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心理學分析
學期教育,又稱幼兒教育,是指幼兒在邁出家門之后,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過渡性教育。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心理分析論文,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當今社會,卻呈現著“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不良發展趨勢。文章概括了“小學化”傾向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危害;又從家長、老師、幼兒園、社會四方面的心理傾向與態度分析根源,以促進幼兒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
一、前言
學期教育,又稱幼兒教育,是指幼兒在邁出家門之后,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過渡性教育。通常,這一過程在幼兒園里完成。而幼兒園,就成為兒童早期經歷中影響最大的教育環境之一,也是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它要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而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把學前兒童,當成小學生來進行教育。這種教育對幼兒的發展極為不利。當今社會,這種現象十分嚴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許多家長,為自己還在幼兒園的孩子,惡補拼音、寫字、算術,更有甚者,送孩子進各式各樣的特長班,什么舞蹈班啊,繪畫班啊,鋼琴班啊,試圖把孩子培養成為舞蹈家,畫家和音樂家。殊不知,這樣會給兒童造成多大的痛苦和負擔。
二、危害
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嚴重影響孩子心理的各方面發展。
1.生理基礎
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有其生理基礎。幼兒教育,主要為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兒童智力,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多樣的游戲,充分的交流,積極的氛圍,能夠促進幼兒骨骼的成長,身體的強健,生理素質得到加強。
而幼兒教育小學化,則使得日常生活安排不合理,幼兒上課時間長、戶外體育活動嚴重不足,教師也不組織幼兒參加游戲活動。而且,幼兒需要被密切關注,但小學化的教育中,教師講的多,幼兒活動少,還要進行識字、算術等不符合年齡的課程。比如教孩子寫字,因為幼兒手上的小肌肉發育尚未成熟,正確握筆和控制筆畫的能力都還很差,硬要其寫字,還要求大量寫字,對于手上肌肉的發展必產生不利影響。
這些都違背了孩子的生理成長規律,可能致使兒童發育受到影響,造成一定的損傷。
2.言語
幼兒期是一生中詞匯數量增加最快的時期[1]。幼兒的教育需要充分互動,才能促進其言語的發展。相反,如果每天只是進行枯燥的知識教育,幼兒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機會,言語發展必受到阻滯。
3.認知
幼兒階段,孩子的無意識記憶占優勢,多為形象記憶。然而,小學化的教育,總是要求孩子有意識的去進行識記和計算等活動,違背了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這樣,一方面會使幼兒感到厭煩,失去興趣;另一方面,由于發展跟不上老師的要求,可能產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孩子主動、自信的培養和形成。
4.思維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它的具體形象性以及進行初步抽象思維概括的可能性。這就需要用具體的實物演示,來滿足孩子的特點;耐心的進行引導,把進行初步抽象思維概括的可能性轉換為事實。小學化的教育,用第二信號系統的教育代替了第一信號系統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思維的充分發展。
5.個性與社會化
規范的小學化教育,不能讓幼兒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也不能讓師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這就不能讓幼兒更好的認識自己,不能更好的完成社會化。
最后,主要說明游戲對兒童心理各個方面的影響。
人類社會從古到今,任何地區、任何民族的兒童都喜愛游戲。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形式[1]。
然而,現在的幼兒園中,當學習知識取代了游戲的主導地位,必然會導致幼兒的心理發展受到影響,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極為不利。
通過游戲,兒童的思維、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游戲還幫助兒童學會表達和控制情緒,學會處理焦慮和內心沖突,對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1]。而小學化的教育,缺乏應有的游戲活動,必定對學前兒童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原因
既然學前教育小學化有那么多的危害,那么為什么該趨勢不退反漲呢?究其根源,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復雜的。長久下去,必定會影響幼兒教育。下面,將從家長、老師、幼兒園和社會四方面的心理傾向與態度分別作為切入點,來探尋“小學化”原因。
1.家長
期望過度和攀比心理導致家長們支持“學前教育小學化”。
家長們往往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希望。于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多一項技能多一條路,便把他們送到了各式各樣的學習班、特長班,以期待孩子們早日“成才”。
現在,很多家長衡量一個幼兒園的好壞,只看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這讓很多幼兒園很難堅持基本的辦學原理[2]。因為家長們的信任是幼兒園的生存之本,于是,為了迎合家長們,各種識字、算術、英語課程應運而生。
同時,孩子常常是家長們交流的主題。這,直接導致了家長們的攀比之風。為了證明自家的孩子更聰明,更優秀,便逼著孩子們進行超負荷的學習。
2.教師
一些教師心理學知識基礎欠缺,也是“小學化”的根源。
教師業務素質偏低也是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因素[2]。許多幼教并沒有經過深入系統的培訓,不知道皮亞杰,沒聽過維果斯基。所以他們大都不懂得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懂得幼兒教育培養規律;不懂得怎樣利用最近發展區;不能有效的開發幼兒的潛力。
于是,他們只能教教算術、識字等立見成效的課程。同時,家長們也能看到外顯的成果,教師們的這一行為也由此得到強化,并相信他們的行為是正確合理的。
3.幼兒園
園長心理知識水平低和“利益最大化”心理直接決定幼兒園方向。
一方面,一些園長的素質不夠高,和上面提到的教師一樣,不懂得孩子,這就使整個幼兒園的運行發生了偏離。以為自己教出的孩子認識的字多,會計算,就是最大的成功。甚至,還拿此作為成績炫耀。殊不知,這樣不是對孩子的負責,不是學前教育的目標,而是對孩子發展的阻滯。
另一方面,隨著對孩子的重視,幼兒園迅速普及,即個體園越來越多。雖然這增加了幼兒園數量,緩解了幼兒入園的緊張情況,但質量難以保障。個體園往往以盈利為目標,不重視孩子的發展問題。同時,個體園的設施、器械也相對落后一些,他們不愿花這種“冤枉錢”。
4.社會
社會對于兒童、教育的心理觀念不夠科學。
廣泛的社會觀念對兒童有一定偏頗:如傳統的兒童觀,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讓他學是為他好,幼兒受到了輕視。像社會上的教育觀,人才也往往認為文化知識才算教育。
這些觀念,必定會給幼兒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當然,除了思想觀念等心理因素外,國家應試政策、教師培養和檢驗體制等大環境也導致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大趨勢,在這里不做詳細探討。
四、展望
從心理視角分析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和原因,就不難找到對策。這就要求對癥下藥,糾正家長、社會的不科學心理傾向與態度;加強教師、幼兒園園長的心理學教育,提高其素質修養。這一切,都決定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保障,能夠有效避免其小學化傾向。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科學發展,讓素質教育真正從娃娃抓起。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85-222.
[2]柴占學.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容忽視——學前幼兒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農村教育.2010(7):018.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心理學分析】相關文章:
分析對學生進行精神激勵的心理學05-02
腹膜后纖維化患者的護理分析04-27
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分析08-07
俄語精讀過程化教學管理探討分析04-28
分析俄語精讀過程化教學管理探討04-28
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分析05-28
淺談職心理健康課程的個別化教學分析06-07
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究分析05-02
關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問題的分析論文05-04
試析關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問題的分析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