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材料的處理與應用
一、會概括
最忌諱“自我陶醉法”,自說自話,一發而不可收。材料運用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寧用一百字寫三個材料,不用三百字寫一個材料!要從六要素出發,找到論點和材料的“交集”,然后有側重點地下手。可以是對一段材料進行概括。這種概括要求在文字上緊縮、剪裁、突出原材料中能為議論文的觀點服務的內容。
我們來看以下事實材料:
丘吉爾的演講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講的措辭、語調和手勢中包含著非凡的勇氣和力量。在二戰最困難的時期,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柱,幾乎就是丘吉爾每天的廣播講話。可是有誰知道,丘吉爾青年時期特別害羞,一講話就臉紅,期期艾艾。當他確定了自己的遠大目標和抱負后,決心克服這個缺點。通過努力訓練,幾年后他便風度翩翩、語驚四座了。
當這則材料要用作立意為“語言的力量”的議論文的論據時,我們則可以這樣來寫:
丘吉爾在演講時無論是措辭還是語調都包含著非凡的勇氣和力量。二戰時期,英國軍民每天都要面對德軍的轟炸,在這最困難的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每天的廣播講話,便成為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柱。
我們應刪除一些與立意無關的信息,如丘吉爾年輕時候的弱點及通過努力他克服弱點,“語驚四座”。通過這樣的裁剪,就能使論據有的放矢地為文章主題服務,有力地證明觀點,從而使中心突出鮮明。
也可以是對幾段同類型的材料合并概括。如2013年福建省質檢作文題,當觀點是“外物流轉,我心永恒”時,我們可以寫這樣一組反面的例子:“曹禺晚年沉耽于物質之中鮮有優秀作品面世;曾一手創下國美的黃光裕因物欲膨脹最終陷入囹圄……無數的人,因內心情懷隨著外物而走向落沒,淪為墮落!
但概括要注意按一定的次序組織好所選用的材料,從古到今,從中到外,從淺到深,從典型到一般等,要注意句式的勻稱,要學習用排比句、反問句、對偶句等,增強表現力。
二、會安排
有材料,還得安排得好,這個會安排就是要求用一定的邏輯關系,合理分配繁例和點例。繁例是闡述觀點、分析論證時用作事實論據的一兩個富有代表性而又較為具體的事例。它從深度方面說明問題,使論據更直觀、形象,論證更有力。()點例是與觀點或情感具有本質關聯且材料之間富含相似性、邏輯性的一組概括性事例,它能開闊作者視野,增加文章容量,使文章顯得材料豐富而有感染力。
我們對新穎、別致、特有、“獨家新聞”式的事實論據,可寫得確鑿、翔實、生動一些,將其作為繁例;而對一般的、常見的、不太新鮮的事例,可簡要敘述,作為點例,點到為止。一篇文章若盡是繁例則顯臃腫,若盡是點例則浮泛淺薄。一般而論,應是數個點例,一兩個繁例。只有將繁例點例結合,才能定點挖掘和橫向拓展,把詳與略、深與廣完美結合。
在敘述點例時按照從古到今,由中到外,從自然到社會等邏輯順序,在提出論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之后,常從整體入手設計并列的材料提引句,從而將相關材料整合成一個整體,即論點+材料提引句+事例。
三、會轉化
如何緊扣原材料讓觀點和材料巧妙地吻合?下面筆者將介紹四種方法:
1.補充拓展法
對篇幅較短的原材料,可以進行補充拓展,使其更豐富。例如,2013年上海卷滿分作文《著眼當下,立足未來》開頭是這么寫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專注于自己當下認為重要的事情——為個人的理想而奮斗,然而世界上似乎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立足全人類的未來與進步!弊髡邔︻}目中的“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事”這句話進行拓展闡釋,大家往往認為個人理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立足全人類的未來與進步,從而引出觀點。
2.因事入理法
如果原材料是熱點事件、寓言童話或是哲理故事時,不宜原文照搬,可從事件本身推斷出某種結論,避開繁瑣的敘事,直接切入文章的主題。如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滿分作文《讓善良之樹常青》的開篇:“修船工刷漆時,‘順手’補上了航船的漏洞,看似平凡至極的一件小事,卻拯救了一群孩子的性命,彰顯了修船工善良的美德。愿修船工的美德如綠樹常青,綠滿天涯,如鮮花常開,香飄萬里。”
作者十分巧妙地對原材料進行了處理,分析使孩子安全返回的根本原因——船夫不經意的善舉,從而引出自己的觀點。
3.類比推理法
將原材料壓縮成事件素材然后聯想一些與原材料性質相同或相反的素材,再與原材料聯用,達到同質疊加或異質映襯的表達效果。
如這樣一則材料作文:“有同學自暴自棄的想法,老師跟他談心。老師問,水能流向天空嗎?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規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處、流向天空呢?學生回答。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來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當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當水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形態,成為一種氣態,它就能裊裊地‘流’向天空,成為天上的雨水。老師說。學生默然!
我們可以把材料壓縮,并列舉與之類似的名人事例,相互映襯。
水能流向天空嗎?答曰:絕對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卻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當水變成氣體,它就能裊裊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是這樣嗎,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升騰之日,一切皆有可能。
一個小學即輟學、靠幫人推磨換書看的放牛娃,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嗎?在一般人看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個放牛娃。
一個高考數理化三科總成績不足100分、復讀都沒有學?弦穆浒裆麜蔀橹挠浾吆凸澞恐鞒秩藛?一般人看來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紅大紫的孟非正是當年的那個落榜生。
三則材料同質疊加,強調觀點——一切皆有可能!
4.反向切入法
以原材料為基礎,從反面角度來解讀材料,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現象。反用后的素材只是一種假設,在文中,反用就成了假設論證。如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優秀作文《細節決定成敗》:“船主與漆工的故事,顯然就給我們這樣的啟示。試想,如果不是漆工平時很有責任心,重視每個細節上的問題,船主們的孩子駕船出海,還能如此輕易地平安歸來嗎?又或者是,倘若船主重視細節的問題,及時交代漆工把船上的漏洞給補了,還用得著擔心孩子們的出海安全嗎?”該文從反面假設論證觀點,不落窠臼。
以上幾種處理原材料的方法,巧妙靈活地使用了原材料,可以讓原材料自然地成為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給人扣題準確,思維清晰縝密之感。
當然議論文分析是很重要的,因為若論點仍然是論點,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離,也就意味著作文的失敗。但是議論分析都是在對原材料和素材靈活處理的前提之下,因此,處理好原材料和素材,也就走出了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議論文材料的處理與應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