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故事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故事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故事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12日,我園全體教師進行了講故事學習。整個過程,大家都很積極,氣氛很好。通過此次活動,我受益匪淺,下面說說我的感受。
一個好故事能增加你的影響力,然而,講故事和任何其他的藝術一樣,可以做得很好,也能表現得很糟。能否講出一個好的故事,最重要的不是你講的內容,而是你表達的方式。你的溝通行為不只是透過字句,還包括了你的語調、手勢、身體以及姿態。因此我們講故事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手勢方面:事實上,對大多數人而言,越細微的手勢越有說服力。適度地使用手勢能為你的故事增色,但手勢的感覺和樣子必須自然,否則它反而會成為干擾。
其次,適時停頓:適當的速度能改變你故事的意義,沉默的語言和時間節奏的掌握,可以產生超越口語的力量。有時候無聲反而勝有聲,停頓讓你有時間思考并處理你的故事,時間、節奏掌握得好,則能激起他人的心情。
再次,面部表情:語言是交流和溝通的工具,你可以在轉瞬間傳達情感內容。如果你的面部表情不能說服自己,自然無法說服別人。我們試著觀賞自己的面部表情,自己的表情傳達出什么,培養有意識地使用情感和表情。能增進你的講故事的能力,你的表情有意或無意的,成為你的故事的情感溝通工具。所以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要做到:
教師繪聲繪色的為孩子講述故事。老師講故事不是普通的對著書念故事,而是繪聲繪色的講述,注意對每個不同情節描述的語氣,抑揚頓挫,有必要的加上體態、手勢、表情和眼神。教師“夸張”的表演將孩子帶入童話故事情節中,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用豐富的語言影響著他們那顆愛幻想的心靈。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觀看、聆聽老師講故事的同時,會將詞匯、句子、夸張的表情及有趣的故事情節銘記于心,然后在不經意中就能表現出來。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此基礎上,指導幼兒學會講故事,不僅能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提高孩子的智力,豐富孩子的知識,并能培養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加強在眾人面前表演的自信心。
學習故事心得體會2
盧梭說:在幼兒教育的源頭丟下一朵鮮花,它會香飄萬里。我時常在想,我丟下了這樣的鮮花嗎?也許,學習故事讓我聞到了這樣的芬芳。
接觸學習故事是從骨干班的學習開始的,開始嘗試著尋找“哇時刻”、嘗試著按照“注意、識別、回應”的方式去記錄孩子的行為,但這只是被動的接受著,隨著撰寫的次數增加,我逐漸發現學習故事帶給我這樣的體驗:
1、播種一份希望。當我們蹲下來,靜靜的注視著孩子,你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你對他的關注、鼓勵都給予了孩子一種機會、一種信任,這份信任會在孩子的心中逐漸發芽,變成他對生活的希望。
2、收獲一份自信。當我們觀察到孩子的行為表現,會介入我們的思考和指導。接下來,這樣的介入又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自信,感受到自己積極的、有能力的、感興趣的事情,這樣的孩子內心是自信的、快樂的'。
3、品位一份茗香。在寫學習故事的過程中,我更多的去關注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積極的力量,隨之而來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也更加自主、開放。這種改變是師幼雙方都受益的。
學習故事心得體會3
“學習故事”這個詞是中班第一學期開學不久的一次家長會中進入我的腦海,還記得那次家長會一共13人參加,主持會議的還是幽默風趣,智慧親切的林老師,為了讓育兒知識更寬廣的輻射到他所能及的家庭,他的教育觀在一次次家長會上盡可能多的影響著我們這個大家庭。
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有些陌生,并不了解它的內涵,更無從知曉這個教育理念的方法和方向,那時的我對兒子的管教僅停留在“靜待花開”的階段,不曾記得要“及時灌溉”,有時甚至靜待花開的過程也會有些浮躁,當然,“靜待花開,及時灌溉”也是從林那里聽到并開始摸索的。后來在林的影響下,育兒路上我開始放慢了腳步,盡量做到跟隨兒子的興趣和腳步,和他一起發現他所發現的世界,不再急匆匆拽著他跟隨我的節奏。這個過程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皩W習故事”給了我方法,不經意間,是它在悄悄地改變我,讓我重新認識和修正“教育”過程中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總結一下這親子陪伴的一年半,我收獲頗多:
思想觀念上我意識到陪和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原以為陪伴就是和兒子待在一起,其實那樣自己只作對了一半,那只是行為上的,我需要在意識上和兒子保持在同一個頻道,關注他所關注的事,哪怕是他在玩弄地上的小石塊,我需要思考他為什么對它這么好奇,他的擺弄是有意識的,是有自己角色帶入的。根據對他行為的觀察和理解,我能想到行為背后的信號,這也就是學習故事第一階段的“觀察”。我從一開始的無視和不理解轉變為停留觀察,試著不帶任何成人觀點的進入他的世界。這樣一直嘗試下來,我發現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豐富,孩子的眼睛是那么敏銳,總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一面,就像曾經兒子對著洗臉盆看了好久,當我喊他離開時,他突然問我為什么水從洞洞留下的時候是轉著圈留走的。這樣的發現一次次讓我震驚,一次次提醒自己不能隨意打斷孩子的“工作”。
行為活動中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兒子的興趣,這也就是“學習故事”中強調的“推動”,兒子喜歡軌道交通,我會想除了帶他去車站看火車,坐有軌電車,參觀與此相關的博物館外還有什么可以做的,于是我們會安排長途旅行,坐很久的綠皮火車,尋找與此相關的繪本圖書,探秘火車餐廳,哪怕不是為了吃飯也要去看看。在他人看來這樣是不是太過于瘋狂,但我們很快樂,在這過程中也豐富了兒子的生活經歷,同時也發散了思維,有了識字興趣,對建筑物有了好奇,就這樣一個興趣點輻射出太廣的范圍,我再次認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了“學習故事”這樣的模式,加上《指南》作為兒童橫向發展的標尺,我更多的精力放在兒子個人的縱向成長,跟隨個人的興趣,和他一起描繪屬于他的成長軌跡。這個學習的過程雖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但我在點滴記錄的過程中也找到了自我調整的最佳時機,不斷的反思和嘗試讓我一次次成長,教育的路很漫長,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更需要良好的心態和輕松的親子氛圍,最后借用林的一句話再次提醒自己:孩子的感覺好了,他的表現就好了。我給自己再加一句:成人的感覺好了,孩子的感覺就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努力,讓“學習故事”就這樣伴隨著你我一起走下去吧。
【學習故事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勵志求職故事01-15
求職禮儀故事:懂得學習,學會學習12-09
學習的名人勵志故事02-21
學習的名人勵志故事02-21
學習勵志的求職禮儀故事01-17
求職禮儀故事:要學會學習11-30
求職禮儀故事:要懂得學習07-12
高中生學習勵志故事12-12
學習溝通心得體會03-02
學習吉他心得體會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