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7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教師,在我半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方法,以及與同學生的親密接觸中,逐漸的了解到許多學生及教師在高一歷史教學中存在不少誤區。今天就同各位同仁做一點探討。
第一,從學生的角度講,很多學生將高一中國近現代史當作是炒初中歷史的“冷飯”,學習興趣不高。從我們現在的歷史學習課程安排中看到,初中的歷史包括了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許多內容,現有的高中一年級歷史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而且很多時候自認為已經學習過了,沒有必要繼續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輕松的完成歷史課程的學習。這種心態,應當說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么?高中一年級的中國近現代史內容,是不是炒了初中的“冷飯”呢?
我個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已經讀過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的答案也是否定的。根據我們現在所采用的由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的《中國近現代史》課本內容來說,我們應當說學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依據的,的確,很多內容已經在初中的歷史學習中接觸過了,喜新厭舊是高一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非常正常的心態,我們應當加以理解;但是,學生的看法是非常簡單、片面和偏激的,他們只是依據自己個人的好惡來判斷高中的歷史學習。真實的情況是,高中的歷史學習不僅僅是把初中殘留的“冷飯”,而是從一個更新的角度的學習,把僅僅停留在背誦階段的學生的知識,從理解聯系的角度重新詮釋,進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脫離機械記憶的層面,開始學會在邏輯思考的前提下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問題。
第二,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實現學生學習“由機械記憶歷史內容,到用邏輯思維能力探討歷史問題的轉變”。高中的歷史學習,是為培養學生用邏輯思維,聯系的觀點看待各種社會問題的能力。對學生來講,初中的歷史學習的機械記憶方法,存在著學習的慣性,依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除了極個別的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學習方法的改變外,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存在于單純的機械記憶的層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內學習成績的高低差異。
在這個層面上,高中教師除了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更加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組織教學以及其他的教學方法,譬如考試,在高一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誘導并最終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自覺或不自覺的走到高中歷史教學所要求的軌道中來。因此,高一歷史教學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在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 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的地位在過去的考試中沒有獲得其相應的尊重,高中歷史課向來被認為是一門輔助課程。。無論是高考“3+2”的考試,還是“3+X”的考試,歷史這門悠久的傳統學科始終被人們冠以“水泊梁山軍師—無用”的稱號。直到現在,在區分文理科的基礎上進行的“3+小綜合”的模式下,歷史同其他學科相比終于有了出頭的一天。但是,我們也僅僅把歷史這門學科當作小綜合學科的一角,而沒有意識到歷史已經逐漸走出陰影,慢慢的主導了綜合考試。
從高考中的“根據你所掌握的歷史地理知識來評價, 古代‘絲綢之路’‘同今天的西部大開發計劃’的歷史聯系?”, 我們已經可以覺察到一種苗頭:歷史,在未來高考文科考試中,必將占據更加重要的份額,最終影響整個高考的文科考試。就如同我們當年的科舉考試一樣。
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部分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種根本性質的變化,還是用老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高中歷史學習,進而影響了我們高一歷史教學工作的改革;而且這種觀念,還將繼續制約我們高中歷史教研工作的不斷改進,限制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進一步改善。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2
一、新教材的優勢。
緊扣時代脈搏,增加經濟文化比重,介紹了不同的學術觀點,設置了“學習探究課程”,“課前提示”,“學習思考”,“資料卡片”,“知識鏈接”,圖片資料增多;內容豐富多彩,引導方式多樣。既可使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又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還能夠讓他們適當接觸不同的史學觀點,多角度地認識問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沒有體系,史實不清,學生很難把握。目前高一歷史課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別講授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專題展開,且不少內容沒有講清基本的歷史史實,使學生無從掌握。教師如果加以補充說明,時間不允許;如果不補充,學生疑問多,很難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難了。
2.課文中的標題企圖體現文學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歷史學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中“從‘刀耕火種’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為“古代中國農耕技術的演進”;再如“大禹和他的繼承人”改為“中國古代水利事業”等等。這樣既簡單明了,使學生能很快抓住中心,無需教師再重新“翻譯”,又具有鮮明的歷史學科特色。
3.有些課容量太大,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仍以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為例,該課正文含5目,此外還有“課前提示”1則,“學習思考”3題,“資料卡片”2則,“知識鏈接”1則。這樣,一堂課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務;至于“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以及“常規訓練”根本無法在課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學生又沒有能力獨立完成。為了給學生講解一些必需講解的知識和試題,不得不多用課時,而學校只能按教學大綱給我們分配課時,最終就實現不了教學計劃。
三、相應對策
雖然新教材存在一定問題,但我們無法回避,更不可能開“歷史倒車”。為此必須有相應對策,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緊扣“會考標準”。教師應熟悉會考標準中的“知識條目.考試要求”,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依據大綱精心備課,對教材進行重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
3.動員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比如,“常規訓練”“知識整理”欄中的填空題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完成,教師正式上課前進行檢查督促。這一過程可使學生了解課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學進度。
4.在預習基礎上,一些簡單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權力”,指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既可節約時間,又可培養學生能力,還可養成不依賴老師的良好習慣。
雖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3
9月20日上午,在教研室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劉國鈞中學進行靖江市高一歷史的集體備課,聽了劉國鈞中學的李老師和倪老師的兩節研討課,感慨頗深,對我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有很大的啟發。
李老師的《古希臘的民主政治》一課,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給我們展現了一堂精彩的歷史探究課。李老師緊緊圍繞課標要求,以探究的形式將本課的重點用材料和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以小組討論,合作探討等方式將本課的重點難點一一化解,這樣既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了課本的知識點,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一舉多得,很值得我們學習。
倪老師以他獨特的方式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他的《古希臘民主政治》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以一些歷史小故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組讓學生做代表來回答相關問題,在推舉代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讓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結合起來,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興趣和能力,是一節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的課!
聽了兩位老師的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找到了更為明確的教學方法,將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統一起來,鍛煉自己的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在"教中學,學中教"。
同時也非常感謝姚老師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幫助和啟發!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4
歷史課程的專題式教學確實是我們感覺到新課改小新教材的難度,如何降低這種難度,體會如下:
第一,每一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比較大,原有的歷史教學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新課程則打破了原有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雖然其體系上表現比較貫通,立體感比較強,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做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整合、構建某歷史階段的框架體系。
第二,新教材內容更簡練,材料更豐富,能力培養更明顯、更具體,如何通過高中的歷史教學,增強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評價等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歷史知識和較深的理論素質。首先,打鐵先需自身硬。我們也要首先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模式。我們教師只有練好了自己的內功,才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如,滿足學生的需要。其次,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凸出一個核心,圍繞這一核心主題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整合,以增強專題教學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專題之間的聯系,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打通中外歷史的關節,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的點---線――面。同時,教師還要把歷史知識和現實中的社會熱點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課堂的教學引發現實的思考,促成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其四,引領學生對相關歷史進行規律性的總結,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去探究他們內在的規律性的東西。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5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學習歷史,不僅為了了解過去,更多的是為了現在和未來,為了減少在現實生活中走彎路,為了更好地預測未來。而如火如荼進行的高中的新課程改革也恰恰賦予了歷史這門學科新的生命力。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教師,在我半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方法,以及與同學生的親密接觸中,逐漸的了解到相關知識。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
1、充分利用教材,以黨史為線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宏觀掌握、理清線索,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劃分歷史分期,在每個階段弄清重大歷史事件,講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拓展。我們常說,老師和學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關系。為了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老師必須把與此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比較,知其來龍去脈。
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應手。
正確的、合理的、科學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對于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及其地位,對于每章每節,講清前后聯系,每章一總結,一復習。
2、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盡可能地再現當年的歷史畫面。
3、表格式教學法。歷史教學中,重大歷史事件的比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比較》,1942年與1957年整風運動的比較等。
三、研究學生,做到知彼知己。
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男同學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將來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女同學不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過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歷史多次考試中,不及格的同學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時,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學習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們熟記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再慢慢認真體會、領悟。因為女生的心細,而歷史又多要求記憶。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學生意見一次,了解學生的心聲。
3、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消除“木桶效應”。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讓所有差生都變成優秀生,是不現實的,但讓他們都有提高,總是可能的。經過努力,差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提高。
四、加大管理力度,從嚴要求學生,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1、加強課堂管理。
2、按時收交作業。
3、月考結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尋找原因。
4、重視每次考試,考前認真地復習。
5、設立會考倒計時牌,警示學生。
6、各班建立歷史學習互幫互助小組,由每次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每次考試過后,重新總結一次。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6
高中是一個對于我們的基礎知識體系進一步細化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深刻的意識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激發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高中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將素質教育和高考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才,作為一名高中的歷史老師,我將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改變教育理念,學習教學創新
過去的教學大都是沒有工具,也沒有教學的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每一節課都是完成教學的進度為主,照著課本進行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問題不予理睬,堅持自己是對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漸漸禁錮了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讓學生覺得課堂是枯燥無味的,也使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
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主動改變我們的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比如講多媒體的教學應用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歷史記錄片,當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時,學生的記憶就會更加的深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時不再是將書本上的內容一股腦的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老師去提點和進行補充,讓課堂變得有趣。
二、向課堂要質量,備課有方法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將教學變得更加有質量,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更加的快。課本使我們必須要熟知的,利用每一個素材制作好資料,使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吸收進,而不是在課后就還給老師了。
寫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怎么將刻板的文字講的生動有趣,就要在準備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提問題,老師進行解答。這樣使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他們自主的學習,提高他們對于學習的主動性。
“唯物史觀”又被大眾稱為“歷史唯物主義”,在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由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唯物史觀點明了真正的歷史是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并指出了人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7
其實歷史與理科不同,數理化可能在臨考之前是很難突擊的,但是像史地政這樣的文科在考試前抱一下佛腳然后拿到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下面一點點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課上盡量保證聽課的效率(當然對于想學文科以及歷史想拿高分的同學是肯定的啦)。如果實在做不到,也應該做到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至少對老師說過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不要連這節課講的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不知道,這樣在最后總復習時才不至于一頭霧水。
練習題也要跟上進度,選擇題最好要自己全部認真地做,因為選擇題是對書上一些細碎的知識的歸納總結,我們看書的時候可能會很容易忽略的東西。三新上的大題我個人認為復習時可一帶而過,主要以復習提綱上的為主。
我在歷史考試之前的大約兩個星期就已經開始復習了,第一遍的復習要特別仔細的看書,要細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內容也要看,如“歷史縱橫”,邊看邊記,然后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架構和知識的輪廓。當然,看一遍書就把所有的點都記下來幾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還會進行第二遍的閱讀,鞏固記憶。
以上的任務在考試前兩天就應該完成,那么考試前幾個小時復習什么呢?應側重在對大題的梳理上,每一個問題的條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來,在答題時也要注意表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高一歷史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歷史教師學習心得體會09-08
歷史老師的學習心得體會08-18
高一學習心得體會11-25
高一學習心得體會06-10
歷史網課學習心得體會11-12
歷史老師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1-11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2-24
有關高一學習心得體會12-04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