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現狀與有效發展
摘要:在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德育處于統帥的地位,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只有擺正德育的位置,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整個教育的系統工程才能健康、正確地運行和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德育;現狀;發展
1 目前農村德育工作的現狀
1.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難上常規
在農村一些中小學校,雖然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名單掛在墻上,德育工作計劃寫在紙上,可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的內容是虛的多,實的少,空口說教的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搞得少,德育工作難上常規。如:(1)學校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不能正常進行,褪色的國旗晝夜飄揚在天空。(2)團隊活動的開展有名無實。一是資料少、教育基地少;二是空口說教,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三是怕耽誤學生學習;四是怕外出發生交通安全事故。(3)家長會不正常。學校總是一廂情愿,一般地講,農村學生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一看到孩子成績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沒有必要到學校參加家長會,往往到會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家長。(4)每學期邀請公安、司法部門的同志或者其他校外輔導員到學校作各種專題報告也只是有計劃而沒有落實。
1.2 農村中小學條件有限,德育教師配備嚴重不足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在校學生人數呈急驟上升的趨勢。因為種種原因,許多農村中小學學校未能嚴格按照學生總人數以一定的比例配齊配足德育教師。由于德育工作人員配備的嚴重不足,許多農村中小學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現出較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傾向。在一般情況下,緊縮學校編制,不會減少專業教師的人數。實際上很多學校對德育人員完全沒有定人核編。這種情況無疑加劇了農村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數劇增與德育工作人員縮編之間的矛盾,導致德育工作人員人員嚴重缺失,人手不夠,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工作精力無法得到保證。
1.3 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難以綻放
在農村,應試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認為升學才是唯一的出路。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強調“服從”、“應試”、“分數”,培養的學生都具備了這些“共性”,千篇一律,忽視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而在當今,正是由于這種“應試”觀念的根深蒂固 ,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把道德教育作為社會的一種客體,并不斷強化其性價值,因而,道德教育成為政治的傳聲筒,經濟的揚聲器,文化的維護者。其主要表現為重智育,輕德育,忽視體育和美育,分數就是一切。沒有按規定課程開課。有些學校,課程表的內容與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絲毫不差,但是實際上課就只上主要學科,其余的課少上或干脆另有所用。班會、晨會名存實亡,不是改為自習課,就是被老師占用。所以,實施素質教育首要且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教師,就應當具備創新的素質,盡自己的最大可能去打破原有的條框約束,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才能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菁菁校園。
1.4 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健康發展較難
在很多農村,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年和子女,這樣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如:(1)思想品行問題較多.依賴心理較強。父母由于長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質 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擺闊氣,又由于監護人的非凡性,老人過分溺愛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2)人格發育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人格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留守兒童的父母夫婦一年才回家一次,通常情況下,孩子不時會感到孤獨無助。由于長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們無法享受到正常的關愛。久而久之,對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長都留下一些后遺癥。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他們不能同祖輩多方面有效溝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對祖輩產生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他們不愿與別人交往,生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里,對外面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在個性特征上,常常表現為兩種傾向:要么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流;要么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別舉動來吸引老師注意自己。
1.5 信息紛紜,農村中小學生無所適從
由于農村中小學生知識面的局限,對很多新鮮的事物都充滿著較大的好奇心,而社會這個大染缸有著許多良莠不齊的東西,在有意無意中沖擊著農村中小學生的價值觀,諸如:金錢至上的庸俗價值觀,侵吞國有資產、公款大吃大喝等腐壞現象,“炒股,投機”等社會不良行為,如此種種,讓缺乏明辨能力與是非觀的少年兒童麻痹眼睛,無所適從。例如:孩子們懂得機遇的可貴,但又不知如何把握好機遇;參與意識在加強,但合作意識在淡化;他們往往以個人為中心,是個性化的一代,集體的觀念淡化。他們往往表現欲強,好勝心強,希望被關注,希望被寵愛,這些矛盾使得從事德育的工作者普遍感到學校德育的投入與實際收效相去甚遠,可以說現實中的德育工作遠遠達不到人們和社會對孩子們的期望值。為此,必須在教育理念上實現新的轉變,改變傳統的訓誡式、家長式的教育,突破教育的瓶頸,實現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標。
2 促進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發展
2.1 領導重視,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學校德育事關教育事業發展大局。青少年成才大局。學校領導要轉變觀念。反對重智輕德,尤其反對把德育與智育對立起來的觀點,理清辦學思路,扎扎實實抓好德育工作。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只有領導重視了,全體教職工才重視。學校領導要通過多種形式,如開會、印發材料、舉辦講座等,把學習規定為制度,努力提高全體教職工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共同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學校要對班主任工作要定期進行檢查、培訓、指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還要協調與教務處、政教處的配合,指導并促進各科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德育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2 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教育家徐特立說過:“教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處理好學科知識與德育的關系,知識教育與德育滲透的關系,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期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譬如:語文教學中要抓住語言文字、作家作品等滲透德育思想,而不是單純地停留在語文知識的傳授上,既使學生遨游在文學藝術的海洋中,又要讓學生受到積極的思想教育。理科老師要將學科知識與德育因素的聯接點放在實驗上,激發他們為國爭光的欲望、熱情,讓學生在實驗中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政治課更要抓住政治課的特點,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們樹立遠大的政治理想,立志報效祖國。歷史課要抓住祖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地理課要抓住祖國廣袤的大好河山等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體育課要把個人需要與未來社會對中學生體質的要求
【淺論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現狀與有效發展】相關文章:
淺論招貼的發展及其現狀11-14
淺論陶瓷樂器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現狀11-20
淺論農村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現狀與對策11-30
淺論城市色彩的現狀與意義03-19
淺論區域文化的有效傳播03-02
淺論強化理論的發展12-06
農村中學教學常規管理現狀及發展03-18
淺論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提高03-28
淺論中藥資源鑒別與發展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