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課文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語篇分析 課文教學 興趣
論文摘要:傳統的大學課文教學是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子結構和語法現象,忽略了從篇章結構的層面去引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從語篇的層面對課文進行分析,研究句子在語篇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交際能力。
在課堂教學仍然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方式的大學里,英語教師如今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近幾年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學英語師資的不足導致了大學的大班化;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和學校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權重值的淡化;還有就是學生可從課堂外的多種渠道獲取英語知識等,所有這一切都迫使大學英語教師使盡渾身解數,試圖把學生吸引到課堂里。但在筆者任教的學校里,英語課學生逃課的現象比別的科目要多得多。有些學生盡管是迫于學校規章制度的壓力而勉強坐在教室里,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向我們清晰地昭示著一個事實: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對英語已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現狀?經過,筆者出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單調乏味,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感受不到上課的樂趣。久而久之,便徹底喪失了去上課的動力。
因此,改革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便成了當務之急。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里,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講解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子結構和語法現象,而忽略了從宏觀的層面去引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其結果往往是教師在上面講得口干舌燥,生怕漏掉了哪個詞或句子,學生在下面也是手不敢停,記錄下教師給出的所有的例詞和例句。一個單元學完了,學生只是地記憶了部分零散詞匯和某個語法,對文章的中心思想、篇章結構等卻很模糊,造成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只見木不見林”的尷尬局面。
從中學到大學,對學生來講,是一個質的飛躍。他們不再需要被動地獲取知識來應付升學,而是注重于知識的實用性。他們要親身去經歷、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用語篇分析法進行大學英語課文教學,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語篇分析概述
語篇分析是“一門年輕的、還沒有定性的學科,它吸收了包括語言學、符號學、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逐漸形成為一門專門研究交際中語言運用情況的、涉及各種學科的學問”。[1]語篇分析研究的不是構成句子的字、詞,也不是單個的句子,而是超越了句子的范圍,研究句子在語篇中的作用,研究用于交際中的語言。它不僅重視語言的形式,而且重視語言的功能。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課文教學就是從語篇的整體出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語言、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進而達到理解。我者對語篇分析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但近幾年來該領域獲得了迅猛地發展,特別是很多專家學者在將語篇分析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
根據部頒發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之一是學生能順利閱讀語言難度中等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說明中心大意的事實和細節,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斷,領會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首先應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來教,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提供的主要信息。在進行整體教學的基礎上再進行詞、句、段落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而更好地掌握全篇課文,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下面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二版)》第一課《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2]為例,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語篇整體教學。
二、語篇分析教學步驟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講述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其中不乏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是非常值得大學一年級新生學習和借鑒的,所以整篇文章適宜細讀。
1.課前準備
課前首先布置學生預習生詞和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對即將講述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2.小組討論
開始講述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What problems did you have in trying to learn English in your middle school?
。2)Why do you think the computer can help you in learning English?
(3)What other things do you think we can gain through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長做記錄,然后把結果向全班匯報。
3.課文學習
。1)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分析結構。規定學生在10分鐘內通讀全文,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
讀完整篇課文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正確地把文章劃分為三部分(少生如感到困難,教師可適當點撥)。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是總起,開篇點題,引出下文。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干部分,包括六個自然段,分別講述了作者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網絡學習英語的經歷。最后一個自然段為第三部分,重申了主題,與第一部分遙相呼應。文章各個部分相互照應,渾然一體,使得整篇文章的脈絡非常清晰。文章采用了演繹法,也就是遵循了從“general”(一般)到“specific”(具體)的發展規律。教師通過討論、問答等方式引導學生把課文結構整個框架概括如下。
Topic(General statement,Para. 1):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yet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s of my life.
Development(Specific statements):
1)My experien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Para. 2):
a kind and patient teacher who praised all of the students … positive method…eagerly answered questions,at the top of my class
2)My experienc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Para. 3):
an(impatient)teacher…punished those who made mistakes…shaking it up and down…shouted…lose my eagerness / desire to say anything in English
3)My experience at college(Para. 4):
far from perfect…very large class and better students… feel intimidated… afraid to speak…at the same level forever
4)My experience with the online course(Para. 5~7):
require commitment and discipline …virtual classroom…practice all the time…cry with frustration…feel like giving up…reaped the benefits of hard work
Conclusion(Para. 8):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as been a most trying experience for me,but one that I wouldn’t trade for anything.
在學生清楚了解課文三部分層次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借助劃線部分詞和短語的幫助,把主干部分(即第二部分)的細節口頭復述出來。
這樣,在細節學習課文之前學生就已了解文章的大意,對語篇結構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
。2)找出時間、空間標志詞。在分析了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特色。文章是作者講述自己一直以來學習的經歷,很自然地就以時間為主線,按照時間、空間發展的先后順序組織全文,其中用了不少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詞,要求學生找出來。典型的句子如下。
1)My experience with a foreign language bega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Para. 2)
2)When I went to senior middle school.(Para.3)
3)However,that state didn’t last long. When I went to college.(Para. 4)
4)That was the situation until a couple of years later,when ...participated in the virtual classroom.(Para. 5)
5)I had finally reaped the benefits of all that hard work.(Para. 7)
上述句子中加粗的詞和短語表明了時間的推移,斜體部分標志著空間的變換,學生注意到這些詞之后,對事件發展的整個過程就一清二楚了。
。3)詞匯學習。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課文教學并不意味著完全忽略對詞、句的講解,教師可以把這些講解穿插在語篇分析中,甚至是以這些詞、句為線索,引出整個語篇。在《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這篇文章中,作者在開頭先闡明文章主旨:學習英語是我一生中最艱苦的(the most difficult)也是最有意義的(the most rewarding)經歷之一,然后作者在展開的部分用了兩組詞分別支持了意義對立的兩個詞difficult和rewarding,要求學生找出來,其結果如下。
The group of “difficult”:frustrating,punish,shout,lose my eagerness / desire to say anything in English,very large,far from perfect,feel intimidated,afraid to speak,(my English)stay at the same level,cry with frustration,feel like giving up
The group of “rewarding”:well worth the effort,at the top of my class,eager to study,understand about everything,reap the benefits of all that hard work,teach me the value of hard work,give me insights into another culture,able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ultures
學生在這種尋找詞匯鏈的學習活動中,注意力從某個單詞或單句轉向了整個語篇,枯燥乏味的詞匯學習變成了有意義的篇章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語篇銜接分析。根據Halliday & Hasan的說法,[3] 語篇是一個語義的單位。任何一個語篇,要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它的意思必須是連貫的。語篇意義的連貫可通過銜接手段來實現。銜接手段包括指代、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文章主要使用了連接手段來實現語篇的連貫。學生通過查找,不難發現作者用了一些表示轉折意義的連詞如yet、while、unlike、although、but把兩組意思相對立的詞連結起來,表達了一種對比的意義,突出了文章的主題,在上下文中起到了語篇連貫的作用。
4.歸納,布置作業
學習完課文之后,引導學生對記敘體文章的寫作特色進行歸納。語篇的開頭部分往往點明文章的主題,中間部分則是圍繞著主題展開,結尾部分回應主題,其篇章結構是以事件發生的時間、空間的順序為線索展開的。學生在掌握了此類題材的結構特點后,便有了躍躍欲試的沖動,教師要趁熱打鐵,布置學生課后仿照本文的結構寫一篇記敘文,使學生得以學以致用。
三、結語 正如黃國文先生所說:“語篇分析可提高對使用的敏感性”。[1]學生通過對語篇的層次結構、主題思想的分析,能深層領會語篇內在的關系和作者的真正意圖,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獲取知識,擺脫了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踐證明,在大學英語課文教學中進行語篇分析,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分析[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1-2.
[2]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M].第二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探析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課文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英語文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4-21
談建構主義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的應用08-25
本量利分析在制造企業中的應用論文04-22
英語教學加強整體效應探析06-01
內科護理學教學雨課堂應用探析論文04-12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論文11-02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淺談的論文08-02
簡析統計分析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