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
高中地理遠程研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感觸很多,現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了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教材是灌輸的內容,而新課程最大的本質特性是加強了探究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且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探究活動,是學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將結論直接寫在教材中,而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代為探究,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歷探究,教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二、專業的培訓
從理論到實踐,從方法能力到具體實踐策略,專家老師們的新穎教學,在提高課堂氣氛,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值得借鑒。全面到位的講座可以說讓老師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同時期間穿插學員之間的討論、專家答疑和提交學員思考實踐的結果——作業——的形式,使培訓多姿多彩,遠程培訓加上網絡互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圖的使用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廣泛而又系統地使用地圖,利于開發學生形象思維,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使
用地圖,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
2、舉例的方法
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為了說明地理現象,或者為了揭示地理規律,舉例成為了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案例,巧妙運用例子,做到直觀,形象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如果能夠在教學中例舉一些當地的或者與生活實際更貼近的例子,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科間的滲透
尤其是聯系實事,與政治、歷史、化學等學科間的知識融合。
4、學生參與課堂設計
在新教材的教與學中,尤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可以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學應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學習能力,但不是“天馬行空”的教學,教師在進行開放性課堂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應該有利師生在課堂實踐中與教學內容發生深層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的培養,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
學習學習再學習,將講座中涉及到的內容精華部分轉化成為自己內在的東西,這才是真正學會了,才能夠在具體實踐中真正
指導我們的教學,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長期堅持,才會有進一步的突破,真正成長成為合格的地理教師!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2
我是一名地理任課教師,擔任地理教學緊半年的時間,但是這半年,對于我來說,是充實的半年,忙碌的半年。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每天認真教學,努力提高所教班級的教學質量。作為課題組成員,我努力完成課題組安排給我的課題研究任務。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回顧半年的工作,我無論是在學習提高和還是教學實踐,還是教育科研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收獲。
此次我參加地理學習方法研修的學習,使我為自己今后的教育實踐打下了基礎。通過學習,使自己有了地理教學應該注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么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
四、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后,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運動;(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五、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比例尺與圖距、實距換算;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恒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晝夜長短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等,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六、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為了培養查閱、填畫地圖習慣,要求:書上的圖必須理解,學會分析、應用。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除以上所說之外,首先應該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平時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多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經常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產生對地理的興趣,從而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地理學習興趣還可以來自學科本身。地理學科被公認為是文科中的理科,同學們普遍反映比較難學。但如果下定決心認真學地理,學好了它,自然就有一種成就感,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就進入了地理學習的良性循環中。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學生的地理成績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3
時間過得很快,學習《物流地理》這門課也有一個學期了,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獲益匪淺。在劉老師的帶領下,既學習到了書本上的內容,也懂得了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F在就對這門課程做個梳理和總結吧!
一開始接觸這門課的時候,對于本來地理就不太強的我來說以為會很難,但是通過慢慢的學習和探索,發現這門課程其實很有趣也很有用。物流地理是一門地理學和物流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既具有經濟地理學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物流學的某些特征。課本將這門復雜的新興學科分為了兩大部分:國內和國際物流地理。在國內物流地理中分了8個章節,分別是:物流環境、物流基礎設施、綜合運輸、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運輸布局。而在國際物流地理中又分為5個章節:國際物流概述、國際物流環境、國際海上運輸布局、國際航空運輸布局、國際多式聯運及陸路運輸。由此看來,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些內容后,就把物流地理這門看似困難但實際簡單有趣的課程給完成了。
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老師會根據情況給我們布置相應的“畫地圖”作業?蓜e小看了這“畫地圖”,其實這里邊大有學問呢!要想把廣東、中國和世界地圖畫好,不僅需要掌握好地理知識,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在畫地圖的過程中,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如何把書本知識付諸于實踐的道理。比如畫“八縱八橫”,不僅要知道是哪八縱八橫,還要在地圖上準確的找到位置并用不同顏色的'畫筆區分地畫出來,畫完之后,也就對“八縱八橫”這一個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于“畫地圖”這個作業,我是放了很多心血在里面的,都是我自己親自查找資料再一筆一劃得仔細畫出來的,老師對我作業的表揚讓我也感到很開心很鼓舞。因此,我覺得“畫地圖”的這一部分是我在這門課程里印象最為深刻的!
在這個學期期中的時候,老師還邀請到了交通局的局長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周局長從深圳港的概況、建設歷程、建設經驗以及港口展望四個方面給我們介紹了深圳港口的發展歷史還有深圳港口的未來規劃。在這堂既難得又特殊的課上,不僅大大的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而且使我們更加的了解到深圳港口的發展狀況及未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程。
由于這門課不用進行期末考試,“畫地圖”作業和做專題報告就成為了期末的考核標準。我所做的專題報告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我和另外四名同學共同完成了“我國主要工業布局調查”的專題,而我所負責的則是“20xx年我國鐵礦石進口情況調查,進口量及港口布局”這一部分。其實,做專題報告是一項挺鍛煉人的事情。要想做好專題報告,就必須先上網查找資料,再整理出有效的信息,最后再制作成一個完整的PPT。由于我們的是團隊作業,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學會了團隊的溝通及合作,也學習到了做好一個專題所需要的思維及方法。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一個學期的時間真的很快,從一開始拿到課本到現在課程的即將結束,都顯得那么的不真實。但是在《物流地理》的這門課上,我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學到了很多,在劉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從課本到課外,我們學到的不僅僅只有知識,更多的還有學習的方法和研究的思維方式。在此,衷心的感謝劉老師的悉心教導!總而言之,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在這門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將會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4
經過一個學期對自然地理的學習之后,了解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為自然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為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別是做了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后,因為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后,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么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征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并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后,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征,并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學科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和歷史自然地理學等。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特征的學科。區域自然地理學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征、結構、發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古地理學是研究和重建地質時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現象的學科。歷史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近一萬年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學,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征形成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也有人認為它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部門性的分支學科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化學地理學和醫學地理學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
生物地理學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基礎上以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成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組成、結構、動態及分布等特征和規律。它們的形成與某些自然科學有關,是自然地理學與相鄰的其他科學的邊緣學科。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的邊緣學科。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變規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大氣科學的邊緣學科。水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類水體的性質、形態特征變化與時程分配,以及分布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水文學的邊緣學科。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土壤學的邊緣學科。植物地理學是研究植被空間分布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的邊緣學科。動物地理學是研究動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態地理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動物學的邊緣學科。以獨特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方面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有:冰川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形成、特征、發育及其分布規律的學科。凍土學是研究凍土的形成、特征、發育及其分布規律的學科;瘜W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布、遷移轉化規律的學科,是自
然地理學與化學的邊緣學科。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既是地理學與醫學的邊緣學科,也是應用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此外,還有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荒漠學、河流學、沼澤學等分支學科,F代自然地理學不斷加強定量分析、生態化和應用研究的同時,還注意吸收其他學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開始進行地理預測研究,并將更加重視全球環境問題。同時,自然地理學研究與人文地理學研究將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我認為不管是學習什么,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于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5
經過一個學期對物流地理的學習之后,了解了許多關于交通運輸方面的知識。
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為物流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為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于“物流地理”。
特別是做了物流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后,因為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后,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么?
我了解到了我國的運輸發展狀況,了解了運輸布局和一些基礎設施。
這門課程還很好的與實操結合在一起,每當講到重點的時候,老師都會布置下去在相關的地圖上標明重要的港口、航線等等。課上老師的講解加上課下的地圖實踐操作,真的是學會了不少。以前不會看世界地圖的,現在也知道了四大洲五大洋的位置了。
在不久之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參觀鹽田國際。平時也只是聽師兄師姐及老師在口中提到,卻未曾近距離的了解它。有幸能有這個機會去到鹽田港參觀,實屬一次寶貴的經驗。
自1994年開港以來,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在短短的十多年間,已成為世界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港口。經歷十多年的發展,鹽田國際年吞吐量從1994年的1、3萬標箱增長至20xx年的766萬標箱、貨量快速增長,促使鹽田國際加快了擴建工程的建設步伐。擴建工程完工后,鹽田國際占地面積將增至344公頃,擁有集裝箱深水泊位15個,岸吊及龍門吊設備也分別增至71臺和286臺,鹽田國際將以更加高效的碼頭操作服務于華南地區進出口商。
1994年7月20日,鹽田國際迎來第一艘靠港集裝箱貨輪馬士基的“阿爾基西拉斯”號,這是鹽田國際的`開始。在20xx年10月15日,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艾瑪—馬士基”試航鹽田,該船全長397米,載箱量達到11000標箱。當天鹽田國際首創調配十臺岸吊同時為其作業,在不到8小時內完成裝卸了6421標箱,10臺岸吊整體操作效率達到545、41吊次/小時,鹽田是其在中國大陸?康奈ㄒ桓劭,這是鹽田國際的光榮事跡,并且鹽田國際還創了兩個記錄。鹽田國際之所以現在有那么好的成就,不光靠它的硬件設備先進,注重人才的發展,視人才發展為世界級碼頭的重要目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在參觀鹽田國際的時候,經由上次參觀媽灣、赤灣的參觀之后,也有了少許的認識,對一些港口的機械設備也能粗略的說出他們的名稱了,我想這就是一種進步。在沒有親身參觀之前,老師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類似樣離、圖片之類的東西,雖然看到圖片上的東西能知道叫什么名字,要是真正見到了也不一定了叫出那些機械設備的名字來。如今不同了,由于是自己親身的體驗,也看到過真實的機械設備,所以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機械設備的名字也能牢牢的記住了。這又是我獲得的寶貴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要想進鹽田國際,或者其他諸類的碼頭公司,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老師能教給我們的也只是學習的方法而已,最重要還是要靠我們平時的努力。
在經過一個學期的物流地理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下,我已經建立了對港航這個專業的興趣,我認為不管是學習什么,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于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這次參觀我的感受遠遠大于上次參觀媽灣、赤灣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是第一次去所以覺得很新鮮,好奇心也是很大的,在看設備的時候找不到門路來看,也不知道該看什么。這次參觀還有一個收獲就是,鹽田港還發了類似雜志的宣傳給我們這些“小師弟”看,最重要的是還能帶回來,這樣就可以更加詳細,更加仔細的了解鹽田港。
多虧了老師,給我們帶來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見識外面的世界,謝謝老師開了這么一門對專業如此有幫助的課,要是能有機會多能出去外面見識見識,那就更好了。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6
近兩年來,中學地理新課程教學的實施,大大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地理教學走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么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進行初中地理教學呢對此我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轉變觀念。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嫻熟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從革新教育觀、學生觀、價值觀、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積極思考和實踐。
2、怎樣才能提高地理教師的素質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思想素質,具備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愛崗敬業,勤于鉆研;才能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第二、加強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繼續教育能使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產生持久的發展,所以通過博覽、培訓、進修、函授學習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充實和強化教師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各種職業技能。第三、加強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質。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和發展!敖潭谎袆t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有走教研結合之路,才能在教學與育人方面有更大的作為。第四、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復鉆研、感
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要有意識地挖掘教育資源,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多用身邊鮮活生動的材料因勢利導,靈活恰當地根據學生反應與參與的狀況調節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二、改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傳統的地理教學,只是把具體的`知識要素作為重要內容來講授,忽視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分析方法,這樣很難使學生提高認識,培養能力,因此教學中要重點分析知識結構體系,并引導學生捕捉知識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實現要素和結構的有機統一,使學生獲得分析、綜合、評比、概括、比較等各種能力。要切實加強地理素質教育,就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求知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努力培養他們的地理意識、能力與創新精神。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培養創新人才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改革的重大問題之一。初中生活潑、好動,具有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是一群身心不斷發展的青少年。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于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覺沒有收獲。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發
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
3、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我們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并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范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于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是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不斷總結、認真反思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每上完一節課,首先自己進行自我評價,看這節課成功與失敗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出課后記錄發現漏洞及時糾正;其次通過批改作業發現存在的問題;第三聽取學生意見,上完課后,分別叫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學生,聽聽他們對本節課的看法、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7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么,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興起的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其分支學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旅游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
為此,人文地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不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廣義的則是指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主要特征是社會性、區域性以及綜合性。社會性是指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區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征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的特點來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在綜合研究一個區域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展的條件、特點、分布規律和人地之間地相關以后,在一個更高地層次上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矛盾的構思。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8
一、課題研究需要在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積累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干冥思苦想。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獲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課題的制定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工作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敖本褪琴N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靶 本褪乔锌谝诵。瑥男∈,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皩崱本褪菍嵲,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最終我選擇了《農村初中地理讀圖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農村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如何根據地理課堂教學中遇到學生的讀圖問題為前提,研究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讀圖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穿插讀圖方法的講解,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為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三、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
我常常進行反思、注重細節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杰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同時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讀圖方法應該注意的事項
通過地理讀圖方法的訓練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性,但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投入其中,讓更多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貼近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圖形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讀圖、析圖。
2、要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
地理課堂中的讀圖題的難易程度的.設計立足點是把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轉移到“為學生的學”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作為檢驗教學的設計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因此讀圖的設計要難易適度。過多的讀圖會使學生長時間處于低水平思維狀態,他們,尤其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過多的難度偏高的讀圖則對學生的思維帶來壓力,尤其易增加學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讀圖訓練一定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難度適中的圖形,這樣有利于為各層次學生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9
雖然網上的學習與觀看視頻非?菰,但我知道這次培訓級別很高,機會難得,告誡自己要耐住性子,認真觀看與學習專家的講座,并結合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對區域地理的教學有如下體會:
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將地理知識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學習區域地理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同時讓學生足不出戶便可盡收天下于眼底,飽覽各地風俗人情、優美畫卷,陶冶學生情操。因此,學好區域地理就成為地理教學的關鍵一環,教好區域地理更需要教師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地理知識。同時還需要教師配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導入新課時,盡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即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之始,如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可以說這節課的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很多區域的導入可以采用視頻或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啟迪地理思維。如教學“黃土高原”時,以歌曲《黃土高坡》一曲: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最好是老師清唱,效果更好);如教學“西雙版納”時,以《月光下的鳳尾竹》開始;教學“珠江三角洲”時播放“深圳對外開放”的視頻并配以歌曲《春天的故事》,等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呈現的區域知識,盡量形象直觀。
初中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更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要盡量把地理知識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給他們,如多讓學生讀圖,析圖,從圖中提取相應的地理信息。
3、比較區域差異,突出區域特征。
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引導學生進行區域比較,找出區域差異。如青藏地區,讓學生認識“高、寒”及在高寒影響下的農業生產;西北地區,讓學生認識“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及在此特征影響下的城市分布和農業特色。
4、學會總結歸納,把握區域聯系。
區域地理的內容涵蓋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梳理,明確自然地理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氣候、資源、河流、植被等內容;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口、城市、經濟和文化等內容。這樣化繁為簡,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5、進行角色模擬,為區域發展出謀劃策。
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角色模擬,既起到了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同時為本區域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小小的獻計獻策作用,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6、將地理圖冊和多媒體的運用有機結合。
區域地理教學應該在閱讀相關地圖的基礎上進行。地理圖冊學生人手一冊,充分利用圖冊可以養成學生用圖讀圖的意識和習慣,提高解讀地圖的能力。
學海無崖,教海無邊,我深知要想專業成長和教學提高,需要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教學實踐。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0
課改在我縣農村中學進展相當順利,各位地理教師都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革命。在這一年的課改中,我已經品嘗到新教材在農村中學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謂是任重道遠。
當前,普遍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間科學和多樣的氣候分布,對于農村中學的七年級學生而言,是有些困難。
2、地理學反映的內容之廣與學生狹窄的知識面存在矛盾。
3、教學條件、教學設備極為落后,與現在的教學存在脫節,而地理學中一些空間問題可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將更好。
4、學生喜歡大自然,但不喜歡上地理課。
5、班額過大,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困難很大。但不得不承認現狀,現就新教材,新課改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1、轉變教育觀念是成功實施新教材的關鍵
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重知識與結果,輕能力與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及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為薄弱,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刻不容緩地進行課程改革。我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明確它們的基本理念: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因此,實施新教材讓課改順利進行必順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2、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課改后的課堂開放了,主動權在學生的手里,能否隨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取決于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都應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教師必順不斷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選進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掌握并靈活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二、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性學習。
新形勢下的課改對于廣大教師來說都是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機遇,只有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適應課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生存。如通過感德片區每月的一次教研活動,大家在一起備課,共同探討,發表各自意見,總結經驗,使每位地理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比如,我們學校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合作學習,探討研究,三位地理教師同時上課改七年級的課。每周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每月都推出一節課,一起評課,共同總結,還有每月都對本月集體備課進行經驗總結。此外,我們課外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在這樣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總結,共同提高,使我們都有質的飛躍,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三、加強課后反思,有助于教學經驗理論化
1、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并對教案再設計我上的是七年班級。我先依據自己的教案設計一節課,然后坐下來好好地反思,把剛講過的課過濾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活動方面是否有突破,學生主動、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是否得到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是否到位,及時記錄下來,進行重新再設計,以便更好地進行其他班級的教學。
2、反思成功的教學經驗現在的地理教學,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體驗性和探究性。教師如果能獲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從偶然的收獲走向成功。如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定位的一種嘗試,力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地學習。
3、反思學生的閃光點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休,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后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4、反思教學中的遺憾。課堂教學總是伴隨著遺憾的教學,課前教師精心周密的設計,而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學生認知、性格個性的差異,總會留下許多的遺憾。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創新,就會有遺憾,但能抓住遺憾,并反思遺憾,也許一個新的教學靈感就誕生。
四、把握課程標準,從生活中學習地理
新教材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應該好好把握課程標準,從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入手,通過電視播放有關地理知識方面的節目的內容和結合各地情況,開發鄉土地理資源,包括家鄉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氣候、民情風俗、經濟等,為地理課堂輸入新鮮的生活內容,從生活中學習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擺脫喜歡大自然,不喜歡上地理課的現象。如學習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經濟是以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我通過感德的主要經濟來源茶葉展開討論,它的好處與弊端,該如何更好把發展我們家鄉的經濟,這些正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所面臨的問題,與我們有很大的相似性。
總之,以上是我在一年課改中的心得體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個人實踐經驗的積累,教學教法的研究,更好地拓寬自己的視野,知識面,讓課改越走越寬越好。
【地理學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理學習的心得體會02-19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10-24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11-04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11-01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11-08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08-19
學習《地理學習方法的研修》心得體會11-10
地理學習常規01-16
地理學習總結11-14
地理學習總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