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的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論語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1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歌德看《于丹〈論語〉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來,那樣一種從容謙仰的態度正是儒家所提倡和追求的。
寒假期間在家閑得無聊,本來打算找本小說來看看,但尋覓好久還是沒找到可以一讀的感興趣的書,于是便找同學去借。到他那里一眼就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記得以前在網上無意看到了網友對這本書的看法,當時就感覺這本書應該不錯,再者于丹教授曾經上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也算是個名人,所以便仔細閱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后感受頗深,真可謂受益匪淺,雖然談不上是大徹大悟,但是心靈上也有所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說起《論語》,相信每一個人都比較熟悉。它是我在念中學的時候閱讀過的一本書,是一本記錄了2500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不過那時的我只是在語文課上機械得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怎么會想得到在社會高速發展的21世紀,竟然有一位女學者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代的眼光進行閱讀和給以理解,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這的確是極具創新意識和吸引力的一點。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但是,更多的人卻愿意稱他為孔夫子,認為他代表了迂腐和固執?墒乾F在,于丹老師卻將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和現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聯系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把這樣一本難以理解的古代典籍,結合現代的實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使我們更易悟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還有,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其實,簡單說來,《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通過很多故事告訴了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談談《于丹〈論語〉心得》詮釋的“為人處事”:
(一)、為人之道。《論語》說的是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在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滿足的今天,人們卻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工作壓力大、貧富分布不均等等一些問題都具有普遍性,這使很多人都心理不平衡,怨聲載道。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心態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后常常悶悶不樂,郁郁寡歡。這是沒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二)、處世之道。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工作,人們都想找到一個適中的生存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對他人負責任。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談到了一個職業化的工作態度,“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說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也就是常說的本質工作,這也是現代企業管理所需要推崇的。但是在很多單位,都提倡要多工作,最好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這樣其實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
(三)、交友之道。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很多的朋友,但是究竟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你一把呢?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也提到了,對待朋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保留一條界限,朋友才能夠交往得久遠,有很多朋友間彼此傷害就是因為沒有保持一定的友情距離。可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并要怎樣維護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這也被后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边@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并在內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并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2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論語·子罕》
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他尊禮,守禮,行禮,并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一種自我修養。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不管這個人多么年輕,他也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
這就是一種禮儀,這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申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事業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尊重,是一縷清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的舒心丸、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劑。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贊賞、善良、友愛相得益彰,與虛偽、狂妄、苛刻、嘲諷、兇惡、勢利水火不容。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失敗后的同情、安慰與鼓勵;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贊美與追求。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后的東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沒有原則的廉價奉迎,更不是沒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如何尊重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也是一門學問。學會了尊重別人,就學會了尊重自己,也就學會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義。
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體味與摸索吧!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3
最近閱讀了《論語》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初讀《論語》,我猶如面對一位巨人,盡管只是片言只語,但字字珠璣,它的博大精深、言簡意賅,讓人受益匪淺。它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的聰明智慧。其中講了很多關于孝敬、仁義、禮記、倫理等方面內容。在這里,我簡單談談心得。
孔子將畢業精力貢獻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學,具有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是一位盡職的好教師。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學習的太多,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老師的言行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1、讀《論語》,我們要學習“學而不厭”
作為一名老師,應當作為一個好學的人,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職責,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掌握廣博的知識!皽毓识隆薄ⅰ皩W而時習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走到哪學到哪,并且“不恥下問”,所以我們也不能落后,要活到老學到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向前人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學生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
2、讀《論語》,我們要學習“誨人不倦”
作為一名教師,要愛護學生,應有一顆寬容公正的愛心,理解尊重學生。愛是老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他的“有教無類”,也令人感動。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的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應成為我們的為師之道。
3、讀《論語》,我們要自省自克,改過遷善
作為一名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應少疾言厲語,盡量寬容,應用和緩的、因循利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給學生留下自省的空間和主動改過的'機會,為師生增多一份默契,也贏得學生的感激之心和尊重之情。
4、讀《論語》,我們要謹言慎行
作為一名教師,要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凡事三思而后行。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要經過細致的考慮之后再去實踐,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務實肯干而不夸夸其談。和學生接觸過程中,更應該謹言慎行,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應該經過縝密的思考,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增強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
5、讀《論語》,我們要學會思考,努力創新
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思考!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惘而無所得;只是苦思而不學習,進步就會終止!拔釃L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是每位教師應該追求的,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免遭淘汰。
總之,《論語》是一部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品味。如果我們教師能夠精讀細研,一定會受益無窮。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4
讀過《論語》后,我個人最大感受的還是《論語》中關于誠信的重視及其論述,《論語》共20篇,有13篇出現“信”字。其中,《學而》6次,《子張》5次,《公冶長》、《顏淵》各4次,《泰伯》、《憲問》、《衛靈公》、《陽貨》各3次,《述而》、《子路》各2次,《為政》、《子罕》、《堯日》各1次。可見《論語》中“信”字的使用頻率是比較高的。
《論語》共出現“信”字38次,屬“子曰”的“信”字25次,其含義極少虛詞的成分,主要是誠信、信譽、信用、信實、信賴、信任、相信、忠信的意思。子曰:“信,德之厚也。”(《孔子家語〃弟子行》)信,是德行厚積而成的。信者,必是誠的典范,是誠的歸宿。信,在孔子建立的道德體系中有很高的地位。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誠信更是必不可少的。子曰:“人而無
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圣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誠信的重要性,人沒有了誠信,將寸步難行。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道理應該是相同的。如何做到“誠信” ,“誠信社會”從哪做起?尤其是面對今日生活中的一些不誠信現象,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在現代社會,誠信的缺失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誠信的呼喚遍及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通過學習《論語》,感悟論語,主要有以下感想和知識所得。
首先,我學到:誠信為一切道德之基石。
中國是一個誠信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誠實信用是一切德行的基礎,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則規范和品質。孟子認為,客觀真實是自然的法則,努力使自己做到客觀真實是做人的法則。沒有極端真誠而不能感動別人的事情,也沒有虛偽欺詐而能感動別人的事情。《中庸》對誠做了全面而完整的論述,建立了一個以誠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提出了“君子誠之為貴”的命題,認為有誠方有德,無誠則無德。一切道德行為莫不以誠為本,離開了誠,所謂道德就淪為空偽。北宋初年的周敦頤不僅把誠作為萬物的本體,與天等同起來,認為萬物從天那里獲得“誠之源”,而且賦予作為天道的誠以道德意義,賦予作為人道的誠以宇宙本體的意義,為儒家倫理提供了一個本體論或形上學的基礎。他從“乾元”是“誠之源”出發,導出“誠”是人所受于天的本然之性,進而推出“誠”是一切道德的本原。這樣,背離了“誠”,不僅意味著違背了人性,而且意
味著悖逆了天道!罢\”不僅是構成仁義禮智信五常之本,而且也是孝悌忠順等“百行之源”!拔宄0傩小奔偃綦x開了“誠”,就要走入邪路;只有堅持“誠”,才能使各種道德相應地發揮作用,實現社會關系和諧與天下太平?梢,在我們的先哲看來,誠不僅是德、善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一項重要保證。
“信”與“誠”是相聯的。孔子貴信,把說話算數、言而有信看作人們立身行世的基點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把信當作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并主張人生以信為貴,認為人際關系缺少了信任勢必導致其緊張和沖突,結果陷入人人自危的狀態。如果人人都能講求誠信,則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敬業樂業的職業道德,使社會穩定而有秩序,而且還可以使人內心世界充實,擁有最健康的'心態和精神生活,獲得人生的幸福。
從當今時代和社會需要來說,我認為誠信也是一種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道德品質和規范,集聚了美德倫理和規范倫理的精華,是一切道德所賴以維系的基石。無論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弘揚還是集體主義原則的信守與遵循,無論是愛國主義人道主義規范的落實還是公平正義原則的貫徹,都需要以誠實信用為基礎和前提,都應當以誠心誠意的道德精神作為內在的基質。舍棄了誠信的德性和規范,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弘揚就會流于形式,集體主義原則的信守就會演變為假公濟私,公平正義原則的貫徹也很難落到實處。綜觀今日世界,許多企業或組織的挫敗和個人的悲劇都是導因于誠信美德的缺乏。一個沒有誠信美德的企業或組織是注定要垮臺或自行倒閉的,一個沒有誠信美德的人也不可能獲得并擁有真正的成功。
道德建設重在培養真誠的品德,遵奉信用的規范,只有真誠品德的挺立和形成才能夠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只有信用規范的形成和推廣才能真正建構良好的社會秩序。
作為一個教師,我想跟大學生說幾句:當代大學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就應當懂得人無誠信而不立,社會無誠信而人人自危,道德無誠信而勢必流于空偽的道理,從心靈深處樹立起萬善誠為先、眾德信為基的觀念,并以講求誠信為光榮、不講誠信為可恥,自覺地按誠信道德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將誠信的品質和精神貫徹到對其他道德原則規范的信守中去,為糾正和改變社會的假冒虛偽風氣做出自己的貢獻。當前,在大學中開展誠信教育,首先就是要使廣大學生明了誠信與道德的關系,通過誠信教育,使廣大學生懂得誠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
其次、我學到:誠信為個人自我實現之要方。
一個不誠的人怎么會有身心統一的自我?只有講求誠信并不斷地修養誠信,才能夠形成統一健全的自我,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并達到自我完善。誠信的力量是巨大的。至誠不但能知性盡性,使人們很好地實現自身的進德修業,而且還能贊天地之化育并與天地參,得出了“至誠如神”的斷語。朱熹說:“誠其意者,自修之首也!痹谥祆淇磥,只有自我修養的人在動機和意念上誠心誠意,“使其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好好色”,才能真正使自身的修養有所進步和成就,也才能真正實現和完善自我。如果在動機和意念上不能做到誠心誠意,就有可能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朱熹又說:“致知、誠意,是學者兩個關。致知乃夢與覺之關,誠意乃惡與善之關。透得致知之關
則覺,不然則夢;透得誠意之關則善,不然則惡。……過此一關,方是人,不是賊。”朱熹雖然講兩個關,但他將誠意視為善與惡、人與賊的分水嶺,顯然在他心目中誠意比致知更為根本。這是因為,只有誠意修養才能真誠向善而成為人。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5
《論語》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在初中、師范的課本里讀過,在參加自學考試時,大學語文我也自認為對有關《論語》的內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論語》,才發現自己所理解的淺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翻譯《論語》,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夠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靈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闡明去領會《論語》,《論語》不再高深莫測,不再那么令人難以領會。
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墩撜Z》告訴我們,為人不僅要拿的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我們常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實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內心充滿幸福感。
我們生存的環境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雖然我們憑借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社會,但我們能憑借我們勇敢的心靈去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一個人外在的表現與他內心的世界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我們往往感到無力應付,其實只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靜的內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出勇敢。在人生之道中,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痹趺礃硬拍茏屪约旱亩虝旱囊簧畹糜袃r值,那就是要多學習,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其實就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鬃铀缘膹氖宓狡呤娜松鷼v程,每個階段都是可以參照的一面鏡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壓力的增大,怎么樣才能有一顆從容淡定的心,那需要的是一種修煉,需要的是學會舍棄,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于社會崗位,都有一種無愧的交待。
《論語》里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論語心得體會03-27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03-10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10-09
讀論語心得04-26
初中生讀論語心得體會09-22
論語心得體會12-30
2022讀論語寫心得11-29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06-25
論語心得體會優秀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