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展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
通過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的開展,能促進人權建設,同時利用法治,維護憲法權威,為人權建設護航。開展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第一篇:開展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
為期兩天的第xx屆北京人權論壇13日在北京閉幕。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人權領域學者圍繞科技、環境與人權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討。各方表達了對關系人類生存與發展重大問題的關切,也就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出許多有益建議。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吉佩定在閉幕式上表示,中國愿與世界各國一道,積極推動當代新科技條件下的人權進步。
本屆論壇上,與會代表重點圍繞“科技發展與人權”、“環境保護與人權”、“信息時代與人權”等議題進行了交流。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表示,論壇設立“科技、環境與人權”的主題,契合當前人類發展的現實需要:“當今世界,科技、環境與人權是全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科技進步是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實現科技、環境、人權的全面發展與良性互動,是提升人類生活質量、促進人類幸福和諧的根本保障。”
與會代表認為,通過對科技、環境、人權的發展現狀及相互關系等問題的探討,為各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匈牙利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伊麗莎白·高波尼表示:“保護人權是國家的責任,但是如果對環境漠不關心,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保護人權的。我們認識到環境權利是基本的人權,這些權利包括享有一個健康的環境、良好的生活水平、足夠的食品等。所有這些權利與人類的尊嚴緊密相關。”
巴西聯邦眾議院人權與少數民族委員會副主席馬里東·德·奧蘭達認為,科技在人權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而環境保護則對人權發展起著保障作用,解決環境問題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權。他表示:“本屆論壇對于世界人權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希望今后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參加北京人權論壇,以促進人權的'共同發展。”
與處于調整、變革中的世界一樣,當前國際人權事業也處于深刻的發展和變革之中。在新的挑戰面前不斷創新,是國際人權事業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吉佩定表示,要更好地解決科技、環保與人權之間的矛盾,必須著力于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社會,分享人類科技進步的共同成果。他強調:“積極的開展和推進與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是我們既定的方針。中國將本著科學、開放、建設性的態度,與世界各國一道積極推動當代新科技條件下的人權進步,大力促進環境保護,為更好地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北京人權論壇自2008年起每年在北京舉行。論壇得到了國際人權領域具有較高聲望的人權官員、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與會代表借此平臺坦誠交流和溝通,集思廣益,擴大共識,論壇已成為國際人權領域交流與合作的一項重要活動。
第二篇:開展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當天上午,由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主辦的人權建設與改革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
今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所涉及的人權制度改革受到了與會學者的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表示,中國下一步人權制度改革應堅持務實、全面和依法三項原則,即立足當前國情、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通過全面深化各項改革促進人權建設,同時利用法治,維護憲法權威,為人權建設護航。
人權司法保障應堅持八項原則
首次提及“人權司法保障”的概念、并將相關改革安排寫入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三中全會的一大亮點。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表示,“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含義是在司法實踐中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這不僅是人權保障的基本方式,也是衡量人權狀況、遏制司法腐敗的利器。”
聯合國大會1948年12月10日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就涵蓋了與司法有關的內容,其中包括“人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等。
黃進表示,三中全會提出的多個改革方案,涉及錯案糾正、反對刑訊、廢除勞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多個方面,目標在于完善司法制度,實現司法領域對人權的全面保障。而這些改革如何進一步落實,將成為下一步法治建設的'關鍵。
對此,黃進提出了進一步完善人權司法制度應該堅守的八項原則,即依法治國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疑罪從無原則、嚴禁刑訊逼供原則、非法證據排除原則以及錯案及時糾正原則。
土地改革三大領域須以人權為坐標
此外,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王衛國指出,三中全會中提出的土地改革也與人權有關。下一階段土地制度改革的三大重點領域,即產權制度、流轉制度以及征地制度均需要以人權為坐標。
王衛國說:“流轉制度的本質是承認財產自由和遷徙自由,涉及人權的基本要求,通過使財產在市場上實現價值獲取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而產權改革的精神是擴權富農,不能壓縮土地使用權的權能,改革要使農民成為土地真正的主人;征地制度的背后則是政績觀問題,要防止出現政府濫用行政權力與民爭利的局面。杜絕暴力征地,這仍然是一個人權范疇的問題。”
王衛國表示,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破除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化。以此出發,改革必須要做到從人的利益和訴求出發,實現城鄉的平等發展、均衡發展和和諧發展。
構建國家監護制度
“在我們現在的時代竟然有小孩被餓死,這真的讓我特別心痛。”談及今年6月發生于南京的“吸毒母親餓死女童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民法研究所教授夏吟蘭突然提高了聲調。
“社會上很多人的潛意識里仍然把孩子當作家長的‘私有財產’,把撫養孩子當作家務事。但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出,當父母不適合承擔撫養義務的時候,國家和社會必須挺身而出,剝奪監護人的監護權,施行國家監護,保障兒童的人權。”
夏吟蘭長期關注家庭暴力方面的立法工作。她指出,建立兒童的國家監護制度,從人權立法的角度上看,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夏吟蘭同時提出了建立這一制度的三個切入點:“第一是修改刑法,使虐待未成年人的案件由自訴案件改為公訴案件。而當公安機關發現相關情況時應該直接立案偵查。
“第二是國家指定政務部門或其他機構對因家庭暴力需要保護的未成年人行使監護職責,通過寄養等方式提供安置和照顧。
“第三是建議出臺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解釋,當孩子需要救助的時候,我們需要設立一個與臨時監護程序配套的報告制度,即要求居委會工作人員、教師等在發現未成年受到侵害時,有義務向公安機關報告,這是強制性的。此外,立法解釋也應當規定由誰來代理未成年人提起撤銷成年人監護職責的訴訟,比如可由民政部作為孩子的第一代理人,這個配套制度很重要,但我認為在現有框架下是有可能改進的。”
第三篇:開展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
針對“美國駐華大使、德國駐華使館都發表聲明,對中國人權狀況表示關切。”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出,一些人總是過分關注中國的個案,卻選擇性忽視中國13億多人民的感受和正在享受的自由和進步。
華春瑩說,有關聲明中提到的個別人都是中國公民,不是美國公民,也不是德國公民。有關國家應該尊重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辦案的權力,任何外國機構、外國人都沒有任何權利干涉中國的司法獨立和主權。
第二,中國高度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堅持將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這是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第三,我注意到一些人總是過分關注中國的個案,卻選擇性忽視中國13多億人民的感受和正在享受的自由和進步。這如果不是政治偏見,就是認識論和方法論出現了嚴重偏差。希望他們不要一葉障目。
第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是完美的。很多人都關注美國國內出現的諸如警察過度執法、種族歧視等嚴重問題。希望有關國家和人士多關心自己國內存在的`問題。中方將繼續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與世界各國就人權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和合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相關回應
外交部:中國一貫堅決反對酷刑
此外,針對“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中國履行《禁止酷刑公約》的報告,對一些存在的酷刑現象表達了關切”,華春瑩回應指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一些意見是基于未經證實的信息,希望委員會恪守授權,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更加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履約情況。
華春瑩指出,中國一貫堅決反對酷刑,特別是近年來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進程中,不斷深化司法改革,加強人權保障,反酷刑工作取得有目共睹、實實在在的諸多巨大進展。
華春瑩指出,中國反對酷刑的立場和決心是堅定不移的,隨著依法治國的不斷深入推進,中國在反酷刑方面會做出更大努力和取得更大成績。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一些意見是基于未經證實的信息,希望委員會恪守授權,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更加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履約情況。中方愿繼續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則與委員會進行交流,共同促進實現公約的宗旨。
【開展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世界人權日宣傳活動總結07-13
開展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總結03-02
開展世界糧食日宣傳活動總結04-10
開展世界糧食日宣傳活動總結04-04
開展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總結09-09
開展世界急救日宣傳活動總結10-14
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總結04-08
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總結11-05
開展世界人口日宣傳活動總結08-28
開展世界避孕日宣傳活動總結(精選8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