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有效學習方式的培養策略的教育理論論文
國內外的各種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不同的學習過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本文擬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就學生有效學習方式的培養進行探討。
一、轉變教學理念是培養有效學習方式的關鍵因素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造成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學生,已經成為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障礙,并成為課堂教學落實課程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礙。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效學習方式,最關鍵的是轉變教學理念。
二、融洽師生關系是培養有效學習方式的重要前提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從內心喜歡老師。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只有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縮短師生的心靈距離。
2.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習信心。
關于學習氛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思維同他的情感分不開,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力極其重要的土壤,學生只有在情感愉悅的氣氛里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課堂上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并且利用眼神、表情、傾聽、體態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從而喚起學生的情感共嗚,激發學生思維的波濤。
三、尊重已有經驗是培養有效學習方式的邏輯起點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以自己經驗為基礎的一種認識過程,有效的學習是學生認知結構的螺旋式建構,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
四、活動體驗是培養有效學習方式的基本途徑
活動體驗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親身經歷的學習活動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促進知識內化,進而建立認知結構的有效途徑。
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創設情境或創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感受學習的魅力。
1.動手實踐,體驗知識生成。
實踐表明,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也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據此,教與學都要以“體驗活動”為中心!绑w驗活動”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身動手操作、實踐活動,體驗感性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
2.合作交流,體驗知識共享。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需要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建構。
思考是數學的核心問題,數學學習如果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內化,其學習效果等于零。當數學問題呈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都會做出不同程度的思考,但這種思考是混亂的、片面的、缺乏邏輯順序的,需要教師的引導疏理。教師的引導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自主思考基礎上,尊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和結果,把握學生思考中的閃光點。讓學生逐漸形成科學的數學思考方法,并促使學生自主靈活地運用方法實現有效學習。
4.聯系實際,體驗知識應用。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養成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理解周圍事物的習慣,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真正體驗知識的應用。
五、關注學習評價是培養有效學習方式的增效基點
在評價的視角上,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作為不成熟、待發展的學生,所思所想的問題即使有錯,教師更要關愛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這時更需要鼓勵性的評價。學生在老師與同學的評價中,在“以人為鑒”的自我反省中,逐步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改正不足,發揮長處,樹立學習的信心。
【淺談有效學習方式的培養策略的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教育理論論文06-25
初中英語學困生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03-20
小學教育教學的有效管理論文11-22
淺談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策略應用能力培養03-18
淺談培養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03-21
淺談新時期班主任的教育理論的論文12-07
淺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育論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