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
能夠選擇,那說明你是自由的,但是你的自由是有度的!拔覜]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
你相信一個出生起就一直待在船上且從沒有去過陸地上的人嗎。起初我也不相信,直到我看了《海上鋼琴師》后我愿意選擇去相信。
“1900,過去是數字,而現在是名字了。”1900是一個被船上的黑人撿到的孤兒!叭绻麤]有我,你將被關進孤兒院嗎?”1900對自己的養父問道。黑人鍋爐工笑著說道:“是的,所以我要感謝你1900!”而養父被鎖鉤砸死后1900他成為真正的孤兒。
八歲的1900天賦異稟,無師自通的學會彈鋼琴。長大后的他在豪華間為上流人士彈奏鋼琴,他為經濟艙的窮人彈奏‘塔郎泰拉’。
每當1900彈奏的時候,他的朋友——一個小號手就會問道:“當你在彈奏的時候你在想些什么?你的思緒都去哪里了?”而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他總是在旅行。
有一次1900獨自一人在彈琴時,忽然聽到一個男人正拉著手風琴。男人稱贊他的音樂有感染力,并且問他要不要抽煙。1900搖搖頭繼續彈著鋼琴,男人給1900講述了一些過去的`事情,他的田地都干了,五個孩子死于瘧疾,妻子和神父跑了。但是為了最后的一個小女兒男人決心與自己的壞運氣斗一斗。他開始出門旅行,路過一個陌生的小鎮,爬上山頂直到看見大海。男人突然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重新開始。
他的朋友小號手一直問他為什么不下船,不到陸地上去。他可以掙很多的錢,然后娶一個妻子。這一切對他來說只需要走下舷梯,非常簡單的就可以得到一切。
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為什么?為什么?陸地上的人們浪費了太多手時間去問什么,冬天來臨時,渴望著夏天,夏天到來時,就已經開始害怕冬天,所以人們用不厭倦旅行,總是在追尋遠方,總是夏天的地方。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1900都沒有離開船,即使是遇到了一個喜歡的女孩。在舷梯上1900望著看不見盡頭的城市。他轉身又回到了甲板上,所有的人都好奇。他說:“城市那么大,看不見盡頭。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
1900出生在船上,長大在船上,最后隨著巨大的爆炸也同船消失在海上。他的一生都在船上度過,即使從沒有去過陸地,但是他的思緒早已飛到那些美麗的國家去了。
1900心中有熱愛,內心堅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他對當下的珍惜和欲望的克制,都值得我們學習。
你想要自由嗎?那就不應該逃避現實,理性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忠于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利益所。1900并不是懦弱,相反他有一可完整且干凈的心。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具體刻畫了1900一生的優秀劇作。1900是一個鋼琴天才,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出生在海洋上的一名棄嬰,沒有身份證明,一生從未踏出弗吉尼亞號,他還在海洋上結束了生命——以至于當康恩向其他人講述1900的一生時,許多人全當作是一個虛構的好故事來聽,沒有人愿意相信他?刀鞑辉诤趿艘矡o所謂了,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1900只存在于他的內心深處、只存在于弗吉尼亞號、只存在于真正懂他的人的內心。他與1900一起度過了一段時光,只有康恩真正地尊重1900,也真正地懂得1900對鋼琴對海洋對弗吉尼亞號的熱愛, 1900內心很孤獨。如果說城市只是一個又一個神秘的小世界,那么海和弗吉尼亞號以及鋼琴則是他的全世界。生在海上活在海上的他,只有從海中才能感到靈感的噴涌而出,只有在海上,他才可以釋放自我。他知道這一點,所以當他站在連接船和城市的旋梯上時,他望了望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和灰蒙蒙的天空,望了望那些了無盡頭的街道與匆匆忙忙的人,他扔掉了帽子轉身重回弗吉尼亞號。
我們的一生,被很多東西束縛著。一出生就有身份證,在校時是學生,工作了有職稱,這些稱號和角色多了,人很容易迷茫:我到底是誰?真實自我還存在嗎?雖然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于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那么,他是如何存在的?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悲劇!俺鞘心敲创螅床坏奖M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彼皇敲つ康刈呦蛭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對于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他眼里,人生是一場悲劇。
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認為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并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里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他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岸上的我們,其實也很孤獨。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我們不過是為了在這個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于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3
在這個時光飛逝的歲月里,我有著一顆飄蕩的靈魂,我將人生看成一種漂流。然而很多時候,我總會發問自己,漂過歲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鋼琴師》,名叫“1900”的主人翁對于這艘船的愛戀與不舍,就是一種對家的眷戀。
生于斯,長于斯,家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對于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梢哉f他對于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這艘船載著他穿過漫長的歲月。
家是溫暖的港灣
家太平凡,每天對著的都是那一抹藍,不停地飄著。然而遠航的水手都知道,當海平線上出現港口朦朧的影子時,他們的心跳是歡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們需要冒險,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溫暖港灣。
他在船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彈奏美妙的樂曲,想到哪里彈到哪里。人們在他歡快的琴聲中度過一次次難忘的旅程,而他一如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熱情迎來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內心深處一直被溫暖包圍著。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可以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可以駕馭這種“有限”,在這里,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復雜的街道,星羅棋布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可以選擇,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擇自己可以選擇的、可以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選擇了家。
家是永遠的岸
家是永遠的岸。作為一個普通人,或早或遲,都需要一個家。記得奧運會經典語錄里就有菲爾普斯獲獎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媽媽!”媽媽就代表著一個家。不論成功與否,家都是倦鳥歸巢、落葉歸根的最佳場所。當船要被拆卸、炸毀的時候,他依舊沒有登上岸,他是屬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牽夢縈的永遠的岸。他赤條條被人拋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輪天地里的那份獨有的情感,讓他覺得無論外邊的世界多么紛擾,家,才是一個默默護佑著自己也銘記著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000字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000字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4
有那么一些電影,它沒有震撼的鏡頭,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只是毫無修飾地講述了一個故事,但銀幕前的你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他的傳奇。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赐赀@部影片后,心中感慨萬千卻又無從下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簡單地概括一下這部電影的內容:在豪華游輪維珍尼亞號自成一格的海上世界中,名為1900在1900年被遺棄的孤兒在海上成長為天才鋼琴師,引來陸地上的第一天才鋼琴家登門挑戰,而愛情也在不經意間從窗外中到來,但最后1900卻決定生于大海死于大海。但我想我們可以不用太在意這些情節,我甚至認為這完全不是這部影片的重點,因為這些已經在許多電影中不厭其煩地上演過?催@部影片我們更該看他最后那段對外面世界獨白的臺詞,以此理解他最后關于上岸的抉擇。
影片兩次重點涉及到他的離開問題,第一次是為他心愛的姑娘決定去岸上,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在生死抉擇的關頭,依然決然地堅持沒有上岸。也許,觀眾看到最后都會感到很惋惜,他為什么不離開呢?為什么寧死他也不愿踏上那片他曾經愿望踏上去的岸上呢?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么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制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边@是他給出的回答。開始我很不理解他不下船的解釋,認為這是一種對生活不積極的做法!但是最后1900跟麥克斯開的玩笑讓我明白1900為什么這樣選擇,因為他死后到天堂還想彈鋼琴,彈只屬于自己的曲子,因為沒人能用兩只右手彈琴!如果1900下船估計他會和杰里一樣,不再為自己的喜愛而彈琴,而是為了別人或錢而彈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說1900如果下船后就再也沒有靈感彈出屬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站在我們的世界看,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后老去,聽來仿佛一切都已明了,我們一路走來,一切自然而然。我們已經習慣被身邊那些繁雜的事物消磨、吞噬,而自己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應該有一些簡單的日子。而對于1900來說,岸上的世界“什么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在船上,那些所有關于音樂的不純動機都被隔離,有的'只是自己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理解。他可以隨性去讀眼前人的喜怒哀樂,然后用琴鍵為所有人安排上一首背景音樂。他從來不用因為指揮的哀求而讓自己違心地彈奏那些枯燥無味的舞曲,他永遠可以彈奏自己的格調,然后讓那一群人跟著自己舞蹈。
電影的最后,1900沒有走下那艘游輪,湮沒在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就是他的宿命。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5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就還未完蛋。問題是,誰也不相信我這故事。”沒錯,一九九零的人生經歷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維珍尼亞號輪船內的鋼琴上,被一個船員偶然中發現并收養。船員給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員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歲的時候,船員在工作的時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變成了孤兒。八年,船員為一九九零編制了一個純潔,美好的童年。我想,這也賦予了他潔凈的靈魂,造就了他純粹的生命吧!
電影的畫面總會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藍色的眼眸上,他透過船艙的玻璃,望著波濤洶涌的海面,從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卻不能被猜測出眼神中到底藏著什么,他那么的平靜,那么的悵然……
八歲之后,他的音樂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凡是聽過他彈奏鋼琴的人,都覺得他是上帝派來的,專門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也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這片海洋上他彈著鋼琴,直到與維珍尼亞號一起消失。海洋、船、鋼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數。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痹诤门笥邀準縿袼x開維珍尼亞號去大陸發展的時候,他絲毫不為所動。他的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維珍尼亞號,和它一起經歷四季的變換。然而,當愛情降臨時,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為心愛的女孩子登陸?僧斔叩綐翘莸囊话霑r,他忽然停住腳步,望著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里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還是恐懼?或許世人永遠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詩篇。最終,他回過頭,眼神堅定,一步一步走上船來。他的`眼里,容不得擁擠的城市,他的心里,只有純粹的音樂。
多年后,維珍尼亞號已是一艘即將被炸毀的破船,麥士得知消息后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結果,他仍舊堅持著,不肯離開。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廣闊了,陌生得讓他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琴鍵的鋼琴一樣,沒有盡頭,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臺,給自己一個盡頭,也不愿意茫然無措地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
就這樣,他生于船,死于船,從未離開過維珍尼亞號,也從未離開過他的音樂。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騰空彈奏著樂曲,仿佛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場熟悉的航行。
最終,他與維珍尼亞號一同消失在蒼茫的海上。他最后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6
海上鋼琴師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結束了他的生命;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陸地上;可當他走到鐵梯的中間;他停下了腳步;然后回到了船上;
他說:陸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該走哪一條,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于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那架鋼琴太大;我無法彈奏。
他到底在說什么鬼?
首先,會不會真的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甚至是有這樣的經歷?
在這地球上存在過的人的數量,從古至今可能已經比我們能看得到的星星還要多,存在過什么樣的人一定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說明像鋼琴師這類人就是極少數,他的人生經歷可能罕見,但與他相同的對生死的選擇并不稀少—因為迷茫而選擇結束生命。這樣的選擇從古至今都不稀少。
鋼琴師說出的迷惑說不定是大多數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過或正在迷惑中。
曾經沒有生活閱歷的我多次對自己說,那只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導演只是為了拍一部戲,講一個故事,再把它拿來賣錢而已。但是隱約中感覺,這并不能說服我自己,其中一定還有什么我不能理解,F在看來,從前是真的太年輕,活得太少。其實鋼琴師說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伴侶,房子,怎么活,怎么死,而導演也正是想討論活法和死法。
面對陌生的真實世界,鋼琴師選擇讓生命隨輪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看,鋼琴師的態度是消極的,所有輕生的人都是消極的,如果我們要把”消極”這個概念解釋給小孩子聽,我們還會說: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說生活有沒有正確的`生活和錯誤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們是有相對的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我認為鋼琴師也只是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輪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愿意一直呆在這船上彈鋼琴,在我喜歡的地方,做我喜歡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么我覺得這輩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這么結束也挺好。我猜鋼琴師就是這么想的。
導演和小說家的確只是在講故事,但正如美國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為了讓一件復雜的事物更易于理解而用一種更簡化和更具象的方式來表達。
鋼琴師的故事是一個比喻,鋼琴師人物本身也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選擇結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鋼琴師從舷梯上回到船艙中的鋼琴旁時,觀眾已經知道了結局,但是導演還是讓鏡頭對準鋼琴師久久不離開,他彈鋼琴時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鍵。這正是導演在向那些主動選擇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的人表達理解和致敬!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7
故事是從這艘船上講起,也是在這里結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好心人的收養好像也不能改變他在這個世界里的孤兒角色。
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再加上后天的勤奮,他對音符的掌控令人難忘。從一個小角色到一位大人物,不應該用幸運來理解,因為他只是一直在這艘蒸汽船上,獨自一個人去領悟這生活的真諦,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地方,一路走來。
鋼琴,大海,無暇的藍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腳下,遠離了城市帶來的喧囂,讓他輕松自如的生活著,也難怪給他帶來了無限的音樂靈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這是他最后的獨白,他離不開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進另一個未知世界,帶著對未知的恐懼選擇了離開,離開也是他的一種選擇。那些無法看到的東西對他來說真的有那么恐懼嗎?世界的盡頭在哪里?這是一個很陌生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張駛進另一個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會有迷路,只需記住八十八個琴鍵就行,就那么簡單,沒有太過于復雜的方向,純真而又充滿靈性的世界。
“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泵慨斂吹竭@些,我的思想就會停滯一會,想象一下我理解的這種“盡頭”到底在哪里?遺憾每次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能幫我解脫心中已久的困惑,對!這種盡頭到底存不存在?我們每天都重復的做著相似的事情,而我們的盡頭在哪里呢?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鄙系鄣匿撉伲f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彈奏的音樂,不能駕馭的生活,是因為自己從未下船,還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太過于自我。
每天奔波于生活的我們又能怎么去面對這個問題?或者自始至終我們從沒考慮這些,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有一個相似的腳印在眼前等著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里?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歡的飯菜去品嘗,沒有多么復雜,簡簡單單。只不過我們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納和融入讓我們變成了這個現實社會中的一個人,或許這就是我們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從未走進,而我們也從未走出。他選擇了離去,因為他不能活在一個無從選擇的世界,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8
好幾天不上線,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說,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么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輕柔和緩,溫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打開,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鐘后,我在心里笑著說:這家伙,你怎樣明白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噓嘆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分異常的主角,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后,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媽媽”,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能夠“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著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我獨有的內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干凈。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傳遞著他內心的安靜,清明和潔凈,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向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我編織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么。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著異常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9
作為一個文采平平的不文藝青年,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意大利經典的文藝片,關于選擇,關于堅持,關于鋼琴,不同的定義不同的思考,就像整部電影一樣或許都是無解……
電影以第三人稱講述了一個名叫1900的鋼琴師在一艘大船上從生到死的故事,他沒有父母沒有姓氏沒有身份,被人收養取名為1900,在船上逐漸長大,直到一天,他無師自通彈出絕妙的鋼琴曲,無數人慕名而來聽他彈琴,但他一生從未涉足陸地,直到最后與船一起毀滅。
仔細回憶起電影的一幕幕,開頭的小1900跟工人們一起生活,老丹尼教他認字讀報,告訴他媽媽是一種馬;他穿梭在游輪的每個角落,鉆進廚房偷蛋糕被發現拍到船長臉上;他第一次偷偷跑到鋼琴前面演奏引來了眾人的圍觀,在船長的責備中說了一句“去他的規定”;他在狂風暴雨中隨著鋼琴“起舞”;到最后船要被炸時,在一片廢墟狼藉之中他已是中年模樣,對Max說著,他無法舍棄這艘船,幸好,他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從生到死,他像是完成了對這艘船的使命一般坦蕩。
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們看,但在看完整部電影之后你會發現1900的選擇是那么自然而然,你不會覺得它是一個悲劇,這反而更讓人悲傷。多么不愿意他離開,但又多么不忍心他不離開,也是無解。
關于他最后的選擇,我想我是能夠理解的,只有在這艘船上的1900才是真正的1900,自顧自的的創作,自在的生活,彈琴給無數人聽,也聽他們的故事,根據收音機了解世界各地的'節奏,他是一個極致的浪漫主義者,自由不羈又落寞孤獨,88個琴鍵在他面前有著無限可能。然而,站在舷梯上看到的無窮無盡的城市街道卻讓他不知所措,或許就像他說的,陸地是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陸地上的生活是他無法應付的。1900從小生活在這艘船上,習慣了把海洋當成我們的陸地,習慣了簡單純粹的生活,所以他說“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精神會崩潰的”,或許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會未知的世界感到害怕和恐懼。
“我想陸地上的人浪費了很多時間去思考為什么,虛度了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人們不停的到處游走,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我并不羨慕!1900見過無數來自陸地上的風塵仆仆的人們,他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奔波,或開心或失意,然而1990終究發現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選擇一生堅守這座“孤島”,F實中很多人忙碌半生卻始終郁郁不得歡,因為太多人做不到在眾多選擇中堅定的選擇一種,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哪一天會滿足,在各種繁忙喧囂中迷失了自我。我想這也是電影能夠帶給我們的思考,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但也不要迷失前進的方向,堅守自己內心的一片孤島。
人生下來,本就一無所有,到最后離開,也一樣,無比純凈。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0
我知道那是一個我們世界之外的“世界”,闖不進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著對自己理想的執著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獨的,他的內心比我們任何人都強大。同時,他也是矛盾的,他無法脫離于這個社會而獨立存在,所以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湮滅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們,眾多的人不都處在這樣的矛盾和孤獨中嗎?但我們為什么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永生?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我們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最后就是現在這般丟掉了個性,只能在無數的經典中得到共鳴,借助藝術尋找同感。
進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輕輕踏上云端……
好的電影里總是會有好的音樂作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幾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個時候、那個女孩,還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與一個叫“愛情”的詞語有關。差一點,1900為了這個女孩踏上陸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陸地的還是只有那張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還有片尾1900那段經典的臺詞,共享:
偌大的城市,綿延無盡。
并非是我眼見的讓我停住了腳步,
而是我所看不見的。你能明白嗎?
拿鋼琴來說。
鍵盤有始亦有終。
你確切地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
它們并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付。
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
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那是上帝的鍵盤!
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
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于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我在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變萬化,然這艘船每次只載20xx人。
這里有著希望,但僅在船頭和船尾之間。
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奏出你的歡欣快樂。
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陸地?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
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
這樣的話,我寧可舍棄我的生命。
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么?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1
在蒼茫的海上,是誰將心深埋于波瀾?是誰譜一曲傳奇與絢爛?是誰奏響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獨的行者,一位執著的追夢人,一位海上鋼琴師。1900不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一篇樂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揚,是他內心的禱告,是從海洋深處呼喚天際的歌聲。他如海一般寧靜深遠,也如海一般變幻莫測,大陸的紛繁擾亂了他的眼,所以他選擇留下,用黑白的旋律與浪花共舞,譜下屬于自己的傳奇。
意大利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德羅.巴里科的獨角劇本《十九世紀》上演成功后,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讓人永遠記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獨的鋼琴家T.D.林蒙,人們喜歡稱他為1900。
一位小號演奏家麥克斯回想起當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樂知己。當年,麥克斯就是吹奏著一首爵士小號曲登上船的。他滿懷希望,就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一樣,但是,很快他就嘗到顛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請他坐在鋼琴邊聽他演奏,隨著大海的波瀾自由滑動,他們享受著這顛簸中帶來的美妙時刻。從那以后,船上的貴客們在1900鋼琴聲的伴奏中度過海上時光。有時,他也會來到下層客艙,為那些貧窮的歐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給他幾個音符,他就能演奏塔蘭臺拉的舞曲。人們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美國到了,曲終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陸,只有1900一人孤獨地留下。他為什么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墒1900認為,陸上的人總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許多光陰,就像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總是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并不羨慕。
1900是獨一無二的,他認為,就像鋼琴一樣,琴鍵有始有終,有限的琴鍵可以奏出無窮的音樂。他的音樂不僅給凡人演奏,還給上帝演奏。上岸后,該何去何從?太多選擇讓他無所適從。他來自海上,也必將回歸于大海。這艘船不僅載著人,也載著他的夢想。他生活的范圍離不開船頭和船尾,在有限的范圍內,他習以為常,他自得其樂。陸地對他來說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無從彈奏的樂章。所以,他無法舍棄這條船,他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這真的只是傳奇,屬于1900一個人的傳奇。他從不奢望在陸地上開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聲征服驚艷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譜寫自己的音樂人生。他的生命始于此,也終于此,1900永遠地享受著世間少有的孤獨,他把弗吉尼亞號船視為永恒的家,他的搖籃,他的精神的寄托,他的音樂的歸宿,孤獨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臺,音樂是一束閃亮的聚光燈,能射入我們內心深處,也能給我們一線光明!盀樯M天堂而努力,當然是壯麗而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蹦茉诿糠置棵胫,以開闊的心來演繹世界,是一門藝術,一顆心永遠向未來開啟的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2
《海上鋼琴師》已經看完好幾天了,但心里卻一直惦記著,要寫點兒什么。很喜歡這部電影,甚至為之落淚動容。它沒有凄愴的愛情,沒有戰爭,似乎沒有一切應該讓人落淚的東西,但我卻還是落淚了,雖然它沒有一切看似噱頭的鏡頭,但編劇卻用他的筆觸,觸動了我內心深處多年來從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見知音而落淚,因為有人了解自己的內心而落淚,這,就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最大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沒有這樣空穴來風的名為1900的人,甚至空穴來風的就成為了鋼琴家,這個不重要,邏輯和理智不必總是存在于人們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這么認為。人們會因為理智和邏輯生活得更好,但卻因為感情才會生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這人生?创懙嘏c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著。他有一個一觸及到的夢,但他卻從不去觸摸。電影里,也許導演讀出的含義是,1900覺得陸地是他無法演奏的鋼琴。所以,他拒絕登錄。他只想彈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鋼琴,而不想去觸及那阡陌縱橫的陸地之琴。但我卻覺得,除此之外,編劇還有另外的想法。
咱們這些人,誰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電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咱們,生活在陸地上。咱們莫名的來到世界上,總有一天,還要莫名的離開。咱們生活在這個縱橫捭闔的世界里,世界很大,咱們的領地卻很小。咱們盡職盡責,戰戰兢兢。咱們居安思危,謹慎從事。為人子時,做乖孩子;為人父母時,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剩余的一點,咱們要奉獻給自己的工作。咱們的一生,就在這樣的幾個角色里,分別度過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時光。咱們遵守家規,校規,公司規矩;然后,咱們要求孩子重復一樣的道路,周而復始,萬變不離其中。
我就是這其中一員,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陳述。但我會問自己,如何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實是,我從來未曾想清晰過,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為時間變了,我也變了,咱們想要的,也跟著變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遠的繼續的想。在未知的思緒里,有一點我卻很清晰,我一直有個愿望,或者說,是一個美麗的夢。如果咱們都無法真的過上自己覺得最美麗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過文字去實現,通過一本書,一本哪怕是耗盡我心血的書,把我所有的美麗愿望,編織在其中。1900用鋼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緒。而我,一直曾經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夢想。所以,當我看到1900能終生都堅持自己的一個想法時,禁不住為之流淚。那近在天邊的大陸,那個有著他心愛的人的大陸,他永遠只是去想象和回憶。他犧牲了一些東西,成全他的一些夢想。而舍不得犧牲的咱們這些陸地人,自然沒有成全之事。
《海上鋼琴師》,讓我想到自己多年來存放心底,卻從未去登錄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棄才能成全?終究有一天,時間會給出答案。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3
在我看來,這個意大利電影講了一個真正浪漫的故事。
不過,說是故事,也許還不如說是心愿,一種不顧一切的對純粹的追求。
我覺得世上必定會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因為在我們的心中,生命喚起的感慨,雖然也許是隱約的,但卻恒在。有一種心愿,它要求擦除一切雜質,來表達對存在的最純粹的呼應。《海上鋼琴師》,在我眼里,就是一個這樣的呼應。
我們中國把那種人人都會有的生命的感慨叫做“人生如夢,此身如寄”什么的,西方則叫做1900——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他的世界在一條叫做弗吉尼亞的游輪上。作為一個人,他的附屬關系被減到最少。沒有生日,沒有身份,沒有家庭,沒有愛人,沒有社會糾葛,也沒有性沖動,沒有發育煩惱……他什么都沒有,但碰巧是一個天才,碰巧是最虛渺的音樂的天才。他活著,卻等于不存在,他死去,正如不曾活著。他愛過一個女孩,但止于凝視,至多是黑暗中輕若鴻毛的一吻。
1900,他孓然一身,輕盈地、潔凈地、無邪地、憂傷地,懸浮在無垠的大海之上。
影片較出我意外的是,1900不是一個像《Lolita》(港譯:一樹梨花壓海棠)里的那個憂郁而變態的中年男人,他像兒童一樣無憂無慮,嘴角總是掛著漫不經心的游戲一樣的微笑。還有,他也講粗口,但無論如何算不上一個玩弄人生的自戀狂。他真是干凈的。
但是,當人生被減去得太多,就會失去還原真相的能力。我總是害怕那些過于純粹的東西,我害怕它們破壞生活的根基,輕巧地擦除了生活所必須的雜質。它們把一些羅曼蒂克放入人們眼中,同時偷去一些樸素。
羅曼蒂克就是充滿巧合。羅曼蒂克的優美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但在我們那一腳深一腳淺的人生里,卻沒有辦法去維持這種平衡。
二戰后,殘破的弗吉尼亞號將被爆破,但1900躲過所有人的搜索,留在船上。當他的'朋友最后找到他,他傾訴了自己對陸地與城市的恐懼,解釋了他將與弗吉尼亞赴黃泉的打算。
我想,也許不要讓他講這么多話吧。不要太自信。如果真有1900這個人,難道真有人知曉他在生命的終點想了些什么?生命的神秘,一個人對生命的感知,真能用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來解釋清楚么?
我的設想是,1900始終沒有出來與康恩相見。在浩瀚的海中,爆破前一刻,他從船窗玻璃露出一貫微笑的臉,朝這個世界揮手作別。康恩也早知道他不會出來,他只是設想了幾種1900可能對他說的話。這樣,是不是更符合影片虛渺輕盈的質地呢?可是,康恩是個太笨的朋友。這個小胖子,總是激動萬分的鼓動1900下船,列舉了陸地的千般利誘,名利啊,妻子啊,孩子啊。正是他的憧憬嚇壞了1900。要我就不這么說。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4
呼嘯的海風,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跳躍的音符,蘊藏著美妙的旋律,舞動的手指,流淌著動人的音樂,樂曲出自一個在海上生活了多年的你-----海上鋼琴師--1900。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你要在這艘船上出生,在這里成長,直至去世……
曾經想過要離開,曾經想去陸地上生活,曾經也想過要因為一個人改變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內心充滿對未知的迷茫和恐懼,也因為言語和行動的拙劣,所以讓一次遇見成為永恒,一次分別成為了訣別。那個女孩,是你一生唯一的遺憾。
不是不想去改變,在想要改變的哪一刻看到的是沒有盡頭的世界,像千百萬的鍵盤一樣,卻找不到合適的那一個鍵盤字母,迷離又恍惚,充滿著的不確定因素讓他內心極無敵為恐懼,就像他從未離開過船上一樣,突然的改變,只會讓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去融入新的世界,只好在徘徊之后毅然決然地留下來,不再踏出一步。
很多的嘗試卻止于內心的恐懼,很多的經歷讓他不去向往陸地的生活,只是遠遠的看著,那個未曾屬于過自己的世界,不再向往也不再嘗試著去踏入。陸地,只不過是一個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許你想保持內心的純潔,但現實卻不得不讓你賣掉你珍貴的東西。1900也許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堅持永遠留在船上。1900已經洞察了這個世界,看穿了陸地上人們生活的本質,就像他彈奏鋼琴一樣,他解讀了每個人身上的特點,他旅行了整個世界,所以才有了他的音樂。他說的“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琴鍵的個數可以去數,有開始,有結尾,是可以讓他看到盡頭的東西,這種盡頭讓他特別有安全感,讓他的內心極為堅定和踏實,在這個琴上可以彈奏自己的人生,演奏自己放蕩不羈的人生,這時的時間,空間,連同世界都是屬于他的,快樂也是屬于他的。在向往陸地的'時候,他是極為恐懼和恍惚的,即使下定了決心,也有很多的擔心和不確定,干擾了他純凈的內心,不安,恐懼,又極其矛盾……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否曾經有過恐懼和不安呢?或許是因為自己的不堅定,或許是因為自己想停留在舒適區,不想跨出去,而電影中的1900卻是一個只有聽到海的聲音才可以彈奏鋼琴的藝術家,交響樂在他的指尖劃出,他會觀察參加舞會的每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和舉止,彈奏不一樣的音樂,那種對音樂的堅定和熱愛,對音樂的執著和喜歡使他最后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個孤獨且自由的鋼琴師,我敬佩他的藝術,敬他遵從本心,佩更敬佩他偉大的靈魂!
保持一顆純粹的本心,砥礪前行,美好將與你在前方相遇!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5
這部電影聞名已久,一部非常棒的電影,評分很高,推薦的人也多,只是自己一直沒有觀看的欲望,今天突發奇想利用午休的時間看一看,到底這部電影好在何處,令那么多人喜愛。
《海上鋼琴師》主要講述了一位從船上出生的小孩,被他母親遺棄,后來被一個火爐工給收養,但從小表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對鋼琴能夠自學成才。記得主角那時候才7—8歲,第一次彈鋼琴,便將頭等艙的乘客和船上的'船員給震驚了,從此這艘從歐洲到美國來往的豪華游輪上多了一位鋼琴師—稱為海上鋼琴師。因為是被人收養的,而且時間很特別,最后被取名為1900,后面也一直被當做稱呼。主角就這么一直在船上生活中,從出生在船上,一直到他聲明卓著,這期間他從未下過船,唯一的一次,已經做好準備下船,最終半途而廢,就差半個船梯,就下去了,但致死也未下船。一直到船被炸毀那一刻,他仍然堅持不下船,認為自己屬于這條船,只有這艘船上,彈奏著鋼琴,自己就有活著的意義。在自己看來,主角確實屬于這艘船,他的音樂也只能那里表達出來,如果上了岸,也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如同在最后,他自己所言
在這艘船上,只有船頭到船尾的距離,是有限的,但是下到一半的船梯,他看見了那座城市不斷地向遠處伸延,包含一切,除了盡頭,無數的街道,每個街道又有多個道路,我看不見盡頭,我知道哪里是盡頭,但是不知道。
鋼琴有有限的鍵,只要自己可以創作,可以有無限的音樂。
這部電影一個琴技決斗的片段,令自己熱血沸騰。隨著主角一直在這艘豪華游輪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琴技被無數人稱贊和吹捧,名聲斐然。這時候有個爵士樂的創始人,聽到主角的名聲后,當做媒體面前表示很不屑,一個從不下船的鋼琴師,會有多高的彈琴水平,這個仁兄不惜在媒體面前大肆宣傳,口出狂言,要上船挑戰主角,將其按在地上摩擦。他們的琴技切磋,在自己看來,是最震撼的一個片段,20分鐘的鋼琴表演,令自己沉醉其中?赡茏约簩︿撉倭私馓珳\了,在主角第三首曲子彈奏之時,自己同電影中聽眾一樣,被它深深地吸引,音樂的魅力如此之大,此時此刻也希望時間永遠停止,這一幕即將載入史冊。
在我看來上天給了他音樂天賦,也給了他膽怯的心,不愿嘗試下船,也許他再次見到那個女孩,就會大膽地上岸了,最終會過得很好,可惜是假定。有點像《肖申克的救贖》,在監獄里是沒有自由,出去了,心飛出去了就是自由,對1900而言,在船上是自由的,上了岸反而會是監獄。與好朋友聊完人生最后一次,他樂觀地對待接下來的炸船,感覺很平常,就像一次告別而已,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這段人生,唯一犯愁的是能不能繼續彈鋼琴罷了。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08-13
海上鋼琴師臺詞05-08
海上的鋼琴師經典語錄10-25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07-26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11-01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10-20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03-30
《海上鋼琴師》英文臺詞06-07
海上鋼琴師的經典英語臺詞07-13
海上鋼琴師的語錄39句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