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內容摘要:進出口貿易能促進一國的經濟增長,有學者指出,進口不但能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其貢獻度比出口要大。東盟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原料進口來源地之一,本文通過分析1978-2007年我國從東盟進口和我國GDP發展數據,證明了從東盟進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促進作用,并從原料市場依賴、產業結構優化和生產率提高等方面解釋了從東盟進口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機理。關鍵詞:進口貿易 東盟 經濟增長
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相關研究回顧
(一)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關于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亞當•斯密提出了“剩余的出路”理論,認為將國內閑置的資源用來生產產品并將之出口,會促進一國經濟增長;羅伯特遜提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的命題。而關于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最直觀、最經典的莫過于凱恩斯的國民經濟恒等式(用支出法表示) :Y(GDP)=C+G+I+(EX-IM)。凱恩斯認為出口是可以使一國GDP增加的因素,而進口是使一國GDP減少的因素,即凱恩斯從靜態的角度分析了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二)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大衛•李嘉圖指出:通過進口從國外獲得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及原材料,就能穩定物價,阻止工資上漲,保證資本積累,促進經濟增長;約翰•穆勒認為,通過進口本國缺乏的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物質資料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加速儲蓄的增加,從而獲得資本積累的增加;羅伯特遜認為進口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等。
國內學者從實證角度(梁琛等,2004;蘇均和,2004;劉曉鵬等,2001)分析了進出口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結論如下:梁琛等認為我國的進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三者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動態均衡關系,進口增長與GDP增長之間存在著互為促進、互為因果的關系,而出口僅能在短期內單向促進經濟增長;蘇均和認為應該對進口和出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進行再認識,他在文章中實證指出,進口不但能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其貢獻度比出口要大;劉曉鵬揭示了我國進口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并論證了為什么出口與我國經濟增長存在弱相關性,也即進口在一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方面,其重要性大大超過了出口。
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基本情況
東盟(文萊、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與我國毗鄰,目前擁有450萬平方公里國土、約5億人口,GDP接近1萬億美元,是我國比較穩定的貿易伙伴。1978-2007年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見表1)。
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逐年擴大,且增速較快。據中國海關統計,1990年至2003年間,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年均增長20.86%,比同期中國整體對外貿易的.年均增長率快4.25%。2007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2025.08億美元,是1978年的近2000倍。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都是中方順差(1987年例外)。自1993年起,中方出現逆差并且逆差逐年擴大。2000年,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逆差達48.4億美元,東盟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逆差的主要地區之一。2004年,中國對東盟貿易逆差增至20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是我國第四大貿易逆差地區。2005-2007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逆差也平均保持在180億美元以上。
從東盟進口與我國經濟增長相關性分析
本文根據1985-2004年中國對東盟進口和GDP的情況繪制散點圖(見圖1、圖2)。
從圖1、圖2可以看出,進口和經濟增長的趨勢基本相同,進口和GDP之間可能存在長期關系。
先對GDP和進口數據進行整理并取對數。由于GDP中包含有凈出口額EX-IM,所以將其剔除,得到新的GDP,由于外貿對GDP的影響具有時滯效應,本文做滯后一期的分析。對1985-2007年的有關數據處理后用Eviews對從東盟進口對數增長率與GDP對數增長率進行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結果(見圖3)。
【進口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