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十八歲之前的李嘉誠
全世界的人都在研究李嘉誠。連李嘉誠自己都說,不明白為什么有這么多書都在寫他,這么人都在議論他。
有人說李嘉誠跟我們凡人之間的距離太遠了。李的個人財富,大約是普通人的一百萬倍,如果你是百萬富翁,李的財富就是你的一萬倍以上。李嘉誠有可能比我們中任何一個人聰明一萬倍嗎?不可能。如果一個人笨一點,智商只有70,李的智商不可能有700,十倍的差距都不會有。
李也不會比我們勤奮一萬倍。一個人的一天有二十四小時,李的一天絕不可能比我們多出一秒鐘。普通人一天工作八個小時,李不可能一天工作八十個小時。
那么是什么使李走在了數十億華人的最前端?是天降奇才?是優秀的基因和遺傳?是高貴的血統?還是貴人相助?抑或是神仙幫忙?
這一切都不可能。李并非出生于世家,祖上也見得出現多少厲害的人物。其父親更是一介書生,終生郁郁不得志。其父親的遭遇,倒是值得一番研究。從《李嘉誠傳》這本書中,我們知道李父是一位正直而清高的人,飽讀詩書,恪守傳統的價值和美德。他曾經經過商,但失敗了,最后還是從事老本行——教書,書教得不錯。但后來全家遷到香港后,寄人籬下,滿腹辛酸,甚至自己生命垂危,也要省下錢來供兒子讀書。李十二歲到香港,
十四歲就失去了父親,開始賺錢謀生,也開始了認識世界的五光十色。我相信,李一生的巨大成功,絕不是來自于天賦秉異,而是在于多年在商業社會中的摸爬滾打。
但是有人便發問了,同樣很早就投身社會,從小就接觸商業環境,為什么有人也掙到些錢,最后卻把自己弄得個一貧如洗,甚至弄進了監獄,弄得個家破人亡。這些人也有非常深厚的人生和社會積累,他們為什么不能善終?
我覺得這與李少年時代受的教育、認識的人,以及他生活的環境有關。最關鍵的是,李的父親雖然做人失敗一生,但在兒子的眼中,卻是永遠的精神偶像,父親的教導,兒子終生不敢忘記。父親教的,也就是那些最簡單,三歲孩童都知道的做人準則。李嘉誠學習這些準則,一直學習到十四歲,然后,他走進社會,開始使用這些準則。
如果要我比較我與李嘉誠的不同,我只會把自己的十八歲之前與李嘉誠做比較。我十八歲也讀了些書,我的父親也是介書生,滿頭腦傳統的道德和準則,但不同的是,我到十八歲,我還在讀書,還在學習這些傳統的道德和準則,甚至學習到了懷疑它們的地步。到了應該真正使用這些準則的時候,我幾乎已經忘了它們。不僅是我,很多與我一樣的卑微的中國人,他們走的是與我完全一樣的人生路線,
因此,我們的卑微就不可避免。
李嘉誠十八歲之前的人生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知是來為行作準備的,如果知不能用于行,我們寧可不要知。讀書人對社會最大的好處在于,讀書人比較聽話,從小聽父母的話,長大聽黨的話,結婚聽老婆的話,上班聽領導的話。聽話的人必不可少,如果你是老板,你也需要那些聽話的人。但是聽話不能讓你成為李嘉誠。
我的一位朋友說,他的小孩,三歲就要教他經商。我笑言,太早了,太早進入商界,自己又沒有堅定的價值觀,他很容易迷失。李嘉誠不會迷失,因為多年的行動讓他更加堅定;我也不會迷失,因為多年的思考讓我也堅定。不同之處在于,李為自己以及為社會創造的財富,是我的一千萬倍,甚至是一億倍。思考的價值何在?可憐的讀書人啊。
因此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尊敬這個人。我覺得他其實是個苦行僧,他與耶穌基督的不同之處在于,二千年前的那個老外,那處傳播思想,與世界分享他的精神財富;而生活在香港這個潮州人,到處積累財富,建立自己的物質財富帝國。“你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地舍去”。李嘉誠在離開我們的時候,留給世界的,絕不是僅是給自己兒女的財產,還有一大筆精神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講,他比那個老外
實在多了。那個老外說,讓你死后到天國,但他又叫死去的人復生,老外醫治好世人的病,卻不能向李嘉誠一樣,讓他的門徒弟吃得好一點,長得胖一點。從這點上說,我更喜歡李嘉誠。
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李嘉誠十八歲之前都做了什么。讓我們回顧一下吧。
五歲,李嘉誠上小學,開始“詩云子曰”;
十二歲,全家逃難到香港,住在其舅舅家;
十四歲,父親去世,李到一家茶樓做跑堂的;
十五歲,到其舅父的公司上班;
十七歲,離開舅父,到一家五金廠做推銷員;
十八歲,到新興行業(塑料廠),成為尖頂推銷員,后來成為這家公司總經理。
很多MBA成天把李嘉誠掛在嘴邊。但是我認為,學習李嘉誠,學他的十八歲以前就夠,而他的十八歲以后我們不必學,學也學不到的。
英雄的李嘉誠和他落魄的父親,我向你們致以最真誠的敬禮。
【十八歲之前的李嘉誠】相關文章:
李嘉誠的格言10-18
李嘉誠的經典自白12-11
李嘉誠語錄03-09
李嘉誠的名言12-08
李嘉誠座右銘11-29
李嘉誠的經典名言01-23
李嘉誠勵志名言,李嘉誠經典名言語錄10-26
中秋之前隨筆10-21
李嘉誠的名人故事10-31
李嘉誠格言短句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