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個關鍵的時間點,因為過完春節,很多企業就會發生跳槽的高潮,也有很多企業為了新年的業務去透過獵頭公司找人。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在一家房地產代理公司工作,這個公司用的方法是把銷售業績所產生的獎金滯后好幾個月發,以此來制約員工的跳槽。一些企業也往往把年終獎延緩發放,來舒緩通常在這個時間點上發生的跳槽高潮。
大部分人看跳槽是從原來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而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用員工的角度來看,跳不跳槽如何判斷呢?首先說說,在怎么樣的情況下,也許是不應該跳的:
一是只工作了半年不到的——任何工作的適應期都在6-8個月,你到了一個崗位至少應該對它有起碼的熟悉度,而不要簡單地因為適應期的不舒服而跳;
二是剛來半年跳槽——避免習慣性跳槽,形成一種不是很好的心理習性,遇到壓力的時候用跳槽來解決,從而總是在低水平上重復自己的選擇游戲;
三是在你原來承諾的合約期完成前,而單位沒有明顯對你不利的對待——培養自己對于合約與個性職業信用的珍視,而不是簡單地利用現在勞動法對于員工的利益保護機制;
四是在工作的環境中有不喜歡的人——很多好工作好在我們喜歡那件事情本身,但是可能有些不盡如你意的同事,長得一般、脾氣不好、打小報告、不太配合與佩服你、沒本事還懶惰,其實在哪個單位都有這些現象,如果我們把這個機會當成嘗試鍛煉與琢磨關系管理的機會,那么以后在更多的場合你會更受歡迎;
五是在一些個案中受了委屈的——到處都有委屈,有了委屈不要簡單地忍氣吞聲,也不要簡單地揚長而去,而要學會申辯、溝通與建設性地提出意見;
六是做一件事情感覺到疲了或者有點提不起勁兒來——其實學無止境適合任何一件事情,應該在你改變學習方式、社交方式等一段時間后再做決定,因為最佳的成長方式正是把新知放在原來熟悉的工作中;
七是別無更佳選擇——雖然對眼前工作不滿意,但也沒更好選擇,尤其不太明白自己到底想做啥與能做啥的朋友來說,特別要慎重。
但是有些情況下,你真的可以認真思考跳槽的問題:
一是領導沒有信用——從來空口說了不兌現,說話嘴邊不帶把,也不為自己不兌現承諾道歉的;
二是只求員工多投入不考慮給予員工適當回報的企業——過度加班從不加薪,節假日老加班還從不考慮補償;
三是領導只會讓員工委屈,從來不主動解釋——不當作為、不溝通再加上強勢風格;
四是只要干活不教干活——企業在培訓與員工輔導發展上投入過少,過度讓員工個體承擔發展壓力;
五是內耗過大的組織——這類組織的特點往往是工作效率不高,人際關系復雜,管理行為中盛行拍老大、拉幫派;
六是做同樣的工作但有單位可以給你增加40%以上的報酬;
七是你突然抽中了500萬彩金,所以你不需要再干累活了。
對于現在的很多年輕朋友來說,因為職業愛好與能力特長不顯著,在學校的時候又不接觸社會,不知道自己真實的社會職業定位,也不通過實習、社會實踐、創業、社會訪問等途徑接觸思考各類職業與自己的關系,因此往往很多同學在工作后發現自己與職場要求之間差距如此之大。面對這樣的差距,不少朋友采取了頻繁跳槽的方式,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實習經驗豐富的同學,跳槽頻率就會有明顯的消減。我們對于跳槽不采取排斥的態度,但呼吁對于過度的跳槽,采取慎重的態度,因為那樣會有所減損自己的職業信用與職業形象。因此,跳槽本正常,但是嘗試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