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嘆息:在各高校舉辦的畢業生就業雙向洽談會上,大學生們緊握制作精美的簡歷,在用人單位桌席前排起了長隊。會場人潮擁擠,個個衣衫盡濕。金融危機削減了企業的用人需求,大學生們慨嘆連連——找個工作真難!
一陣歡呼:沈陽市某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告訴記者,去年該校共有1100多名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沈陽市120余所職業學校共有3萬多名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達98%。職校的學生很得意——我們不僅能找到工作,還要挑人家呢!
這真是意味深長的對比。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在就業市場上應該是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職校學生學歷不高,是 “平民的女兒”,好比受歧視的“灰姑娘”?啥,情勢正好相反,在就業競爭這場“派對”上,“平民的女兒”受到青睞,“皇帝的女兒”卻找不到“舞伴”。
童話里,灰姑娘正是擁有那雙神秘的“紅舞鞋”,才吸引了王子的目光,F實中,決定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那雙“紅舞鞋”被誰偷走了呢?
金融危機使很多企業陷入困境,全社會就業崗位總體緊縮,本來形勢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勢必雪上加霜。但困難是相對的,越是經濟困難的時候,越需要人才支持;越是競爭激烈,越能凸顯人才價值。沈陽職校的最大成功在于“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早早簽訂合作協議,為這些單位培養訂單式畢業生,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共同設立教學內容,企業的培訓師可以直接走進課堂授課。相比之下,高校的課程設置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與市場需求變化嚴重脫鉤。一位學鋼冶的畢業生訴苦:“我們在學校學的是初軋和加熱爐,可鋼廠早就連鑄連軋了。知識過舊,就業哪有競爭力? ”如此看來,大學生的“紅舞鞋”可能忘在了學校里。
就業還有個觀念問題。 “寧要都市一張床,不要基層一套房”,大學生都把眼光盯向大城市,認為大都市發展機會多,前景更廣闊。據最新統計,遼寧所有的高校畢業生,70%擁擠在沈陽和大連求職,僧多粥少,自然很難如愿。工作,直白地說是謀生的手段,往深說是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一些技校畢業生對工作不挑不揀,在企業踏實肯干,兩三年后就成為技術骨干,甚至被其他知名大企業高薪挖走。先邁出第一步,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收入不高,即便地方偏遠,然后通過努力和智慧尋求更高發展,這是很多過來人的勸告。從這個意義說,“紅舞鞋”其實就藏在大學生自己的衣兜里。
促進大學生就業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用人單位和學生協同努力。在這個體系中,學生是主體。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讓學生掌握真正過硬的知識和本領,同時,大學生也要直面嚴峻現實,不孤傲,不牢騷,腳踏實地,經受住社會人生的新歷練。
待曲樂再響,燈光亮起,大學生們一定還會驕傲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