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服務外包承接問題研究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入,國際服務外包逐漸成為發達國家新一輪的產業轉移熱點,我國在該輪產業轉移浪潮中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及局限,從而制約我國參與國際服務外包的能力和水平。關鍵詞:服務外包;ITO;BPO
一、引言
外包(outsourcing)是指通過購買第三方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來完成原來由企業內部完成的工作。通過進一步思考不難發現,外包的特征性內涵在于企業保留特定產品或服務生產供應基本定位前提下,對生產過程涉及某些環節區段的活動或流程,通過合同方式轉移給外部廠商來承擔。與特定產出所有生產活動“一攬子轉移”不同,外包指特定企業在保持最終產出或產出組合不變前提下把某些投入性活動轉移出去(盧鋒,2007)。
服務外包是相對于制造外包而言的,如果外包轉移和交易的對象主要是,零部件加工制造、實體產品生產或組裝等環節,那就是制造(生產)外包;如果外包轉移和交易對象是特定的服務活動,則稱之為服務外包。服務外包這種業務運作活動一旦跨越國界,就是國際服務外包,也可稱之為離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
二、服務外包發生的經濟學解釋
比較優勢說認為,服務外包發生是基于比較優勢效應帶來的成本節約,所謂比較優勢是指某種經濟活動能夠密集利用特定國家或經濟體內部比較豐裕要素帶來的低成本優勢。由于不同國家和經濟體內不同類型人力資源相對稀缺程度和相對價格不同,在技術和其他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把不同類型的服務活動拆分到他們所需的人力資源相對價格比較低的國家進行,能夠通過利用各國和各經濟體比較優勢節省成本。
發達國家進行離岸服務外包的原因之一,就是通過利用發展中國家低廉的人力資源要素。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再加之勞動力并未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自由流動的機制,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同種勞動類型、同種勞動強度、同種技術要求的工人之間的勞動成本差距懸殊。例如,美國一個數據錄入員每小時工資為15—20美元,在我國每小時工資在1.5—2美元之間,是美國同類型員工工資的1/10,美國將數據錄入工作外包給中國公司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同時還有利于企業專注于自身的核心業務。
規模經濟說認為,在一定時期內特定企業單位時期內產出數量與平均成本具有反向關系,即產出數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規模經濟能使某些企業在一些有限的產品和服務上具有專業化生產優勢,通過擴大產量或相對專業化于一種產品生產來降低單位成本。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服務產品生產的不可分性已經被打破,服務的生產也類似有形物品能夠拆分成若干區段和工序進行分工生產,在服務外包場合,這類規模經濟以兩種特征性方式表現出來。一般來說,需要某種專業人才組合團隊來提供IT或商務流程服務,如果局限于企業內部提供服務,難以達到規模經濟;反之,如果通過外包由專門服務提供商來提供服務,則可能通過規模經濟獲得成本優勢。規模較大的`外包商有可能在成本有效的前提下擁有配備齊全的技術專家團隊,用他們的知識技能為眾多客戶服務。另一個表現形式是在某些經濟領域只有大規模運作的服務提供商,才可能在一國甚至全球范圍內提供標準性能和質量穩定的服務。
三、國際服務外包的發展趨勢
國際服務外包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就是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深化所導致的資源和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再分配。知識的迅速增加和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由于數字產品的不斷創新,一方面使得服務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不可分性進一步弱化,另一方面使得全球聯系日益緊密。因此,國際服務外包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本也逐漸降低。
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服務外包模式是信息技術外包,信息技術外包的主要部分是承包方利用本國的人力資源優勢承接發達國家非核心軟件研發項目。由于發達國家發包的這些非核心軟件項目基本上屬于為主機系統服務的小型應用程序、為現成系統和客戶服務系統提供升級服務的程序等應用型軟件,其技術含量低,在軟件產業鏈中處于低端。同時,由于信息技術外包模式下的外包業務過于集中在軟件外包上而存在的業務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增長空間受限的缺陷不斷顯現出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商品、金融、生產等全球聯系的進一步加深,服務外包的其他業務形式,如金融與財務分析服務、保險服務、呼叫中心、客戶服務、采購與運輸服務、市場調查與分析服務、旅游服務等都在不斷增加,并且正逐漸構成服務外包的主要內容。
【國際服務外包承接問題研究】相關文章:
1.客戶服務外包
6.國際服務營銷戰略
7.國際服務貿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