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這是一部在上映前就引發爭議的影片!
這是一部在觀影后仍引人思考的影片!
血與火交織的朝鮮戰爭,是這部影片聚焦的主題。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非凡的年輕軍人為保衛共和國毅然決然奔赴戰場,在殘酷的血雨中所經歷的那些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
觀看完這樣一部“標準”構思的戰爭影片,感觸最深的首先還是戰爭暴力的血腥與殘酷。作為“裝飾死亡的藝術”,戰爭的殘酷從來就是古今中外影視或文學作品呈現的焦點,朝鮮戰爭尤其如此。戰火后的瘡痍不時敲擊著觀影者的心靈。其實,在影片之外,有關這場戰爭的殘酷還是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當然,這種殘酷部分源于敵我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
根據金一南《軍人生來為戰勝》一書記載,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就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愿軍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這一裝備差距的代價,在影片中得以呈現。再比如,美軍運輸全部機械化,一個軍就擁有汽車約7000輛,而我志愿軍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軍只有汽車100輛,二十七軍則只有45輛。空中力量的懸殊就更大了。我志愿軍當時不但沒有飛機,連防空武器也極度缺乏。面對美軍1100架作戰飛機,志愿軍當時只有一個高炮團,36門75毫米高炮,還要留12門在鴨綠江邊保衛渡口。最初帶入朝鮮的',竟然只有舊式的日制高炮24門。至于雷達則一部也沒有,搜索空中目標全憑耳聽和目視。對此,侵朝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后來也回憶道:“我們在北朝鮮戰場上空幾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們可以不受阻礙地攻擊敵補給線。在頭一年,對方甚至連防空火力還擊也沒有!
對于這場戰爭的殘酷,當年的影片《上甘嶺》也曾有過經典的刻畫。影片以“戰壕真實”為鮮明特征。在尚不具備鴻篇巨制條件下,當時的影片編導選擇了上甘嶺戰役這個局部,“以小見大”式地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將鏡頭聚焦于戰役中志愿軍某師某部八連和八連駐守的坑道特定環境,集中塑造八連連長張忠發等基層官兵形象,讓觀眾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志愿軍作為整體堅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影片中那個生動的細節感染了幾代人。志愿軍官兵在坑道里堅守多日,沒有喝上一滴水,口渴難耐,排長講望梅止渴的故事,連長帶頭干咽餅干。師長派人給坑道官兵送來兩個蘋果,大家拿在手里輪流聞一聞,誰也舍不得吃一口。影片之所以被譽為戰爭的詩篇,應該講,其詩情中滲透著志愿軍戰士對祖國的無比深情,這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我的戰爭》影片中,也有類似的細節刻畫。比如,在影片的末尾,穿過戰場硝煙的火車回來了,跟片頭幾年前的熱鬧一樣,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只是車頭上少了孫北川以及千千萬萬個和孫北川一樣的英雄兒女,畫面上其他跟孫北川一樣的戰士抱著家人痛哭,當張洛東跑向孟三夏的時候,孫北川的笑容定格了。站臺上,孟三夏下意識地捂著斷臂,勝利的列車駛來,姑娘卻沒有等來自己的愛情。戰爭就是戰爭,它在不經意之間猝然來臨,又在不經意之間分隔生死。敵機呼嘯的轟炸、漫山遍野的槍炮,幾乎讓觀眾聞不到一絲生機的味道。曾經,列車駛出國境的第一站就是空前慘烈的傷亡,而今,列車歸來更是承載著太多痛失親人的噩耗。原著巴金小說題為《團圓》,或許想表達的就是這種殘缺后的團圓。
【看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我們的冬奧電影觀后感700字02-26
最新戰爭電影《金剛川》的優秀觀后感07-30
觀看我的長征觀后感09-18
戰爭觀后感01-04
好萊塢經典戰爭電影排行榜09-02
看我的前半生觀后感09-12
編導必看的十部經典戰爭電影10-07
我的戰爭觀后感01-04
醫生黨員觀看我是醫生觀后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