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學生教育三注重論文
論文關鍵詞:
中專學生教育“三注意”
論文摘要:
要做好學校的教育工作,就要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這正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理在教育工作中的體現。文章就中專學生的教育闡述了觀點,突出三個注重:注重實際,注重尊重,注重愛心,以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個教育工作的基礎。我從事中專教育多年,在實踐中感受到,要有效教育中專學生,應突出“三注重”。
一、注重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
中專學生原本自控能力偏弱,文化基礎薄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夠好,因此在管理和教學上均要從實際出發。
。ㄒ唬┤婵疾閷W生。
對學習壓力不是很大、經受外界環境誘惑太多的中專生來說,除了要關注他們在學校、課堂上的表現,更要關注他們在社會上的表現,以免產生5+2=0或等于負數的現象(五天在學校,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在家庭與社會,五天在校接受教育,不如社會片刻的不良影響大)。教師應該做到多與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科學的教育觀,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進而實現5+2≥7。
。ǘ┡囵B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中專生入學的文化基礎就薄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夠好,為了讓他們學得更好,教師上課時也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為突破點,并引領他們學習課堂知識。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譬如,我上的電子商務班的《現代商務課》,教材上的知識很枯燥、乏味,對于既不新鮮又枯燥乏味的課程,我在備課上花了很多的精力,結合教材上的知識到網上去查很多相關的案例,做成課件,讓學生做到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如講到產品的包裝我選擇了苗條淑女這種飲料包裝,到超市買幾瓶作為上課的道具,上完之后還可以讓他們解渴。講到市場定位的時候,拿出嘉年華的案例,每次盡量地讓學生存有一定的`學習興趣,而不在于他們學到多少深奧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在教學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待學生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千篇一律。為了更好地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師應該盡量去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注重理解、尊重和信賴學生
林崇德在《教育的智慧》一書中說道:“初中的學生最難教,由于他們的年齡特征,處在‘軟硬不吃,刀槍不入’的階段,對于他們應該從‘愛的教育’入手,從各方面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點,特別是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以便他們作出正確的抉擇”。其實對中專生的教育也一樣,應該從“愛的教育”入手。由于我曾經教了三年的初中,了解他們在初中的狀況,在中考的指揮棒下,他們往往是不受重視的對象,在很多方面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有很多學生會從此破罐子破摔,因此對待他們不是一味地以灌輸知識為主,而是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ㄒ唬├斫夂蛯捜輰W生。
理解是一種心理換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教師雖為人師,但不應就此就高高在上,而應走進學生、融入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學生的需要。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認識自己,教育自己》中談到:“柯里亞坐到課桌前準備,正當他把兩手伸到袖筒里,要取出答案時,他的目光突然與老師相遇了,老師急忙把目光移開了,他從主考人桌邊站起,沉默地走向窗前,柯里亞呆住了,等到他上前應考時,那位老師離開了教室,直到他答完!边@個事例說明,教師適當地使用沉默比直接批評更能震懾孩子的心靈。生活中許多孩子都具有誠實、善良等品德,當他們偶爾犯下錯誤時,我們要在了解原因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教育,用飽含愛的沉默方式引導孩子向完善的一面發展,以免他們因為心靈受挫而失去進取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啟迪,也幫助我在教育教學中成長。在一次考試中,我發現有一位同學試卷下壓著一張事先準備好的紙條,想要偷看。我并沒有按照定式將他交給教導處,而是避開其他同學的注意默默地拿走了紙條。因為我知道一旦聲張會使他在同學面前大失顏面,進而傷及自尊,產生自卑。事后,這位同學主動找我來承認錯誤,我不失時機地對他加以教育,并從正反兩方面對他的這一行為進行分析,指出他之所以作弊是為了取得好的成績,說明他主觀上是要求上進的,但客觀上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像愛迪生、林肯一樣善于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經過這件事之后,他在學習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不但上課認真,而且成績突飛猛進。正如他所言,這完全緣于教師的理解與寬容。
(二)尊重和信賴學生。
尊重學生,就是要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是會發光的金子;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敏感的心。老師不僅僅要傳播知識,更應懂得如何激勵學生、關懷學生并且給學生以人生的指引。老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恬靜的微笑、一句溫柔的話語,可以照亮許多人的人生。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我本自信。意思是每個人天生都有自信的一面。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人都需要被肯定,如果長時間得不到這種滿足,學生可能會用另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來表達,比如叛逆、對抗,搞一些破壞活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正因為這樣,學生需要我們去關注、激勵。
三、注重“愛”的教育,給學生一把心理健康的金鑰匙
在教育教學中應從愛的教育入手。師愛是德育教育的靈魂,即“師魂”。師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現了教育的根本功能,從而保證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只有懷著一顆關切的愛心去接觸學生,才可能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問題,防微杜漸。如果一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他的愛,他就會對人生充滿著希望和愉快。因而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滋潤學生之后,可以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下痕跡,為學生情感的升華打下必備的基礎,從而使他們學會關心和愛護別人。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愛,對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發學生的智力、轉化學生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靈魂,有極大的激勵和感染作用。也正是因為有了教師的愛,教師才能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教師愛學生也應該是理智的愛,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關注的態度來庇護孩子,不只是在生活上關懷備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心理上關懷愛護孩子。教師愛學生,關心、尊重學生,不是一味遷就、盲目順從、無原則地偏袒學生。尊重、理解、關心、愛護是對學生的愛;潛心教學研究,追求教學高效率是對學生的愛;“嚴是愛,松是害”,高標準、嚴要求也是對學生的愛;有時候”視而不見”,故作不知也體現出對學生的愛……教師不僅要有愛的情懷,而且要把握愛的藝術。教師愛學生,必須結合學生的經歷、家庭環境、個性特點、學業成績以及當時的環境氛圍等諸多因素,實現”因材施教”。教師與學生交流,也就是對學生示愛的過程,要經過分析思考,有心理準備;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方式和方法;要合情合理、實事求實。合適的時候,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種表情、一條批語……點點滴滴都是對學生的愛。不合時宜,不僅達不到效果,而且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師愛不同于溺愛和寵愛,是一種理智的愛、冷靜的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
[2]祖德林.關于中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與思考.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6,(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中專學生教育三注重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