”的句子,并讓學生想象了畫面的讀,這次讀比第一次感情有所提高,第三次是通過觀察,積累有關描寫“煙花三月”的詞語的基礎上,再讀,這次讀學生的情景全部融進了這“煙花三月”。這樣每一次讀學生的感受都不一樣,學生對“煙花三月”一詞的理解也就由淺入深。
。、讀的形式多樣化。在本節課上,我采用了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默讀、齊讀、自由讀、配樂朗讀、師范讀、師生配合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學生就這樣在不斷的朗讀中形成語感,積累語言。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對“文包詩”這類課文的教學把握還不夠,它既不同于單純的古詩教學,又不同于普通的課文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晌以诮虒W中比較重文,對文詩結合處理得還不夠細膩。盡管我認為,只要理解了“文”,對詩的理解會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詩”結合環節還是需進一步落實的。
【《黃鶴樓送別》教學錄像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11-13
小學課文《黃鶴樓送別》說課稿范文10-16
初中語文課文《黃鶴樓送別》的說課稿01-12
錄像面試經驗12-10
淺談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4-16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黃鶴樓送別》說課稿09-29
錄像尋名校足跡興我之教育觀后感09-03
智能錄像監控系統的建立08-29
錄像面試經驗電信面試10-22
婚慶錄像編輯軟件技巧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