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會計信息對于經濟貿易活動, 尤其是跨國范圍貿易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篇1
內容摘要: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是各國會計準則制定的一個趨勢,我國也是一樣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以及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礎上對這種趨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我國會計準則正逐步的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我國的會計準則是以當時國際會計準則的概念框架作為藍本起草的;我國的16項具體會計準則,也都有著國際會計準則的印記;企業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確認、計量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核心準則基本相同。但目前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
我國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對比,差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ㄒ唬┪覈鴷嫓蕜t與會計制度并行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同時存在,這是我國會計體系的一個特色。尤其是2001年實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后,會計準則就成為制定《企業會計制度》的指導綱領,這使得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相對較差。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及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ǘ┪覈鴷嫓蕜t排斥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目前國際上最為流行的會計計量屬性。與賬面價值相比,其特點是管理層和審計師的自主空間大,有利于公司真實地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和公司的市場價值,但對支撐環境的要求較高。在會計標準的改革過程中,我國曾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關聯方交易》等會計領域引進公允價值的概念,公允價值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實踐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使盈余操縱的問題更加突出,嚴重危及會計信息的可信性。這使準則制定機構不得不反思其在我國當前會計環境下的應用價值,進而又對其做出了回避或限制性的準則調整。因此,我國現行做法與國際上公允價值在國際會計準則中廣泛應用的趨勢并不合拍。
。ㄈ⿻嬏幚砑芭兑笊系牟町
僅就我國已發布的具體會計準則相比,就存在著很多差異。比如,存貨準則中,在采購成本的計量上,我國準則采用總價法,國際準則采用凈價法;在現金流量表準則中,國際準則同時允許采用直接法和間接法編制正表,我國只允許采用直接法;對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國際準則允許在保持一貫處理的前提下歸入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我國準則要求將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為籌資活動,將收到的利息列為投資活動;國際準則允許資本化的對象不僅包括固定資產,還包括存貨。此外,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性質、制定程序、實施范圍和招待機制等與其他國家的做法也有較大的差異。
(四)分類計量的具體因素不同
會計要素的分類在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其收益要素中包括收入和利得,費用要素中包括費用和損失。但是我國會計準則沒有收益要素,費用要素也是狹義概念,但多一個利潤要素,其中包括利得和損失。
存貨國際會計準則對存貨的初始計量是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中的低者來加以計量,而我國會計準則仍保持了歷史成本原則。其次,對于采購成本國際會計準則采用的是“凈價法”,我國則普遍采用“總價法”。根據最新改進的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存貨成本計算方法不允許采用后進先出法,其基準處理方法是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另外,存貨的采購成本中不包括由于購置以外幣標價的存貨而自接產生的匯兌差額,正常信用條件下的購買價格與附有延期結算條款時實際支付金額之間的差額也不構成存貨的其他成本。
當然,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在其他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差距,在這里就不具體描述了。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現實情況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改組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提供了可能。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從1973年成立以來,雖然為制定和推行國際會計準則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卻一直受到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競爭。2001年4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后設立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明顯加強了與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聯系。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14位新任成員中,美國占據5個席位,從原來的觀察員身份轉變成“主發言人”;2001年底美國相繼發生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財務丑聞事件,人們對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基礎提出了質疑。這些都使得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之間的關系從對抗變成合作,也使得國際會計準則與美國及其他國家會計準則之間的趨同成為可能。
各國對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形勢的支持。歐盟是世界上最早積極表態支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的一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后,歐盟和美國均表示支持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會計準則。此外,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都公開表示支持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所做的努力。可以預料,國際會計準則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更大的應用空間。
促進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建議
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程中,應達成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的概念框架。例如,我國現行會計準則側重于規范損益表、國際會計準則更關注資產負債表,這兩種在要領框架上不同的觀點,將直接導致對待具體會計事項時所遵循的會計原則的不同。如果有了會計術語和內容一致、各個具體準則制定中均可依賴的概念框架,就等同于在共同的會計目標和基礎下進行具體準則的協調。僅從會計角度考慮,這無疑會減少趨同中的磨合,加速趨同的進程,為我國會計準則最終國際化奠定良好的開端和基礎。
就目前我國的會計隊伍來講,當務之急是迅速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努力向國際化標準邁進,從根本上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從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急需9萬名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國際會計專業人才,專業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著我國會計行業的專業人才正面臨著拓寬國際視野和提高應對能力,向國際化、專業化邁進的嶄新挑戰。專家們強調,會計人員除了加強自身業務能力建設外,職業道德建設也是擺在中國執業會計師隊伍面前的重要任務。提高其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自覺性,使其盡快向國際水平靠攏。在加強注冊會計師專業技術、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等各方面素質培養的同時,還應進一步開放國內會計服務市場,鼓勵國際知名會計公司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各式各樣、廣泛的項目合作,創造條件為國內會計人員提供鍛煉與學習的機會。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主要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以美國為主)為基礎制定的,而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考慮不足。所以,我國應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交流,研究發展中國家特有的會計現象,對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共同經濟現象及會計現象取得一致意見,從而對國際會計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產生一定的影響,并建議國際會計準則能夠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國家的情況,從而提高國際會計準則在全球范圍內的適用性,增進發展中國家的會計國際化進程。
此外,必須認識到,我國無論在市場化方面還是法律法規方面都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多差異。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當樹立兩種正確的觀點:一方面,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內容和方法中有許多是科學的、適宜的,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不能一味為了要求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而放棄這些內容;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會計準則國際協調主要表現為對國際會計的吸收和借鑒上,既要吸收和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盡可能與之協調,又不能簡單的照搬照抄。同時,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活動,利用國際講壇向世界介紹中國。也要積極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方法,充分利用會計職業團體和高校的智力優勢,多方進行會計準則國際協調方面的研究和討論,提供國際協調的方法和途徑。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篇2
1.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螫體對比
1.1會計準則定制機構對比?v觀全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機關制定的會計準則,另一種是由民間機構制定的會計準則。我國會計準則采用的是標準的政府準則制定模式。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基本層次,分別為基本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以及企業會計準則應用規范。該體系在符合我國國情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與國際接軌,也做到了盡量避免于會計制度矛盾的現象。我國會計準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的,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準則執行,具有法律強制力,而國際會計準則并沒有。
1.2會計準則制定歷程對比。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歷程大約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從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共制定出二十六項國際會計準則,然而當時的國際會計準則只是各國會計實務的匯總。第二,九十年代中旬,為了提高財務報表的質量,國際會計準則中會計處理方法減少了12個。第三,從九十年代到2000年,制定出了40項“核心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已經發布的IAS/IFRS以及相關的解釋有40多份,且擁有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會計準則。我國于2006年2月16日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一基本準則》及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且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實施。這不僅表示我國符合自身國情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也表示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得以初步實現。
1.3會計準則制定程序對比。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程序有四個步驟。第一是“立項”,財政部有關部門根據經濟發展需要提出有關建議,再根據建議對立項進行修改,再形成研究報告。第二是起草階段,起草組應當根據必要的項目,在展開研究后,形成初稿,并提交給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三是公開征求意見階段,財政部有關部門應當運用各種方式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對意見稿進行修改,提交給會計準則委員會。第四是發布階段,起草小組根據有關建議修改初稿,形成最終稿件,再由財政部領導最終審定。制定國際會計準則時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確定相關主題,研究不同國家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向權威部門咨詢、提供建議等。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充分體現出了公開與嚴密的特征。
2.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具體對比
2.1存貨準則對比。存貨是企業一項至關重要的流動資產,是資產負債表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存貨的初始計量與后續計量是否采用了正確的方法,影響著企業財務報表的質量。另一方面,存貨的計量也與成本的計量之間存在的一定的關系,因此存貨核箅的方法也直接影響了利潤表的質量。我國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適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的部分。具體表現于下述幾方面:
(1)存貨準則的結構比較。國際會計準則中的“存貨”由持有存貨目的、存貨核算的范圍、存貨的定義、存貨的計算等七個部分組成。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存貨》是由如何確認存貨、如何計量存貨取得時的成本、發出存貨時的成本應當如何確定以及存貨的期末計量等九個方面組成的。
(2)存貨定義的不同。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在定義方面都定義了存貨與可變現凈值,其指導作用是比較普遍的。國際會計準則對存貨的定義不僅有理論方面的概述,還有具體的舉例和比較,從整體上來看比較完善。而我國會計準則主要列明了存貨的存在形式,但是并沒有作出相應的說明,缺乏了嚴謹性,但廣大的會計人員更加容易理解,便于展開實際操作。此外,我國會計準則還對間接費用展開了定義,但國際會計準則中并沒有有關的內容。
(3)存貨確認與計量的不同。我國會計準則規定的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入賬,期末再根據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進行計置,國際會計準則在這方面的規定也是如此,但是對取得存貨應當如何計量,后者并沒有作出
明確的說明。實際上,把存貨取得時的成本與存貨后續計量分不同方式核算,能更加準確的對存貨的價值。
(4)取得存貨計量方式的不同。從理論上來看,國際會計準則中規定的取得存貨計量方式更加真實,而我國會計準則規定的取得存貨計量方式則相對偏離實際。
2.2固定資產準則對比
(1)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不同。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在固定資產的核算方面不僅僅有著相似之處,也存在不同之處。例如,在購人的固定資產方面,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的不同之處在于添加了固定資產是使用結束時拆卸、搬遷的費用項目。又例如,對于所有者投資投人的固定資產,我國會計準則是根據投資各方確認的進行價值核算,而國際會計準則則是以公允價值進行核算的。
(2)折舊規定的不同。在折舊方法方面,兩準則所采用的折舊方法大致相同,我國會計準則允許采用的方法比國際會計準則允許采用的較多。倘若預計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與之前的估計數有較大差距時,兩準則的調整方式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對年限一個是對金額展開調整。
(3)固定資產減值的不同。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的會計處理中,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的處理方法是不相同的。前者認為,減值損失確認后,固定資產的這就金額必須在以后核算時進行更正,從而在固定資產的剩余使用年限中,能夠對其賬面價值進行合理的攤銷。在某項固定資產減值損失轉回后應當對其折舊的金額進行更正。后者則認為,固定資產發生了減值后,必須按照其賬面價值和剩余使用年限重新計算折舊,對于恢復了減值的固定資產,必須根據恢復之后的價值和剩余使用年限來計算折舊的金額。由于固定資產的減值導致必須重新計算折舊金額的,不調整之前已經計提的折舊的金額。此外,對于固定資產處置的不同,兩項準則都規定必須把處置的利得計人當期損益,然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是包含在正常經營活動的損益內,而我國會計準則規定應當作為營業外收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規定與我國傳統規定是一致的,也就是當資產出現減值時,需要計提減值準備,減少當前利潤,并且資產負債表日減值因素消除后減值準備均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金額內轉回,進而增加利潤。
2.3借款費用對比
(1)借款費用確認的不同。在借款費用方面,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而言,我國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判斷比較簡單,并且不能進行選擇。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可以在資本化與費用化之間進行選擇,比較靈活,便于運用。
(2)借款費用核算范圍的不同。國際會計準則要求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對象應當要符合一定條件的資產,其中還包括了存貨,其判斷標準主要是看達到預定狀態的時間長短。相對于國際會計準則,我國會計準則資本化核算的涉及面相對較小,只是用于專門借款,并且只是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并不包括存貨。
(3)資本化金額的不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對于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是不相同的。前者規定的主要是利用加權平均的方法來計算得出,并且資本化金額不能比實際發生的利息大。而后者規定的計算比前者更加復雜一些。
(4)資本化期間的開始與停止的不同。兩項會計準則在確認資本化條件方面是一致的。對于停止資本化的,必須按照會計核算原則的內容來核算。達到可使用狀態的資產就必須停止資本化。而關于暫停資本化,兩項會計準則均明確指出了在非正常中斷持續一段時間后應必須予以暫停。
3.結束語
本文回顧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歷程與制定程序,還介紹了存貨、固定資產以及借款費用準則中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中存在的不同。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就準則內容上來看,我國會計準則的涉及面比較窄,規定不是特別詳細。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會計準則會逐步走向深度化,與國際財務報吿的趨同程度不斷加深。在新會計準則發布后,我國會計準則在實質上已經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篇3
摘要:自我國加入WTO后, 與國際間的經濟貿易活動愈發頻繁, 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特征愈發明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會計信息對于經濟貿易活動, 尤其是跨國范圍貿易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主要依靠會計準則實現, 但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的差異, 如不能掌握這種差異, 就會導致貿易成本增加等問題。筆者從會計準則定義入手, 就我國與國際的會計準則差異進行了探討,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國內,差異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 我國國際性貿易行為愈發頻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 想要科學、客觀地對貿易風險做出評價評價, 就需要更加全面、真實、有效地掌握對方的財務信息, 故而提高了對于會計信息的實際需求。我國會計準則整體發展是參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的, 但并沒有全盤接受國際準則相關規定。因此, 加強我國及國際會計準則具體差異的分析及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準則基本內涵概述
會計準則是一種包含會計理論、會計程序以及會計方法的指導思想。從狹義的角度分析, 會計準則是指在對會計概念正確理解基礎上, 正確開展會計工作及處理各項會計事項的規范標準, 具體包括資產進行、權益計量、確認費用以及財務狀況報告等內容。
從會計準則發展的角度分析, 國外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發展時間較早, 我國會計建設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國內會計準則建設發展過程中, 借鑒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國際會計準則內容, 同時也存在具有我國經濟特色的規定內容。
二、國內及國際會計準則存在的主要差異分析
(一) 制定機構差異分析
制定機構差異主要是由于會計準則存在的會計環境差異, 導致其性質出現差異造成的。通常情況下, 會計準則具有兩種制定機構, 一類是政府部門主導的制定機構, 另一類則是民間組織的制定機構。1973年成立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簡稱IASC, 就是一個國際性的民間組織的制定機構, 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具有世界級的權威性。IASC于2001年完成重組, 改名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簡稱IASB, 該組織主要負責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推廣。
(二) 制定程序差異分析
制定程序差異也會導致會計準則差異問題。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歷以下程序:
一, 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下屬所有成員提交相關參考材料至委員會, 對材料進行討論并確定專題, 隨后轉交至籌劃指導委員會;
二, 籌劃指導委員會在相關人員協助下, 對材料進行研究, 并就專題內容提出論點提綱;
三, 籌劃委員會在理事會建議評價基礎上, 制定準則初稿;
四, 理事會對初稿進行審查, 并交付于委員會所有成員評論;
五, 由籌劃指導委員會籌備一份會計準則修訂草案交由理事會投票表決, 獲得三分之二及以上支持后, 作為征求意見稿在全球范圍內公布, 并邀請相應的利益主體參與討論;
六, 通常情況下, 會設定六個月的意見征求期, 意見征求其結束后, 各方評論意見統一移交至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進行討論研究;
七, 由籌劃指導委員會提供一份會計準則修改稿并上交至理事會;
八, 準則正式簽發必須獲得四分之三及以上的支持, 之后會被翻譯和發表。
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歷以下程序:一, 征求社會上的建議和意見, 以提高會計準則制定透明度;
二, 由財政部會計司草擬會計準則;
三, 草擬階段, 會計準則分為討論稿、意見征求稿、草案以及送審稿;
四, 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歷立項、起草、公開征求意見以及發布四個階段;
五, 如需對已經發布實施的會計準則進行修訂, 且修訂程度重大, 具體修訂程序與如上程序相同;六, 會計準則生效時間與財政部發布時間相同。
(三) 公允價值運用差異
就會計政策選擇而言, 國際會計準則更加側重于公允價值計量, 而我國會計準則則選用了排斥的方法對待公允價值計價。從計量屬性分析, 公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財務會計的發展方向, 其運用程度及范圍, 體現了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化程度。
三、結束語
本文從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制定程序以及公允價值的運用三方面, 分析探討了國內及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邱曉弢.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研究[J].北方經貿, 2014 (11)
[2]朱娜.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差異分析[J].統計與管理, 2014 (02)
[3]張寧寧.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的差異分析[J].會計之友, 2012 (16)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篇4
在當前的世界經濟體制之下,國際會計準則已經逐漸被各個國家所采納,逐步得到了統一,會計準則成為實現會計規范的最優方式,在世界范圍內商業體系中,會計準則是共同使用的言語,也是共同的經濟行為準則。在06年,新的會計準則由我國的財務部門正是頒布出來,而這也代表著我國的會計準則從本質上來說,已經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統一。
一、國內新會計準則的突破點
國內新的會計準則的構成分為三個部分:基本準則、詳細細則、使用指導。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制的頒發,提供了許多有效的會計信息新理念,促使社會民眾和投資人更為科學有效的做出經濟抉擇,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制,而且,也給國際財務報告的相關完善革新工作提供了支持。新的會計準則有以下幾點重大突破:(1)公允價值得到關注;(2)兼并報表基本理論革新;(3)企業兼并會計處理辦法革新;(4)金融工具準則革新;(5)資產減值預計計提革新;(6)存貨管理辦法革新;(7)“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加彰顯出其地位的重要性、比較性、聯系性;(8)債務重組辦法革新。要構建市場經濟、承擔負責任大國、要提升效率減少成本、要真正融入到國際標準發展進程中,就必須要確保國內準則和國際準則趨于統一。第一,在構建國際準則時,要積極參與進去,努力提升影響力度;其次,利用原則導向準則的水平要提升,要嚴厲查處嚴重的利益操作行為,要有效規避利用國際準則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最后,作為從業人士,需要強化對金融工具等繁雜經濟業務準則體制的學習力度,這是因為,相比國內的有關準則來說,國際準則要更加的繁雜,必須要不斷地學習。中國的會計標準體制與國際準則趨于統一是發展的必然,也是與我國國情相吻合的。我國應當從本國具體情況出發,增強與世界諸國的及時交流,推進國內會計準則的國際標準進程。
二、我國內部管控建設的施行
國內內部管控建設在11年正式開始施行,在先前的5年中,國內的薩班斯法案正式施行,促使可會計管控轉化為全面風險的管控。在06年,財政部門作為領導者,同時結合相關的部委,建立了內部管控標準委員會。在08年,以財政部門為首的五個部委頒發了《企業內部管控基礎規范》,在10年,《企業內部管控配套指導》正式頒布,而這些規范體制的頒布,代表著國內企業的內部管控規范體制正式建立。美國的科索委員會在世界范圍內的內部管控標準制定中都是深具影響力的,該委員會就明確指出:中國的企業內部管控規范體制與國際通行的COSO內部管控理論是保持了高度統一的。國內的企業內部管控規范體制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較高的評價。作為財政部門,深入研究了世界范圍內有關公司管控和治理的成功經驗和理論。在還未起草內部管控基礎規范體制之時,拉瑞·瑞騰博格博士作為COSO的主席,應邀來到中國,與會計司深入研討了有關會計的相關理論,提出了許多決策性的有效建議。在07年,會計司同志遠赴美國進行考察,又與拉瑞·瑞騰博格博士一起來到國際會計總部,再一次深入研討了會計基礎規范體制的相關問題。內部管控體制涵蓋了基礎規范和相關的指引,中國特色十分明顯:第一,國內的內部管控體制不但是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做出管控,同時,還對企業的資產安全、合法運營、財務報告等等有關信息做出嚴格管控,促使運營效率和成果的提升,確保企業的良性健康運營。第二,不但是包含了基礎規范中的五個要素、五個原則、五個目標,而且,還有一項審計和評估指導,以及十八項應用指導,讓規范更為簡單明了,也讓企業更加便捷的進行操作;第三,它是由國務院五部委共同發布施行的,這就促使了其更加具備約束性、法制性和權威性。
三、國際會計準則是我國會計進行核算的標準
在制定國際會計準則時,必須要有相應的會計模式來做指引,這個會計模式是不具備會計準則的效力的,不包含在準則內容之中。但是,國內的會計準則是由一項基礎準則和三十八項詳細細則組成的,而其中的一項基礎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模式是一致的,很顯然,在這點上,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不同。會計的基礎功用和基本工作就是核算。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國際會計管理是其進行會計政策選取和變化的前提和標準,必須要規范合理的分配相應的資金費用。從理論上來說,國內企業在對生產成本做出計量時,所使用的方法是制造成本的方法,并沒有對資金費用的平攤做出考慮。但是,完全成本是出口產品實證價格的`前提和基本,在平攤有關資金費用時,對于不同的產品,平攤費用要有一定的依據,以及來確保產品的定價是正常價值。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反傾銷的財務會計報告中,必須要嚴格執行會計標準,但是,比方說在借款資金資本化方面,國內的會計并沒有嚴格的按照會計標準來執行。國際會計準則明確指出,企業若不能提供合理有效的證明,在進行計量過程中,就必須要運用公允價值進行。但是國內的資本市場并不夠發達和完善,所以,只有首先證明可以利用公允價值計量后,才會采取這種計量方式。在新的準則中指出,當確立了資產的減值損失之后,在今后的期間是不可以回轉的。這主要是針對以往國內企業運用資產減值來對利益作出調節的行為。而這也是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最為本質性的差別。從對政府支持層面來看,國際會計準則采取的是全面收益的方式來對政府進行支持,規定在損失和收益中計入支持資金。國內新的會計準則明確說明,對支持規定會計依照權益進行處理,無特別說明的計入到損失和收益中。但是,國內的企業數量龐大,擁有不同的規模和所有制結構,所以,必須要充分考慮國內的情況,制定符合國內企業發展的有關會計準則。
四、已經修訂或新頒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在11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布了四項新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新頒布的四項準則分別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十二號——在其余主體中有關權益的披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十號——財務報表的合并》、《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十三號——公允價值的運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十一號——共同運營的規劃》,以上這些準則都是在13年正式施行。而且,還頒布了四項修訂之后的國際會計準則。四項修訂之后的國際會計準則分別為:《國際會計準則第二十七號 ——獨立的財務報表》《國際會計準則第一號——財務報表的列報》、《國際會計準則第二十八號——聯合運營及合營中的投資》、《國際會計準則第十九號——雇員的福利機制》。10年底,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九號——金融工具劃分與計量》,這也是金融工具準則項目的初始階段。本準則計劃是在13年初正是開始施行,但是,其它相關的金融工具準則項目的有關部分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所以,對其正式施行的時間進行了延遲,延遲到15年。
五、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標準后的影響
通常來說,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是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準則的兩個目標準則。為了確保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準則,各個國家或者地區可以直接利用國際會計準則,或者是以國際會計準則為基礎和前提,來制定自己的會計準則。因為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準則之后,會讓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會計準則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當會計準則發生變化后,會通過會計信息或者會計報告對各個利益集團的抉擇方案、社會資源配置、利益分配等產生影響,所以,當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準則之后,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影響。而這種經濟影響指的就是:會計準則發生變化后,會通過會計信息或者會計報告對各個利益集團的抉擇方案、社會資源配置、利益分配等產生影響。
六、關于促進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早日實現趨同的相關建議
1.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對這一趨勢必須做到深刻的認識。全球會計準則以IASB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代表,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應用將實現統一已經成為事實。中國在會計準則制定時一方面要與我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但中國要想提升改革開放的速度,就要對國際資本市場的資金進一步實現充分利用,不管是直接到海外上市還是大力吸引外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都要嚴格遵守,降低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之間存在的差異,對自身的 “特色”不能可以刻意突出。
2.對各國現階段一致采納的會計準則中國應當考慮采用,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行的行為慢慢取消。中國應在準備至海外籌集資金的企業、上市公司、國內一切外商投資企業、規模相對較大的涉外企業依據統一的會計準則展開會計核算,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行的做法逐步取消;對于國內非公司制企業或規模不大的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可以實行“中小企業會計制度”,將此種方法作為一種過渡,在時機確定成熟的時候,再對會計制度取消。對這規范這些企業的會計行為可以通過稅法或別的相關法律;在存在對外籌集資金需要的情況下,可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引導,積極鼓勵企業能夠會計準則的要求自覺遵守。
3.對中國現階段把基本準則看作是概念框架的做法進行改變,對會計理論加強研究,加快速度對中國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制定,確保中國會計準的制定能夠前后一貫、內在一致,與國際慣例更加符合。
4.中國需要對各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的動態、國際會計與財務報告準則的發展形勢密切關注,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出臺與國際準則趨同的相關計劃,對與國際準則存在差異的原因認真分析,就如何使差異減少探討相關措施。
5.應不斷努力創造條件,最終可以參與國際會計規則的制定,具備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權,進而使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能夠對中國以及別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尊重兼顧。要想使中國的利益得到更好地維護,需要努力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中國的影響,對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應當大力推動。
6.會計人員的素質需要提升。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標準的形勢,要求國內會計人員具備更高的職業素養、更精的工作技能、更完善的知識結構。從當前國內的形勢來看,會計人員中還十分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會計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也并不統一,同時,會計規范體制和相應的標準變化十分快速,這就導致相關人員不能很好地對這些理論知識做出有效的吸取,也就很難深入了解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所以,國內有關部門需要構建健全的培訓體制,促使他們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要最大限度的提升相關人員的執業水平和國際標準水準,促使他們更快地達到國際標準水準。在國內,注冊會計師多達13.5萬,但是,ACCA在國內培訓的能掌握國際財務報準則的會計師只有兩千人,很顯然十分缺乏。在我國的中長期人才發展戰略目標中,人才培養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地位,作為會計教育,也在逐步強化培訓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力度。在“十二五”期間,對于會計改革和發展做出了明確的指示:會計行業的人才規劃要全面貫徹落實,促使會計人員素質的全面提升。該規劃給國內未來的會計人才建設和培養提供了指引方向。
國內在制度體系的內容上基本上以及趨于國際標準會計準則,但當前國內還具有許多的因素在制約著會計準則趨于國際標準的進程。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促使會計準則在本質上與國際準則相統一?偠灾,趨同與等同并不一樣,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理論界與實務界應當持續不斷地展開深入地研究,加強中國的會計準則的構建,使其能夠與國際趨同化以及中國國情均相符合。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相關文章:
論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08-11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迫切性11-10
淺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選擇11-10
淺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演化博弈討論分析11-10
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幾點的論文07-28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演化博弈分析08-30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主要差異10-23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趨的問題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