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論文關鍵詞 設計 課程設置 藝術與技術
論文摘要 藝術設計教學怎樣適應新的時代?培養什么樣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這些是目前許多院校正在探討與研究的課題和加快調整教學大綱的重點工作之一。結合藝術設計教學專業特點、課程設置、藝術與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關于加強和改善藝術設計基礎的一些建議。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高等教育普及進程的推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質量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應完善專業教學結構,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應培養不同的應用型人才,來滿足需求。在衡量其是否具有高素質、高質量時應該有不同對待。由于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在制定培養目標時就應積極體現社會的需求。在今天這樣一個綜合的時代,科技發展、知識更新、社會變化不斷加快,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同時也需要人才有很強的適應性。
1 結合專業特點,強化基礎教學
由于近幾年高校的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藝術設計學生也從過去的鳳毛麟角到今天的比比皆是,這必然造成學生素質的下降,從而也影響整個教育的質量。學生的專業基礎較弱,缺乏扎實的基本功,有的學生學習繪畫時間很短,素描、彩畫、構成等基礎較差,所以在專業教學中首先應該強調并強化專業基礎。藝術設計專業需要扎實的美術基礎,如素描、速寫、色彩,構成等,在素描教學中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和上課時間進行調整,如平面設計專業在素描課時除進行石膏或人物頭像的基礎訓練之外,可以進行一些超級寫實的繪畫訓練;藝術設計可以融進一些室內素描和風景寫生;造型專業可以加進工業產品的素描表現;服裝設計專業則可以更多地傾向于人體素描,通過人體慢寫、速寫和默寫,應該讓學生掌握人體的比例、骨骼、結構、動態等,在從寫生、速寫到默寫的循序漸進的強化訓練過程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造型能力。所以,改變傳統的素描課程的訓練方法,同各自的專業特點相結合,通過大量的繪畫與強化記憶來提高學生的繪畫基礎,為下一步進入專業設計打下扎實的美術基礎。
構成教學成為設計院校設計的基礎課已多年,但在很多學校的三大構成的教學中仍沿襲傳統教學模式,為構身而教學,甚至在構成課結束后竟沒讓學生弄明白為什么要學構成,它們和今后的專業設計有何關系等問題。所以在教學中除教給學生構成原理之外,也應該時時處處與所學專業結合,運用設計作品實例讓學生充分理解原理;如平面構成可結合平面的一些作品理解所講的點、線、面造型元素及各種形式美法則,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則可以結合一些產品的色彩及立體設計進行分析和探討。
2 完善課程設置,提高綜合素質
目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值得提出的問題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藝術設計技能的培養。由于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高級實用型、技術型的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得非常迅速,很多是從普通藝術院校轉變過來的,其中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依然跟普通藝術設計院校相似,教育特色不很明顯。這就要求首先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要從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來考慮,為社會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勞動者主體,并在制定教育計劃、課程設置、授課內容的時候得到貫徹和實施。明確普通藝術院校主要是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是不但有運作和藝術總監方面的知識,而且能掌握技能,能將設計的方案付諸于實施的技術人才。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及制作能力。藝術設計不應把藝術和技術分離,藝術設計教育應通過有關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通過藝術設計能力、設計意識的培養,通過藝術設計方法、設計技能的訓練,培養具有創新素質、持續性發展潛力,能夠勝任藝術設計、創作、教學、研究、生產與生產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與傳統工藝教育相比,學生的知識面更廣,社會適應性更強。
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密切相關,知識創新是基礎,然而要使創新的知識變成現實生產力,還需要經歷技術創新、技術、技術應用直至實際操作等一系列復雜的轉化過程。因此不能只講知識創新,必須把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提到應有的高度和具體的議事日程上來,逐步改變目前存在的重學術輕技術、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輕能力等認識誤區。許多發達國家經濟、的發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就目前經濟建設對藝術設計人才類型的需求數量來說,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重點也應該是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
面對21世紀新形勢的挑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已經開始探索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教育,以達到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了解社會、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目的。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必須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應用型設計人才。通過產學研合作辦學,學校能比較深入地真實了解社會的需求,增強與之相適應的主動性,能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培養適應企業、社會發展的人才,也能使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計劃、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更貼近社會發展的需要,帶動科研方面的合作。徹底解構藝術設計教育與企業之間的壁壘,使設計教育擔負起轉換生產力的先鋒,讓教學、科研、創新走向新的融合。
3 與技術并重,全面發展
就我國目前學科的發展現狀來講,培養的內容和目標與各行業的需求脫節太嚴重,學科或專業概念與社會行業要求不明確。多年來重視藝術表現,輕視專業理論、技能操作和專業實踐,基礎課與專業課不銜接,專業課與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不銜接,缺少實際的項目課程。雖有虛擬的項目設計,但大多不遵循化、商業化和技術的要求和規律,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應用專業脫離太遠。這是從事藝術設計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事藝術設計的工作者,具備扎實的藝術功底和務實的設計觀念是十分必要的,這顯然也是由其職業性質所決定的。
總之,要有一個合理的人才培養布局。教育的層次劃分是根據專業的屬性而定的,若盲目求高,應用性的專業誰辦?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誰來培養呢?如果都在追求所謂的高層次發展,就會顧此失彼,其實仍缺乏對人才培養與需求的總體把握。普通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與普通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的根本差別在于,美術院校是培養藝術家、藝術工作者的搖籃,而普通院校應培養藝術與技術并重的專業設計人才,既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對科學技術的掌握與運用能力。但幾十年形成的教育模式,人們已習慣沿用美術教學的路子,或單一的美術教學模式發展,長此以往,不能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社會所需的藝術設計的專門人才。
藝術設計的教育應劃分層次發展,普通教育應注重專業理論、專業表現和專業實踐為主體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兩者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但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性特點不容忽視。目前我國藝術設計的普通教育大多重視“專業表現”,缺乏“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而剛剛起步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又大多是普通教育的翻版,缺乏職業技能的培養內容。如果僅僅是改變一下名稱,而不是從社會需求的相關職業考慮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的話,職業技術教育的性質只能成為普通大學教育的補充,失去高職教育的實質意義,更起不到培養社會急需的一線技術人才的作用。
我國的工藝美術或設計藝術教育一直帶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只不過在教學內容上多年沿用美術教學的路子發展,形成一種自以為是設計藝術教學的模式,但在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方面顯然是欠缺的。設計是作品又是產品的方案,既是藝術的表現又是技術的載體,如果在現代設計上對此問題仍沒有清醒的認識,那么就不可能培養社會真正需求的設計家和設計師。也就是說,培養人才的用意是好的,但培養的結果很可能把目標定錯位,應該從這些方面一些經驗,才有利于今后的定位與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有的藝術設計教學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使其具有深厚扎實的專業基礎、靈活自由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意識。這就要求通過不斷開拓思維、完善豐富課程設置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等措施來提高設計藝術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水平,使設計藝術教學朝著良性方向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希.設計藝術教學目標的重點探析[J].設計藝術,2001(4):9-10
[2]盧世主.設計藝術的技術觀[J].設計藝術,2005(3):25
[3]夏燕靖.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課程結構的探討[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
[4]馬鵬舉,呂維正.藝術設計采風教學的思考[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8,27(5):126-127
[5]余德華,黃輝.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之我見[J].研究,2008(05):100-101
[6]臧柏榮.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改革探討[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9(4):105-106
[7]王莉.淺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創新思維教育[J].教育探索,2010(3):32-33
【淺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相關文章:
淺談非線性物理教學改革探討12-02
淺談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03-12
淺談應用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初探03-20
淺談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研究05-24
推動高校經濟法教學改革的措施探討12-10
淺談服裝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智能培養11-21
對高校攝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03-19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討03-12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平面構成的形態論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