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子商務稅收題目的思考
[摘要] 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互聯網的全球普及,電子商務得到了迅猛,對傳統的稅收體制提出了挑戰。如何應對挑戰,世界各國都在思考對策。面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我國應加強對其稅收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稅收政策,以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電子商務是一種以數字通訊手段為基礎、依靠來完成商品交易全過程的經營方式,從商品的瀏覽、選擇一直到訂貨、付款均采用電子手段進行交易。[1]進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伴隨著電子數據交換、電子資金轉賬和安全認證等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特別是互聯網的全球普及,電子商務發展日益迅猛。截至1999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約1.9億,已有4000多萬參與了電子商務活動。1998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84億美元,1999年已增至1500億美元;預計2003年將達到13036億美元,年均增長93.3%.瑞士信貸銀行近期也猜測,在今后幾年,全球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總額將保持100%的年增長率,到2003年將超過1.24萬億美元! ∫弧 ‰娮由虅张c傳統方式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網上銷售在“間隔”和“時差”上的上風,互聯網是開放的,沒有國界,也就沒有地域的間隔限制,使商務活動由傳統的中介的迂回模式變為直接模式,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電腦、一個Modem和一部電話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國際貿易活動。同時,越來越多的交易都被無紙化操縱和匿名交易所代替,不涉及現金,無需開具收支憑證,作為征稅依據的賬薄、發票等紙制憑證,已慢慢不存在,這就使得審計失往了基礎。由于電子商務具有交易主體的可隱蔽性、有些交易物的無形性、交易地點的不確定性以及交易完成的快捷性等基本特點,使其對傳統的稅收體制提出了上和政策上的挑戰,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納稅人、課稅對象、納稅環節以及納稅地點等稅收基本概念難以確定,F行稅制設計著眼于有形產品的交易,互聯網使得有形產品、服務和特許權的界限變得模糊,將原來以有形財產形式提供的商品轉變為數字形式提供,原來購買書籍、報刊的客戶,現在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取得信息。隨著機廣泛的,計算機軟件產品的銷售額日益增大,互聯網也可以使軟件銷售在網上完成。就網上書籍交易而言,假如網上購買,就是購買有形商品;假如網上閱讀,這就是購買勞務;假如將書籍下載后閱讀甚至復制,就更象特許權使用。由于網上交易是以數字形式提供有關信息,無法區別該交易所得是銷售所得、勞務所得還是特許權使用費,使得課稅對象和納稅環節難以確定。[2]此外,網上交易發生在虛擬的、數字化的計算機空間而不是在某一具體的地點,所以要把收進來源和具體地點相聯系幾乎不可能,確定納稅人和納稅地點將十分困難! 《歉鞣N形式的避稅更加輕易。互聯網沒有國界,通過它可以將產品的研究、設計、生產和銷售“公道”地分散于世界各地。只需一臺電腦、一個Modem、一部電話、再申請一個IP地址,這樣就可以在低稅國或免稅國的站點輕松避稅。,通過離岸機構使用電子貨幣避稅甚至偷稅的案件已有發生;某些設在避稅地的銀行對客戶提供“完全的稅收保護”。這樣,跨國公司可以更輕易地通過各種虛構的業各和價格轉移來實現避稅的目的,也可以運用電子現金的形式直接匯進避稅地聯機銀行,以逃避應納所得稅。 三是稅收征管稽查難度大。傳統的稅收征管都離不開對賬薄資料的審查,而網上貿易是通過大量無紙化操縱達成交易,帳薄發票均可以在計算機中以電子形式填制,而電子憑證易修改,且不留痕跡,使稅收征管和稽查逐漸失往了最直接的憑據;另外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交易的形式,互聯網給廠商和消費者提供了世界范圍的直接交易機會,這導致中介作用的削弱,從而使中介代扣代激稅款的作用也隨之削弱。同時,電子貨幣可以實現匿名交易,追蹤供貨途徑和貨款來源都存在事實上的困難,從而導致網上交易身份的模糊化;計算機加密技術的發展,使稅務機關搜集資料的難度加大,征管和稽查工作將無法進行。 二 如何應對電子商務給傳統稅制提出的挑戰,世界各國都在思考對策。在西雅圖舉行的WTO會議上,成員國對發生在互聯網的商務活動是否征稅題目意見分歧較大,終極未能達成協議。是否對電子商務活動征稅,在什么時候和什么條件下征稅,當今世界存在著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以為,互聯網貿易征稅要遵循稅收中性原則,不能由于征稅而使網上交易產生扭曲,阻礙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國在運用現有國際稅收原則上,要盡可能達成一致。主張永久禁止對電子商務征稅,即不開征新稅或附加稅。發展家以為,假如將網絡空間視為免稅區,永久禁止對電子商務征稅,只符合少數發達國家的.利益,將會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它很難代表國際建立稅收新規則的主流思想,難以代表國際稅收規則的改革方向。出于國家稅收管轄權利的考慮,主張對電子商務開征新稅,以避免稅基的大幅度縮小和國家稅收的流失,促進本國的穩定發展! ∪ ∮捎谲、硬件環境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先天不足,我國商務的仍然受到新的物流體系配套和網上銀行結算方式的制約,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安全性、傳輸、網上結算等一系列技術,再加上制度的缺位,使用互聯網的人數大約有1000萬,而直接從事電子商務的人數僅有100萬左右。但是,我國的電子商務具有很大的潛力。據猜測,我國的上網人數將以年均40%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將增至4000萬,[3]這將大大地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鑒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待電子商務引起的稅務題目應謹慎從事。在制定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時,既要有利于與國際接軌,又要考慮到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既要以可能的稅收征管水平為條件,又要結合電子商務和水平的發展遠景;既要有利于稅收增收,又要能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對電子商務征稅,并確保這些稅收及時、足額地征收進庫,應是當前的重大課題! 1、正確選擇征稅對象和時機?紤]到我國電子商務起步晚、規模小的現狀,近期內對國內廠商提供的軟件銷售、網絡服務等無形的產品和服務,無論購買者來自國內還是國外均實行免稅;對于在網上訂貨并由國內廠商進行交割的貨物應對銷售商征稅,稅率比照同等商品在傳統渠道銷售時的稅率;對于銷往國外的產品,國家可以通過出口退稅予以鼓勵;對于在從事網上銷售的外國公司,均應要求其在中國注冊,中國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或服務的款項將匯進其在華財務代理的賬戶,并以此為依據征收其銷售增值稅。隨著網上交易的成熟,再恢復對無形產品和服務的征稅,對現有稅制重新修訂,直至開征新稅! 2、建立備案制度。凡需上網交易的單位應將相關資料報送當地稅務機關,申請由稅務機關核發的數字式身份證實;要求參與交易的單位從稅務機關取得對方數字式身份證實的信息,已確定交易雙方的身份及交易性質,[4]這樣,稅務機關就能從中獲取交易數目和性質的相關信息,便于網上控管! 3、加快銀稅工程的建設步伐。無論何種貿易收支行為均是通過銀行進行的。因此,稅務機關應與銀行共同設置“網上稅關”,即在銀行與之間的網絡上設置“電子關卡”。企業向銀行劃進劃出資金時均需通過這道關卡,這樣,稅務機關就可以對企業的網上交易進行有效監控! 4、加強稅收征管和稽查過程中國際情報交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品交易已不存在任何地理界限,使得稅收區域國際化,通過世界各國稅務機關的密切合作,運用國際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強國際情報交流,深進了解納稅人的信息,以便于稅收機關的征管和稽查! ] [1] 周曉明。電子商務的稅收題目[J].經濟論壇,1999(21)。 [2] 守泰。稅收面臨網上交易的挑戰[N].內蒙古經濟報,2000-5-22. [3] 閔宗銀。電子商務及其引起的稅收題目[J]. 稅收與經濟,1999-6 [4] 郝昭成。電子商務發展與稅收[N].中國稅務報。2000-5-22.【關于電子商務稅收題目的思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