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管理論析翻譯中文化信息的失落與變形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文化信息;失落與變形
論文摘要:知識管理足企業界一個新的管理理念。將知識管理的理念應用于翻譯,討論文化傳遞中文化信息的失落與變形是一個較新觀點。翻譯的過程是知識管理的過程,任何文化信息的失落與變形都是知識管理的結果。如果異域義化的產品被當做資產來管理、利用、創造和投資,那么對翻譯的知識管理將會變得積極和敏銳。
傳統翻譯研究的重點多放在原著與譯作之間的文本對比上,追求譯文與原作全方位契合。傳統譯論一方面推崇“忠實”,另一方面又無法否認那些“不忠實”,甚至“叛逆”譯作的文學和歷史價值,使翻譯陷人兩難的境地。20世紀70年代,西方翻譯理論界的“文化轉向”為譯學研究開辟了新視角,人們對翻譯又有了新的認識重新評價翻譯中出現的誤譯、偏譯、改譯等文化信息的失落與變形,重新定位譯者,都是近年來隨著翻譯文化學派的興起而日益引人注日的課題。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原作在從文本到譯本的轉化中,文化信息的失落與變形是知識管理的結果,翻譯的過程是知識管理的過程。
一、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的種新的管理理念,為企業界普遍看好。按照知識管理的理論,在信息的增殖鏈上,分布著數據、信息加識和智慧四個層次每·個層次代表著信息加工的不同階段:要使數據提升為信息,需要對信息采集與選擇,壓縮與提煉。而將信息提升為知識,還需要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對信息內容進行提煉、比較、挖掘、分析、概括、判斷和推論,對于這個過程的管理就是知識管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知識管理日前有多種定義,如:知識管理是一種有目的的管理進程,它通過對信息管理和學習組織的合理實施,加強組織內部知識的運用,服務于組織的整體利益;知識管理是企業面臨不斷變化的非連續性環境時,針對組織的適應、生存和競爭能力所采取的一種迎合性措施;知識管理是利用組織的無形資產創造價值的藝術。鑒于知識是資訊、文化背景和經驗的組合,筆者理解為知識管理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根據實際需求,憑借經驗,對信息進行的加工與提煉,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傊R管理一方面把知識作為產品來利用,另一方面利用知識來生產產品,亦即開發組織信息和利用人的知識創新地接受信息,其核心集中在知識產品和創新能力上。
二、知識管理與翻譯
如同企業把知識作為產品利用并生產產品,翻譯是對文化知識產品的利用與再創造。從根本上講,原作是信息或文化資源,翻譯的根本任務就是把源文化產品改造成目標文化產品。文化的產品結構不同,文化的生態環境也各異,所以一定程度上它是對跨文化產品進行文化本土化,是跨文化交流必須經過的程序。原作從文本到譯本所經歷的“文化信息的資源供給到接納”的過程,正是由信息上升為知識的過程。其間,過濾和加工是最重要的環節,亦即對信息內容的提煉、比較、挖掘、分析、概括、判斷和推論。如果說知識管理的目標是使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合適的人,以實現最佳的決策,那么翻譯的文化日標則是通過對文化資源的過濾和加工,把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以最恰當的方式傳遞給最合適的讀者,以達到最佳目的。
翻譯中的知識管理過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對文化產品的過濾與翻譯中的文化失落
不同的社會,文化也是千差萬別。異質文化相遇必然會出現碰撞、沖突。意大利學者翁貝爾托·?圃赋鰞煞N不同文化相遇產生的二種可能:一種是“征服”,或是教化(即按照A文化模式改造B文化),或是毀滅;·種是“文化掠奪”;再就是“交流”(互相影響和尊重的雙方流程)。翻譯并非是直線型的簡單過程。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無論如何也不能與他所處的文化框架或文化范式相隔絕。譯者面對文化的多樣性,翻譯起來就難免陷入兩難的困境。他必須在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兩極之間做出某些選擇和取舍。傳統文化因素、文化心理結構等,都會左右譯者對其選擇和取舍:過濾掉自身不理解、不需要的東西,吸收異文化有用且能與自身傳統相結合的部分。譯者對源語文本的解讀,信息的傳遞處處受到目標語文化強烈的文化過濾,這必然導致一部分源語文化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