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會計信息不對稱下的供求博弈
[摘 要] 本文把會計信息商品化,并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供求雙方圍繞會計信息不對稱問題展開的博棄過程。面對市場失靈問題,文章結合網絡經濟時代的特點主張對會計信息的供求博棄市場進行市場化的創新,依靠市場機制解決問題。 [關鍵詞] 會計信息不對稱;供求博棄;市場在現代的經濟學研究中,信息已經同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一樣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其稀缺性隨著人們對信息質量要求的提高和資本市場的社會化而體現得越來越明顯。由于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問題是如何進行稀缺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因此信息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已漸漸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在許多經濟決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學家們對信息資源關注程度的增大,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信息經濟學應運而生,過去的十幾年,經濟理論中發展最快的莫過于信息經濟學,而信息不對稱現象則是信息經濟學研究的重點。
信息不對稱是指在經濟業務中,一方的經濟當事人知道另一方經濟當事人所不知道的某些信息。會計信息作為溝通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的主要手段,同其他經濟信息一樣,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企業通過會計報表所提供的企業會計信息遠遠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需求者通過會計報表也不能完全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一、會計信息不對稱表現及分析
(一)逆向選擇問題
這是一個內部信息在對外提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它的產生來源于一些諸如公司管理者和其他內部人員比外部投資者掌握了更多的有關公司當前狀況及未來狀況的信息。管理者和其他內部人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以犧牲外部者的利益來謀取他們的信息優勢利益。例如,會計信息提供者較少披露、不披露或者推遲披露對自己經營不利的會計信息,甚至故意披露歪曲和造假的信息,欺騙和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然而,這就會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而且,如果信息使用者擔心信息的可靠性,他們在購買公司債券或股票時就顯得格外謹慎,從而導致資本和經理人才市場無法正常運行。
(二)道德風險問題
此種信息不對稱表現為會計信息需求方不能觀察到信息供給方采取的可能影響到各方利益的行為。它的產生來源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并且這是今天絕大多數企業擁有的特征。事實上,股東和債權人是不可能觀察到高層管理人員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的。于是管理人員就有可能偷懶,或將公司狀況的惡化歸結為他們不可控制的因素。顯然,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對投資者和整個經濟的有效運作都有嚴重的影響。
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中,會計信息的供求雙方都千方百計充分利用信息這一重要的經濟資源,在效用最大化目標的驅動下,爭取為自己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由于會計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之間的利益不一致,有時甚至是相互沖突和對立的,所以會計信息供求雙方往往都是從各自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信息披露提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要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為了正確做出自己的決策,會千方百計的搜集和獲得更多和更為有用的會計信息,并會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要求信息提供者充分披露真實與公允的信息,這樣圍繞信息供給方應提供多少信息,提供信息的價格問題,會計信息雙方的博弈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二、會計信息的供求博弈
由于我國經濟已步入市場經濟階段,商品供需更多地依靠市場調節。會計信息是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經濟信息,是市場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經濟學角度講,會計信息也是一種商品。因此,筆者認為,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對于會計信息的披露也應該實行市場化運作,信息披露的過程便是在市場條件下信息供求博弈的過程,信息的使用者以信息需求者的身份出現,而信息披露者則以信息供給者的身份出現。那么,在會計信息用戶的需求與會計信息生成披露者的供應之間很容易就會有一種合力,其結果就是以最佳的價格取得了最佳的信息披露數量。
(一)會計信息供求主體
經濟學上的供給是指家庭或廠商在一定價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或勞務的數量。我國目前會計信息的主要供給主體是企業的管理當局。此處要闡明一個問題,供給方不同于生成方,雖然生成會計信息的是企業的會計人員,但是會計人員是企業的成員,是為企業管理當局服務的,管理當局比會計人員更關注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內容和結果,也必然會參與乃至干涉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傳遞。由于管理階層會在不同程度上干預會計人員,甚至在會計信息生成的過程中左右會計人員,因而將會計信息提供的主體定位于管理階層比定位于會計人員更合理(杜興強,1998)。
所有對企業會計信息有需求并利用該信息進行決策安排,同時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又影響到了會計信息生成的企業、個人或團體,我們統一歸入需求主體。從會計信息的需求主體看,一方面,需求主體呈現出多樣化,包括政府、股東、債權人、投資人等。另一方面,對于信息的需求同樣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趨勢。
會計信息供求主體具備“經濟人”特征,以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目的。
(二)供求博弈
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之間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均衡問題,它的特點在于研究參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進而尋求均衡而非最優。由于會計信息不對稱,以及會計信息供求雙方對信息解釋的要求不同和利益差別是造成博弈產生的直接原因雇完全的市場經濟中,供求博弈過程如圖1所示。
會計信息的供求雙方在A點達到均衡,供給者愿意在P’的價格水平上提供Q’的信息量,需求者也愿意接受該價格水平和該價格水平下的信息量。
但是在此博弈過程中,還需考慮下列兩個問題:
1.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應該對比會計信息所花費的成本和由此帶來的效益,只有確保效益大于成本時,提供會計信息才是值得的,否則將不選擇提供該信息。在考慮信息提供成本時,不能僅限于企業內部生成信息的費用即:內部成本,還應該考慮因信息提供所產生的影響,即:外部成本。具體而言,如果信息提供不足,信息提供的內部成本較低,但不能充分揭示,而導致外部使用者如股東等,對企業產生不信任感,做出拋售股票、停止貸款、不簽訂購銷合同等決策,使得企業經營受到損害,導致信息提供的外部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如果信息過量提供,揭示了本不應該泄露的“商業秘密”,使得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既增加了內部成本,也增加了外部成本(葛家澍,2000)。
對于信息需求者來講同樣也應該考慮成本效益的問題,只有信息所帶來的效益大于成本時,才有利可圖,方可
【會計信息不對稱下的供求博弈】相關文章:
企業利益關系群博弈理論研究06-04
復雜適應系統中利益群體博弈的形成研究05-04
“智豬博弈”模型對員工激勵機制的啟示論文04-13
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06-09
會計信息系統維護技術設置06-06
論如何從核算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05-04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06-03
企業虛假會計信息屢禁不止原因及治理對策08-27
會計人員職業價值與會計信息價值06-06
《范進中舉》自測訓練(下)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