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學論文精品【15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實施,要求學校在德、智、體、美、勞方面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來說,要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達到學生的化學理論知識、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論述了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
初中化學課程作為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學生化學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的基本技能,以實現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所以,教師要把素質教育理念貫穿于化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一、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奠定素質教育基礎
1.加強對化學應用知識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求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不能簡單地只講授化學概念、原理等書本上的一些基本知識,還要加強對化學應用知識、化學發展史和化學探索研究的方法、途徑等方面的教學。在此基礎上再把化學概念、原理等知識進行深化,從而讓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有一個更全面深刻的理解。這樣就能讓學生針對不同的化學知識,結合化學發展史、化學研究探索的方法和化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來綜合理解和學習化學知識,就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深入理解化學與人類關系,從而增強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創新的能力。2.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素質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化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科技發展、工農業生產、現實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來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從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處理日常化學問題開始入手,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解釋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在學習“硫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探究所居住的城市每年因為燒煤向空氣中排放多少SO2氣體以及這些氣體對形成酸雨的影響,或再進一步探究酸雨對大自然和工農業生產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治理等問題,從而讓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重視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動手實踐能力
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增強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通過實驗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如下能力:根據實驗要求進行實驗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動手操作能力,設計實驗方法、步驟、儀器設備和實驗材料選擇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測定實驗結果、分析判斷現象和數據能力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能讓學生養成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比如,在進行NH4HCO3的分解實驗時,需要讓學生認真觀察下列現象:
。1)NH4HCO3分解變化前的顏色和狀態;
(2)NH4HCO3在分解加熱過程中它的氣味、石灰水的變化情況、試管內的現象和變化情況;
。3)進行反應后有什么現象。
對于實驗過程需要學生認真觀察、深入分析實驗現象,在此基礎上寫出實驗報告。要做好化學實驗就需要在每一個實驗環節、每一個實驗步驟上嚴格要求學生,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勤奮求實的實驗態度。搞好化學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自主觀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思維方式訓練,加強思維能力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要求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而思維能力則是其培養的核心內容。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提出不同的思維要求。
一是要提高學生思維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綜合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
二是要提高學生思維質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主要包括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活躍性、廣闊性等方面;瘜W學科的學習特點和知識構成對培養學生的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提高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敢于質疑課本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特別是要鼓勵學生提出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化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其次,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打破對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敢于大膽質疑。特別是要讓學生知道怎樣提問、問什么內容。例如,
。1)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如:鐵為什么容易生銹?
。2)從化學實驗現象中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去探究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律。如: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體積不是100毫升,這是為什么?
。3)從物質的相似化學性質中發現問題,以探究其共性特點。如,在學習了幾種常見酸之后,給學生提出探究問題:各種酸有什么共同性質?(
4)從相似化學物質中探究其差異性,從而發現問題。如,為什么稀硫酸和濃硫酸會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提問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應綜合運用。
四、樹立因材施教思想,積極實行分層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按照新課標教學要求,全面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學習能力水平,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設計不同難度的課堂教學內容。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設計上要求教師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要求、分層指導、分層質疑、分層練習。對于優等生的學習,教學重點要放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和能力創新上,重點要培養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對于中等生,要把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生潛能放在首要;而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就要重點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克服學習的自卑感,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學習化學的要領和方法。例如,在講新課標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碳和碳的氧化物”這章內容時,在學習“碳的化學性質”時,教師要分別設計不同的分層教學實現目標:首先,要設計對于全體學生的達綱目標:需要了解的知識包括:
(1)在常溫下單質碳化學性質穩定性及其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2)隨著溫度升高,碳的化學性質逐漸增強,能與很多物質進行化學反應。
。3)要知道碳各種單質的物理性質差異性,但其化學性質基本一致。
需要深刻理解內容:在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中的現象。要牢固掌握的內容:
1)碳的可燃性。
。2)碳的還原性。
其次,設計對于中等生和優等生的提高目標:
。1)比較氫氣和碳的化學性質,進一步掌握和利用氫氣和碳的化學性質。
(2)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及給定的材料判斷該物質是否含有碳元素。
再次,設計對于優等生高水平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2)掌握碳跟金屬氧化物反應時,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還是一氧化碳的問題。通過分層設計教學內容,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讓各層次學生都有進步和收獲。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加大課程改革力度,不斷提升教師素質,建立健全素質教育的科學評價體系,以此來推動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劉娟.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科學方法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xx.
。2]李娟.初中化學探究教學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xx.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2
一、想象力在化學學科中的表現
1.微觀化學世界的想象能力
化學學科的研究方向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學習化學知識時,學生不但要從宏觀變化方面進行學習,還要結合物質的微觀變化來進行理解和掌握,將宏觀變化和微觀變化結合起來才能發現事物變化的本質規律。通常來說,微觀范圍內的化學是摸不到、看不見的。比如分子式等,這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想象力,依據文字及圖畫所傳達的信息,在聯想的作用下,才能在大腦中實現概念的具化。想象力在微觀化學中的作用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于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學生需要借助想象力來展現其形狀、變化、組成、相互作用力等。第二,物質的物理變化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主要包括三態變化、溶解、電離等,這種變化是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因此學習物質的物理變化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第三,與物理變化相同,對物質化學變化的教學同樣需要學生具備想象力才能進行。
2.化學學科中的創造想象
化學教學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是學生主動認識化學學科、提出化學問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階段。初中化學的相關實踐活動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層面上,因此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化學問題時,必須要結合所學的基礎知識,自主地提出猜想與假設,分析問題可能得出的答案;之后在有限的'條件下,再充分發揮想象與聯想,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驗證,并在試驗過程中進一步提出新的想法和觀點。這樣整個求證過程都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了鍛煉。
二、培養中學生化學學科想象力的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想象力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能力,有助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常用的提高學生想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型啟發法,即根據自然界中事物特點、規律、變化等,通過聯想創造出具有相似性質的事物的新形象;擬人法,即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將抽象的、微觀的事物想象成人,通過對人的具象認識來理解抽象和微觀的事物;假設法,對現有的事物進行未來假設,然后驗證。此外還有夸張法、聯想法等。
2.注重“三重表征”教學,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方式
化學教學中的“三重表征”是指化學事物宏觀、微觀及符號的表達。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要能夠分別從微觀、宏觀及符號三個事物表征上進行理解,并能夠在三者之間建立起有機的聯系。在發現事物進行宏觀變化時,學生要能夠進行微觀想象,并進而運用數學符號表達出來。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形成“三重表征”意識以及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模式。對于抽象性較強的微觀化學,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模型、圖畫、多媒體等手段來向學生展現相關知識,將物質的微觀變化通過各種工具及手段實質性地表現出來,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實踐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觀察自然現象,多注意身邊的事物,使學生獲得足夠的表象積累。
3.以教學環境為依托,通過討論合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無論何時,一個人的想象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的合作平臺,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做到互相借鑒,共同進步。在課堂講授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實踐的運用,將身邊的事物變化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環境中發現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和支持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合作、思考和交流。
4.發揮網絡多媒體的作用,激發學生想象
微觀世界的變化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須借助足夠的想象力,使這些微觀事物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形狀,才能更好地理解微觀事物的發展特點及規律。但是由于個體間差異性的存在,不同學生的想象力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運用多媒體工具,以具體的形象呈現到學生面前,輔助他們進行抽象化的想象或在大腦中成像。多媒體工具具有直觀性和靈活性的優點,能以直觀的形式沖擊學生的感官,將微觀過程宏觀化,將抽象過程形象化,從而促進學生化學微觀想象力的形成。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3
摘要: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為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方式。“水的凈化”教學以故事為線索,著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建構真實課堂。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設計教學境脈、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微視頻的使用等方面進行反思。
關鍵詞::故事教學;初中化學;反思;水的凈化
1問題提出
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是“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化學思維、將學生引入化學殿堂的重要階段。然而,一方面由于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傳統習慣,教師往往片面強調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由于應對升學考試的需求,知識內容的掌握依然是課堂教學中主要的目標追求。教師為了實現大容量、高效的課堂,有意割裂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得學生被束縛在抽象的符號世界中。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化學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畏難情緒日益滋生。因此,我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是,實現化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體現化學的學科價值,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嘗試在“水的凈化”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引用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風靡全球的真人秀節目“荒野求生”。本文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反思。
2教學思路與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見圖1。我們試圖打破新授課的常規模式,充分挖掘貝爾格里爾斯(下稱“貝爾”)“荒野求生”的視頻資源,精心設計情境。圍繞水的凈化,組織了貝爾野外生存中凈水的幾個微視頻素材,將教師的主導意識(問題線)和學生的認知途徑(活動線)巧妙地串聯起來,一方面,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學生由課本知識引向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創設系列“水”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觀念,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同時,通過合理地選擇凈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資源開發意識與科學耗能觀念,提升核心素養。
3教學片斷實錄
3.1片段一:新課導入
師:今天,我和大家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學習一種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凈化。有請我們今天的野外旅行向導。播放微視頻1:(寫實電視節目《荒野求生》的片頭)一組蒙太奇鏡頭展現野外生存第一人———英國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斯在沙漠、沼澤、森林、峽谷等危險的野外境地施展野外生存絕技的畫面。師:下面讓我們跟隨貝爾去尋找水源并獲得飲用水。播放微視頻2:(《荒野求生》片段)貝爾蹲在山澗旁捧起溪水:“因為現在正值雨季,有很多水從山上流下,你可以看到水很渾濁,里面有很多沙子,還有很多淤泥……”。師:從山上流下的這杯泥沙水,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飲用嗎?生:不能。師:讓我們與貝爾一起來想想辦法吧!點評:《荒野求生》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一檔節目,用其作為課堂教學引入,新奇感、震撼力都相當驚人。水是野外生存必需的基本保障,因此情境引入也與教學內容高度地契合。這樣創設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思考。
3.2片段二: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
3.2.1明礬凈水———吸附沉淀法師:靜置一段時間的泥沙水,是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以前,在沒有自來水的農村,暴雨過后的河水很渾濁,而人們又急需飲用水,怎么辦呢?播放微視頻3:(《荒野求生》片段)水缸內盛有渾濁的河水,村民用一塊明礬在水缸內壁摩擦幾圈,水中形成膠狀物,再把干凈長木棍放入其中沿一個方向攪動幾下,水逐漸變得清澈透底。師:攪拌時,在水中看到了什么?生:膠狀物。師:這種膠狀物就是明礬溶到水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它吸附了水中小顆粒,使其形成大顆粒而沉降,這種凈水方法稱為吸附沉降。
3.2.2過濾分離法師:剛才我們通過沉降的方法將渾濁的泥沙水進行了凈化,那貝爾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凈化的呢?播放微視頻4:(《荒野求生》片段)貝爾使用帆布包內袋制作過濾裝置除去水中的泥沙。師:貝爾是怎么凈化的?生:過濾。師:他用什么過濾的?生:布袋。師:布袋的作用是什么?生:分離泥沙與水。生:過濾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師:日常生活中的過濾器有哪些?生:篩子、漁網、紗布、茶葉漏、漏勺、淘婁等等。點評:在明礬凈水的教學中,視頻使用別出心裁,可以直接明了地讓學生了解明礬凈水的全過程,能夠清楚地比較明礬凈水前后的差異,效果顯著。過濾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者通過貝爾用布袋凈水視頻引出過濾概念,從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過濾操作。
3.3片段三:除去水中的色素、氣味等可溶性雜質———活性炭吸附法
師:(展示過濾的水)過濾只能除去不溶性雜質,而顏色、氣味卻沒有除去,為什么?生:它們含有的都是可溶的物質。師:貝爾在野外生存時,也經常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處理的.?播放微視頻5:(《荒野求生》片段)貝爾將烤焦的木片敲碎,放入水中。師:顏色和氣味真的能除去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將有顏色、有氣味的水倒入事先準備的裝有黑色物質的注射器中,并將水擠壓到小燒杯內。師:(學生代表)觀察處理過的水的顏色、聞一聞它的氣味。生: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了。師:注射器中預先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常用來除去色素和異味等。而防毒面具、凈水器中用的則是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投影:電子顯微鏡下活性炭內部細微密集的孔隙結構。點評:教師通過視頻“貝爾利用木炭去除顏色”引入吸附凈水法,繼而利用注射器設計了一套簡易活性炭凈水裝置,具有現象明顯、便于控制、時間短等優點。
3.4片段四:海水的淡化———蒸餾法
師:前面,貝爾為我們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個孤僻的海島上,又如何得到飲用的淡水呢?生:蒸發海水、雨水、露水……。師:我們來看貝爾是怎么做的。播放微視頻6:(《荒野求生》片段)貝爾模仿大自然造雨的方法得到淡水。師:貝爾得到淡水的過程中運用了什么原理?生:學生敘述,得出蒸餾的原理。師:你還有什么方法得到淡水?視頻中貝爾的蒸餾器是仿造什么來制作的?生:大自然造雨。點評:實驗室的蒸餾操作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用的很少,更很少演示,教師還是通過視頻展示貝爾得到淡水方法,讓學生從中感悟蒸餾的原理。
4對教學實踐的反思
著名作家王開嶺曾經指出,故事是吸引受眾、傳遞價值理念唯一有效方式。中央電視臺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件美食都與人物的故事結合,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學的課堂一定也是充滿著故事的課堂,每個知識的起源與發現背后都有一段綺麗、美妙的故事;每個知識的應用也會產生吸引學生的故事,因此每個教師都應是位講故事的高手。
4.1運用故事設計教學境脈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社會情境在學生的認知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是兒童認知與發展的重要源泉,學習高度依賴于產生它的情境。而所謂情境學習,即指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應用的環境中,通過目標定向的活動而進行的學習[1]。化學課堂中表現為“將化學問題或事實鑲嵌在一種模仿或真實的環境中,呈現給學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者尋求問題解決,以達到認知和諧”[2]。這種“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化學場景”,并利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聯接教學內容,稱之為教學境脈[3]。千百年來,在這奇妙的世界上釀出的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故事,真是浩如煙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故事創設教學境脈,并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形成具有驅動性的問題系列。本節課即以“貝爾野外求生”的活動故事為境脈,以獲取干凈的飲用水為目標,不斷地產生問題驅動學生基于已知的經驗去思考、去學習,從而串聯起水的一系列凈化方法教學。這種教學設計將學生的學習與故事的進程交織起來,學生的情感融入了事件發展的進程。學生跟隨著事件的發展,體會著化學的至真、至善、至美。這種浸潤式的教育方式,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著學生的觀念,從而落實了知識的教育價值[4]。
4.2利用故事為學生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5]。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L迪芬克明確提出了“教學應為學生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的教學觀,并從結果層面強調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習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以及“影響和變化”是對學生融入社會的終身受益的價值[6]。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為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方式。為了能讓故事有效服務于教學,教師也必須會編故事。而營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的教學故事可以一方面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截取學生“曾經經歷”、“正在經歷”、“必將經歷”三種情況,誰都曾年少過———“曾經經歷的生活”幫助學生審視化學在其中的存在;成長的煩惱———“正在經歷的生活”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我們即將長大———“必將經歷的生活”則引領學生成長的品質、體現學習的發展價值,實現課程目標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7]。另一方面,化學史也是教師組織教學情境的重要資源,化學知識發展的歷史故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本節課把水的凈化知識與貝爾的野外生存故事相聯系,將化學知識還原到生活的應用中。故事從尋找水源開始,展開的除去懸浮物、吸附氣味與顏色、殺菌消毒、海水淡化等一系列過程真實而自然,讓每一個知識內容都鮮活起來,消除了書本知識的“惰性”,同時也幫助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情境中建構了凈化水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故事,將學生的學習由淺顯引向深度,隨意而獨具匠心、平常而高于生活,為學生構建了一次“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4.3微視頻是開展故事教學的有效方式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種具有強大編輯功能的教學軟件的開發,使得微視頻故事在化學課堂中廣泛地應用成為趨勢。我們可以從電視、電影、動畫片等視頻資料中獲得所需要的素材,當然,故事情境不只是為了吸引眼球,更是構成組織課堂教學的線索。另外,這些視頻都不會自然符合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將視頻素材進行精心的剪輯,并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從而形成與教學內容契合的故事鏈。故事微視頻在課堂上不僅可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而且會適時地為學生提供“支架式”的幫助,從而使學生實現情感、知識、方法的有意義的建構。貝爾的《荒野求生》只是一檔真人秀節目,其中情節蕪雜,不可能直接運用于課堂教學,因此筆者依據教學設計思路和九年級學生心理,兼顧故事的娛樂性和知識性,同時側重于知識性要求,截取了走進野外、尋找水源、過濾泥沙、吸附顏色、海島用水等五小段視頻,并補充了一段自我錄制的明礬凈水的視頻,然后合理地編輯,前后串聯,將故事線、知識線、活動線、價值線等線索暗藏其中,使剪輯后各個看似孤立的六個場景都能密切相關并服務于水的凈化主題,以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也取得顯著的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4
加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以下簡稱新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一、領會大綱精神,充分認識實驗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綱從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出發,面向大多數學校和大多數學生,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與原教學大綱相比,新大綱在“初中化學教學目的”中除了規定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特別突出強調要重視情感領域的教學和對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從義務教育實際出發,新大綱適當降低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較大幅度降低化學計算的要求,在適當拓寬元素化合物知識面的同時,加強了化學實驗,把演示實驗列入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新大綱列出的31項演示實驗要求教師必須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學生分組實驗19個(必做10個,選做9個),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完成,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
在教學要求中除了“使用儀器的技能”?(13種儀器)和“實驗操作的技能”(8項)外,還把“要求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結論,并如實書寫實驗報告”。以及“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操作”,也規定為實驗的教學要求,體現了實驗教學的整體功能,其目的在于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傾向,糾正為了應付中考用講實驗、背實驗代替做實驗的錯誤做法,以及比較普遍存在的只滿足于完成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而忽視通過實驗教學養成學生良好實驗習慣,訓練觀察思維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問題。深刻領會新大綱精神,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化學實驗的教學與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ㄒ唬⿵娀菔緦嶒灲虒W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于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例如,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后,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
1、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
3、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又記得牢。
又如,在講述氫氧化納化學性質時,我補充了氫氧化鈉與CO2、SO2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然后提出兩個問題:
1、為什么燒瓶中的小氣球會自動脹大?
2、大試管中紅色的噴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既使學生認識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的性質,又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我在初三化學課堂教學中補充和改進的演示實驗約占全部演示實驗的五分之一。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并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后,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后來,每逢做演示實驗時,學生往往會問老師:“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我們除了布置學生完成新教材中設計的13個家庭小實驗外,還另外補充了十幾個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學生在家庭中又能夠找到材料,獨立完成的小實驗,作為家庭作業。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給學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個家庭小實驗記錄本,把所完成的實驗項目、日期、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等詳細記錄下來,半學期檢查一次。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二十幾個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第118頁實驗6-1)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ㄈ╅_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科技節,化學晚會列為專項內容之一。在晚會上表演節目(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小游戲等)的都是化學興趣小組的成員,而觀眾大多是初中學生。豐富多采的晚會把他們帶入五光十色的化學世界,聽到“爆竹聲聲”,學生自然聯系到不純氫氣點燃時的爆鳴,看到“空瓶生煙”、“清水變色”,就急著想了解“這是什么變化?”
……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時,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粚㈦u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三、養成良好實驗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八: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鐵釘表面變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鹽酸過量,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因此,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并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每次實驗結束,我都要留出3-5分鐘,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藥品,保持桌面整潔,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對初中學生來說,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初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時,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藥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藥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藥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以及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
在學習氣體實驗室制法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從學習氧氣實驗室制法開始,就向學生提出四點學習要求:
1、掌握制取氣體的實驗原理;
2、了解實驗儀器、裝置;
3、學會正確操作方法;
4、掌握氣體的檢驗方法,在學習氫氣實驗室制法時加以鞏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教學時,則側重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回憶對比O2、H2實驗室制法,歸納出“學習氣體實驗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導對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的研討,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了解了掌握知識的方法并能加以應用?茖W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知道“是什么”,能夠提出“為什么”,繼續追問“還有什么”,進而解決“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當然,限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點,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緊密結合實驗教學實際,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芭囵B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這是義務教育新大綱提出的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
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強化課堂演示實驗、落實學生分組實驗、開發家庭小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教材重視實驗習題的功能,結合各章節教學內容選編了不少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科學問題能力的題目供學生進行訓練。
例如,課本第105頁習題2根據燃燒產物鑒別甲烷、氫氣和一氧化碳,第96頁習題4根據實驗現象判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頁習題5怎樣用實驗方法判斷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頁習題2能否根據酒精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來證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頁總復習題中的6(6)、10、12、13等題。這些題目我都在課堂教學中予以重點講評,指導學生如何審題,理清解題思路,把握解題關鍵。對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中啟發性較強的內容,我要求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尋找多種方法實驗并從中進行優眩。
例如,課本第98頁演示實驗5-1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在新教材中設置了一道討論題(一氧化碳尾氣如何處理)和一套改進的實驗裝置。我要求學生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再設計其它改進的實驗裝置,一部分學生能提出“用排水法將一氧化碳收集在集氣瓶中”的方法,然后我請他們將三種方法進行對比,學生很自然就得出新教材中介紹的點燃尾氣的方法為最佳結論。家庭小實驗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尤其是當實驗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如觀察小泥鰍在裝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動、蠟燭燃燒的現象和產物的判斷、酒精在什么條件下能燃燒或使火焰熄滅以及用家庭廚房里的生活用品進行一系列“廚房里的化學”小實驗等,都能激發學生鉆研科學實驗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5
摘要:實驗教學環節在整個化學課程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同時, 通過化學教師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或者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實驗操作, 將幫助學生實現對化學現象的直觀洞見, 亦能夠使學生實現對相關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還有就是, 化學實驗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 使學生在觀摩或者是親自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之中, 其自身的創新能力得到養成。鑒于此, 每一位化學課程授課教師都應當精心地進行實驗準備和實驗設計。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實驗情境;
從化學整體教學的角度來看, 實驗教學部分的重要性主要表現為此種教學形式能夠為學生實現直觀的化學反應以及化學現象演示, 這是教師通過講授式教學方式所難以達成的效果。盡管國內學界對于如何組織和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文章已經有了可觀的數目, 不過在如何提升實驗教學實效性方面的研究較少有研究者問津。為此, 筆者將從依托形象的實驗情境營造, 調動起學生的探知欲、將以往的演示實驗模式轉變為探索實驗模式, 以此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養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實驗教學效率、提升實驗的安全系數、在生活中拓展化學實驗, 激發學生實驗興趣這幾個方面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展開研究, 以供參考。
一、依托形象的實驗情境營造, 調動起學生的探知欲
如若學生對某一化學知識產生深入了解的興趣, 則無需教師的督促, 便會自發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知。同時, 當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充滿了期待或是興趣時, 則會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因此, 教師設置生動有趣的實驗情境, 幫助學生提高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巧妙設計風格異于傳統書面教學的情境, 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更為生動直觀的元素幫助學生激發探究實驗的學習欲望。同時, 教師還可以引入問題情境, 注重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化學應用的結合。
比如, 在教學“白磷的自燃”一節內容時, 教師在課堂的一開始, 就可以利用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 取來試劑瓶, 并加入少量的二硫化碳, 之后將少許白磷放入到試劑瓶中, 制得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用滴管取少量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濾紙上, 使濾紙被溶液潤濕。不一會兒, 濾紙便起火燃燒。這一實驗創設的情境, 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調動了學習的.探究欲望。這樣的實驗將學生與周圍的生活聯系起來, 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和知識的必要性。有了好奇心, 學生自然會激起了探究的意識, 這對以實驗為主的教學無疑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而學生也會從“要我學”的被動狀態, 轉變為“我要學”的主動出擊。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吸收知識, 進而提升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二、將以往的演示實驗模式轉變為探索實驗模式, 以此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養成
在以往的化學實驗教學中, 化學教師通常會在講臺上為全班學生進行實驗步驟演示。在這個過程之中, 每個學生僅僅以旁觀者的身份參與其中, 每當教師演示完畢, 學生常常會有意猶未盡之感。鑒于此, 化學課程授課教師應當將傳統的演示實驗模式轉變為探索實驗模式, 以此來調動和滿足學生的化學知識探知興趣。例如, 在講解“制取氧氣”這部分內容時, 我便采取了探究實驗模式, 并沒有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 而是帶領學生共同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最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實驗教學效率
多媒體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 是集音頻、視頻、文字、圖片于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可以營造直觀的教學情境, 通過演示讓學生了解實驗步驟、過程、實驗目標等。有些化學實驗由于要求太高或者存在風險, 學生不宜于操作, 而多媒體技術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陷。以往一些無法由教師為學生演示的實驗內容, 諸如爆炸、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等危險系數較高的實驗, 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直觀演示。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 同時也彌補了以往無法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的遺憾。
四、提升實驗的安全系數
雖然大多數化學實驗都是安全的, 但是也不排除個別化學實驗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一旦沒有把握好, 就容易出現實驗事故。為此, 化學教師在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過程之中, 必須注重對化學實驗安全系數的提升。原因在于, 化學反應中極易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盡管在教學中發生的幾率不大, 但教師也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鑒于此, 化學教師在每次進行實驗操作前應當認真地檢查實驗設備, 在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之前, 要反復交代注意事項, 以此來降低意外情況的發生概率。
五、在生活中拓展化學實驗, 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開展的化學實驗, 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化學實驗。這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化學探究習慣和激發探究欲望, 也有利于將化學實驗延伸到課外, 使學生的化學素養得以提升。對此, 教師應該注意, 一方面培養學生家庭實驗興趣, 一方面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生活實驗與調查。
(一) 培養學生家庭實驗興趣
在生活中, 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驗, 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探索。學生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 對家庭實驗進行分類, 采用多種實驗形式, 自主選擇, 從而會更加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對家庭實驗的興趣也會更濃厚。
(二) 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生活實驗與調查
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自由的實驗, 提供開放性實驗, 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使實驗的教育功能在三維目標中最優化。當然, 在生活中拓展化學實驗的方法還有很多, 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方式方法, 積極培養學生實驗興趣與化學素養。
六、結語
對于初中化學教學而言, 實驗是最為關鍵的一項教學內容, 是無法忽略的。初中化學教師應該認識到實驗對于化學教學的意義, 要充分利用實驗教學, 通過多種形式與方法, 使學生提升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 提升化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計玲鳳.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的研究——以“物質燃燒的條件”為例[J].數理化學習 (教研版) , 20xx (7) .
[2]李琳.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 (教師通訊) , 20xx (1) .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6
摘要:教育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這些改革都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來進行的。創新教學一直得到大家的認可,“翻轉課堂”也就隨之逐漸走進大家的認知中,讓大家能夠了解到現在的新模式教學,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翻轉課堂運用在初中化學實驗中主要是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讓原來被動式吸收知識的教學模式得到改變,讓老師和同學們在課堂上能夠更好互動,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芻議運用
化學是一門比較有趣的學科,他可以帶領你進入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讓你知道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是熱脹冷縮,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是加熱后的溫度都跟著上升。這是一門非常有趣學科,將當前十分推崇的“翻轉課堂”運用到初中化學中,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和老師能夠擁更多溝通時間,在此過程能夠很好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為孩子打造一個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一、什么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它跟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區別,并且也將其稱為“顛倒課堂”,它將重新規劃課堂學習時間,從學習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讓學生能夠更加合理利用好寶貴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高質量接收到知識,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和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能力。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使用課堂時間去講解更多相關課程信息,而是讓學生們自己在課前去通過適合自己的渠道和方式去了解和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和老師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交流。另外,在課后去引導和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規劃習慣,做好相關記錄,讓老師能夠更加清楚了解到學生們的真正需求,讓孩子們能夠真正意識到在學習中水才是“主角”。
二、翻轉課堂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一)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化學中,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初中化學實驗課程較理論課少得多,傳統的'化學實驗課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整個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然后在進入實驗室分組進行操作,最后布置作業,讓原本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變得繁雜無味,讓孩子們提不起學習興趣。而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老師們正確引導孩子們去自主學,利用一些課外活動傳授相關知識,在實驗課堂中,多讓孩子們動手,并積極談論課堂內容,讓孩子們能夠在課堂中主動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以制作CO2為例,教師利用新媒體進行備課,做好實驗課件,其中包括基礎部分(制作CO2使用的講化學物質,制作條件以及整個制作過程演示)和知識延伸(這個可以做一些趣味小游戲),再使用部分時間讓孩子們交流心得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孩子們在課堂中能夠將這些知識重點掌握得更加堅實牢固。
(二)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前面有提到,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占據著學習主動性,學生們坐在教室中被動去接收相關時知識,會讓知識點薄弱化,出現記不牢、記不住的現象。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占據著主導地位,讓學生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愛好和興趣進行實驗操作,讓孩子們能夠不再因為基礎知識記憶問題而困擾,改變學生們的被動學習意識,為孩子打造出更適合學生們學習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夠對更多未知領域充滿興趣并有興趣去探索和發掘。
(三)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翻轉課堂”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傳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們通過觀看和記憶去學習,最后課堂中若是還要有一點時間就讓學生們操作一下,若是課程較緊,那么,學生就沒有實際動手的機會。而“翻轉課堂”則是需要學生們自己在課前對該實驗課相關實驗操作視頻進行觀看和做好實驗操作注意事項記錄,在課堂上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去進行實驗操作,通過該操作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對相關知識點更加熟知,更能培養學生們動手能力,從中挖掘出更多趣味。
(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能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學生們雖然對該課堂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肯定遇到眾多問題,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大膽提出問題和質疑,然后大家再一起討論、實驗和驗證,一起去解決問題。
三、結束語
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明顯看到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的提升,真正實現學生們快樂學習的想法,從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傊,將“翻轉課堂”運用到教學中能夠讓教師們與學生們之間關系更加親近,并且教師通過學生不同能力進行引導和培養,能夠讓孩子們對學習更具有興趣,讓學生們能夠在學業上事半功倍,快速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謝建玲,遲海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化學探究類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xx,44(18):240-242+253.
[2]繆靜敏,汪瓊.高校翻轉課堂:現狀、成效與挑戰——基于實踐一線教師的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xx,21(05):74-82.
[3]黃錦.翻轉課堂在普通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案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xx.
[4]王相宜,李遠蓉,吳晗清.翻轉課堂:化學教學變革性視野[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31(02):64-67.
[5]宋艷玲,孟昭鵬,閆雅娟.從認知負荷視角探究翻轉課堂——兼及翻轉課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xx,32(01):105-112.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7
摘要: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它能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現象在特定條件下再現,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創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教學創新
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結合教學實際,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
一、整合創新演示實驗內容,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它通過生動具體的演示過程和形象直觀的實驗結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演示實驗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嚴謹的操作態度、規范的演示流程和精練準確的化學語言幫助學生抓住實驗重點,另一方面要注重實驗整合創新,以強化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化學實驗課程之初,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我在課程開始之前設計了“雞蛋入瓶”、“空中取煙”等趣味實驗,而在“聞氣體的正確操作”的實驗中又補充設計了聞濃鹽酸和氨水的氣味的演示實驗。在這些實驗中,我嚴格規定學生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緩慢吸取少量氣體,而對于把鼻子湊到容器口直接聞氣體的學生的實驗操作予以糾正,并闡述錯誤操作的危害。通過這樣的實驗整合與創新,學生不僅在趣味實驗中逐漸對化學產生興趣,而且在補充性的實驗中復習鞏固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
二、轉變課堂角色,尊重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演示實驗中,教師通常作為實驗的主體把控整個實驗過程,而學生作為實驗的觀察者和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很容易在長時間的觀察中走神。而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實驗熱情,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課堂角色,在演示實驗教學中尊重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演示,以活躍課堂氣氛,激勵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中,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首先讓一名學生來到試驗臺,對木條、藥匙、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等實驗器材,以及高錳酸鉀、木炭、細鐵絲、水、澄清石灰水等試驗試劑進行介紹,并完成器材的組裝與檢查;然后指導學生將高錳酸鉀裝到干燥的試管中,并用棉花團塞好試管口;接下來讓一名學生點燃酒精燈,均勻加熱后固定在藥品的底部加熱,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在整個演示實驗中,學生是實驗的主體,教師是操作的指導者和評價者,而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過程不僅可以親自體驗實驗過程,掌握實驗技能,還可以在實驗成功的喜悅中增強學習信心。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化學實驗存在的意義是幫助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通常都會在分組實驗階段學習實驗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在實驗操作中變成對這些理論知識的檢驗,從而削弱學生從實踐中發現新知識的興趣;诖耍處熆梢灾匦乱巹澐纸M實驗的教學時間,依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將實驗操作的規范、實驗現象、實驗原理、反應結果等內容放到實驗教學中,這樣學生可以在邊聽邊做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例如在“酸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及預習內容,親自做鹽酸、硫酸分別與酸堿指示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某些鹽反應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課堂巡視,并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和指導,最后教師要求學生自主編寫實驗報告,并認真總結實驗規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在實驗中完成化學知識的消化吸收,而且在興趣的引導下形成自主探究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四、優化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實現教育生活化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初中化學教材在編寫中通常會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體現生活化學知識的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許多初中化學教師忽視這一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只是從形式上要求學生自主實驗,并未做過多要求,而這顯然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予以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以足夠的重視,優化實驗內容,如利用“制作家用冰袋”、“制作簡易家庭凈水器”、“雞蛋殼成分的探究”、“汽水中氣體成分的探究”等實驗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化學問題,激發了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五、結語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能否真正運用好實驗教學手段,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初中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問題逐漸暴露,而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優化實驗過程、創新實驗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還有利于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姜玲.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化工中間體,20xx,11:136-137.
[2]單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學周刊,20xx,28:182-183.
[3]馬永德.加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學周刊,20xx,11:199.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8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教育行業也越來越重視.在新課程下如何將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提高,是每一個初中化學老師的重點任務.化學新課程改革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倫理觀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不再把學生當成學習的機器,不再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強制灌輸給學生.然而新課程改革也為當前初中化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多種方式教學應用到初中化學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文將分別從初中化學教學瓶頸、解決策略分析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初中化學教學的瓶頸分析
現階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也正是這些問題制約了初中化學學習的學習進度,下面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這些存在的教學瓶頸.
1.課堂互動相對缺乏
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只是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導致教學課堂氛圍無趣.
2.教學設備設施不夠健全
化學實驗設備是化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關鍵基礎,我國目前部分中學還未及時普及化學實驗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化學教學的質量.部分中學對化學實驗設備的投入相當匱乏,導致化學實驗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興趣,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情緒.
3.忽視化學實踐操作能力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專業基本技能課程,學生在化學課堂上不僅要對化學理論知識有一定了解,還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然而,目前各中學里,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過于強調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化學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從而無法產生學習興趣.
4.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我國中學部分教師教學年限較長,教學經驗也十分豐富,正因如此,這些教師在化學教學課堂上一如既往地采取傳統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沒有與時俱進,接受不了新的`教學方式,導致化學教學沒有跟上時代發展趨勢,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初中化學教學問題的改進策略
上文已經對初中化學中存在的瓶頸進行了分析,下面我們來重點探討一下如何有效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
1.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師生之間關系的互動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有一定影響.學校培養的是全面人才,化學知識的培養理應受到重視,有的教師在利用實驗教學之后在課堂上就很少與學生互動,并沒有發揮出多媒體對學生操作能力培養的巨大潛力.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普遍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采用實驗教學模式,可初中學生的好奇性非常強,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所以很多學生在上課時開小差,沒有專心聽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不再一味的在實驗過程中將知識點快速的越過,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每教授一個知識點,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完成課堂小任務,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這種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教學課堂更加有吸引力,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以此提升化學教學的質量.
2.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化學現象存在,實際上化學來源于生活.在初中的化學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多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盡量避免在化學課堂當中出現太過枯燥的氛圍,一定要將授課的內容盡量豐富,多以實際生活當中的案例來做比喻,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堂知識,要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習慣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在學習《常見的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質是呈酸性?平時我們在餐桌上所使用的醋的酸爽口感怎樣?這些酸性物質是怎樣組成的,對人類身體有哪些益處與害處?這時學生會積極的探索這個問題,而在不斷的回憶中,進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的欲望.
3.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在初中化學教材的編寫中,一般編寫者都會將一些危險的實驗排除掉,但是化學實驗還是有一定的污染與危險性存在.在傳統的化學教學方式中,應用實驗教學能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授課內容以及化學知識,雖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不斷提升,但是因為教師對學生安全的顧慮,有很多難度較高的實驗不能在課堂上進行.所以現階段可以充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一些化學實驗視頻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可以應用多媒體看到更多實驗的視頻,而學生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了解到以往不能在課堂上所進行的實驗.如果像初中化學當中會涉及到爆炸類型的實驗,因為這種類型的實驗有非常大的危險性,所以教師基本不會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進來,應用多媒體將實驗的整個過程很好的演示出來,而學生通過這種多媒體實驗教學的方式能對一氧化碳以及氫氣等幾個物質的特點及危險程度有更為深入的認識.而教師能以此將教學效果顯著提高.而多媒體化學實驗也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視覺沖擊,同時還可以將大批實驗資源有效節。
4.減少演示,提倡學生自主動手
因為課堂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師在應用實驗教學方式的時候多以自行演示為主,基本很少有機會與時間讓學生親自動手來進行實驗.而學生也多以觀察為主,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自然不能做到最佳.而在新課標“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學生成了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因此要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中盡量減少課本知識點的講解時間,將更多的時間應用到實驗教學中,因為在實驗過程中能不斷的引出知識點,而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對知識點的掌握自然也更加深入.而教師要想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要將自己的實驗演示時間適當減少,讓學生可以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因為俗話說,看100遍都不如做1遍印象更深刻,所以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動手進行實驗,這樣,學生就能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并敢于提出來,教師這時候進行耐心的講解,能讓學生對其知識點的掌握更為全面.比如教師在講解二氧化碳的時候,在進行一次演示之后,就把剩余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動手做實驗,提供給學生一些實驗一起讓學生進行二氧化碳收集的實驗.那么在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就會對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有效的掌握.還能對實驗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的求知欲不斷增強,以此培養其思維能力.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部門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僅僅靠教師在課堂上說教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這也是之所以要對化學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的主要原因.化學源于生活,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當中,不僅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還要培養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而且還需將其與實際生活經驗充分結合起來,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的同時還應該給學生留一些時間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能從實驗中感受到化學知識學習的樂趣,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質量以及老師的教學效率,為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9
一、初中化學實驗準備
化學教師是實驗的主要引導者,在實驗的準備階段必須先了解實驗內容,根據實驗過程和實驗目的列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在部分實驗過程中,為了達到完美的實驗效果,藥品用量大,危害較大,所以在實驗的準備階段不僅要考慮到實驗的成功與否,還要考慮到對室內環境造成的影響,倡導綠色實驗。在一般的化學實驗過程中,儀器應以小型的為主,把藥品的用量控制到最少量,在選擇設備的時候除了關注實驗的趣味性外,還要考慮余液的處理和實驗安全。例如,在《金屬與礦物》和《應用廣泛的酸、堿、鹽》中,實驗過程可能用到鐵、鋁、銅、鹽酸和硫酸等,在實驗準備階段要將這幾種金屬片裁成一厘米寬,十厘米長的金屬條以供使用,試管選用小型試管,將金屬片置于酸中觀察反應現象,實驗結束后拿出金屬條清洗干凈以供下一次實驗使用,這樣的實驗過程簡潔、高效,在藥品用量最少的情況下達到了實驗效果。初中教材中也有制取氧氣的實驗,在制取的過程中一般選擇的是高錳酸鉀,主要是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使用高錳酸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初中生剛剛接觸化學實驗,實踐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在取用藥品時要當心不要灑落在桌上。教師在實驗準備階段就要將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棉花要放在試管口兩厘米的位置,這樣做能防止高錳酸鉀被氣流引到水中,實驗結束后要將小型試管和藥品一起回收,試管要用雙氧水清潔。在學習酸堿指示劑這一知識點時,也需要用實驗進行輔助教學,在實驗的準備階段,教師要準備一些花瓣、白菜和胡蘿卜。在實驗開始前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每組選用一種物品進行實驗,各小組在結束后可相互交流。在課堂上研碎胡蘿卜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所以在實驗準備階段就要研碎好,這樣既節約時間,又節省藥品。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
實驗內容在化學授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不僅能教授給學生一些常用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實驗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考試過程中,實驗題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教師要認真組織開展實驗教學課程。
(一)要提前演示現象
在實驗準備階段的基礎上,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實驗的過程進行演示,在演示前要說明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注意事項,然后再開始操作。比如,在講解氫氣時,由于氫氣不純時會發生爆炸,為了收集到較為純凈的氫氣,也為了實驗的安全性,要用排水法收集氫氣。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仔細觀察,使學生掌握氫氣的制作方法和檢驗方法。實驗課的開展不僅包括實驗操作,還包括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報告。在完成每一次實驗后,教師都要進行實驗報告總結,在實驗小組長的監督和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最后選擇比較出色的給予表揚。
(二)實驗要具有代表性
教師要組織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實驗進行演示,從而讓學生了解此類化學物質間的反應。同類型的反應一般都具有相同的規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各種反應的概念,教師要安排一系列有關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從中總結出規律。例如,教師可以準備木炭、硫粉、鋁絲和磷粉,做不同的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這些物質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金屬物質,一種是非金屬物質。通過這一類型物質的化學反應,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化合反應的概念。同理,在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概念總結上,也都是通過觀察這種經典化學實驗現象總結的。在學生歸納這種反應概念時,教師需要組織一系列富有內涵且直觀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推理,挖掘感官的`知識,提煉出化學概念。例如,在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這個實驗結束以后,學生會有以下錯誤的想法:但凡是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生成一種物質和生成兩種物質的區別在哪?為什么有這種區別?這樣對比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概念。
(三)實驗要具有說服力
現象明顯的化學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理論非常重要。由于化學理論比較抽象,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要設計一些有說服力的實驗,使學生在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講解電離的概念時,可以通過液體導電的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進而促進學生理解電離的概念。另外,在初中實驗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要考慮到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一些化學物質具有毒性,教師一定要告誡學生按實驗步驟和實驗規則進行實驗?傊,在初中化學實驗的準備和開展過程中,師生要時刻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實驗技巧和實驗方法。同時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認真摸索,刻苦鉆研,爭取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有新的突破。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0
摘要:
化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化學這門課程的時候更要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化學的內涵,同時,將所學習的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本文將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地探索如何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希望能夠有利于初中生的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應用;課堂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了現實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并不陌生,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生活中找到解決化學習題的方法,又能夠利用化學知識豐富自己的生活,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能和學習潛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文將密切聯系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以及筆者自身多年來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實際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地探索如何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使初中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來。
一、聯系實際生活引入課題。
為了科學有效地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真實的事物引進來,同時,將其和化學課本中的諸多概念原理進行一一對應,因此,有必要引導初中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問題,創設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情境,保證初中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非常有效地激發初中生進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增強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具體來說,在進行分子概念相關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密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引導初中生認真思考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現象中的“奧秘”,創設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奧秘是什么?臭豆腐的味道很遠就能聞得到的奧秘是什么?剛剛洗過的衣物在太陽底下很快就能曬干的奧秘是什么?衣服干了以后會出現白色的痕跡的奧秘是什么?一湯匙食鹽放在水里消失了而水卻變咸了的奧秘是什么?一升的水和一升的煤油混合之后的體積之和不是兩升的奧秘是什么?等等。通過你這種方式,來引導初中生認識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質。
二、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分析。
初中化學課程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通過充分利用化學課本中的知識密切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來進行教學,能夠保證初中生深入地領悟到學習化學課程的重要性,有利于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效果的提高。具體來說,在進行關于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氣和氧氣的作用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結合初中生非常愛吃的膨化食品的包裝袋中的氣體成分來引導初中生深入地探索:
第一,在包裝食品的過程中充入氣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這些氣體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
第三,怎樣進行實驗來證明這些氣體的主要成分?
在初中生進行大量資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實驗總結的基礎上,初中生就能夠證明大型的正規廠家所生產的“可比克薯片”等一系列的膨化食品的包裝袋中所充的是氮氣,而不正規的廠家所充的是壓縮空氣,壓縮空氣的含水量要高于一般的空氣,這就導致包裝袋里面的膨化食品吃起來不會那么脆。
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也是非常常見的。例如,在學習《鹽類的水解》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實驗,將含鹽類的晶體放進水中,讓學生觀察其溶解過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實驗結果分析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的內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通過利用深紅色的花瓣、蘿卜皮等作為原料來做成酸堿指示劑,能夠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味極鮮、果汁、豆漿、食醋、水果罐頭、啤酒等各種各樣的食品的酸堿性;利用雞蛋殼來取代典型的化學藥品可以驗證碳酸鹽的存在;利用碘水來判斷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分等。
三、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精心設計討論問題。
合作學習能夠轉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鍛煉初中生與人協作的技能,有利于培養初中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在具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討論問題的設計,因此,必須精心設計討論問題。教師在進行討論問題的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開放性的原則,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化學課本,明確所要體現的理念。
與此同時,教師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特征,精心設計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化學問題,保證初中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夠積極地進行合作學習。綜上所述,本文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地探索如何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探索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出初中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歸生活”,保證初中生能夠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回歸生活世界”,切實提高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1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側重于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影響.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要想學好化學就要加強化學實驗教學.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原則
1. 科學性原則. 主要是指實驗的操作流程以及相應實驗所包含的化學原理的科學性. 此外,包括實驗的科學方法等. 科學性原則是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和前提.
2. 可行性原則. 主要是指在化學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條件是否具備,如化學實驗所依據的原理是否科學準確,實驗所需要的各種化學儀器、藥品以及實驗方法是否在初中實驗室可以獲得. 這就需要化學教師針對學,F有實驗資源選擇合適的化學實驗.
3. 鮮明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類大腦受到劇烈刺激的時候,大腦中的皮層部分會出現興奮中心,這時候大腦對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和處理效率是最高的. 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化學實驗效果的鮮明性充分突出出來,以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進而促使他們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為了做好實驗的鮮明性,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將實驗的主要現象呈現給學生,而避免次要方面干擾學生的觀察.
4. 安全性原則. 化學實驗所用的藥品及實驗的過程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教師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要盡量使用一些無毒、無害的化學藥品和一些不會發生危險性的操作方法,為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化學實驗思想. 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確保實驗的安全性: 所選擇實驗的原理要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方法要得當,安全性高; 在操作時,要保證操作流程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操作要熟練、準確; 要采取一些針對性的保護措施,以避免突發事故的發生.
5. 簡易性原則. 如果實驗過于復雜,不僅降低實驗的成功率,也增加學生理解化學步驟的難度,并且不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對實驗裝置進行簡化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 盡量減少裝置的數量和其他儀器的連接數目,并要使用一些簡單的裝置代替復雜的裝置. 但是這種簡化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以一味地簡化,否則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對于教學質量和實驗的安全性也不利.
二、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
1. 調整教學結構.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通常在開課后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開始學習一些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其中最開始的就是對于各種簡單實驗器材的認識,這時候如果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有關化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就容易使學生對于課程失去興趣. 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調整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將一些化學實驗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對于該部分知識進行預習,然后解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 轉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習方式往往側重于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這就制約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此,教師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力求以創新作為實驗的突破口. 此外,化學學科也是一門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學科,這樣就使目的和結果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例如,在做“氫氣燃燒”實驗時,學生發現自己的實驗現象與課本描述的氫氣燃燒的現象有所區別,即燃燒時氫氣只有黃色火焰而沒有課本上所述的淡藍色火焰. 這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玻璃中含有的鈉元素對于現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讓學生自己想一個辦法來顯示氫氣燃燒的真實情況. 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的化學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
3. 帶著問題走進實驗室.“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化學實驗教學.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如果學生對于該實驗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驟及各種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都進行了詳細了解,那么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提高實驗的一次成功率,同時降低了實驗的危險性.
4. 合理利用現代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在教學中得到普及,這為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手段和平臺. 由于初中化學實驗涉及的內容比較多,為了使學生對于所有知識都進行詳細的、全面的復習,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為此,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 1) 在網絡上搜集一些有關化學實驗的資料,在對于該方面進行復習時,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觀看;
( 2) 在教學中,通過播放幻燈的方式,對于待復習的化學知識進行二次播放,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總之,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有關的化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優化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2
摘要: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程中,化學科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化學科學有許多的負面認知,將環境問題歸咎化學。為此,初中化學教學要重視環境教育,化學教師要將環境教育有機的融合于化學的啟蒙教育之中,為學生提供獲得環境保護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的機會,為未來社會發展做好人才和知識的準備。
關鍵詞:化學教學;環境教育;環境意識
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和工農業的發展,導致了人類干擾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強大,于是,我們看到了人類在創造財富的同時,環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此,自上世紀70年代的斯德哥爾摩的人類環境大會之后,環境教育運動便在世界各國紛紛興起,90年代的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之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環境教育都成為基礎教育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課程性質描述中就有“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的教學定位,并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體現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學必將為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做出重大的貢獻”,以達成“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決策的意識。增強安全意識,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的應用價值,初步樹立STS(科學技術社會)的觀念,逐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和為了社會發展所必須的科學素養。課程標準為初中化學提供了具體而有效地實施環境教育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和機會,對初中化學教師而言,關注環境問題,在教學中重視環境教育,已然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話題。
一、教師的環境意識決定了化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高度
1.教師對環境問題應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思想支配行動”,作為化學教師,已經具備了從化學的視角關注環境問題的科學素養。面對我國國民總體環境意識水平較為低下的狀況,以及頻繁出現形形色色破壞環境的社會問題,我們更應該站在化學工作者的角度,旗幟鮮明的為保護環境搖旗吶喊。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把培養和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環境意識,促進青少年學生形成自覺的環境行為,視為化學教育的使命,才能在化學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2.教師要在環境教育中正視化學科學的作用與地位毋庸置疑,進入到社會大眾視野中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都與化學相關聯,從排放到空氣、土壤、河流中的有害物質,到進入人們食物中的諸多有毒、致病物質,乃至于對生態環境不可逆轉的破壞,似乎都與化學脫不開關系,化學也就因此而成為公眾眼中的洪水猛獸。事實上,化學污染嚴格地說并非化學本身之過,而是人類活動沒有從自然———社會———科學技術這個大系統的觀點看問題,片面追求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造成的。化學污染的真正源頭是化學的實際應用即化學工藝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由此造成對人類生存環境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破壞。為此,化學家已提出綠色化學的奮斗目標,把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不再產生廢物作為綠色化學的理想,把污染治理轉變為污染預防。綠色化學的誕生無疑是化學自身發展中的一場革命。同時,從事分析、監測、治理環境污染的正是化學家和化學專業工作者,他們不但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承擔重任,更把保護世界視為己任。教師作為具有較高化學科學素養的群體,更應該通過環境教育,為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鼓與呼,切不可人云亦云,不分青紅皂白的將環境問題歸咎于化學科學的發展。3.教師要把環境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環境教育的理念、目標、要求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對青少年學生的環境教育既是當今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青少年學生在中學階段所養成的各種行為習慣和人格特質,很大程度的決定了他們進入社會的思想行為。對于初中化學而言,其特有的啟蒙教育特點,成為我們對公民進行環境教育的基礎課程。同時,環境教育的有機融入,將會給剛剛接觸化學學科的學生,展示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生機勃勃的學習背景。因此,教師應該自覺在在教學中,將環境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為學生提供獲得環境保護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的機會,為未來社會發展做好人才和知識的準備。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環境教育的途徑
1.充分挖掘化學教材中的環境教育素材在我國,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編寫的初中化學教材有多個版本,每一套教材的`編寫者都在“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等五個主題中給出了進行環境教育的學習素材。如“身邊的化學物質”選擇了空氣、水、金屬等跟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素材,使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同時,這些物質與人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密切相關,這樣的教學內容就是我們滲透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環境意識理想切入點。同樣,“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主題選擇了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化學物質與健康、保護我們的環境4方面內容作為二級主題,這其中包含了與化學密切聯系的材料、能源、健康、環境等內容,教師在該主題的教學中,就應該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認識人類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必要性,樹立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情境,在組織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相關聯的環境教育。如在對“空氣”的學習中,就有關于空氣質量問題的學習素材,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知道空氣質量問題所包含的化學知識———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和污染源,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知道,為解決空氣質量問題化學家們所作出的努力,比如,將主要的空氣氣體污染物轉化為無害氣體的科學成就。更要教育學生關注造成空氣質量問題的社會因素,如沙塵暴現象源于人們過度開墾與砍伐,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從而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組織學生活動進行環境教育充分利用課外學習活動,進行聯系實際、聯系社會的環境教育,是強化環保教育重要手段。雖然化學課程開設在九年級,要在完成學業,準備畢業、升學考試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大規模的課外活動,會有很大困難。但是,結合教材要求學生進行一些小型的課外活動還是可以的。比如,結合水資源的學習,讓學生對家庭、個人用水習慣進行調查,從而強化學生愛護水資源的意識。事實上,各種版本的教材,對愛護水資源注意主題所設計的學生活動,都具有可操作性。如人教版和科粵版教材都以社會調查的形式,教育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水資源保護問題。科粵版的“調查活動”設置了“①你家的節約用水狀況;②你的家鄉存在缺水問題嗎?③你知道我國正在興建的‘南水北調’工程嗎?”三個問題,從家庭到家鄉,再到國家層面的大型工程,給教師提供了層次分明、豐富立體的環境教育素材,教師應該以此為抓手,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將環境教育落實在學生的體驗性學習中,同時讓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學生傳遞到千家萬戶。而人教版的“調查研究”,一方面以家庭洗衣機、熱水器的使用為背景,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用水節水問題,另一方面安排學生“通過互聯網調查水污染和治理的事例”。把對水資源問題的關注點,從家庭活動延伸到了互聯網之上,更加貼合學生的興趣點。教師應該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突破教學活動的時空限制,鼓勵學生在網絡上搜索信息,線上、線下相互交流信息,使環境教育更充滿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協作性。此外,通過辦專題展覽和小報,聘請環保專家來校作講座,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等紀念日,等等,寓環境教育于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各種活動之中,既鞏固課本中學到的知識,也能使學生提高認識環境和評價環境的能力,增強他們環境保護的意識。要尋找身邊可以利用的環境教育素材,教師就要成為環境教育的有心人,才能從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發現環境教育的契機。
3.抓住實驗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契機化學實驗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同時又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不可或缺的良好途徑。從實驗藥品的用量到對實驗廢棄物、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的處理,無疑都是環境教育的切入點。此外,教材在修訂過程中,對一些實驗的改進、舍棄,都包含著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比如,人教版教材中有關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將實驗版教材中的所用的白磷改成了紅磷,避免了實驗結束后對過量的白磷處理不當造成的環境問題。再如有關酸堿鹽性質的不少實驗,教材都用點滴板替代了常規的試管,同樣的從節約藥品的角度體現了綠色化學的理念。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素材,使學生意識到環境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傊,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以及環境保護技能,對化學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意義重大,培養具有良好環境素養的年輕一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3
摘要: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中小學的創新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研究與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問題。
關鍵詞:
新課程;化學實驗;思考
對學科教學而言,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綜合的創新素質;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能夠創設一個巧妙的促進思維發展的情景,使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獲得感性知識,在分析研究實驗過程中從生動的直觀現象到抽象的思維知識,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瘜W實驗還能使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在整個化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改變過去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驗證及基本實驗方法與技能訓練的培養模式。依照新課標理念,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改變一些學生不愛動手、喜歡背實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實驗教學成為他們質疑、信息收集和處理、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科學探究。
二、完成教學模式的革新
。ㄒ唬└尿炞C實驗為探究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
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學中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創造性的潛在能力。每個問題的提出及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是再現式思維和創造思維有機結合,盡可能地把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模式,著力營造“情感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思維流暢,創造精神涌動”的最佳意境。傳統學生實驗多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地參與,我們的實驗改革應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學生應能自己找出實驗的原理,設計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方案并選擇實驗儀器。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經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過程,親自參加了化學問題的提出、假設、實驗及問題的驗證解決等活動過程。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有效類比的周密思考是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而形成的,既達到了開拓思維,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驗中得到加強、訓練,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二)開放化學實驗室,提供探究的平臺
探究性實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實驗方案,這對實驗室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在規定的實驗內,按學生個性化和要求來準備儀器將面臨著一定的困難,我們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可以通過開放實驗室,輪流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自己設計的實驗以補充時間及設備的不足,實驗時可以以兩人或四人為一小組,開展探究實驗研究。開放實驗室要求有專職教師負責,負責老師要有科學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分析,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改進和創新。
。ㄈ┰黾訉嶒炋剿鞯臋C會,實驗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實驗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當中體現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實驗教學過程中,要設計有益于學生探究的環節,如在新課標中的活動和探究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增加一些后繼實驗,提高學生探究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設法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為此,我將全班學生進行合理編排,即每一小組中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深刻,具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將這些具有不同能力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更有助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體會新課改的精神實質,在實驗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使實驗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創新教育的原則就是讓學生主動創新。在實驗教學中體現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只有具有強烈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明確基礎教育中創新教育的核心,才能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和創新精神。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4
一、支架式教學理論相關概述
1.支架式教學理論之含義
“支架”二字原本主要是指建筑業中所使用的腳手架,將其引申到教學領域則可以理解為一種教學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在構建主義的基礎上提出,在當前學術界對其并未有統一定論.本文將支架式教學理論定義為以學習者的需要為基礎,盡可能的為其提供幫助并在其能力得到增長之后及時撤去幫助[1].
2.支架式教學理論之特征
第一,教學范圍獨具特征.支架式教學實際上就是在最近發展區內開展的教學活動,所謂最近發展區是一個虛擬的、潛在的空間,只有在建構與學習中相鄰的挑戰時才會凸顯出來.也就是說,在利用支架式教學理論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時,教師應當首先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引起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發展水平的情境,并且對其現有的認知水平造成挑戰,以此將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點、生長點凸現出來.第二,交流方式獨具特征.支架式教學理論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習者可以獨立的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在其中扮演的只是過渡者、幫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師在運用此教學理論進行教學時往往需要一種師生之間平等、公開的交流方式,對于初中化學課程而言這種交流方式可以是師生對話.這種對話應當是有效、互動的對話,通過對話的方式教師積極的給予學生引導和幫助,鼓勵其自主探索、自主構建.
二、支架式教學理論對初中化學教學之意義
1.通過支架式教學,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在使用支架式教學理論進行化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起到的是引導、幫助、促進、合作的作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主宰者、灌輸者的地位,在專業素養上可以說是一次挑戰及提升[2].
2.通過支架式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在支架式化學教學過程中,一般步驟為師生探討、研究方案、信息搜集、嘗試解決問題最后得出結論.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能夠在建立起學習框架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并提供了一種學習者共同體的情境,讓學生與教師一起把多種多樣的知識技能融合在一起,不斷地創新、嘗試最后得出結論.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思維等綜合素養非常有幫助.
三、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建議
1.利用舉例子的方式,巧妙搭建支架
支架的搭建方式較多,教師應當盡可能多的熟練掌握更多的搭建方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擇優選擇.利用舉例子的方式搭建支架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舉例子搭建支架可以簡稱為范例支架,其往往是使用學習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為典型的例子進行.例如,在學習“氧氣的性質”這一知識點時,教師應當首先意識到對于學生來說這是首次對O2這種物質展開完整的認識,并且至此開始今后會繼續出現通過O2認識到某一類物質的知識點,如,P、S、C等物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候就要注意有效支架的構建,首先教師可以從O2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舉出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例子增強學生的體驗.接著,通過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燃燒現象進行觀察并描述,并得出O2和其他物質的符號表達式,如,4P+5O2叄叄叺閎2P2O5,注意盡量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過程中構建其支架,為之后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提供支架.在利用舉例子的方式搭建支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例子的選擇,盡量選取來自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
2.利用提建議的'方式,構建支架
提建議構建支架的方式主要在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合作性學習的時候運用,一般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瓶頸的情況下,教師將設問的語氣轉變為陳述的語氣,從感覺上來看更加直截了當.例如,在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可能由于操作失誤、粗心大意等原因導致實驗的成功率普遍較低,無法觀察到相應的現象自然也就得出不了結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事先對容易致使試驗出現失誤的關鍵操作環節、注意事項等做出歸納,在實驗開始之前給予建議.比如,需要注意使用的鐵絲表面是否有銹跡,如果已有銹跡則必須使用砂紙將其打磨掉;使用的鐵絲形狀不可為直線型,而應當使其繞成螺旋狀等.通過這些建議的提出,構建學習支架,讓學生更好的完成實驗,提升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總而言之,支架式教學理論由來已久并且在化學學科中作用較為明顯.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應當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總結、反思、歸納,更好的利用支架式教學理論.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5
一、開發生活小實驗,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學習困難,有些困難需要借用實驗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現象。然而,有些實驗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或者是不足之處,此時化學教師可以探究和展開生活小實驗彌補課堂實驗的不足之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廢棄品進行重復利用制作實驗,整個過程中學生會以高度飽滿的熱情進行實驗設計和演示,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并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例如,化學實驗室常備的化學工具有燒杯、試管、分液漏斗、試管架和量筒等等,這些工具可以利用日程生活中的吸管、廢舊的衣夾、一次性注射器等廢舊東西制作成量筒、燒杯、試管以及試管夾等化學工具,還可以借助橘子進行電解質實驗等等。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及實驗工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培養和激發。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作業的可操作性,例如讓學生自己觀察蠟燭火焰的構造以及蠟燭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在家里主動動手進行操作和觀察,并在上課前和同學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在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中,學生還很是感興趣,回到家后主動準備了蠟燭、玻璃杯和小碗進行試驗并記錄了實驗現象和結果,在第二天彼此分享實驗結果,大家討論的非常熱鬧,遇到解決不了或者是不確定的答案時,很多學生積極主動向教師詢問和分析。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基本上順利完成了該項試驗并在化學課堂上進行了演示,家庭小實驗的開展讓學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實驗的操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二、開展小組活動,進行化學實驗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學習方式被學生和教師所使用,其中小組活動是最受歡迎和效果最佳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之一。在課堂上開展小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彼此的優勢和劣勢,還能夠讓學生之間優勢互補,同時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在長久的聯系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塑造和培養,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成長帶來積極向上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實驗進行改變,可以用小組活動代替實驗操作,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交流和分析,例如在講解《物質的溶解》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會上升、會下降還是溫度不變?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操作,并根據實驗觀察現象,最后得到答案是由于硝酸銨能夠溶于水,這就導致溶液的溫度是下降的。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再追問學生:這個實驗能不能說明所有能溶于水的物質在溶于水的過程中都能夠使溶液的溫度下降呢?此時可以讓學生把溶于水的氫氧化鈉固體放入水中觀察溶解現象,學生們通過實驗會發現氫氧化鈉固體在溶解時會使得溶液的溫度上升。根據兩組實驗的對比,教師還可以提出:除了這兩種現象,溶解過程中會出現其他現象嗎?通過實驗的對比,學生們會對物質溶解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及結果會有充分的了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正確的引導喝幫助,在化學實驗學習中必須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保證實現過程中失誤和誤差的減少。比如:實驗操作方法需要規范、使用實驗儀器應采用正確的方法,在做實驗時應做好實驗記錄和報告,在使用化學試劑和藥品應注意安全等等。只有平時的試驗訓練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才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并培養學生嚴禁的科學態度;瘜W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學習化學有整體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加大有效課堂實驗和家庭小實驗的力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實驗習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0-22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經典]06-07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07-21
(經典)初中化學教學論文06-08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10-04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的范文08-15
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論文05-17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例文09-15
(通用)初中化學教學論文06-25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