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加強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鄉土地理教學論文
地理課程標準將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四大部分。鄉土地理作為現行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往往被忽視。許多學校沒有專門的鄉土地理教材和開設鄉土地理課程。即使是在一般的地理課堂上,教師大多沒有很好抓住“鄉”和“土”,突出鄉土地理的“鄉土”味,使一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與實踐相脫離,不利于學生對地理事物及現象的了解和接受。新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沒能體現出來,對學生而言更談不上實際活動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對鄉土地理知識的教學。
一、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是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學生所熟悉的地方。家鄉的山山水水、經濟的日益變化,學生都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過。用學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動事實來講課,遠勝于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影像等展現的事實,更能把學生吸引在課堂上與教師一起討論家鄉的變化,讓學生產生共鳴,使學生深深體會到家鄉的舊貌換新顏。激發學生熱愛家鄉,通過家鄉了解祖國,進而將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升華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達到寓愛國主義教育于鄉土地理教學之中的目的。
二、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有利于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使學生形成真實的地理觀和地理概念
在地理教學中,為了說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現象,可借用學生所熟悉的鄉土地理環境來進行比較和說明。尤其對于初中地理教學,更應從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環境入手。上課時要盡量結合鄉土地理知識講解,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身邊。通過學生耳聞目睹的許多事情,可列舉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知識,如講“中國的河流”時,學生通過對當地河流的觀察得出了家鄉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再進一步對比得到了南、北方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這不但使學生勇躍回答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當學生通過對身邊地理現象的認識得到教師肯定和贊揚時,學生會有一種成功感、自豪感,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也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鄉土環境中注意觀察和積累地理知識,充分了解鄉情,使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在現實中得到進一步理解,又由本鄉土而推廣到了更廣闊的地理空間。這種由近及遠的認識原則符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容易形成真實的地理觀念。
三、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生活、生產、生存等方面的實踐能力
鄉土地理講的.是學生生活中的地理,身邊的地理。通過鄉土地理教學,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相關的地理知識,使學生除了進一步了解到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之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把課本上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地理實踐活動中。能簡單分析家鄉人民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了經濟建設的成就,為今后在家鄉進行生產建設和發展經濟打下基礎。同時,通過鄉土地理教學使學生清楚知道家鄉存在的自然災害,使他們有預防災害的意識,培養他們在災害來臨時如何應對,從而增強學生的生存自救能力。讓地理真正服務于生活,讓學生真正學到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知識。
四、加強鄉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在地理教學中,要正確闡明人地關系,僅靠書本上的理論及遠方的事物來講是很空洞的,學生難以真正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而通過鄉土地理教學,結合學生對本鄉本土的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及家鄉人民的生產活動對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使學生生動、具體地認識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自覺保護環境,逐漸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總之,鄉土地理是地理的基礎。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廣泛結合鄉土地理教材進行教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地理基礎知識,而且要根據本鄉本土的地理環境,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中去認“鄉”識“土”,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素質。能讓學生學到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無疑是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談加強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鄉土地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