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省會城市郊區與中心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探討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現階段我國部分省會城市郊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總結歸納了省會城市郊區的發展思路,分析了一般省會城市的郊區如何發揮特色優勢,融入區域分工,優化產業和城市布局,提升競爭力與發展水平,與城市中心區協調發展。關鍵詞:省會城市 中心區 郊區 協調發展
城市主導現代經濟發展方向,是要素聚集地和技術創新中心。城市郊區作為我國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最佳切入點。郊區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帶動全國農村建設中起到示范作用。
我國各省會城市作為區域經濟中心,發揮著重要的龍頭作用,是經濟核心和增長極。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部分省會中心城市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其郊區經濟也迅猛發展,城市化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已基本符合城市郊區化的啟動標準。郊區經濟發展的快慢不僅取決于郊區自身各種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因素,而且取決于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和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更取決于城市中心區和郊區之間協調發展、相互融合的程度。本文重點分析了一般省會城市的郊區如何發揮特色優勢,融入區域分工,優化產業和城市布局,提升競爭力與發展水平,與城市中心區協調發展。
省會城市與城市郊區的特征
一個城市與其周邊城市構成體系,這個城市體系與其周邊地區共同構成經濟區域,在這個經濟區域中處于主導、支配地位的核心區域就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這一概念強調的是一個城市在其所在的某一區域空間范圍中的“中心”地位,而大城市則完全是由該市的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規模來劃定的,在城市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大城市的認定標準不同。從全國來看,任何區域都有一個最大的中心城市,且一般就是該區域直轄市或省會城市等。省會中心城市的吸引和輻射范圍是區域性的,除一些發展較快、較大的省會城市影響跨省區外,我國大部分省會城市的影響區域是省級區域。
我國一般將城市地域劃分為城市中心區和郊區兩部分,城市郊區可以劃分為近郊區和遠郊區兩個地區。根據景觀形態(土地利用方式)和發展方向的不同,城市郊區一般又可以概括為城郊結合部,郊區城鎮(縣城和小城鎮)和鄉村三種形式。
由于省會城市多數為中等發達城市,郊區作為一個特殊的區域,相對于大城市郊區來說,其經濟、文化和社會組織具有更明顯的過渡性和不穩定性,其發展也呈現出更多復雜性和多樣性。在地域發展形態上,它既涉及郊區城鎮的發展,又涉及郊區農村的發展;在發展目標上,它既包含郊區城鎮化、工業化的內容,又包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在發展動力上,它既受到城市中心區人口與經濟要素擴散效應(即城市郊區化)的影響,又受到郊區人口與經濟要素集聚效應(即農村城鎮化)的影響。省會城市郊區建設是多種因素影響下的多動力、多目標的發展。
城市郊區經濟發展與中心區的關系
城市郊區是與中心區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地理行政區域。郊區現代化是現代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科學文明及生態文明在郊區的生成與發展過程。各地區由于發展的歷史環境、歷史階段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路徑,但是也具有共同的特點:
郊區和城市中心區經濟發展是互動的。只有從城郊一體化的戰略高度在中心城區和郊區之間的產業、功能等方面合理布局、相互協調才能相互促進,達到共同現代化。
郊區要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特別是工業、科技和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成為城市中心區工業、人才和生產要素配置的新中心。不但承擔中心區的生產要素轉移,更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承接國際產業和生產要素的轉移。
在積極爭取中心區帶動的同時,郊區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自力更生、對外開放上。要更多地靠自己開拓創新、艱苦努力,發揮和創造自己的優勢,采取多種發展路徑,全方位地推進經濟發展進程。
【省會城市郊區與中心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探討】相關文章:
城市近郊區建設和規劃實例探討03-20
會展經濟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探討03-19
探討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03-18
區域經濟中的城市聯盟體發展道路探討03-20
城市品牌整合營銷必要性及對策探討03-20
探討新經濟時代企業留人問題及對策03-21
淺談河南經濟與就業協調發展思路12-05
談新經濟時代企業留人問題及對策探討03-18
虛擬經濟的發展、影響及對策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