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管云分層接入的移動互聯網管理論文
1.移動互聯網分層模型建模背景
移動互聯網的端到端管理模型建立時需要綜合考慮以下5方面的因素:第一,技術層面要考慮到TCP/IP、3GPP等領域的規范;第二,管理層面要依托CEM(客戶體驗管理)的規范框架,構建CEI-QoEScore-KQI-KPI的4層指標架構體系;第三,數據結構層面需要采用PSPU(PerServicePerUser),即每用戶每業務的顆粒度;第四,指標體系層面需要把傳統的以網元為統計單元的KPI與以用戶為統計單元的上層指標進行關聯匯聚和分析,并做到“四可”,即可評、可視、可管控、可閉環;第五,客戶體驗層面需要考慮到影響用戶感知的“端-管-云”三段關鍵路徑。移動互聯網分層管理模型根據建模背景中的5方面因素,在參考TMF的CEM指標體系架構、UMTS承載分層結構、TCP/IP架構等成熟模型的基礎之上。
2.移動互聯網分層管理模
2.1設計說明圖1所示的橫向三層結構的關系是:管道性能是業務質量的基礎,業務質量是客戶體驗的關鍵因素,客戶體驗衡量管道性能和業務質量的最終表現。圖1所示的縱向三段,涵蓋了影響用戶感知的“端”(終端)、“管”(網絡)、“云”(應用SP)三個關鍵要素。
2.2管道性能層管道性能層包括以下三個子層級。
(1)資源層
網絡是由網元相互連接而成,網絡性能是建立在網元健康、可用的基礎上。對于移動互聯網來講,除了物理網元,空中接口也是性能的重要基礎,重點關注覆蓋、干擾、容量、組網結構等指標。模型將網元與空中接口放在一起,稱為資源層。
(2)接入層
提供把網元接入到網絡的承載服務,包括以下指標:接入性:接入時延、接入成功率等;保持性:鏈路中斷概率等;完整性:誤塊率、誤幀率、吞吐率、重傳率等;移動性:同頻切換成功率、異頻切換成功率等;狀態遷移性能:終端在各種狀態間遷移的成功率等。(3)互聯層:在相互連接的網絡基礎上,提供從終端到終端或終端到應用服務器的端到端承載;ヂ搶邮菍⒂绊懹脩舾兄膯栴}評估和分析的對象縮小到管道承載的那一段,也稱為端到端承載,包括以下關注指標:接入性:接入成功率、尋呼成功率、接入時延等;保持性:中斷概率;完整性:重傳率、吞吐率、語音質量等。
2.3業務質量層業務質量層包括以下兩個子層級。
(1)業務層
KQI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業務接入:語音業務接入成功率、視頻播放啟動時延大于XXs的比例等。業務使用:網頁完整加載成功率、網頁下載速率、視頻質差出現頻度等。業務釋放:語音業務掛斷成功率。上述分類參考TMFGB923a的建議。業務KQI對應的應該是用戶可以感知到的質量要素,并使用用戶可以理解的非技術性用語定義。有些業務的`釋放過程對用戶不可見,如網頁瀏覽,這種情況下可以不設計這個類別的KQI。
(2)應用層
在業務質量層基礎上對各類APP進行專項建模分析,相關KQI指標參考應用層具體內容。
2.4客戶體驗層
用戶層的指標來自用戶調查或行為統計,與直接來自網絡的KPI/KQI有本質差異。這些指標是綜合性的外部因素,作用于復雜的、個性化的心理過程所產生的結果。這使得面向用戶層指標的管理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更復雜。典型的用戶層指標優化服務包含建模過程,將這些主觀指標和可優化的KQI/KPI建立起關聯。識別出影響這些主觀指標的KQI/KPI后,并通過主觀指標的監測通過學習方式來識別出相關性?蛻趔w驗層的相關指標包括客戶滿意度、投訴率、離網率、凈推薦值NPS、CEI、QoEScore。
2.5“端-管-云”
對于影響用戶感知的“端”和“云”的問題,需要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第一,基于業務層KQI的定界錯誤碼進行識別;第二,通過三比法則(同比、環比、周邊對比)根據數據特征進行問題粗定界。依托華為SmartCare解決方案,當前上海聯通已具備自動粗定界的能力,自動粗定界能力的關鍵要素是對KQI數學特征的學習并固化到故障樹中,形成機器自動判決機制。模型的應用上海聯通從2013年9月開始對該模型進行實踐應用,并將KQI指標納入2014年考核指標中。基于對該模型的實施管控,截至2014年9月30日,共發現476次影響用戶感知的網絡事件、網絡隱性故障或性能類問題,通過網管中心管控流程,共計關閉其中454單問題,關單率為95.3%。絕大部分的網絡事件,通常沒有網管告警,且用戶投訴還沒有升級到網管中心。通過對該模型近一年的應用,2014年上半年每萬用戶移網本地投訴率從2013年同期的10.99降為6.80,降幅為38.2%。
3.結束語
基于“端管云”分層接入的移動互聯網管理模型,可以對以下三方面的課題做深入研究:基于用戶主客觀關聯分析尋找CEI門限;KQI與KPI異動關聯分析;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建設與規劃體系。
【端管云分層接入的移動互聯網管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