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2 18:12:21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精選7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精選7篇)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1

          摘要:隨著人們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他們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也是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由于人才的標準不僅僅要求其具備較好的技術水平,道德標準尤其是良好的職業道德也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對其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非常重要。

          關鍵詞:高職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三段式研究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其專業技術水平只是評價人才的一個方面,道德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顯得更加重要。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一個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是其能夠適應競爭如此激烈社會的一個必要素質。對高職生來說,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知識儲備等可能不具備優勢,其整體素質的提高只能從道德方面提升。因此,對于任何人,都應該重視自身道德素養的培養,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通過課堂教學培養高職生的職業道德

          道德,是法律之外的另外一種約束力。對高職生這類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來說,他們更加應該具備過硬的道德素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要求。然而,對職業道德方面,更多的是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自律能力。高職院校要想通過教學來提高其學生的職業道德,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是很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高職院?梢杂嗅槍π缘亻_設職業道德行為相關的課程或者將其融入到大學《思想道德修養》這門學科中,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其形式并不重要;第二,為高職生開設職業道德課程教學,學校也應該明確其教學的目的,將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作為其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學校的重視,自然會引起學生的重視。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要讓學生他們了解自己專業或者今后從事行業的一些特有的道德標準,比如會計專業,他們對財務的管理需要極強的道德素養來完成;第三,通過實習教學來讓學生自己體驗其工作應有的職業道德,這種培養的效果極好,它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該行業的道德標準,與教師的講解相比,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具有明顯的優勢。

          二、促進職業道德規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根據我們對道德的認識,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好壞不僅與其自身的修養有關,與外界的環境也有一定的聯系。如果能夠將一個人的職業道德轉化為其個人道德品德,能夠達到固化其道德認知。對高職院校來說,在培養其學生職業道德時,一定要堅持促進學生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結合道德教育的特點,教學工作者應該明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只是教育的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構建道德體系。他們自己對道德的認知可以幫助其自主地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從而實現自律的效果。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道德行為一般表現為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兩個方面。外顯行為是可以明確觀察到的,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其道德素養,這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和觀察,進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道德教育方式。然而,內隱行為就是無法觀察到的,至少是很難被別人發現的一種心理,這種行為的存在給道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戰,他們無法及時了解到學生的道德水平,其教育工作也很難進行。其次,學校應該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對于高職生來說,他們并沒有接觸到社會,因而他們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也非常有限,其未來可能受到的社會誘惑也不明確。因此,只有學校提前幫助他們認知社會,明確培養其職業道德的目標,才能保證培養的人才不與社會脫節。與此同死,良好的環境也有助于學生自我身心的培養,這就說明學校良好的范圍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具有很好的導向和熏陶作用。

          三、促進學生自由自覺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根據有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好的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養成的,要想培養高職生的職業道德,自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思,通過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特點,才能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第一,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平時的一些小事看似不重要,但是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行為,這就要求學生應該從小事做起,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個當代大學生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這也是高校進行道德教育比較薄弱的環節,即很多高校并沒有重視這方面的工作,或者沒有開展過,導致其道德教育工作始終沒有成效。第二,加強學生的信念教育。職業道德的養成應該是建立在學生自由自覺的基礎上的,這就要求學生自己具有足夠強的信念,讓學生自己自覺地堅持其規范的行為,是將職業道德作為一種自然行為來認知,而不是將其作為自我約束力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高職生這類人才來說,他們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社會對他們的職業道德行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義不容辭地應該幫助其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當然,通過以上所述,通過三段式的教育工作,即使我們知道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比較困難,但是至少為學校提供了可行的參考。

          作者:郭學霖 單位:楚雄醫藥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袁家才.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研究[J].基礎理論研討,2015(31):478~479.

          [2]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6(4):67~68.

          [3]何靜,杜立林.淺談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0(1):13~114.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2

          一、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1.企業對員工職業道德教育越來越重視通過深入企業調研,每個企業都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定位、生產的需求,形成了獨特的員工職業道德標準和培訓、管理體系。實力越強、規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業,對企業文化的凝練、企業理念的探尋、企業精神的追求越迫切,對員工職業道德培訓越重視,對招收員工的職業道德要求也越高。如寧波方太集團的企業文化中就把“人品、企品、產品等三品合一”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設立孔子講堂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員工培訓;聯邦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將安全責任意識作為企業對員工職業道德的第一要求,他們采用“安全三級培訓”、生活專管員等方式,實現了員工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全覆蓋。

          2.學院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重視度不夠根據對學院《課程教學大綱》的統計分析,發現學院沒有系統開設與職業道德教育相關的課程。與職業道德教育內容有關的課程為《就業指導》,共36課時,職業素質內容5課時。其他與之相關的內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課、素質任選課和專業課中。在“學校是否聘用職業道德教育專任教師講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這個問題上,12%的學生反映“有”。通過對學院“就業指導”任課教師進行統計,90%以上為思政課教師,不足10%的由負責就業的教師擔任。以上數據表明,學院在專任教師的配備上存在缺失問題,導致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得不到保證。在“開展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專題活動”這個問題上,85%的學生認為“學校只開展過幾次”或“學校從來沒有組織開展過這樣的活動”。在“您對學校職業道德教育整體效果評價如何”這一問題中上,同樣有85%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或沒有效果。

          3.高職院校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觀念上重視,但行動匱乏對于“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否重要”這一問題,95%的學生認為重要和比較重要。在“是否有必要主動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這一問題上,83%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您是否了解所學專業對職業道德的要求”“是否經常關注與職業道德相關內容的學習”方面,不了解、不關心的占大多數;對于“你平時通過哪種途徑獲得職業道德相關知識”這一問題,除了學校安排的相關途徑外,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寥寥無幾,通過網絡獲得的為0。對于“你認為職業道德的學習安排在什么時間合適”這一問題,選擇安排在第三年就業前或今后到工作崗位上再學的占到半數以上。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現狀

          圍繞企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共性要求,通過對已就業學生、企業領導員工、學校班主任、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訪談,發現現在大學生職業道德缺失現象嚴重,主要表現為遵章守紀(65%)、誠信品質(53%)、責任意識(46%)、團隊意識(44%)、敬業精神(41%)。究其原因,首先是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認識模糊。針對“你認為什么是職業道德教育”,62%的學生選擇“就業指導”。其次是學生對所從事行業、專業的職業道德標準、規范了解程度低。在“是否了解自己以后要從事職業的職業道德要求”這一問題上,認為略知一二的和不了解的學生占83%。再次,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缺乏。在學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相關職能部門、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等未形成合力,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不能循序漸進地開展。

          (三)學院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

          學院職業道德課程主要包含在思政課、就業指導、素質選修課及專業課程中,未設立自成體系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在“思政課老師是否會講授職業道德方面的知識”的問題選擇上,有91%的學生認為“會,但與專業結合不緊密”,或認為“不會”。調查數據進一步表明,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與專業學習存在脫節的問題。在對職業道德教育評價方式的調查中,86%的以理論考試、考查為主,此種評價方式只能片面地反映學生對理論的掌握程度,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從而加劇了學生對此類課程的漠視,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也大打折扣。

          (四)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在“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的選擇上,84%的學生選擇來自教師的課堂講授,16%的學生選擇來自專家講座、實踐活動。這表明學生獲得職業道德教育途徑單一,主要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五)職業道德教育師資力量

          在“對我院老師的總體職業道德印象如何”這個問題上,41%的學生選擇滿意,42%的學生選擇勉強可以,17%的學生選擇不認真。以上數據反映學院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普遍較高,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在“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選擇上,排序依次為本專業教師、思政教師、班主任、企業專家、其他。在“專業課教師是否能經常講授職業道德的要求和規范”的問題上,65%的學生認為“有,但很少”,17%的學生認為“有,經常”,18%的學生認為“沒有”。以上數據表明,專業教師能夠更多、更深層次地向學生傳遞專業精神和專業思想。

          二、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規劃體系

          學院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保證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同時,組織專人進行研究。依據行業、企業及相關專業對人才職業道德素質的要求,制定體現專業精神和專業思想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其次,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專業課教師應不斷挖掘、開發具有本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所教學科中。

          (二)實踐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的管理和教育

          加強對職業道德教育專任教師的培養。根據各專業的職業道德需求制訂培養計劃,選擇責任心強、專業能力突出的教師進行培養。其次,教師應注意在講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時,應以實踐性教學結合理論傳授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突出實踐性、針對性。專業課教師應圍繞本專業特有的職業道德規范進行深入挖掘,結合相關企業對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讓高職院校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特點,了解職業道德要求,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取向。

          (三)采用“引企入!钡暮献髂J,深度推進校企合作的探索

          “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包括引企業人、引企業文化和引企業理念及精神進入學校,使教與學有的放矢,符合產業需求、企業需求、崗位需求。通過邀請企業人“現身說法”,開展講座、報告會、座談等,讓學生真實地了解企業、理解企業、認同企業。通過將企業文化、企業理念及精神引入校園,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地與所學專業結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新思政工作,探索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新途徑、新方法

          要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建議采用分層次、分類別開展針對性強、有實效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小組拓展活動、集體討論、職場模擬、分析總結等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利用學生體驗、感受達到道德規范的內化。廣泛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演講交流、職業規劃設計、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3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職業學校的學生將面臨更多的技術挑戰和道德考驗。而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卻并未形成自己鮮明的特色。職業院校的德育如何把個人修養與國家觀念、民族意識的培養有效結合起來,如何把各項德育內容有機統一到學校德育的實踐中去,這都是職業院校的教師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回歸生活的德育理念對于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德育生活德育德育生活化

          一、現代高職院校道德教育面臨的困境

          現在,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上大學似乎已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對于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而言,愁的是如何才能上一所重點大學,或者如何進入一個前景光明的專業。于是,更多的孩子在高考時把眼光都投向了熱門專業、重點大學。從普通中專、職業中專和成人高校優化組合而成的高職院校,也相應地調整了專業與課程設置,以適應社會的需求,但是,生源質量的下降,似乎還是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不可否認,這些學生無論在文化基礎、道德素養,還是行為習慣上都與普通高校有差距。因此,有部分教師把某些職業院校面臨的辦學困境歸咎到這一點上。從而對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也喪失了信心,認為道德教育對這些學生是沒有多大的用處的,“孺子是不可教也”。其實,我們認為,一味的埋怨、指責高職學生是不恰當的。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對于這些所謂差生更是如此。他們在小學、初高中階段,也許因為各種的原因,成績落后,遭受歧視喪失學習興趣,滋生一些不良習氣。到了職業學校,如何改變這些不良習氣,重新樹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職業院校的教師們重要的責任。因此,作為非智力因素的德育,即對意志、興趣、性格、心態的培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在職業學校工作中的意義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為了避免道德教育在傳統方式下變成教條化的說教,我們可以讓德育回歸生活世界,回歸生活的德育理念對于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將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生活德育——讓德育回歸生活世界

          盡管長期以來人們對學校德育寄予厚望,但是我們在實際中卻看到學校德育工作如今都面臨著一個尷尬的現狀――德育無能。不光是職業學校教師抱怨,幾乎所有中小學教師都普遍感到,現在的學生難教(蠻辦法不行,老辦法不靈,新辦法不明),德育的實效性偏低。學校德育如何才有實效性,一直是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對于職業學校而言,更是一個難點。

          近幾年來,在德育研究與實踐領域,有許多學者呼吁德育應該回歸生活世界,強調道德主體和道德體驗,提出“生活德育”的觀點。筆者認為這是“以人為本”在學校德育教育中的真實體現,真正地把人的完整生命納入到德育的視野,同時提高了德育目標的可操作性和德育內容的實踐性。道德教育生活化并不是要德育簡單的等同于個人生活,更不是要降低德育的品質,而是要讓德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為學生的幸福生活服務,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個體在德育情境中,積極自主地思考、發現、探索、理解和領悟,在自我生活世界與生活經驗的拓展中去理解生活、發現世界、陶冶情操、鍛煉人生智慧。這樣,德育過程就成了個體生活世界和價值世界不斷發現、增長、豐盈的過程,而不是對個體人生的灌輸;學生成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識與選擇愿望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服從的奴隸;教師成了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顧問,而不再是對學生進行簡單規訓的權威。

          三、職業院校如何實現道德教育生活化

          1.合理利用當地特有的地理資源和人文資源

          職業學校的道德教育應該更加要與學生的校內外實踐活動聯系起來,更加注重道德情感的陶冶,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注重文化的浸潤和熏陶,“以優秀的人文精神資源來拓展、敞開學生的人文視界,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來培養學生,以優秀的文化資源來哺育學生”。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講座、志愿者、義工等活動,有效利用當地的人文資源,把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體驗切實的聯系起來,將道德理念化為道德行為。教師要在指導學生對各種道德價值觀念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或拒斥一定的道德價值,建構自己道德生活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由于受到社會上有些人鄙薄職業技術教育的觀念的影響,許多職校生覺得職業教育的教師不如普通學校的教師,職業學校的學生沒有前途,造成了職校學生的挫敗感,認為自己是失敗者、被淘汰者,瞧不起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對自己的專業學習也采取無所謂的態度。這不僅要求我們職業教育的教師本身具有寬廣厚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還要求教師在學生的道德教育上,應以身作則并且堅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心靈,讓書本中的理論和學生的心靈相溝通,和學生的思想相碰撞,師生之間應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通過平等的對話、誠懇的點撥,使學生由茫然到釋然,解決心頭的困惑。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職業學校的學生必將面臨更多的技術挑戰,更多的道德考驗。如果說我國的德育觀是一種“大德育觀”,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那么職業院校的德育內容還要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適應職業變化的教育。我們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正在探索中不斷的取得進步,德育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正是教育者在共識價值和社會主導價值的指引下,從職校生的生活和實際需要出發,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道德發展水平,促進了學生個人品格的生成與建構,實現了道德主體理性、自由的發展,體現了教育者尊重學生個性和差異性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杜時忠.當前學校德育面臨的十大矛盾[J].當代教育論壇,2004,(12).

          [2]劉鐵芳.面向生活,引導生活[J].教育科學研究,2004,(8).

          [3]李國春.論高職院校德育氛圍的營造[J].教育與職業,2006,5(14).

          [4]蘇茂芳.試論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教育與職業,2002,(6).

          [5]李子震.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4

          摘要:本文就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高等院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梳理,對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提出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職業道德;高職教育;會計

          會計職業道德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會計職業道德是社會誠信與否的重要體現。研究會計職業道德問題,找出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的途徑和方法,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一般認為,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1.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會計人員應充分認識到本職業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承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社會價值。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本職工作,有責任心,做到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兢兢業業,嚴于律己。

          2.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會計信息的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微觀決策,而且關系到宏觀決策。因此,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中,必須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觀公正的態度,完整、準確、如實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情況。

          3.熟悉法規,依法辦事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做到自己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關守口,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科學性和完整性。

          4.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要求會計人員公私分明、不貪不占、遵紀守法、清正廉潔,敢于抵制揭發各種損公肥私的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大膽維護國家的財經紀律及企業的規章制度。

          5.精通業務,提高技能會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其內涵十分豐富,知識面也相當寬廣,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理論、會計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因此,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勤學苦練,刻苦鉆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水平。

          6.參與管理,強化服務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積極為領導出謀劃策,參與單位的預測和決策,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二、高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我國高職會計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會計專業人才,滿足了社會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我國在高職會計教育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過強,遠離學生生活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無非是以下幾種:一是開設馬列思想類課程;二是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的日常教誨。

          2.法制教育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我國會計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法律課來完成的。從公共基礎課中的法律基礎到專業類的經濟法、商法等,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不僅內容晦澀,不易理解,與會計工作距離遙遠,而且連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經濟法科目應考的內容都函蓋不全,再加之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式落后,更使學生見了法律就皺眉頭,提不起學習興趣。

          3.會計專業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目前會計高等職業教育中更偏重對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要求,形成的大多是證證結合的考核標準,即畢業證與從業資格證掛鉤。因此,致使很多學生在心里都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觀點:只要專業課學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豈不知對于一個稱職的會計人員而言,專業知識固然重要,職業道德修養更重要。

          三、加強高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1.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會計專業教學的始終平時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在完成作業、參加考試、實習的過程中,都要以誠信為本,自己獨立完成,將誠信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會計教學的始終。

          2.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專題教育活動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專題的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學生通過參加活動會積極地參與到會計知識的學習中,尤其是對當前社會發生的各種案例,他們會不遺余力地查找資料。創建會計文化氛圍,在環境中熏陶和培養在校大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結合校園文化節、校園學生活動等,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聘請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專題講座,增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說服力。

          3.以案例教學法強化會計職業道德警示教育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加強案例教學,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將那些濫用權力,恣意妄為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展示給學生,并分析其產生的根源、造成的危害及防范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違背會計職業道德所面臨的風險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以警示和教育學生,在將來的會計工作崗位上堅持正義與誠信。

          4.改革考核方式,強化學生誠信意識為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應突破傳統考試題型與題目,適當增加職業判斷和案例分析題型的比重,尤其是針對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的題目,讓學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的錯誤,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傊,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加強對在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個人發展、學校發展乃至會計事業發展的大事,做為教師應該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謝偉群.淺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12).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5

          1、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具體表現在:第一,在價值取向上,功利主義嚴重。據筆者對238名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75%以上的大學生找好工作的標準不是提供好的學習平臺而是工資福利待遇,在功利主義價值觀盛行的背后其實反映的是部分學生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敬業精神的缺失,這就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發展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第二,在職業道德判斷標準上,不少學生觀念模糊、庸俗甚至十分錯誤。奉獻意識淡薄,過分看重工作待遇,不少學生認為在職場當中升職不靠能力靠關系,認為關系是職場發展的法寶,從而忽視了對自身全面正確的認識,缺乏敬業精神,更談不上愛崗敬業。第三,在職業精神的培養上,缺乏基本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隨著生活條件的優越和獨生子女政策問題的顯現,目前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在自我的環境中長大,從而造成以自我為中心意識強烈,反映在職場中就是團隊合作意識淡薄。優越的物資生活又同時造成吃苦耐勞的精神薄弱和個人為中心意識的強化,使得大學生在工作中稍遇挫折就離職而去。第四,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問題還表現在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法制觀念、責任意識等方面職業道德素養的缺失。

          2、職業道德素養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作用

          2.1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型人才的基礎

          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是一個合格大學生的重要方面,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人的基礎。人是技術的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人對社會貢獻程度大小的不是技術水平的高低而是職業道德素養水平的高低。職業道德水平越高的人,技術水平越高對社會的貢獻度越大。反之,職業水平越低的人,技術水平越高對社會的危害度反而越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面向基層、面向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乎學校的聲譽,而且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形象產生影響,甚至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才市場的日趨成熟,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標準由技術轉向更加注重大學生職業道德的考核。根據筆者對企業的問卷調查,企業最看重大學生品質的前五項排名分別是:第一,優良的個人品質;第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第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第四,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第五,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完成由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才。

          2.2大學生職業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人本素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社會價值體系日益多元化,隨之而來的是人的價值取向的復雜化和多樣化。中國當下社會變革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沖擊,勢必會對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群體的價值觀造成深刻影響和改變。特別是以己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金錢至上的物質觀、過分強調關系弱化能力的人際觀泛濫等等,勢必會對大學生的職業成長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時代的變化,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當代企業判斷一名出色員工的標準應具有忠誠、敬業、勤奮、正直、工作主動、盡職盡責、寬容、感恩、堅忍不拔、追求卓越等十大職業素質。這十個方面正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具有高尚的職業情操、良好的職業素養、優秀的職業品格將是未來大學生在職業成長中必備的人本素養。

          3、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3.1抓好“就業指導”理論教學,切實發揮“兩課”主渠道作用

          就業指導課是以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核心的理論課程。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兩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為此,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內容的更新與轉變,“就業指導”和“兩課”內容應更加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特點,緊跟社會形勢的變化及對人的價值取向的深刻影響,及時反映時代的變化需求,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加大教學改革;二是“兩課”教學方法要從高等職業院校的實際出發,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前提,以開展正確的人生價值教育為主線,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教育學生要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三是在做好大班上課教學的同時,認真做好一人一事的經常性教育活動,把大學生思想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3.2以頂崗實習為依托,強化實習期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實踐化的道德。充分利用實踐、實習教學環節,使得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論認知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訓中完成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通過實習環節讓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下領悟、體會和感悟職業道德,在實習過程中塑造學生的團隊合作、愛崗奉獻、吃苦耐勞等職業精神。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行為意識培養,通過教師和企業人員的指導、實踐完成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和提高。同時,實踐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向學生傳授知識和職業道德,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工作認真負責的品德。大學生只有不斷地融入社會,才能深刻地認識自身的價值,同時正確地審視自己的不足,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從根本上完成職業道德品質的提升。

          3.3以校園為主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諸多因素,作為大學生成長和學習的校園起著主陣地的作用。大學生正是處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的重要時期,“三觀”也是大學生職業道德的核心載體,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把職業道德教育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積極向上、人文情懷濃厚、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一個文明、衛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通過“文明宿舍”、“優秀班級”的評比培養學生講文明、講衛生的習慣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公共場所設置職業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邀請優秀校友為學生做現身說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事實證明,校園文化不僅為職業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臺,而且直接促進大學生職業道德品質的提升和發展。

          3.4建立和完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

          大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社會和家庭也應肩負起應有的教育職責。學校教育應側重于專業技能教育與職業精神培養,社會教育應側重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培養,家庭教育側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以更好地解決大學的職業道德問題,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系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學校只有加強同社會、家庭的聯系,三方面教育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對學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響,才能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起到促進作用。

          4、結語

          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學生個人素養、專業水平的需要。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激烈的今天,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勢必在今后的就業生涯中更勝一籌。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從職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相契合的高度出發,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水平,更好地實現由職業道德他律向職業道德自律轉化。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6

          一、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途徑

          當前新形勢下,面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筆者建議從下面幾個途徑建設和提升教師職業道德,讓教師更好的回歸到偉大的教學事業中去,更好的培養更多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

          1.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養

          高職院校教師是知識的締造者和傳播者,其文化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也應是非常高的,對學生應起到引領表率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必須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堅持完善自我,堅持有自律之心,堅守自律之行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明德修身。同時,教師必須自警,時刻警醒自己必須正確認識和使用學術權力,遵守學術道德。完善自我、提高修養是踐行和建設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石。

          2.加強制度建設,保障質量

          高職院校必須根據自身實際,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管理機制,構建與教師價值相一致的機制和文化,以制度和文化保障教師職業道德。首先院校必須根據《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制定本校的職業道德規范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具體到符合本校和教師的實際,公平考核評價教師,將高職院校教師責任和義務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教師的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設立職業道德教育管理機制,保障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

          3.融入文化建設,促進道德提升

          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是一種文化的聚集地,校園文化內涵深厚,在學校開展文化建設,讓文化建設與職業道德建設緊密相連,相互交融,互相促進,促進教師道德提升。讓文化建設滲透到教學、科研及管理的各環節,讓教師有歸屬感和責任感,使教師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以增強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做個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

          二、結語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教師職業道德尤為重要,關系到培養學生的質量,對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和社會道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教育界出現了個別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現象,因而,在高職院校中通過提升教師知識水平、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文化交融等,增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篇7

          高職教育是圍繞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開展的教育活動!奥殬I性是職業教育系列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1]“職業性是高職培養目標定位的內涵”[2]。一位合格高職畢業生不僅要有相關的職業知識技能,也要有優良的職業道德,如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強烈的職業責任感、積極健康的職業心態、崇高的職業追求等。早在2006年11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高職院校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把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職業發展后勁以及永葆高職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思想政治保證。在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實踐中,以促進正確的職業認知為前提,以培育深厚職的業情感為基礎,以培養進取的職業精神為依托,以養成勇于擔當的職業責任感為保障,以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為動力,逐漸養成“立業為國,執業為公,烙盡職守,服務為人”的職業道德。

          一、增進高職學生的職業認知

          職業,由“職”和“業”構成,“職”為職位、職責,“業”即工作、事業。職業認知指人們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的對某種職業的認識和評價的過程或活動,包括對職業價值觀、職業技能的認識、評價。培養高職學生正確的職業認知是對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前提。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認知,使他們真正認識職業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增強職業技能學習的主動性、目的性、理想性,為將來把自身專業特色、職業追求與社會需要有機結合,服務社會。當前高職學生入學后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將來從事職業的認知有些偏頗或不足,不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有關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對社會職業狀況有一定認知的占66%,認知較少的占29%,認知較多的只占4%;而對自身適合從事哪方面的職業,23%的學生“很清楚”,62%的學生“不太清楚”,“不清楚”和“沒想過”的學生分別占13%和3%。[3]該調查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反映了高職學生對職業認知的不夠。高職學生職業認知不足的表現:一是基于自卑心理的過低自我認知。部分高職學生對自己及所學專業的認識不清楚,存在過低的自我認知、職業認知。這容易弱化學生學習進取心、就業信心以及就業后的敬業心等。二是存在以自我需求為中心,存在著把職業理想化的完美主義傾向。一些高職學生未能對即將從事的職業以及自身是否適合該職業有全面、深入的認識、理解,他們常常以自我需求為中心,盲目地選擇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三是存在職業價值評價個人本位,功利性強的現象。一些高職學生在進行職業價值評價時,過多基于自身追求的目標,呈現優先追求利益的價值取向,對職業的發展基礎則重視不夠。為增進高職學生的職業認知,一方面,應加強高職學生的自我認知。教育引導高職學生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認知自身的特長、興趣,養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認知水平,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高職學生對所學專業、相應職業的價值以及就業前景的認知。通過幫助學生解答對專業、相關職業的疑慮或疑問,為他們指明專業學習、職業發展方向,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目標、職業崗位要求、就業發展前景的理性認識。由此使得學生對其所學專業,將后所從事相應職業的價值取向和規范有正確的認知,這是他們職業道德養成的重要前提和條件。

          二、培育高職學生的職業情感

          職業情感指人們在對所從事職業的認知和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態度和內心體驗,包括職業認同感、職業榮譽感等。高職學生的職業情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表現為對自身專業、將從事職業的熱愛并全身心地傾注、投入實踐。深厚的職業情感是養成職業道德的基礎,對做好本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加強學生職業情感培養,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個性發展,有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樂觀向上的職業態度和價值取向。通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情感,為高職學生的專業、職業發展指引方向,激發活力,并對學生心理與精神成長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在情感上充滿對專業、職業的敬畏,為將來做一名合格職業人員打下良好的情感、道德基礎。根據高職學生的生存、發展的需要,分析并解決學生最現實、最關心的種種思想問題、實際困難,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一是幫助學生克服經濟困難、濟助育人。高職學生來自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比例大,其家庭經濟相對困難。學校應做好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評估工作,建立經濟困難學生檔案,通過“獎、貸、助、減、免”等資助形式和途徑,讓學生克服經濟困境,使資助工作發揮扶貧、立志、育情等多重功效。二是精神鼓勵,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師應樹立服務意識,用真心、真情、真愛講授職業價值,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通過啟迪學生的心智,為學生成人、成才提供精神支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三是注重實踐,積累情感體驗。教育實踐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的源頭活水。教師應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對社會企業、行業的調查,以準職員身份深入工廠、企業、行業進行頂崗實習等。通過切身的專業、職業實踐,讓學生積累職業情感體驗,不斷強化專業、職業意識并產生強烈的自豪感、榮譽感,使其將來愛業、樂業。

          三、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是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能動地表現自己,其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立業等方面。在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過程中,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極為關鍵。其具體表現在:具備職業精神是高職學生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培育學生職業精神是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吸納具有優秀職業精神的學生是企業、行業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的關節點。企業用人要求中往往將職業精神如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合作精神等排在前面,而專業技能則排在相對靠后的位置。[4]有關調查表明,企業更多看重員工的職業精神方面,眾多企業將“愛崗敬業”、“合作精神”、“吃苦耐勞”排在前三的重要位置,分別占73.4%、64.2%、61.5%;在企業關注員工的能力方面,執行能力占71.4%、動手能力占43.1%。[5]然而,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還未將學生的職業精神培育放到應有的高度,存在重專業知識教學,輕職業道德養成;重技能培養,輕職業精神培育的傾向。一些高職學生存在吃苦耐勞精神不夠,敬業愛崗意識薄弱等問題,這應引起高職教育的重視并亟待解決的問題。重視和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應注重:一是以職業精神的認知學習為主渠道,抓好學生的理論認知。高職院校將職業精神教育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中,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啟蒙教育,使學生盡早進入“職業”狀態。把職業精神的培育安排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在課堂上精心滲入“敬業”、“合作”精神等,使學生對職業精神有著深刻的認知、理解,為職業精神實踐作充分的理論準備。二是以職業精神的實踐教學為主陣地,促進理論的實踐轉化。一方面,整合校內資源,組建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多功能教室,打破教室、實驗、實訓之間的壁壘,為學生職業精神的系統培養搭建實踐平臺。另一方面,通過有機整合校內外資源,構建務實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于專研、富于創新的精神。三是以職業精神交流為主路徑,為職業精神培育創造優良條件。學校領導身體力行,積極邀請校外行業、企業成功人士進校與學生分享長期從事職業一線的成功實踐經驗,并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為強化學生的敬業觀念、勤業觀念、服務觀念等創造優良條件。

          四、養成高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

          職業責任感是人們對所從事職業盡自己的義務和對工作中出現的過失負責的良好價值取向。培育學生職業責任感對增強學生的使命感,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使其自律自強,促進其職業道德的全面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在高職學生中不乏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較高綜合素質者,然而無可否認的是有些高職學生缺乏職業責任意識。一些學生過多、片面地強調個人利益,忽視他人、社會利益,不能有效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使其主人翁責任感、職業使命感不強。一些學生自我意識、個人意識較強,他們對集體活動不夠關心,缺乏為社會和集體利益服務的責任。一些學生雖明大理,但說的多做的少,其承受力弱,在發生過失和錯誤時常常選擇掩飾或回避的方式。培育高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應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責任感教育內容。通過精選事例、樹立榜樣的形式強化學生對職業責任感的印象,以鼓勵和贊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導,使職業責任感內化為他們的行為規范,讓學生主動摒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價值觀,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二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確立職業責任感形成的心理導向。對學生開展職業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通過與學生的心靈溝通,順勢疏導,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確立職業責任感的積極心理。高職學生職業責任感的強弱,與其所在群體的人際關系、環境氣氛密不可分。通過創設一個互相擔當、團結奮進的和諧群體關系環境,使他們能從心理上體驗到群體溫暖,逐步培育學生職業責任感。對職業認識偏激而責任感弱化的學生,通過與其進行心理交流,消除他們的不滿情緒;對職業責任感失范的學生,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對職業責任心理沖突的學生,利用一些警句、格言對其激勵,等等。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從心理、思想上疏導,使其心理平衡并接受良好的勸導或建議,樹立職業責任感。三要在實踐活動中增強職業責任感。通過組織實施實訓課,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職業實踐環境,讓學生以員工的身份參加實踐,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實際運用,鍛煉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協調與合作能力,深刻理解自己應該承擔的職業責任和義務。

          五、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人們依據國家、社會要求和個人條件,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和向往,以及在職業活動中所追求的目標,是人們對職業活動和職業成就的超前反映。從一定意義上講,職業理想決定或制約著人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職業行為,崇高的職業理想是職業道德養成的動力。高職學生崇高職業理想即社會主義職業理想,其核心內容是立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培養職業理想對高職學生擇業、就業、勤業、敬業,實現其社會價值有著良好影響。由于諸多原因,一些高職學生職業理想意識不夠清晰,對未來職業感到迷茫、困惑;一些高職學生有功利性傾向,他們把經濟收入的多寡作為衡量職業追求高低的標準。一些學生熱衷于比較熱門的職業,隨著“熱門”職業不斷變化而變更自己的職業理想。有關調查表明:“在學校教育中你是否確立了職業理想”,沒有確立職業理想的學生占49.8%,不清楚或根本沒有想過的占37.5%,初步確立的只占12.7%;對于選擇職業時,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35.5%的學生注重熱門職業,47.2%的學生注重收入豐厚的職業,只有17.4%的學生注重專業對口職業。[6]針對高職學生實際,高職院校須重視提升學生的職業理想。一方面,發揮思想政治教學在培育職業理想方面的主導作用。教育、引導高職生在確立個人的職業理想時,應把社會人才的需求動向與自身專業特長技能、興趣愛好有機結合,做到個人的需求、發展與社會的發展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理想教育。專業教師要增強育人意識,在教學中適當結合專業的性質和特點,適時地設置職業理想教育,與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職業理想教育相互統一,形成合力。同時,加強網絡職業理想教育陣地建設,拓寬職業理想教育的渠道。通過加強高職校園網的建設與管理,建設具有思想性、知識性、服務性的主題教育網站,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和引導,促成他們正確的職業發展目標。通過思想政治教學與專業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協調配合,以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社會實踐以及網絡服務等方式,引導學生感知、分析、判斷、選擇,樹立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今天,我國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偉大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千千萬萬有著社會主義覺悟和理想的專業技術人才。而我國高職院校是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培養千千萬萬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和理想的專業技術人才的歷史使命。高職教育在努力培育學生職業技術的同時,務必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把學生對職業的深刻認知、充分實踐以及深厚的職業情感轉化、升華、內化為對職業的敬畏感并樹立崇高的社會主義職業理想,使職業道德成為將來學生運用專業技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政治保障。

          參考文獻:

          [1]陳亞玲.對高職教育三個基本理論問題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35).

          [2]李國棟.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3]聶利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認知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

          [4]董剛.如何加強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N].光明日報,2012-08-27.

          [5]王宇苓.關于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1).

          [6]張秀榮.農村籍高職學生職業理想的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淺談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精選7篇)】相關文章:

        試論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會計畢業論文10-13

        旅游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論文12-06

        淺談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論文12-06

        建筑類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探析論文02-22

        淺談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教育論文10-21

        幼兒習慣養成教育論文10-20

        淺談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10-24

        淺談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論文07-31

        淺談會計基本職業道德論文提綱08-09

        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分析02-0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