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類:語文教材的講析策略
[作者] 方武
[內容]
(安徽省池州師范專科學校 方武)
語文教學離不開對教材的講析,這種講析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包括能力訓練的知識)、領會事理、發展能力和智力。對語文教材具體的講析方式可以因文(課文)、因人(教師和學生)而異,但也存在最基本的講析策略。研究講析策略可以使我們從宏觀上更加概括地認識語文學科所應采取的講析方法,使具體的講析方式的選擇更具科學性。
研究語文教材講析的策略,主要依據教材的特點。對語文教材的特點,葉圣陶先生曾有過透辟的論述:“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的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閱讀同類的書,不至于摸不著頭腦!盵1]這里,葉老是把語文教材看作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訓練的“例子”。在另一篇文章里葉老又說:“文話的話題決定以后,次之是選文了。文章是多方面的東西,一篇文章可從種種視角來看,也可應用在種種的目標上。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隨筆’的例,可以作‘抒情’的例,可以作‘敘述’的例,也可以作‘第一人稱的立腳點’的例,此外如果和別篇比較對照起來,還可定出各種各樣的目標來處置這篇文章(如和文言文對照起來,就成語體文的例等等)。我們預定的文話項目有一百零八個,就代表著文章知識的一百零八個方面!盵2]在這里,葉老把教材看作知識的例子,就是說,教材不僅包括由例文充當的“例子”系統,而且還包括知識系統;蛘哒f,教材是“例子”系統和統帥“例子”的知識系統的有機統一體。既然如此,那么對語文教材的講析不但要著眼于知識(包括能力訓練的知識)系統,而且所采用的講析策略也應當和教材中的“例子”系統與知識系統的關系相協調一致。對教學中的講析如果作大類的劃分,便可分為邏輯推理法和比類法。對數理化教材的主要講析方式是邏輯推理,而對語文教材的主要講析方法則是比類。這是由不同學科教材中“例子”與知識的關系的特點所決定的。語文學科中的“例子”與相應知識的關系便是一種比類的關系。比類,本質上就是選用類同或類似的事物對某一知識或事理進行比喻或類比的方法。而在數理化學科中,“例子”對知識的印證、解說主要靠邏輯推理的途徑。例如,在物理學中,電壓、電阻、電流強度三者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換算關系,如果要求解其中的一項,則必須先知道其它兩項。物理教材中印證這一知識的所有“例子”(例題),都是運用這種邏輯推理的`方法擬構的。教師通過例題對知識的講析也是通過邏輯推理的途徑:如果電壓是已知項而需要求出電阻的話,則必須先從其他的間接關系中求出電流強度,使電流強度從未知變為已知。語文學科中作為“例子”的課文對于知識點的印證,不是靠邏輯推理的方法,而是比類的方法,學生通過例文對知識的把握主要靠的是感悟的方法,這種感悟有時甚至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悟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主體以自身的直接或間接經驗為依托進行比類達到會通的過程。因此,語文學科對教材的講析,雖然并不絕對排斥邏輯推理,但最主要、最基本的講析方法不應
【比類:語文教材的講析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