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看《穹頂之下》紀錄片的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穹頂之下》紀錄片的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看《穹頂之下》紀錄片的觀后感1
20xx年2月8日,從央視辭職的著名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關于霧霾的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不到一天時間,傳遍全網,成為全國數億人手機朋友圈中熱談的話題。
在父母的陪伴下看完了這部時長一小時四十三分鐘的紀錄片,我感觸頗多
一、國人的環保意識。我曾在街上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伙子在喝完飲料后,明明垃圾桶就在他的不遠處,可是他就是隨手往地上一扔就走了。路過的行人也沒有一個把那飲料瓶撿起來丟進垃圾桶里。我這里舉例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一個極小的卻極其真實的例子。在這部片子里我們還可以看到企業為了省錢亂排污,而環保部門置之不理或有心無力的舉措—————再和美國對比一下,美國雖然用了100年的時間才改善了生活,而我們中國只用了30年的時間完成了美國用100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經濟發展,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雖然發展了,國人的環保意識卻沒有一起跟上來。大部分國人的環保意識遠遠不及美國人甚至日本人。
二、國人對霧霾的意識。片子中指出在北京一年的霧霾天數達到了175天。在我們居住的被形容為人間天堂的杭州,這樣一個所有人印象中“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麗城市一年中的霧霾天數居然達到了200天以上——這意味著杭州居民也就是我們一年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數是生活在霧霾天中,呼吸著混合這各種毒素的復雜的空氣?吹竭@里時,我非常吃驚。再以英國為例:英國曾被稱為霧都。在1950年的煙霧事件中,英國倫敦死了很多人。之后英國人逐漸開始用石油和天然氣來代替煤炭。一定要使用的煤炭,則開始洗煤等等。這些措施讓英國的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
雖然有很多措施需要國家、需要政府去實施。但作為一名小小的公民,我希望柴靜的這部紀錄片能夠喚起的人來關注環保,關注霧霾。希望大家攜起手來,共同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觀看《穹頂之下》紀錄片的觀后感2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焦霧霾問題,《穹頂之下》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絡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視頻公布后,引發熱議。
今天看到柴靜的視頻,我更加深刻的確定了這種想法!案≡、貪婪、透支”。這就是我,對于如今中國社會不論是從經濟發展上,還是從環保領域上,還是各行各業狀況上,唯一的看法。而我們,將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這是必須的,因為每個人的自私,最后我們一起去消化我們種下的惡果。
現在經濟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產泡沫的惡果;現在的霧霾和環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廠、大發展中以犧牲環境付出的代價;可以說,現在我們承受的一切,都是過去做的孽?杀氖,人就如此短短幾十年,所以我們承受的,便是父輩們做的孽。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經濟大發展鬧劇中,有沒有贏家呢?也許也是有一部分我們姑且稱他們為“贏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廠企業主,他們用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換取了屬于他們的“暴富”;蛟S他們的情況比大多數悲催的老百姓好一點,至少,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比如移民。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現實都在向我們宣昭著這樣一種客觀現象:有錢(不管是賺的還是貪的)、有本事(不管是航空技術本事還是廚師護士這樣的手藝)、學習好(不管是申請到PHD還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所以科學家出去了,中國犧牲環境代價換來錢的`有錢人和靠收稅養活的一大群貪污的人,北大清華畢業的精英們都出國留學去然后在國外工作定居綠卡移民了……而祖國,還剩下什么?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們未來的出路和良好歸宿嗎。皮將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賽人,到底是在歌唱著一種自由快樂,還是一種悲涼與傷感?沒有人會瞧得起一個沒有家鄉的人。
觀看《穹頂之下》紀錄片的觀后感3
今日,教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柴靜的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視頻中柴靜采訪一個三歲小女孩時,兩人的對話。和小女孩的聲音一齊出此刻視頻中的是一個灰蒙蒙的畫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圍,頭頂上方是一團團黑色煙霧狀的東西,和小女孩稚嫩、純凈的聲音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那,就是霾!
前央視記者柴靜自費100萬,歷時一年,經過現場調研、查閱資料、走訪專家、對話官員、收集數據等途徑,最終拍攝了這樣一部100多分鐘的調查紀錄片,詳細地向我們解說了“霧霾是什么,霧霾從哪里來,我們該怎樣辦”三大問題,層層深入,針針見血?粗且唤M組數字、一張張圖片、一個個鏡頭……我的肺都幾乎不敢呼吸了!
原先霧霾如此嚴重,原先霧霾與我們如此息息相關!
經過這個視頻,不僅僅讓我了解了許多有關霧霾的知識,更喚醒我原先那種麻木的環保意識!
正如柴靜最終說的那段話:“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不知克制;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設。我們有職責向他們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樣能夠是潔凈和完美的!笔堑,我們有權利去享受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光明;同時,我們更有職責去保護這個世界的潔凈和完美,職責與權利是相輔相成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與柴靜同行!平時上學,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來回;不是太冷或太熱的.天氣,盡量不開空調;過年過節,不燃放煙花爆竹;看到污染環境的現象,要敢于制止或舉報……同時還要做好環保宣傳,告訴身邊的大人們:少開車,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樹;少浪費,減排放……雖然我們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完全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盡一份應盡的職責,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參與,攜手共治,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從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員,人人都盡到自我應盡的一份職責,那么我們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藍”,那個小女孩就能看見滿天的星星!
【觀看《穹頂之下》紀錄片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觀后感04-18
《穹頂之下》觀后感07-01
柴靜《穹頂之下》經典語錄08-16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17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01-14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24篇)11-15
《穹頂之下》觀后感14篇03-27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15篇)04-14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24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