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策略探究
科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策略探究 陳素美 龐旭平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狀態,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新的教育理念及初中生的學習需要特點,提出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它具有主體性、實踐性、情感性等特點。在科學課中實施的策略為:創設情境——興趣激發體驗,動手操作——科學探究體驗,促進合作——交流互動體驗,回歸生活——知識應用體驗,關注科技——社會責任體驗,建構環境——愉快學習體驗。
關鍵詞:學習方式 體驗式 科學 策略
1.體驗式學習的提出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的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這一理論強調知識的學習過程是情感體驗的過程,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特定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在具體的情況中體驗科學結論形成的動態過程,獲得豐富、深刻的認識體驗,在體驗中建構富有個性特色的知識體系
教育部2001頒發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读x務教育全日制課程標準(實驗稿)》也對教學反復提出了“體驗”的要求。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喚轉變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教育教學中實行體驗式學習。
新課程《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程,科學素養是知識、技能、態度的綜合體,無法像知識那樣直接“教”給學生,它是個體與社會文化融合,再創造的結果,是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對科學活動、科學生活的感受、體會并內化的復雜產物。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使他們的學習特點有別于成人,他們主要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來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青少年態度的形成需要實踐過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復模仿練習,而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因此,體驗式學習應該作為培養初中生科學素養的主要途徑。
2.體驗式學習的特征 。
“體驗式學習”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情景,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育情景進行體驗,并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2.1主體性
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者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與保證,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沒有主動參與,就不能產生任何體驗,更談不上學習過程的完成。在體驗式學習中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探究學習的轉變,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具有獨特的作用。
2.2實踐性 體驗式學習主張讓學生“做中學”,實踐中體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直接參與調查、觀察、實驗、討論、制作、表現、游戲等各種實踐活動產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促進他們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體驗能力。
2.3情感性 體驗式學習創建的是一種互動的交往形式,強調重視“師—生、生—生”的雙邊情感體驗。教學過程中既是“師—生、生—生”信息的交流過程,同時也是“師—生、生—生”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愛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欣賞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感受,包容缺點,分享喜悅。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下愉快地學習,并能主動克服困難,奮發進取。
3.科學課中體驗式學習實施策略
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究竟怎樣讓學生去體驗,本人通過相關的學習實踐及研究嘗試,認為科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創設情景——興趣激發體驗
體驗需要穩定的、愉悅的心理環境,并以此作為體驗式學習的切入口。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應根據科學學科及學生的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獲得興趣激發體驗。
3.1.1設置趣味實驗
教師設置一些有趣的實驗,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動機。學生由于“好奇”,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要獲得知識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先取出一瓶飲料給一個學生喝,正當學生喝得很開心時,問他:“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把飲料喝到嘴里的?”學生抹抹嘴回答:“我就這么吸上來的。”又問:“是不是很輕松就能吸上來?”回答:“是的!比缓笕〕龅诙匡嬃希ㄊ孪仁癸嬃现械牟糠謿怏w逸出、瓶口帶橡膠塞和吸管)遞給他,示意他繼續喝,但學生不管怎么用力就是很難吸上來,放下飲料瓶不好意思的下去了。問:“能吸上來嗎?”學生回答:“吸上一點點后,就吸不上來了。”“可能是因為他吸力不夠(生笑),哪位同學愿意上來試試?”此后又上來了兩位同學,結果都與前面同學一樣!澳敲催@瓶飲料為什么吸上一點后就吸不上來了呢?是不是真的吸力不夠?”
這樣趣味的實驗既形象又直觀,學生在熱鬧之余就對此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喚起了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體驗。
3.1.2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具有直觀、生動、活潑的特點,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些故事情節和多媒體動畫,能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投入教學,激發其學習熱情。例如:在探究“酸堿指示劑”內容時,我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個動畫:一天清晨,玻意耳剛走進書房,一陣花香撲鼻而來,使人感到心曠神怡,原來屋角處擺著一盆美麗的深紫色的紫羅蘭。玻意耳忍不住隨手摘下一朵花,然后不時地嗅著這泌人心脾的馨香,來到實驗室。實驗室里,他的助手為了準備當天的實驗正往燒瓶里倒鹽酸,不小心使鹽酸濺潑在桌上,一陣刺鼻的氣體頓時彌漫在實驗室里。玻意耳見狀忙放下手中的紫羅蘭,快步趕去幫忙。當他轉過身時,發現那束放在桌上的紫羅蘭已冒起了青煙。
“真可惜,這花也沾上鹽酸了!辈R舛f,他隨手把花插在一旁,繼續與助手一起準備實驗。過了一會兒,玻意耳準備到別的實驗室轉,臨走前,他想起了那束紫羅蘭,拿起花來時,玻意耳頓時 驚呆了:原先深紫色的紫羅蘭,現在卻變成紅色了!
“奇怪!紫羅蘭怎么眨眼之間就變了顏色呢”莫非鹽酸的緣故?想到這里,玻意耳立刻取出一只燒懷,倒入一些鹽酸,并摘下一朵紫羅蘭浸入鹽酸中。果然,花瓣漸漸地由深紫色變成了淡紅,最后完全變成紅色了!
通過這個故事激發了學生對“酸堿指示劑”的探究熱情,“鹽酸為什么能使紫羅蘭變紅色?”“紫羅蘭遇到其他的酸能變紅色嗎?”“紫羅蘭遇堿能變色嗎?”“其他花遇酸堿會變是嗎?”“……”頓時,整個課堂都活躍起來了,學生體驗到了科學學習的快樂。
3.1.3聯系實際生活
許多科學知識直接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創設情境,可以融洽師生感情,可以創造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如在《傳染病》這節教學開頭,設計這樣一道情境題(讓一位學生配合教師“表演老同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公共場所我遇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老同學,當時我面對著她愣住了,我簡直不敢相信,用手揉了揉眼睛,仔細一看,才叫了一聲“老同學”,這時我們的手已緊緊地握在一起,異口同聲地說:“走!去茶館坐一坐!”據這段情境提問:從傳播途徑分析可能會得哪些傳染病?讓學生去討論、去思考,這時同學們的興趣、熱情高漲,課室也成了討論式、開放式的學習平臺,在討論和爭論中掌握了知識,同時體驗到科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3.1.4引用新聞事實
新聞事實能展示科學知識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如介紹溫室效應時,教師課前讓學生通過圖書館、報紙和網絡等途徑收集溫室效應的資料,課中根據學生查閱的資料引用了一則消息:“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圖瓦盧舉遷往新西蘭。”這則消息使學生意識到溫室效應的重大影響。緊接著我又把問題引到我國的上海!吧虾J且蛔R海的城市,地勢比較低,以后會不會發生與圖瓦盧同樣的遭遇?”圍繞溫室效應,課堂上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習氣氛非常熱烈。教師通過引用新聞事實,使學生產生很大的反響,學生逐漸體驗到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也體驗到自己身上應肩負的責任和義務,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更加有效的參與學習過程,創造更豐富的體驗。
3.2動手操作——科學探究體驗
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算途徑。”因此,在科學課中應為學生盡可能提供科學探究機會,讓他們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在獲取科學知識、科學體驗、科學樂趣的同時,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如教學《聲音的發生與傳播》一課,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出“聲音是怎么產生的”等問題后,緊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用桌上的實驗器材,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索。于是學生有的用鼓槌敲鼓面,使小泡沫球跳起來;有的把尺子固定在桌邊,用手指壓住尺子的另一端并即滑開;有的用手拔動繃緊在文具盒上橡皮筋……完全沉醉在敲、拔、彈等自由探索的情境之中。他們在自由探索中享受著“發現”的快樂,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體驗,為下一環節的研討作了充分的準備。
又如學生在探索“土壤中有什么”,在探索空氣的存在中,不同的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組把水倒入土壤中,發現土壤的體積縮小了,同時有氣泡冒出水面;有的組把土倒入水中,發現水面高了,同時冒出氣泡;有的組懷疑冒出的是氣泡是二氧化碳,經火柴檢驗,不能使火柴熄滅,證明它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空氣;有的組通過把土壤捏實,來證實土壤松散時里面有空氣;有的借放大鏡發現土壤顆粒間有空隙存在,證明里面有空氣。在這一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的樂趣,還主動參與了學習,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體驗能力。
3.3促進合作——交流互動體驗
科學課上的許多探究活動大多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的!昂献鲗W習”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思維更加活躍,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群體活動主體功能、互動功能、激勵交往機制,努力營造合作探究氛圍。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情,合理確定學習小組,既要有學習小組長,又有小組成員的職責分工。如在學習《熔化與凝固》探究晶體與非晶體熔點時,我將全班分成小組形式學習,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小組成員又有明確的分工:一人負責溫度計的讀數,一個負責觀察試管內物質的狀態變化,一人負責記錄,一人全面負責,提醒組內同學的紀律和其他。先讓身體運動智能強的操作,語言智能強記錄,數理邏輯智能強的測算,空間智能強的繪圖,第一次成功然后輪換實驗。使小組成員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有效地進行互動體驗,養成相互協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的交流合作提供機會,盡可能設計一些合作探究的科學實驗和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小組的探究活動中,通過操作實驗、相互討論、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完成后,選出代表與其他小組討論交流,交換意見,包括本次實驗的結果、現象、數據及其分析處理結果、創新裝置、方法、理論分析和本次探究活動的最大收獲、感受等內容。
再次,課堂教學應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問答式的教學方式,所提的問題應能引起全班同學的共鳴和每個同學的積極思考。要鼓勵學生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在爭論中明理,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多向信息交流的學習場所,從而形成濃厚的合作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與說的互動過程中強化了體驗。
通過這種體驗學習,學生不但促進了對知識的建構,同時建立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也培養了學習交流與合作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3.4回歸生活——知識應用體驗
科學課堂學習應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讓生活課堂化,課堂生活化,引導學生把科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讓學生體驗到科學來源于生活,而且無處不在。學習科學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在親身體驗中,學會問題解決的方法,培養科學的情感體驗,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未來的發展。若在科學學習中能利用好,日常生活現象將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應用體驗。如在學習《功率》中我用了這個例題:春天來了,某一學生想到杭州參觀動物園,他想快些到達目的地,又想在車上看看沿途風景,F給你一張列車時刻表,請你幫他選擇是坐哪種車型及哪段出發時間最適宜?算出乘車的速度?在乘車過程中根據風邊景及路邊景物選擇合適參照物來判斷物體動靜情況,在爬山時的能量如何轉化?如果他要算出他的上山功率他該帶哪些工具上山,必須算出哪幾個量等等,還可以聯系許多科學問題。學生通過這種科學知識應用的體驗,所學知識就得到鞏固,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體驗習慣。
3.5關注科技——社會責任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生體驗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包含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新課程目標之中。所以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不容忽視,科學科技成果在社會上的應用就是學生責任感體驗的好素材?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電冰箱中使用制冷劑氟利昂,可以對食物起保鮮作用,給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大量使用和排放氟利昂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一旦破壞了臭氧層這個“保護神”,就會危及人類及動植物。還有像塑料、農藥、化肥等的發明使用同樣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好處,也帶來極大的危害?梢娍萍嫉陌l展對人類社會有積極的一面,但也存在負面影響。所以學生通過這些現代科技成果的學習,就能獲得責任感體驗。一方面可使學生充分了解科學及相關技術所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對科學與技術、社會、環境等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增強學生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科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進一步積累和加厚情感體驗。
3.6建構環境——愉快學習體驗
愉快學習就是學生在充滿學習興趣、求知欲望,以愉快心情參與學習時,所進行的主動、自主、有意義的自我建構學習。愉快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體驗性,愉快學習本身也是一種體驗學習。科學教學中可從這些方面建構愉快學習的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即學習環境)與探究活動的工具(實驗、儀器);不給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尤其是與升學有關的心理壓力與負擔;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采用鼓勵性的教學評價,變學生被動參與評價為主動參與評價,鼓勵學生個人和小組進行自評價。通過這樣的學習體驗,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就有學好科學的信心和決心,促使學生將體驗上升到更高層次。
4.思考與分析
4.1體驗式學習教師應真心誠意地認為學生是學習主體,在課堂努力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體驗學習,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并要給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和交流體驗的時間和空間。
4.2體驗式學習重在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思想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重要今后學習,而非一時急功近利之快。
4.3在體驗式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開展體驗活動的情況,有針對地進行指導、點撥;要提供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應重視自我素質提高(知識、組織)。
4.4體驗式學習方式的實施,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運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研究學生,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在不同的時段選擇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操作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體驗式學習并非完全排斥傳統的接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本身就有接受的成分,如學習者對他人經驗的接受等,只不過接受方式不同。再說,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因此,在科學課程學習中,體驗式學習并不適合于每節課的學習,還應該嘗試適合各種學習內容的多種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國共和教育部《國家科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3)《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4)沈玲娣,陶禮光,《體驗學習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7—8):20。
(5)文慶城,張世勇《談化學愉快學習[J]》中學化學教學參與,2005,(7):1。
【科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策略探究】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中的教學策略論文08-18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探究論文05-29
科學探究實踐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0-16
探究信息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06-12
小學英語“情趣教學”策略探究07-10
物理科學探究的評估策略論文07-24
體驗式營銷策略初探07-02
淺論教學策略在信息技術理論課中的探究08-30
探究英語學習中的年齡因素06-07
創設學習情景 促進科學探究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