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總結
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的進行能使教師們更好地掌握課程設計的技巧,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下面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總結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第一篇: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總結
通過近兩周的奮斗,課程設計接近了尾聲。經過兩周的奮戰我的課程設計終于完成了。在沒有做課程設計以前覺得課程設計只是對信號與系統這門課程所學知識的單純總結,但是通過這次做課程設計發現自己的看法有點太片面。課程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來知識還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以前老是覺得自己什么東西都會,什么東西都懂,有點眼高手低。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應該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和綜合素質。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系更進一步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里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
我的心得也就這么多了,總之,不管學會的還是學不會的的確覺得困難比較多,真是萬事開頭難,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終于做完了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此外,還得出一個結論:知識必須通過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有些東西以為學會了,但真正到用的時候才發現是兩回事,所以我認為只有到真正會用的時候才是真的學會了。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們即學會了使用MATLAB軟件,也掌握了一些有用的知識,這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非常的有幫助,也使得我們對自己的總體知識水平有了一個了解。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使我學會了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收集、歸納相關資料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加強了我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增強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對自己應用計算機的水平有了一個更深刻的了解,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改善。
在此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蘇老師對我的悉心的指導,感謝老師給我的幫助。在設計過程中,我通過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經驗和自學,并向老師請教等方式,使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經歷了不少艱辛,但收獲同樣巨大。在整個設計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獨立工作的能力,樹立了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會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難和成功時的喜悅。雖然這個設計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課程設計的最大收獲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第二篇: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總結
新課程的學習已經結束,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新課程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新課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課程更注重學生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要想有效的實施新課程教學,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注重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實際運用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說的機會很少,口語、聽力得不到提高,F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
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
創造性運用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新課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礎。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以學生為中心,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第三篇: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總結
一. 課程定義反映了定義者的基本觀點和取向,每一種課程定義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論基礎。
(廣義)課程是指所有學科(教學科目)的總和,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狹義):是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 。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由一系列不同類別的學科或學術領域以及與之相應的各種間接經驗組成的課程
二. 課程設計到目前為止,國內外的課程理論工作者可謂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認識與理解。
而課程設計的基礎是研究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從多方面探討其產生或發展的基礎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第一,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經驗。第二,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第三,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第四,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
三. 課程設計的內容和基本策略
課程設計是課程領域最常用的術語之一,說白了就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和評價的設計。內容決定目標,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且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課程評價的準則。課程設計的策略,在一般意義上與課程設計方法是一樣的,但是目前闡述的課程設計策略的文獻很少,一般認為有六種。(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標為中心的設計思路:(目標中心思路(或稱目標模式)是課程設計者根據對學習者行為變化的期望而確定的教育目標進行課程設計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其他設計步驟都要圍繞所定的行為目標來進行;其次,它主張行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第三,它強調目標的結構性。不足:首先,目標模式的科學觀過于質樸、簡單,著眼點是效率和準確,它無法描述復雜的教學過程,畢竟正確的科學應該是由信念、審美、個人的參與等多種因素構成的一個過程,而這些正是目標模式所難以包容的。其次,目標模式強調教師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藍圖將學生的心靈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隱含在這種假設中的人性觀是消極的、被動的。第三,目標模式過分的強調知識的工具性價值,認為知識的選擇不是依據知識自身的價值,而是看這些知識能否幫助達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這就歪曲了知識的真義。
四. 課程評價
評價是人類有意識活動的一個表征。評價的實質在于促使人類活動日趨完善,體現人類行為的自覺性與反思,事實上,評價廣泛滲透人類所有意識的活動中,課程評價如此,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評價是課程發展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課程開發與教育實踐的發展,課程評價的重要性日趨突出。
課程評價屬于方案評價的范疇。迄今為止,在方案評價模式中,CIPP模式應用最為廣泛。在很長時間內,CIPP模式包括背景、輸入、過程和成果這4個環節的評價。最近,為了描述和評價長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爾比姆把成果評價分解為影響(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可應用性(transportability)評價4個階段,由此構成了7個環節的評價模式。
五.中小學課程評價的方法與程序
課程評價是一個多因素、多變量的復雜系統,它涉及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目標的、評價方案以及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課程評價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科學的課程評價方法、規范的課程評價程序對于評價質量和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建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有序可循;谡n堂教學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目前在中小學推 行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應該考慮以下三條原則。(1)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即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要與相關的課程及學生的知識 經驗有機聯系起來。(2)能力訓練的階梯性原則.即活動設計應以學生能力發展的序列為線索。(3)實施方式的生動性原則,即在活動實施的時空條件、人員組 合、評價方法等,要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另外,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最好能夠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陳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安排、評 價提示、活動結果等內容。
校本課程開發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本課程開發實質上是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方 案規劃、設計與實施的過程。要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就必須加強對課程方案在規劃與設計、實施、實施后三個階段的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 過程,也是評價和改進課程方案的過程。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評價領域只注重對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領域,那就是方案評價。因 此,本文的選題是針對這一缺失而提出的。 本文的敘述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對方案評價的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并分析方案評價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幾種比較成熟、有效的評價模式,以此確認方案評價應該秉持的評價理 念,以及方案評價所涉及的要素。同時,通過文獻的整理,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方案評價標準。這一部分為建構校本課程方案評價模型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部分,首先對課程方案進行分類研究,明晰校本課程方案的內涵與外延。然后分析校本課程方案評價要素的特征,并嘗試建構“多主體動態協同評價”的校本課 程方案評價的實踐模型。 第三部分,主要關注校本課程方案評價的實踐操作。根據校本課程方案評價模型,具體闡述不同的評價主體應該如何在實施前、實施中及實施后這三個階段開展合理 有效的評價活動。為此,論文提供了一些評價策略、方法和工具,并附上一些相關的評價實踐案例。 第四部分,闡述有效的校本課程方案評價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示校本課程方案評價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本文提出校本課程方 案評價的有效實施需要組織、制度、人員上的保障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是新課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貫徹新課標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學校沒變,學生沒變,教材也沒 變,只是換了位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別。實踐中這種屢見不鮮的現象背后,原因無外乎:優秀教師不僅可以使自身的資源價值充分體現,而且可在自 身以外的課程資源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教師課程設計與評價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教師關于愛與責任學習總結-學習總結01-01
學習與創新自我評價12-24
課程設計的總結與收獲-個人工作總結12-22
幼兒教師個人總結與自我評價3篇10-06
暑期教師培訓學習總結-學習總結01-01
青年教師學習總結-學習總結01-01
教師新課改學習總結-學習總結01-01
外語教師素質與外語學習09-08
網頁制作課程設計總結09-30
教師寒假學習總結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