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經濟與倫理的內在關聯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倫理[論文摘要]本文從經濟和倫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具有內在關聯立論。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和道德主體的統一、重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和道德精神的相容一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道德進步的互動平衡三方面展開論述。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和倫理具有內在的關聯性。本文從市場經濟的主體和道德主體的統一和重疊、市場經濟的特征和道德精神的相容一致、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道德進步的互動平衡等三方面,對二者的這種關聯進行梳理和論證,旨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和道德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加深認識。
一、市場經濟的主體和道德主體的統一、重疊
眾所周知,亞當·斯密在其倫理學名著《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道德人”的假設,認為源于人的同情的利他主義情操是人類社會道德行為的普遍基礎與動機。在其后來出版的經濟學巨著《國富論》中,斯密又提出了“經濟人”的假設。作為經濟學的人性假設,斯密認為,在經濟行為中,人們是從利己心出發的,因此應該從人們的利己心的角度來考察經濟世界。由此,“經濟人”和“道德人”的區別與對立亦稱為“亞當·斯密問題”。
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揭示了人性和社會經濟生活的關系,發現了市場經濟的人性根據,如此建構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這,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經濟人”的假設,在經濟生活的實踐中又是行不通的!敖洕恕睆淖岳霭l予以行為,面對有限的經濟資源和市場機會,按照利益最大化的邏輯,“經濟人”隨時都會置他人和社會的利益于不顧,其經濟行為不可能對經濟主體帶來最佳的結果;相反,由于各主體間的絕對排斥和沖突,則會導致市場體系的瓦解、市場功能的癱瘓,其結果不但擾亂了經濟交易的規則,還破壞了整個社會秩序,最終也會影響到經濟主體的利益。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否認人的求利本性,經濟活動就會受到壓抑,市場經濟的優勢就難以發揮。
“經濟人”假設的這種局限性,亞當·斯密也是清楚的。他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的“道德人”假設,就主張人性既不是完全利他也不是完全利己,而利己心和利他心都是人性中自然存在的不同側面。眾所周知,《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是斯密交替創作、修訂再版的兩部著作,前者屬于倫理學,后者屬于經濟學,但二者都“屬于‘道德哲學’這一門學科”①。這說明斯密的這兩部著作中的思想是相互關涉、互相補充的。所以,所謂“亞當·斯密問題”并不是斯密的本意,“經濟人”和“道德人”之間有其對立的一面,但“經濟人”基于“自利”②本性的利益的實現,也離不開“經濟人”的利他行為。正是從這一意義上.斯密主張人性包括利他和利己兩個方面。當然,這種利他行為與完全的基于“憐憫或同情”③本性的品行有所不同,但在客觀需要和實際效果上,利己的“經濟人”與利他的“道德人”是一致的。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筆者所探討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和道德主體的關系問題。毫無疑問,“經濟人”和“道德人”是統一的,經濟主體和道德主體是交叉、重疊的。
1. 市場經濟下“經濟人”利益的實現需要“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和丁具,是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經濟運行形態和經濟組織形式。市場經濟要求有明確的經濟主體;鼓勵主體的求利本性;注重成本效率比,主張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祟尚競爭和開拓創新。也就是說,以求利為基本目的和主要動機的“經濟人”作為市場經濟的當然主體,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主體條件。但在市場經濟下,經濟主體要完成經濟行為、實現經濟利益,必須以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為前提。換而言之,“經濟人”的利益實現必須以利他、利社會為前提。在這個過程中,經濟上的利己與道德上的利他是同一過程中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固然有極端利己的經濟主體,在經濟行為中,惟利是圖,不擇手段,坑蒙拐騙,不講信用,這種絕對的利己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從長遠上看,這種經濟主體必然被市場經濟體系所淘汰,經濟主體的利益也自然無法實現。因此,市場經濟下“經濟人”利益的實現,需要利己與利他、“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一。
【淺論經濟與倫理的內在關聯】相關文章:
淺論管理倫理的經濟價值及其實現08-18
淺論制度設計倫理10-26
淺論曾國藩的倫理思想09-22
淺論企業服務的倫理目標08-09
淺論人的倫理道德(一)07-12
淺論人的倫理道德(二)10-02
淺論弗洛姆科技倫理思想初探07-23
淺論企業倫理道德建設10-08
淺論康德與孟子倫理思想之比較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