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議國際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摘要
國際經濟學是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理論性非常強,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中,做好教學設計,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根據國際經濟學課程特點,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對國際經濟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關鍵詞國際經濟學教學設計案例教學國際經濟學(Internationaleconomics)是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它是以國際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各國之間商品、服務的交換,國際間資本、勞動力流動的動因和影響,以及各種國際交易活動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問題。和大多數經濟學科分支一樣,國際經濟學也是西方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延續和應用,可以說國際經濟學是建立在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基礎之上,研究各國經濟活動之間關系的經濟學科分支。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飛速發展,國際經濟學也得以迅速發展,其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國際經濟學已成為經濟學類專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系統的計劃過程。它是教學活動中的首要環節,同時也是通常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許多教師很注重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但對于上課前對課堂上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卻很少花精力。這種做法的后果往往是課堂上氛圍比較沉悶,教學缺乏生動性。尤其對于國際經濟學這樣一門經濟學理論課程,課程本身理論性非常強,存在大量圖形與公式,內容較為枯燥,如果不做好教學的設計,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中,做好教學設計,是非常必要的。究竟如何才能做好國際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結合幾年來的教學體會,筆者感到,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節奏的變換
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有關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理論課程,教材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大量的圖形分析和理論推導,但是一堂課下來,如果內容一直是枯燥的圖形分析和理論的推導,極易導致學生產生疲勞感,影響效果。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節奏的變換。教學內容也如同一首樂曲一般,有節奏上的不同,數學計算、圖形分析、理論推導等這些枯燥嚴肅的內容,就是沉重徐緩的樂章,節奏緩慢;時事評論、案例分析等輕松內容,就相當于一首首節奏輕快的歌,在節奏緩慢的樂章當中不時地穿插幾首輕快活潑的插曲,立刻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樣,學生在整節課中,不會因為內容的枯燥而失去注意力,產生疲勞的感覺,教師也相對要輕松。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部分,即包括羅伯津斯基定理、貧困化增長、要素積累與比較優勢等理論內容,需要講解大量的圖形,如果自始至終,一個圖形接著一個圖形地分析,教師講得再生動,由于內容沉悶,學生也很容易疲勞,但是,如果節奏不時變換一下,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如下設計:首先以一個輕松話題入手,聯系到這次課的內容,然后再詳細介紹羅伯津斯基定理,講完定理后,適時地穿插生動的案例,變換一下節奏,讓學生放松一下;然后再接著講解貧困化增長,之后結合某一典型發展中國家的情況進行分析;最后分析要素積累與比較優勢,并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這樣,盡管理論性很強,但是由于節奏的不斷變化,整個課堂也因此而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往往不容易走神,效果自然就好。
2 注重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抓住學生注意力
腦神經專家研究發現,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況下能夠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只有20分種不到。國際經濟學的課程性質決定,每一次課的課時最少也要2~3個課時,也就是80-120分鐘,從一節課來看,也有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如何能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理論內容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也相對比較困難。本人總結自身教學經驗,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中要保證每一節課當中的每一部分內容的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每一次課既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過程,同時講臺也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學設計就如同一場表演的編排,節目能不能引人入勝,每一階段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節目的編排是關鍵一環,有懸念的節目才能讓觀眾欲罷不能。因此每一次課是否能抓住學生注意力,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適時制造一些懸念,制作一些“陷阱”,讓學生主動往里跳,這樣學生興趣提上來,自然注意力集中,而且還能同時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那么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設計好這些懸念呢?我們必須試著站在學生角度來感受,就像一場表演要考慮到觀眾感受一樣。同樣以上面提到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講課之前,學生要進入狀態往往有個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快進入聽課狀態,了解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先在講課前,向學生提問什么是“荷蘭病”,當然,如果沒有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可能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荷蘭病”,該名詞必然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與疑問,這時,教師可以先大概把“荷蘭病”的現象說一下,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荷蘭病’?”學生必然會急于知曉,此時教師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在本次課程的內容中尋找答案,講解完羅伯津斯基定理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荷蘭病”產生的原因,這樣學生反過來思考這一問題,既可引起學生興趣,注意力自然集中,無形中又能讓學生運用學習的理論解釋現實,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3 注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國際經濟學是國際經濟關系和國際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科,揭示的是國際社會經濟活動的一般原理,是通過對現實經濟的高度抽象,由假設與模型來建立其一般理論的。因此,對于這些抽象的理論,如何能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要做到這一點,光靠教師照本宣科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在教學設計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現實中生動的案例,來解釋這些抽象深刻的經濟理論,深入淺出,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教學中的案例并非隨意安排,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案例的選擇。首先,所選的案例必須具有針對性。
【淺議國際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歷史新課程教學設計要求淺議03-09
工程經濟學課程設計教學論文范本06-08
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03-27
多媒體與國際營銷課程教學03-23
淺議新課程標準下高職數學教學03-20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探索03-27
淺談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模式設計01-17
淺議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啟示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