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建筑裝飾紋樣的審美屬性分析論文
商朝后期,青銅制造業很發達,兵器、禮器、生活用品、工具、車馬工具等都有相應的青銅制品。傳說中的夏朝鑄造九鼎,大概就是青銅時代的第一篇。李澤厚先生曾稱商代的藝術是“青銅饕餮”的時代,這些青銅制品形制精美,雕刻的花紋繁密而厚重,主要有云紋、饕餮紋、雷紋、蟬紋等。尤以饕餮為代表的青銅紋樣,已經不同于仰韶和龍山時期具體的動物形象紋樣和神異的幾何圖案,也不再是仰韶文化時期那些活潑生活的寫實形象。相反,這些紋樣在現實中并沒有直接能夠對應的動物,屬于創造想象出來的,或者獸面紋,抑或是其他。同時,隨著社會大發展和青銅業技術的不斷改進,青銅器皿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各種神秘莫測變異的紋樣,這些紋樣不斷的變形,給人幻想的,風格可怕猙獰的神秘映像,充滿了威嚴美和力量之美!八麄冎悦溃辉谟谶@些形象如何具有裝飾風味等等,而在于以這些怪異形象的雄健線條,深沉凸出的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還不能用概念語言來表達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觀念和理想,配上那沉著、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極為成功的反映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那進入文明時代所必經的血與火的野蠻年代。”[2]另外,到了西周和春秋時代,建筑上面已經出現了瓦當,在瓦當的表面也刻有凸起的饕餮紋、渦紋、鋪首紋等美麗的紋飾,進一步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對美的追求。
春秋末期,中國社會逐步開始由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上層意識形態百家齊放,對人們的生活和建筑活動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建筑材料和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建筑材料不斷提高質量的同時,更產生了豐富的裝飾紋樣。戰國時代,建筑屋頂所已開始使用青瓦覆蓋,瓦當上面的花紋比西周時已大有進步,已發現的戰國燕下都的瓦當有約二十余種花紋。到了秦漢,更產生了圓形瓦當,花紋疏朗而富于變化。更有,鋪地所使用的方磚、空心轉都采用了模印花紋的生產方式。漢朝建筑花紋題材大量增加,更增加了人物紋樣,包括了歷史事跡、神話、社會生活等。幾何紋樣包括有繩紋、齒紋、三角、菱形、波形等。植物紋樣以卷草紋、戀花紋比較普遍。動物紋樣有龍、鳳、蟠螭等。建筑裝飾藝術經過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漢浪漫主義思想的洗禮,建筑審美要求達到了真正的高峰,致使后來的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續了這樣的美學風格。
兩晉、南北朝時我們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時期,盡管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錯綜復雜,但農業、手工業卻發展迅速,同時,魏經南北朝也是思想文化大融合的時代,儒、道、釋家思想相互斗爭和交融,思想領域異;钴S,大大推進了藝術的發展。尤其是裝飾紋樣方面,南北朝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建筑文化遺產,尤其是北朝石窟為后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建筑裝飾花紋。除了秦漢遺留下來的傳統的紋樣以外,隨同佛教的傳入而來的印度、波斯等地區的裝飾紋樣,如火焰紋、卷草紋、纓絡、飛天、獅子、金翅鳥等,不僅用在建筑藝術方面,還應用到了工業美術方面。尤其是蓮花的紋樣,是南北朝時期建筑最常用的裝飾題材之一。盛開的蓮花常用作藻井的圓光,蓮花瓣用作柱礎和柱頭的裝飾,蓮花還可以用作柱身中段,可做成束蓮柱。卷草紋也是南北朝常用的紋樣之一。卷草紋從漢朝開始就有使用,到了南北朝時期,在構圖上又加入了許多的外來新手法,比如,在卷草紋里面加入動物,或者以二組卷草相對并列等等,這些紋樣逐漸發展成了盛唐的卷草紋樣?偟膩碚f,到了北魏以后,建筑裝飾紋樣呈現了雄渾而帶巧麗,剛勁又帶柔和的審美傾向,在建筑裝飾風格方面形成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氣象。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也是建筑發展成熟的時期。裝飾紋樣的使用,除了蓮瓣以外,窄長花邊上,常用卷草構成帶狀花紋,或者卷草紋里面雜以人物。這些花紋不但構圖飽滿,線條也流暢且挺秀。此外,還出現了半團窠及整個團窠相間來排列,以及回紋、連珠紋、流蘇紋、火焰紋及飛仙等富麗豐滿的裝飾圖案。西安古墓出土的紋樣有卷草鳳紋、獅鹿卷草紋等;西安唐大智禪師碑側出土了佛像迦陵加卷草紋;敦煌360窟藻井采用的是回紋和連珠紋,敦煌321窟使用的是飛天紋,還有其它窟出土的流蘇紋、葡萄紋、帶狀花紋、各類卷草紋等;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鋪地轉上出現了蓮花紋,龍門萬佛洞藻井采用了石刻蓮花;西安唐慧堅禪師碑側采用了比較獨特的海石榴鳳紋等;另外,在很多佛教建筑,如南京的摟霞山舍利塔、龍門的看經寺也采用了豐富多樣的裝飾紋樣;在西安大明宮遺址出土的瓦當中也采用了清晰明了的蓮花紋作為修飾。整體來看,由于隋唐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風格的特點是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格調高邁,因此裝飾紋樣審美顯得華美、富麗和豐富多彩。
宋、遼、金處于唐朝大統一和十國戰亂之后,北宋建立政權后,生產生活逐漸恢復,文化藝術和建筑營造開始了另一個發展新階段。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代表中國木結構建造體系的優秀建筑,如山西晉祠圣母廟、河北正定隆興寺、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大同華嚴寺、普化寺、山西應縣佛宮寺等;另外《營造法式》于北宋崇寧二年頒行,為規范各種建筑設計施工提供了典范。宋朝建筑風格朝著柔和絢麗的方向發展,這個時期裝飾也變動絢麗而多彩。欄桿的花紋已從過去的勾片造發展為各種復雜的幾何紋樣。山西朔縣崇福寺的彌陀殿出現了構圖富麗的三角紋、古錢紋、球紋等作為窗欞的裝飾。許多佛教建筑繼承了唐代遺風,在梁枋底部和天花板上畫有飛天、卷草、鳳凰和網目紋等,同時敦煌莫高窟宋初窟的紋樣也保持了不少唐代風格。在《營造法式》中收錄了豐富多彩的紋樣,明確了在四鋪作斗拱、五鋪作斗拱中采用的彩畫紋樣,同時還出現了單卷如意頭、二卷如意頭、簇三、云頭、牙腳等彩畫的紋樣。這些明確的規定,在構圖上減少了隨意性,提高了設計和施工的速度,為后來明清二代的彩畫奠定了基礎。
明清時期的建筑沿著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道路繼續前行,是我國古建筑史的最后一個高峰。在建筑藝術方面,由于官式建筑的標準化,導致了彩畫、欄桿、須彌座、裝飾紋樣等方面也進一步的定型化,尤其是裝飾走向過分的繁瑣,裝飾的紋樣也失去了清新活潑的韻味,使建筑顯得沉重拘束。明清裝飾紋樣集大成者為故宮,故宮建筑的紋樣可以說是匯聚了中國古建裝飾紋樣的精華,這里的一窗一檐,一磚一石,無不顯現著“九五之尊”的威嚴,是古代傳統紋樣的經典應用。在裝飾紋樣方面,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定式和施工標準,尤其體現在須彌座上面。故宮建筑石質須彌座在束腰部位紋飾眾多,據細致比較,至少有幾十種之多,風格分為明時期風格和清風格兩種,另有部分乾隆時期的風格,紋樣有串狀花草花紋、巴達碼紋等豐富多彩。明清建筑裝飾紋樣是對我國傳統建筑紋樣發展的一個總結,集中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審美要求,展現了中華建筑的宏大氣魄,使建筑裝飾達到了審美的高峰。
作為當代設計來說,應當積極汲取傳統建筑紋樣中的精華,探索各類紋樣的審美價值和應用方式,進而繼承和發揚傳統的裝飾文化,促使當代設計審美價值的提升。
【古建筑裝飾紋樣的審美屬性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敦煌莫高窟裝飾藝術中首飾紋樣分析08-12
非建筑語言屬性裝飾傳統建筑論文07-13
古建筑裝飾對美術師范教育的作用論文07-26
淺論傳統吉祥裝飾紋樣與現代設計09-09
論傳統吉祥裝飾紋樣與現代設計07-12
網絡虛擬財產屬性分析09-05
審美知覺的語言分析09-13
關于民間美術紋樣的象征的論文07-21
仿古建筑的論文07-09
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分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