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
即使莊子不提,逍遙也一直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遙,無非是在物質生活上寬裕富足,不用每天為生計而奔波勞碌?梢噪S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莊子的眼里,這一切都是那么的淺薄,他的逍遙,我覺得是關于人的生存狀態的一個終極命題。
在莊子看來,一切萬物都有其屬于自己的本性,逍遙不逍遙正是看其生存狀態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萬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好的生活方式,壞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莊子同老子一樣,認為最好的政治正是無為而治因此他主張順其自然,認為任何統一的制度標準都有其局限性,都會妨礙人們的逍遙。這個視角很深刻。
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忙,每天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后,回過頭來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卻想不太起來。顯然我只是在機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把自己的心放進去,我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遙與忙不忙沒有關系,它只取決于你是否順應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渾渾噩噩顯然不是逍遙,而是自我迷失。逍遙不僅不是混沌,而是一種大清醒之后的從容不迫。莊子有感于他所處的時代統治者窮奢極欲,百姓為利所趨而喪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遙,這是很積極向上的觀點。盡管我覺得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覺得可以用莊子逍遙的觀點來看一下中國目前的教育。近年來,高考制度越來越為人所詬病,很多人呼吁徹底改革現行教育制度,主張向西方學習。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卻在羨慕中國的教育。當美國老師為中國學生極強的數學能力而感嘆時,中國有很多學生卻不明白他們想從商,卻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題。我覺得就自己的經歷,現行的教育其內容本身并沒有那么多的毛病。從我來講,我對自己能夠在中學階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礎而感到高興。但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個中學階段評價個人的標準唯一化。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以后都將從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學以前,很大程度上僅僅只有學習這么一個衡量人的標準,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不公平的,這妨礙了他們的正常發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遠失去了對書本,對知識的興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盡管很多省份在實行新一輪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動,社會對于學生的評價模式不變,教育的形式再怎么變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也許我們可以從莊子那里得到些許啟示,既然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盡管不可能放任每個人自由發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還是需要的。很多學習不好,學歷不高,但在別的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同樣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因為大學生和技術工人對社會的發展同樣重要。
另外,純粹知識的灌輸也使得,雖然大家都學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熱愛學習。大多數人并沒有學會思考,基本上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比較迷茫的。升入大學以后,學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種強制性約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虛度了光陰。而學習在校園里變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變成了一種手段和工具,這是對于學習本質的最大背離。這種風氣使得大家都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沒辦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當學生完全被考試所奴役,被學位名譽所導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極端的不逍遙。靜下心來,不為什么地去看一點書,才能有真正的收獲;順性而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這是老莊給我的教誨。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2
這兩天情緒不好,思緒紛亂,今天好容易休息,窩在床上讀“莊子”。
莊子《大宗師》里有個故事,說的是一位老者,年事已高,卻面如孩童,別人奇怪,就問他有何養生竅門。
老人說,他懂得道。要參透圣人之道,必須有所持守。這持守分七個階段:吾猶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什么意思呢?
首先,“外天下”,是指忘記天下所有牽絆你的人情事故。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見古今中外,為名利所困者不計其數,世人很難擺脫名利、人情之累。
就說我這點煩惱之事,雖然別人看來,不過蠅頭小事,可在自己眼中,竟然關乎名譽地位面子,所以終日困擾心頭。其實想通了,薪酬少三百元不會餓死,面子大一輪,也不會就此事事順心。人生百年,生命盡頭回看,不過短短一瞬,這么短的時間內,想干的事太多,從大的方面來說,我想把醫療客服做出經驗和成績,我想體驗一下心理治療師的工作,我還想做一個講課精彩出色的老師;從小的方面來講,我想繡幅十字繡作品,想學學拉小提琴,想會講一門外語……也夠我忙的了,還有功夫煩惱么?
第二步“外物”,就是把物質世界的東西盡量剝離。在這個物質世界中,物質的誘惑無時無處,精彩絕倫,要想完全杜絕真是難如登天。但是我想,畢竟現代生活中的人們,早已擺脫吃穿之虞,物質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滿足,而且也不需要完全放棄物質的享受,你只要弄清楚,在你的內心世界中,在你面臨選擇的時候,不會因為物質放棄你原先內心的堅守,就可以了。
第三步“外生”,是指超越生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人能夠超越,能夠超越的只是你對待生死問題的心理和態度,做到順應規律,平和接受,不憂生,不懼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時刻。
第四步“朝徹”。做到以上三點,人就徹底了悟了,不受世俗牽絆,擺脫聲色犬馬誘惑,看破了生死的心靈,就象澄澈的小溪,空明的山谷,清凈自在。
第五步“見獨”。到了這個境界,世間萬事萬物,在你的眼中,由來處來,往去處去,一切都是那么清楚明了,不再紛擾你的視線,惑亂你的心靈。
第六步“無古今”。時間在這時候仿佛停步,古往今來,改朝換代的煙塵都迷不亂你的思緒,你腦海中的大道,暢通上下五千年。
第七重境界叫做“不死不生”。世人多畏死,可是在莊子的寓言故事里,視生為勞頓,視老為安佚,視死為休息,一覺睡醒,生命重新來過。所以,在莊子看來,生與死勿需悲喜,甚至也沒有明顯的界限,生就意味著死,死就意味著生,即使身體沒了,思想依然可以傳承萬年。
對于莊子的學說,我懂得不多,但我從莊子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一個追求精神自由與自在的人,是一個秉持自己內心信念的人,是一個超越世俗名利誘惑的人,是一個善于思考人生大文章的有心人。我想:他畢生追求的,應該是對自我的把握和對自然的順應吧。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3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于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4
如今一走進書店,你會發現關于怎樣面對挫折、如何為人處事之類的書籍比比皆是。這些稱之為的心靈雞湯的書籍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人們的口味,給予了人們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我讀過不少這方面的書,卻總覺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閱了于丹的《莊子心得》。
這本書實際上是于丹對《莊子》一書的讀后感,她用心地研究《莊子》,通過解讀莊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結合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循序漸進的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遙得自在。這是一種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于丹的《莊子心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我在享受讀書這個過程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思考,著實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于丹在書中將莊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現給我們,教我們在這個紛繁蕪雜的環境中,應該用心智、感悟、逍遙、看得開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這樣才能超脫與釋然。但是現在的人們,也包括我自己,誰能具備這樣的心態呢?我們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牽絆,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內心世界卻依然空虛,覺不到半點快樂。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被小事所困,與周遭的人也難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杉毤毾雭,其緣由無非是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有時甚至只是為了逞一時之快。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質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強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別人的行為,不盲目的追隨流行,試著用莊子的大境界來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和快樂的生活狀態。
于丹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動態平衡的問題,自行車如果靜止擺在那兒的時候,得靠車支架才能立住,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騎起來以后,兩個輪子就可以行進,為什么呢?因為它在動態中保持了平衡。動態平衡對于我們的生活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世界在前進,而我們原地不動時,我們會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應對各種挑戰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那么這種平衡便很容易達到。我們可以多讀書,多接受新的信息,讓自己與時代的前進保持同一個步調,發展和提高自己,開闊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認識自己、涵養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或許也更容易獲得莊子的大境界吧。
讀完于丹的《莊子心得》,心靈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覺收獲頗豐。只要我們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不隨波逐流,并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獲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5
蝶在飛,承載的是一種逍遙。
丹青揮毫的滿紙荒唐,是一種對道追尋的喧囂?是一種對塵俗的浮躁。
百年孤獨,孑然一身,總是帶著透徹的目光,和柔婉的心靈,卻不曾孤獨百年。
莊周夢蝶,夢到的是一個只有飛翔的境界,美麗的像水,平凡的貌不驚人。
《莊子》是一片遠離更遠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園般不知所措。
如垂釣,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寧靜,即使空手而還也淡不經心,它此時在九天外御風飄游呢。即使有時無意間撈上幾分功名,他也會擲之于江湖,相位的誘惑也不住他一心,無心揮灑不羈的心。
如午寢。一般人不及莊子。看著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騰空了,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那么凄怨,只是為挽起幾縷青色,無思無暇,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飄有此“恣意妄為”“無法無天”,卻不管他,紛紛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羈不怯的天堂。
夢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會開著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綻放。
如送喪,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歸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人逝,是一種太過殘酷的現實。
莊子卻卻笑著,像嬰兒一樣,純潔,無瑕發自內心,死亡是一種安詳,回歸自然,自然就回歸寧靜的世界了。不必哀傷,不必失望,有一種東西叫做道,有一種人生叫順其自然。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6
在很久以前,當人們還處于統治者的重壓之下,是莊子,帶著學生們呼喚自由,呼喚無拘無束的快樂……
現代的人們解放了,可社會卻愈加復雜了,F代社會的中心或許曾與莊子的思想打了個照面,卻又匆匆而過,從未理會過,古時,一位老者的深深呼喚。
莊子或許沒想到,中國人擺脫了封建制度,但他們沒有擺脫精神上的束縛,人們無法再達到“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無拘無束的境界,金錢蒙蔽了他們的雙眼。他們沒有時間,也無法再與自然合為一體。
莊子與現代隔著幾千年的時間洪流,卻早已認識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這一點。眾多的機械為人類提供了便利,卻使人類想盡辦法簡化一切。就算只是在一個小小的數學題上偷懶,都極易全盤皆輸,更何況生活了?
“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鼻f子卻沒有預料到,人們對“無為而治”的認識偏差,能改變一個大國的命運。多少皇帝沉迷于享樂,卻把這句話當做擋箭牌,當作最有道理實際卻是最無道理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導致政權落入宦官之手,奸臣當道,江山易主。
人類啊,把腳步放慢一些吧,安靜下來,傾聽這位思想家的娓娓訴說……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7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拜讀了于丹的《莊子心得》,這本書對于充滿誘惑當今社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從中清醒認知自己的內心世界,超越追名逐利之心,用健康的人生態度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超越的大境界不等于消極無為!肚f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許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常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利所擾,在工作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了寶貴的生命。我覺得對于一名共產黨員所要取的精華就是在于不斷反省內心,摒棄私念,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有積極進取為人民謀利益這樣的大境界,這樣就不會為名所困,為利所累。
做人要堅持無私秉性不隨波逐流。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祿功名和自我。現實的環境紛紛擾擾,需要超越外在的環境,始終保持一顆無私的心,在工作中,堅持原則,情系群眾,不為名利所惑,不為無原則的強權而動搖。
做事要努力奮斗真抓實干。無論在何種崗位上,在堅持自己內心無私秉性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自身的潛能,使其發揮到最佳狀態,這就是我認為的超越境界。這需要我們首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其次增強踐行宗旨的使命感和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能力來自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自身駕馭各項工作的水平。要增強責任意識,每一項工作都要有為民意識,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形象,責任出力量,責任出智慧,有了責任心,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此外還要有克難攻堅的氣魄,想方設法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利用好各種有利條件,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
學習《莊子心得》,重在提高思想認識,要志存高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才可以無怨無悔。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8
一、境界有大小
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時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莊子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他的“逍遙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體現出: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需要的是質詢自己的心,問一句:面對這紛繁蕪雜的環境和世界,面對自己的順與逆,我們首先應該想如何發展自己,有了更廣闊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自己。正如那句:莊子的逍遙游給了我們每一個凡俗的生命一雙非凡的翅膀......
二、感悟與超越
每一個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了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現如今,我們常被“現實”錯過了太多太多。我們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發現,而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往往在他人過多的言論中盲從,迷失自己的心。
“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洑v。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勞動中,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蓖瑯,我認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也該擁有一雙如莊子那般靈魂的眼睛,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9
最近一周讀《莊子》一書,第四章第一節《莊周夢蝶》,莊周騎馬一直向南,來到了夢國南部,這里貼近云夢澤,莊周在和楚人的共同生活中,對虛境自然的道有了新領悟。這一天他來到了云夢澤邊,看著碧綠的湖水,莊周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在湖水中,魚從自己的倒影中劃過,他看到自己的眼睛,湖水如此清澈,他能從自己倒影的眼睛中再看到自己。莊周若有所悟。緩緩閉上眼睛,體會陽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覺,他似乎能聽到水下小草的呼吸。他將自己的呼吸緊緊閉住,捕捉自己身邊動物、植物呼吸的節奏,并配合這個節奏呼氣、吸氣,就在這樣的一吞一吐之后,他突然進入了萬念不生的虛境狀態。這時一只蝴蝶飛來,在他身邊翩翩起舞,他伸出手指,蝴蝶停在了他的指間,莊周已經做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莊周一頭倒在地上,氣息在自己體內緩緩流動的溫煦感覺,讓他非常放松,心靈跟著蝴蝶一起飛舞。過了一陣,他感到蝴蝶飛得累了,停在一朵花上小憩,蝴蝶做了一個夢,這個夢境莊周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躺在湖邊做著蝴蝶的夢……莊周睜開眼來,蝴蝶的小憩也已經結束,振翅飛去。莊周沉醉在這種玄妙的境界中。莊子語: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究竟是夢中的莊周變成了花間的蝴蝶,還是花間的蝴蝶變成了夢中的莊周呢?
《莊周夢蝶》的故事,有著深刻意蘊,浪漫的情懷,還有開闊的審美想象空間,因而備受后世文人的喜愛。莊子的文章綺麗瑰美,讀來如歷幻境,這樣的幻境穿插在他做為一個平凡世人的生命中,并使之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哲學宗師。在戰國時期,戰火紛飛的土地和汲汲于功力的人群中,他想要尋找一條能夠發揮人的自然之性的道路。這既是他坎坷一生的起始,也是他流傳萬世的緣由。我在想,人生的路上順境少,逆境多,坎坷的時候要學習莊周,排除雜念,對外界聽而不聞,做到心懷虛境。聲音只能達到耳朵,而不能達到心里。心境和環境都是美好的,開心地過好屬于自己的生活。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0
這段時間讀完了莊子,小有感悟,很欣賞他達生的生活態度和那份超脫世俗的瀟灑,但圣人的思想只能借鑒,我可以將世俗名利看淡,但無法做到其逍遙游的境界,畢竟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有一個詞叫“責任”,自己可以粗茶淡飯,至名利于腦后,但上有父母需要贍養,將來還有妻兒需要照顧。生為男兒,不論才能深淺,地位高低,身上都有一副重于山的重擔,小到撐起家庭,大到挑起江山。還有一個詞叫“付出”,得到或許不是最有價值的,但付出會讓自己變的有價值。“世上熙熙皆為利來,世上嚷嚷皆為利往”名利二字是世人難以舍棄的追求,雖然俗,但很真實。
不可能人人淡泊名利,去追求那種逍遙的境界,莊子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只是個人追求精神上的豁達境界,或許他是快樂的,但身為一個男人他是失敗的,他連自己的生活都解決不了,生命是精神的'載體,生存尚且不易,何談理想抱負,我不覺的追求利祿是件低俗的事,真正的王者奪取天下為的是造福于天下,人不能為名利而生,但可以用名利來做更多的事。天地人神鬼,不可能人人成仙成佛,假如人人都出家,那他們又來渡誰?又有誰來供奉先圣。
我現在覺得應該各自修本體,不需要別人來渡,多少成功人士不在乎名利,生活低調,我覺得他們體會到了莊子思想的真諦,但從做人來講比莊子要成功,也許是我的境界還不夠高,沒有體會圣人思想的真髓,現在只是晚上睡不著,隨便談談個人想法,也許自己將名利看的過重,思想上有誤區,看者大可一笑了之。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1
第一次花這么長時間讀完的一本書(沒錯,光是這個星期就看了四十多個小時);
第一次讀到的和歷史軌跡有所重合而且能經得起推敲的一本書;
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的一本書;
第一次讓我想好好了解那個時代的一本書……
這本書得來純屬機緣巧合,而一開始打開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吹脚魇谴┰降模⒉皇枪猸h加身一路開掛,而是過著平平凡凡沒事兒還捎帶驗個尸破個案的田園生活,我覺得和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后來火伴陸陸續續的出現讓我覺得有了看下去的動力。及至花木蘭“讀檔重來”,帶著三十多年的經驗和一身怪力的升級作弊系統,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經歷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歡又共同患難的日子。很多人和事都和原來不同了,但歷史的基本軌跡并沒有改變,而木蘭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來更好的結局。
花木蘭教會了同火認清自己的價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誼;花木蘭教會右軍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軍稱為“玄衣木蘭“;花木蘭勇猛過人而又謙遜有禮,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兒郎的仰慕。王猛將軍的細膩維護,阿單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羅大蠻的魯莽直率,那羅渾的爭強好勝,若干人的精貴無賴,陳節的衷心耿耿,狄葉飛的敏感自強……還有鄭宗,素和君,赫連明珠,阿單卓,蓋吳,拓跋燾,拓跋晃,庫莫提……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是因為我覺得不會有那么一個人能擔得起木蘭這個角色,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的隱忍,她的負責如果不能在影視里原原本本地表現出來,那么我寧愿沒有那個影視化的花木蘭。
本來想寫的詼諧一點的,奈何寫出來就由不得自己了總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滿了熱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盡管是理想化的歷史,但還是希望所有人能在這個理想里過得平安喜樂,有聲有色。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2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游》。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游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于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上個世紀末,有一首歌叫做《瀟灑走一回》,瀟灑來去天地間,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聲嘆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當年。逍遙的腳步總是來去無蹤,沿著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順流而上。有武陵桃園,遺世而獨立,自在悠閑。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有莊子,也只有莊子。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巨鯤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3
以前讀莊子的文字,無知的我覺得深奧難懂,沒有讀出莊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師旁征博引、妙趣橫生的語言中,我才領悟到莊子蘊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獨到的講解給了我新的啟迪與感悟,結合我的經歷,對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認識與思考。于丹老師說: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薄為大,因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莊子的逍遙游。莊子所指的逍遙游我個人認為是從道家創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礎上演變而來,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把水的豐厚內涵融會貫通于生活中。
莊子有水一樣的'品行、水一樣博大精深的知識滋養著后人的靈魂,他有水一樣溶納萬物默默奉獻而不爭名利的氣節與胸懷;有水一樣曠達頑強隨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樣的靈活讓處于艱苦環境中的他安貧樂道;有水一樣的清澈如明鏡照出善惡美丑,他有水的無欲無求而襟懷坦白、有水的寧靜達觀內斂;他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自然之理。,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營養精華。莊子提倡的逍遙游又如何讓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樂的呢?
有時與女兒外出,經常聽到不認識的人說看不見好可憐之類的話,世人認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動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聲嘆氣中怨天尤人。他們不知,我是賽翁失馬、焉知非福,我一直認為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什么樣的心態決定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時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從莊子的逆向思維來看,我有更多的時間與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不知我以書為友、以歌為伴、以琴為樂;他們不知我可以在書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可以用不嫻熟的歌聲來寄托情懷、可以在不純熟的琴聲中放飛思緒、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記錄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發我的真情實感,因此我活得真實而輕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時間陪孩子老人,享受天倫之樂。我不必為工資為獎金的高低而憤憤不平、不必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為職務的升降而憂心沖沖;我眼里無外表美丑之分、無地位貴賤之分。我喜歡這淡泊平靜、與世無爭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雖身在蝸居,但我的靈魂可以象莊子那樣在天地之間自由逍遙,我得到了人格的升華與超越,豈不快哉!如今我用心靈代替眼睛來感知紛雜的世界,適應并感謝上天賜我的這種生命方式,讓我有機會內視反省自己,懂得內斂于心而不張揚。書籍涵養孕育了我,讓我浮躁的心變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讓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看待我身邊的人和事。
游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歷程,在這個心靈歷程中我體會到莊子逍遙游的快樂與寧靜。如果我沒失明,物質的利益會迷惑我的雙眸,有可能會在外界的誘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牽絆、被無窮無盡的欲望所捆綁;或者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甚至參與賭博而遠離書籍。是異樣的人生讓我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讓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過得很自在、很充實。
正如于丹老師所言:我們需要一種歡欣的感性,這種感性之心使得我們觸目生春,我們所及之處充滿了歡樂。我的心與親人緊緊相連,想到他們我就感到無比溫暖。綿綿不絕的愛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讓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莊子提倡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個人主義,于丹老師講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線,這才能夠做到這個世界上行為的守則。是的,自由的原則就是以不妨礙別人的自由為前提,但本人還要具備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質,擁有一顆高尚純潔的靈魂,那些貪贓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內心有愧又怎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體驗的過程,它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內心的一種感受,我把這種感受強化并不斷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過我的逍遙是建立在衣食無憂、清閑悠哉的條件上,如沒有穩定的經濟與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沒有這份閑情逸致談逍遙了,因為我畢竟是俗人一個。而莊子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他在貧困交加之時,依然淡定從容、超然豁達。楚國大臣請他做丞相,他寧愿做一介農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現在多少人處心積慮甚至不擇手段想升官發財,與之相比,莊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氣度!一個人即使沒有糧食沒有金錢,但不能沒有思想沒有靈魂。
我滿足于目前的生活狀況,對于物質我沒有過多的欲望,在我看來,簡單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學家周國平老師說: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我希望女兒長大后擁有一顆慧心,做到寵辱不驚,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過著飄逸恬淡的生活。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4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肚f子。達生》
真正對此生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對命運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遠達不到的目的。
在艾爾基爾這個地區,經常發生猴子偷莊稼的事情,人們防不勝防。后來人們發明了一種裝米容器,有細細的瓶頸,使猴子能夠伸進去,拿著米卻出不來。沒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們都會對猴子的故事,啞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們,會有多少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盡自己的一生,難以放手呢?
人們往往都會關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會追逐生命中有些永遠達不到或者不需要達到的東西,而錯過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為生活所累,為虛名所累,為旁人的目光所累,為名利所累,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卻其實遠比生活的真正意義渺小的多。許許多多的人,為了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記了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精彩的風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們說,他們走的太快了,就會丟掉自己的靈魂,他們停下來,就是要等等自己的靈魂,讓靈魂能夠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憊的身軀。
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懶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尋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習慣這種態度,才能夠準確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為了其他東西迷失了自己。
所謂達生之道,即為對生命的一種通達之心。用感恩的心態來善待生命,用滿足的心態來善待生活,生命,也許就會更加珍貴,生活,也許就會更加美好。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莊子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0-26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10-10
讀《莊子》心得體會11-08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10-29
名人故事:莊子和莊子自由07-27
莊子名言08-31
莊子經典名言精選10-31
莊子經典名言10-31
莊子名言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