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對構建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的意義
良性環境意識是人類對環境本質、環境系統科學、整體的認識。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是構成環境的要素主體,地理學知識是人類環境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在知識和方法論層面對人類確立良性環境意識。做好環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系統培養從事環境工作專門人才,還是培訓在崗從事環境工作人員以及對公民進行環境意識培養,地理教育都肩負著不可替代的重任。地理教育環境意識良性環境意識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同學科從不同側面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地理學以其研究內容、核心思想、技術手段具有的優勢,較其他學科更深入地介入到環境問題研究中。地理學的價值一直被人們討論,在環境問題研究中也是如此,本文從一個側面探討地理學對人類對社會現實認識的可能貢獻。
一、地理學知識是人類環境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要素由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及其構成的空間結構和發展演化過程組成。構成地理環境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是構成環境要素的主體,這些要素決定著環境要素及環境整體的特點與功能。按環境類型劃分,地理要素與環境要素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表1地理要素與環境要素對應關系地理學基礎知識由自然地理知識和人文地理知識構成,是人們對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現狀、特點、相互關系、發生、發展及演化規律的基本認識,因此,地理學知識是人類環境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社會良性環境意識是由人類群體構成的不同規模社會單位在與環境關系中建立起的具有合理層次結構、對人與環境關系主動、科學、整體的認識和反映,是一種利于人類與環境協調共生的社會整體觀念。社會良性環境意識不同于一般性的人類個體對環境的認識,也不同于人類社會群體對環境非系統、低層次、盲從的感性認識。社會良性環境意識具有主動性、科學性、整體性多極性和層次性特征。具體表現為對環境、對人類與環境關系能夠積極主動認識及響應行為上;能夠認識到人類與環境能夠協調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持續發展同步是可以實現;社會整體對環境問題具體有一定認知水平,對環境問題能夠從整體上認識;人類社會的多極地區和組織自身發展過程不同,與環境的關系存在多極性差異,使整個社會環境意識表現出多極特征。另外,由于人們在社會活動中所處位置、分工不同,其社會良性環境意識表現多層次特征,主要有決策層、決策實施層、決策監督層和公眾層良性環境意識。
三、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是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的`理論基礎人地關系就是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的利用與被利用、作用與反作用關系。人地關系地域系統,就是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組成的具有整體性、功能性的完整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要素之間存在特定結構關系,要素之間以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與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維系著系統的穩定,并發揮著大于諸要素簡單算術和的功能。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強調了每一個地理要素都是整體的一部分,要從地域系統角度分析、利用每一個地理要素,地域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諸要素簡單算術和功能。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為因素引起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結構、功能和狀態的改變。人作為環境系統有機成分,從其誕生之日起就通過行為和活動對系統產生影響,使系統的物質、能量、信息發生遷移、改變,當系統物質、能量、信息的遷移、變化僅處于量變轉態,不足以改變系統性質時,系統的結構式相對穩定的,人與系統的關系、人與系統要素的關系也是相對穩定的。當人的活動強度超出限度時,人與環境要素及人與環境的關系就要改變,如果是向不利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向改變,出現不利的環境結構、環境功能和環境狀態,即產生了環境問題。依據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人類在資源開發、環境利用、環境管理時,要從整體上認識一個地區,要具有人地和諧共生、和諧共存思想,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對人、對物要進行科學定位,即要做到保護環境、人地共存,又要最大限度發揮地域系統要素和整體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是人類正確認識環境問題的理論基礎。
四、地理學在社會良性環境意識構建中的作用從單個地理要素到多個地理要素,從多個地理要素到地理環境整體,從自然到人文,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地理知識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與環境知識系統幾乎一致的知識系統;地理學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是確立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構建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無論是普通公民還是環境從業人員都需要系統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地理教育的多層次性可以滿足構建良性環境意識對不同層次教育的需要。
地理學對社會良性環境意識構建的作用地理學對不同層次人員構建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的工作側重有所不同。
決策層和決策監督層的意識行為一般具有良好、普遍而又持久的約束力,它的意識常通過一系列法規頒布出來,它的意識代表著國家根本利益,對環境問題具有綜合決策與監督能力,高等教育從兩方面進行工作,一是培養專門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二是對已從事專門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實施層從事具體工作,他們環境意識決定的行為在一定行業范圍或一定地域范圍直接產生作用,高等教育將專業教育與環境意識培訓結合起來,將環境意識培訓滲透于專業教育中,使培養對象能夠在從事的實際工作中用科學的環境觀指導工作,并在從事的工作崗位上宣講社會良性環境意識,樹立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觀念;由于公眾層是由決策層、實施層以外直接或間接受環境意識行為影響的機構和個人構成的,這是一個大眾層面,中等教育常常將對這一層次的培訓工作作為重點。
【地理教育對構建社會良性環境意識的意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