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研究論文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各國經貿往來的迅猛發展,國際貿易活動中交易個體的信用問題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為跨區域交易的順利進行制造了障礙。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的建立可以實現各國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的對接,進行在國際經貿領域實現信用評級標準的統一,保障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 指標體系
一、基本概念
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以交易個體履約能力為出發點,根據全球國際貿易信用基本特征提煉對各個國家和地區具有普適意義的指標體系,進而利用數理統計相關模型方法對參與國際貿易的企業或組織進行信用評價。各國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以標準模型為基準,從而實現了國際貿易信用評價在世界范圍內的對接。
二、建立標準模型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各國經貿往來的迅猛發展,國際貿易活動中交易個體的信用問題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為跨區域交易的順利進行制造了障礙。然而現階段各國信用評級機構受地域、文化、政治、經濟、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水平的制約,其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不盡相同,甚至差別較大,導致參與國際貿易企業或組織在一國的信用等級評定無法在其他所有國家得到普遍認可,建立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勢在必行。
不同國家或地區間國際貿易信用評級互認的基礎是其各自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的對接。而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的對接在形式上表現為同一企業在不同評級模型下的信用評定等級相同;在實質上反映出各評級模型考查企業信用側重點相似,指標體系及其權重設置相互匹配。WWW.133229.CoM不同模型間指標體系的'匹配分析是一項龐雜的工作,需要將各模型定性、定量一級指標下二、三級指標分解并按照相互可對應的方式以指標所代表的考查方面和內容進行重組和比照,權重相加列等,只有實現了指標體系及其指標權重的完全對等才實現了模型的對接,即一國或地區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對參與國際貿易企業或組織的信用等級評定適用于與其模型實現對接的其他國家。在實務操作中,這一方法的困境在于:第一,不同國家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很難達到完全匹配,即使細微的差別也可能導致評價結果的大相徑庭;第二,即使可以實現模型間的完全匹配,但若要實現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匹配分析,包括國家貿易行政部門的配合和匹配成功后的業務推廣,其工作無論在量上還是復雜性上都不可能由一個國家單獨完成。從以上兩個層面上說,建立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由國際性第三方權威組織推廣并應用,各國只要實現了本國的模型與標準模型的對接即間接實現了與其他與標準模型匹配的國家和地區的對接(如下圖所示),對規范國際貿易信用評級甚至國際貿易秩序都大有裨益。
三、標準模型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般意義上企業信用評級模型指標體系側重考查企業的債務償付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而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指標體系則側重于考查企業的履約能力,因而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在在指標選取、權重設置上與傳統信用評級模型有所差異。另一方面,外貿類企業是企業集群的一部分,因而其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框架也應從一般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演繹而得。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延續一般信用評級模型指標體系中定量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分析思路,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及統計軟件對初步選定的指標進行刪除或添加,在保持科學性的同時滿足符合世界范圍內國際貿易企業的普遍需求。
。ㄒ唬藴誓P椭笜诉x取的原則
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指標體系的建設需要在正確原則的指導下,結合世界各國國際貿易企業的共有特點,才能保持公正性。模型建立的原則除一般信用評級模型設置的所要求的科學性、全面性、實用性、可比性的原則外,還應根據國際貿易跨國交易的特點堅持如下原則。
。1)普適性原則。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指標體系應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普遍適用性,即將標準模型單純作為國際貿易信用評級模型運用到任何一個參與國際貿易經濟活動的國家和地區其對外貿類企業信用水平的評價與該國原有想國際貿易信用評級契合度較高,結論基本一致。
(2)兼顧性原則。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指標選取需要綜合各大洲國際貿易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貿易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相同或相近指標,最大程度的摒除區域人文背景、政治背景因素對指標選取的影響。
(3)合法性原則。標準國際貿易指標選取必須與國際通行法規、行規或慣例相一致,與各國商務法律體系、規章制度、道德標準不相抵觸,保證在世界范圍內的通用性、客觀性和中立性。
。4)穩定性原則。指標一經入選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則應在一個較長的周期內保持指標及其權重的穩定性。作為國際貿易信用交互的基準模型,保持指標體系的穩定性是保證其權威性基本條件之一。
。ǘ藴誓P椭笜梭w系的構建
國際貿易企業和組織信用評級主要應從長期的角度來判斷該企業的履約能力和履約質量,并重視風險的揭示,因此除了傳統信用評級考慮企業的基本素質、經營狀況、管理水平、財務狀況等因素外,還要考慮企業在不利條件下的履約能力。
首先,考慮宏觀環境下世界經濟變化或所在行業國際貿易癡線波動及所在國家信用水平發生變化時,企業對這種變化的可能反應,以及它們對企業競爭地位的影響;
第二,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對外貿類企業的經營水平、主營產品或勞務、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狀況進行客觀考查,討論企業發展戰略的合理性和貫徹管理決策的有效性;
第三,從企業財務狀況出發,利用不同財務指標的組合衡量外貿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成長能力。
由以上分析可見,前兩點隸屬定性指標范疇,財務指標屬于定量范疇。國際貿易企業信用評價側重商業信用履約能力和履約意愿的分析,注重宏觀環境和企業自身制度建設和規范化發展對這種變化產生的影響,其指標體系構建如下:
1.定性指標的選擇
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指標體系主要從宏觀環境、企業基礎信用、經營管理水平和履約情況四方面進行分析。
。1)宏觀環境。宏觀環境是國際貿易企業所處國家和周邊區域的政治、經濟、資信、文化、行業等的綜合體,在某些條件下會對國際貿易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宏觀環境一級指標下設置區域外貿環境、國家信用等級和行業發展趨勢三個二級指標。
(2)企業基礎信用。與一般企業相同,企業基礎信用評價也是衡量國際貿易企業信用水平的重要指標。下設經營歷史、資本構成及質量、股東情況是衡量企業基礎信用的三個二級指標。
。3)經營管理水平。經營管理水平是從動態的角度分析外貿類企業持久動力和信用能力的一級指標,可分為經營和管理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設置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產品市場占有率、企業管理制度、創新能力二級指標。
(4)履約狀況。企業履約情況不僅反映了企業的信用實力,也反映了企業的信用意愿和道德水平。其二級子指標包括商業記錄、銀行記錄、海關記錄和納稅記錄。
2.定量指標的選擇
定量指標主要是根據財務數據選擇評級需要的重要指標,由于國際會計準則的逐步接軌、世界范圍內會計信息的相互交流,各國對會計指標所代表的企業財務信息的認同逐漸趨同。國際信用評級業各信用評級模型所包含財務指標主要有:經營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現金流動負債比、凈利潤現金含量、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經過對北京國富泰企業征信有限公司8個行業各50個外貿類企業進行分析,定量指標涵蓋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成長能力四個方面,設置二級指標分別為:經營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凈利潤現金含量;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
(三)標準模型指標權重的確定
邀請理論專家、專業信用評級人員及部分國際貿易企業對指標體系的各個指標進行比較,綜合各方意見得到判斷矩陣進而用ahp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對指標體系各指標進行比較采用1-9標度方法。
在確定了判斷矩陣后,ahp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的步驟為:
。1)設u表示評價指標集, , 表示 對 的相對重要數值,則判斷矩陣為u( )nn。
。2)計算n階矩陣每一行元素的n次方根,公式為 ,對 做歸一化處理, , 即為i的相對權重。
。3)一致性檢驗。由于判斷矩陣是人為賦予的,故需要一致性檢驗來評價矩陣的可靠性。步驟如下:①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②計算一致性指標ci, ;③查找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并計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當 時,就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就要修正判斷矩陣,直到取得符合一致性要求為止。
【標準國際貿易信用評價模型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7.納稅信用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