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育專著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教育專著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教育專著有感1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大師對話。這句話我以前沒有深入理解過,最近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后,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與名師的差距。和以前一樣,我只看到名師的輝煌,知道名師是那么出名,可是卻很少去關注他們怎么成為名師的?很少去關注他們對某一方面的用心,F在我有點明白了名師是怎樣煉成的。想想自己,與名師之間的天壤之別也不足為奇。
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我仿佛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燈塔——蘇霍姆林斯基。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師一生的教育工作始終以愛為主線,以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宗旨。為此做為班主任的我深受啟發,也找到了教育的真諦。
第一輯第一篇《在別人的眼中看到自已》一文中提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同時舉了一個例子,大師讓學生堅持每天用雪擦身,剛開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天天用雪擦身的勇氣,但他從不采取強制命令的做法,他要求每個孩子都要坦白,說自已是否真的做到了,對于實在做不到的孩子可以請同學,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自覺去做別人能做到的事,從而戰勝自己。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我克制,學會了在困難面前拿出勇氣。這就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即使沒有嚴肅的批評,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學生也能夠在教師和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遵遁正確的法則去行事。
讀完此文我的感悟:做班主任的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的說教,寓教育于無形,潛移默化,極大地利用教育智慧,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信任,讓孩子從內心深處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第二篇《將玫瑰贈予別人》一文讓我更加清楚的理解競爭的最高境界是合作,應全力教給學生學會合作,求得雙贏的結果!
第二輯第二篇《怎樣表揚學生?》一文,讓我明白不僅懲罰學生、批評學生需要慎重,表揚學生同樣也是一門藝術。在很多時候,不恰當的表揚所產生的負面作用并不亞于懲罰。
我是那樣熱切地閱讀這些溫喛的故事,它們讓我知道世上曾有過這樣的老師,這樣的班主任。在這些故事中,我不僅看到了迷人的知識教學,更看到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在蘇霍姆林斯基宏大而完整的教育體系中,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核心理念。因此,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具體的教育方法與實施策略,更多的是對人的真切關懷和這些故事留給我們的深遠啟示。
讀教育專著有感2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心得體會 )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讀教育專著有感3
閑暇之余,我終于讀完了這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了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于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癡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
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后,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復,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讀教育專著有感4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為細節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不過的話,一個細小不過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為細節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管理行為細節
在學校教育世界里,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余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為細節。
四、教師學習行為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師日常行為細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讀教育專著有感5
最近讀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心理構建》,從這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苯處煻枷矏鄢煽兒玫膶W生,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應該是朋友關系,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系,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讀教育專著有感6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讀后感。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
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讀后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讀后感》。
(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
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并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于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讀教育專著有感7
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我覺得找到學生和老師發生的現象的根源,使我大開眼界,收獲匪淺。
例如:他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早在—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霍姆林斯基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里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
但有幾個又能做到。
蘇霍姆林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善于利用一切小事鼓勵孩子們善良的念頭,幫助孩子們體驗正義的思想取得勝利的心情,耐心地培養著孩子們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和道德信念,始終堅持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他的教育是為“人”服務的,是為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服務的。從他的文字中,我隨時感到他的道德、信念教育是與情感培養、美育乃至智育非常和諧地統一起來的。這種教育理念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非?扇〉。
感悟:
通讀全書,感悟很多,我也深信“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仍然是當代教師學習的重要的教育思想。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感覺自己仿佛和偉大的教育大師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警醒自己一定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更用心、鉆研。用心回顧從教十三年來的得失,用心和學生在課內外交流,用心觀察和引導學生,用心設計課堂上的各個環節,用心在課堂上進行教學;鉆研和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鉆研數學學科的專業知識,鉆研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鉆研當下的各類熱點知識……我想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學習仍然是我生活的主旋律。
一、做幸福的教師,培養幸福的學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全書中,無不自然的流淌著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就是一種教育幸福。它包括教師的幸福感和作為一名學生的幸福感。作為一名教師,蘇霍姆林斯基是幸福的。作為一名學生,能成為他的.學生也是幸福的。可見做為一名教師,或者說能否做好一名教師一個首要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心理和生理上健康,這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只有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心理和生理上都能產生愉悅的感覺,他就是一名幸福的教師,也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
讀書中受到的啟迪和震撼讓我總是會心潮澎湃,讓我崇拜,F實中也有這樣的一群教師,也有這樣的一群學生,他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讓我欽佩。崇拜與欽佩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我也在躍躍欲試。反思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名負責的教師,但是相比之下,覺得自己距離幸福的教師,還有差距。
從讀書中感悟到要“做幸福的教師,培養幸福的學生”,就要把教師的幸福當做教育幸福來做:1.追求精神的幸福。師生之間在知識授受和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情感融通都是其他的職業所難以得到的享受。充分認識這一精神性質最終包裝自己的詩意人生。2.追求卓越的工作目標。在追求卓越的工作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帶給自己很多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的體驗必然會給自己帶來一種“累并快樂著”的幸福感。而因為自己工作目標的追求卓越,必然讓學生的各個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學生也是幸福的。3.追求合作的幸福。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至少直接存在這樣四種合作關系,即: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教師個體與教師集體之間、教師個體與學生集體、教師集體與學生集體之間的合作關系。一個優秀的學生,我們可以說是某某老師的學生,也可以說是某某學校、某某班級的學生。合作中幸福,共享中幸福,超越中幸福。一個集體中的成員都可以享用同一個幸福。
二、做公正的教師,培養公正的學生
做公正的教師一直是社會、家庭、學生關注最多的一個師德問題。教師的公正決定著教育的公正。教師公正既表現為教師對自己的公正,也表現在公正對待同事、領導及學生家長等方面,更表現在正確對待學生身上。
“做公正的教師,培養公正的學生”當成是塑造教師光輝形象,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和學生的道德成長,而最終實現教育的公正。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要公正。它包括對教師自尊、榮譽以及合理的經濟利益等等合法權益的要求和維護。教師對自己的公正不僅是“我與我”關系,也涉及到教師與社會的關系。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對教師的職業期望較高,一方面社會在輿論上普遍贊同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但另一方面人們包括教師本身往往又認為教師應當羞于言利,只做蠟燭,只問耕耘。要求教師做苦行僧無論是社會還是教師本身,都是一種不公正。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個體要公正。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感覺樸實而真切,字里行間充滿著對學生的愛,因為這種愛真摯而深沉且負有社會使命感,成為推動作者不斷自覺反思教學各個環節的不竭動力,成為作者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行為的源泉,這種愛和社會使命感時刻感染著我,同
時我深信也感染著每一位拜讀這本書籍的我的同行們。
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持民主與尊重的態度;對不同性別、年齡、出身、智力、個性、相貌以及關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作到一視同仁、同等對待,不以個人的私利和好惡作標準,尤其不以家長的社會地位為標準。承諾作到:A.平等地對待學生;B.愛無差等,一視同仁;C. 實事求是,賞罰分明;D. 長善救失、因材施教;E. 面向全體,點面結合。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學習評價要公正。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說話!彼麕е⒆觽兊阶匀唤纭奥眯小,上思維課,做“環球旅行”,建議我們逐步養成兒童從事緊張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告誡我們“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系失調”。他認為,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候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皩W習、上課、完成作業、經常得到分數——這一切絕不應當成為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師看來,他只是一種頭腦里被填塞知識的生物,他就不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如果一個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類心靈的某一領域成為主宰者……那么,所謂的人就是不可思議的! 這一段話可以說是振聾發聵的,對照素質教育,這不就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嗎?可我們在這方面到底做了多少呢?恐怕還是說得多,認識的多,但實際上孩子們還是掙扎在學海題海中難以自拔,或是在老師設計的學習程序中機械地完成著記憶的訓練。
三、做美麗的教師,培養美麗的學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足以說明了美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人人都希望自己是美麗的,而這種美麗不僅表現在一個人的外表上,更重要的人格上。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是美麗的代言人和傳播著。只有在外表和人格上雙重美麗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同樣美麗的學生。
教師的人格修養只有高于一般人的時候,才具有教育的資格,只有高于一般人,才能為別人提高可效仿的模型。也只有具有較高人格品位的教師才可能獲得教育對象的尊重,為學生所景仰,從而獲得應有的教育效果。反思自己差距猶在。
古語有“師者,人之模范也”。而“模范不端,則不模不范矣。不惟立言制行,隨時指點,即衣冠瞻視,亦須道貌岸然! 既要為人模范,為人作樣子,教師自己總要有一個外在形象供人觀摩與效法。教師自身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得體,有一定的品位,舉手投足中始終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教師的人格美就是教師的精神之美。教師做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學生才有可能成為人格高尚的人!督o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著重闡述了讀書對于一個人人格修養的重要作用。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于是我開始用審視的目光看我和周圍的人,但一個令人遺憾的現象就是——大多數老師整天都忙著批改作業、教育孩子、上課、聽課,幾乎可以說從沒有看見誰煞有其事的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在閱讀難怪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大聲呼吁:要構建一個書香社會。冷靜下來一想,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老本"夠用嗎?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嗎?我們教育的根本意義是什么?我們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我們要用閱讀來啟迪自己和學生的智慧,用閱讀提升自己和學生的修養。作為一名教師,對于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這樣一個見解:“對于有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只要你真正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會成為專家。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在教學上,那我們也會成為專家!睍r間就象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以后,我們要把時間一點一點地擠出來,用到讀書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那位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段答話啟開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結束語:
總之,教育,應當深入到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要善于用敏銳的教育目光,去捕捉每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細節,與學生一起,淋浴教育的春雨,清洗心靈的塵垢,陶冶美好的情操。這樣的教育,才是公正的教育,才是美麗動人的教育,才是令人幸福無比的教育。
一個優秀的教師,教育應該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中處處皆有教育。惟其如此,他才能真正領悟教育的精髓,才能深愛教育,為之享受快樂。
我讀到了迷人的教育風景,體驗了動人的教育情感,徹悟了一個教師所應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藝術;教育需要經驗更需要技巧,還需要為人師者付出愛心與真心進行“人文”教育……
【讀教育專著有感】相關文章: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_讀教育專著心得體會08-17
讀教育專著心得體會范文12-09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12-07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1-09
教育教學專著讀書筆記09-06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大全11-17
教育教學專著讀后感12-04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10-20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精選6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