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文化消費:現狀特征及計量分析
農村文化消費:現狀特征及計量分析【 正 文 】
(中共中心政策研究室農業部 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
“滿足了溫飽”的農民們在干些什么呢?是否依舊延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古老的生活方式?農村文化現狀特征是什么,影響農村文化消費的因素是什么?
為此,中共中心宣傳部和農業部合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此次調查的范圍是全國31
8個農村固定觀察點, 調查對象為村。
一、農村文化消費的特征
1.農戶文化消費沖動不強烈。人們的收進水平是制約文化消費的重要因素。收進
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對各種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力的大小。而人們的需求又是具有
明顯的層次性。從需求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人們的需求首先是表現為對滿足生存需
要的生活必須品的需求,在滿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礎上,然后逐層遞進,形成對滿足享
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的各種商品的需求。這種需求發展的層次性要受到收進水平的約束
。在人們收進水平很低的條件下,除了滿足生存需要以外,就不可能再形成對享受需
要和發展需要的大量需求。所以說,在現階段農戶收進比較低的條件下, 我國農戶文
化消費需求的沖動并不強烈。 據統計,1995年農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僅664.53元。
2.城鄉文化消費差異明顯。(1 )城鄉文化消費支出水平差異明顯。據國家統計
局數字顯示,1985—1991年間,城鎮居民每年用于文娛用品的支出逐年略有增加,平
均在60元左右, 占生活費支出的比重約為6%,而農村居民各年文娛用品僅為10元左
右,約占生活費支出的2 %,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是農村居民的5倍以上。
1992年以來,這種差距懸殊的情況逐步改善。1992年城市人均文娛用品支出為90
.18元,農村為43.77元,城鄉比例為2.06;1993年城市人均文娛用品支出為89.10元,
農村為58.38元,城鄉比例為1.53;1994年城市人均文娛用品支出為109.21元,農村為
75.11元,城鄉比例為1. 45。隨著農民經濟收進的進步這種差距會進一步縮小。
(2)文化消費的結構不同。從商品類文化消費支出情況看, 城市消費書報雜志
的比例為16.03%,文娛消費耐用機電消費品的比例為 61.73%,而農村消費書報雜志
的比例僅為3.72%, 其余的都用來消費耐用機電消費品,城市文化消費的內容比農村
豐富。農村除少量消費書報雜志,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看電視,聽收音機,文化生活極
其單調。由于城市的文化設施較齊全,城市人的思想較開化等原因,城市的文化消費
結構比農村公道。從非商品類文化消費支出情況看,城市居民的學雜費、保育費支出
占盡大比重,比例為82.88%,農村的比例為77.48%,從數字本身看,農村的學雜費
、保育費支出略低于城市,似乎農民的負擔要小于城市居民,實在不然。城市居民的
學雜費支出略高于農村,是由于農村存在大量的潛伏支出。近年來,由于負擔不起沉
重的學雜用度,農村大量的學生***離開了校門。農民的學雜費負擔要比城市沉重。
3.以農耕為經濟基礎。從社區文化產生的經濟基礎來看,農村社區文化主要是建
立在個體農業基礎上的,其經濟活動主要是從事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的生產。
這些社區居民生存的基礎是土地、大海、牧場、林場等自然環境,以家庭為最重要的
社會單位等,這些都使農村社區的人們帶有強烈的社區內休戚與共的意識,并使他們
在社會生產實踐中建立起以農耕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支屬制度、神話傳說
等,并逐漸形成了農村社區文化的特點:以家庭小農業為基本經濟形式,人們和人文
環境相對的自然關系密切,社會組織性低,人口密度較低,社區文化的一體化比較高
,內部分化和階層較少,土地、職業、人口的社會活動也較少。人們通常稱這種社區
文化為“鄉土文化”。
4.以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為紐帶。從社區文化形成的社會結構背景來看,固然農
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最初都是以家庭群體為背景的,但是隨著手產業從家庭組織中脫離
出來開始,農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就在兩種越來越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發展起來,并形成
自己的特色。農村社會結構由于其生產的特點,始終保持著以血緣宗法、家庭群體為
主的結構形式,與這種結構相適應的社區文化,帶有強烈的家庭印跡。其社區關系就
是家庭之間、家族之內、或村內交往為特征的血緣與地緣相結合的關系網絡。這種社
區關系帶有直接性、首屬性和緊密性,其交往內容呈多元性,它涉及的范圍有生產、
生活、家庭關系等一切可能的方面。
5.農村文化主要受鄰近社區的影響。從社區文化發展過程所受的影響看,農村社
區文化較為純樸和單純。它主要受間隔最近的城市社區的影響,但由于歷史上農村社
區生產的自給自足,使其文化帶有相當強的守舊性和單一性。
6.農村文化傳播主要依靠人際交往。從文化傳播來看,任何社區文化都不是靜態
的,它不僅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而且隨著各種文化的相互交流和
傳遞而發生演變。所不同的是城市文化傳播的工具主要是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和交通工
具,文化傳遞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如圖書館、文獻資料博物館的實物性傳遞等。而農
村社區文化的傳播則主要依靠人際交往,文化的代際傳遞也主要是靠面對面的傳授,
因而局限性很大。
二、農村文化的分布態勢
1.農村文化呈梯度分布。將農村固定觀察點劃分為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可
發現農村文化消費情況呈梯度分布。
表1 1995年東、中、西部文化消費比較
東部 中部 西部
年內全村訂購報刊數 213.90 129.62 51.24
全村年內擁有電視機戶數 337.03 285.03 169.05
文化消費支出占生活總支出 7.9 7.4 5.4
的比重(%)
資料來源:中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
從表1可以看出,年內全村訂購報刊數、 全村年內擁有電視機戶數最多的都是東
部,其次是中部,第三是西部。文化消費支出比例同樣也是由東向西遞減。西部與中
部、東部的差距比較明顯,原因主要是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對外交往便利,農民的觀
念新,素質較高。中部經濟發展落后于東部,同外界交流不太廣泛,所以文化消費水
平也落后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很多地區的農民還沒有實現溫飽,又
談何文化消費,所以遠遠落后于東、中部地區。這種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受經濟條件制
約,要想擺脫只有大力發展中部,尤其是大西北的經濟。
2.農村文化呈圈層分布。農村文化受城市文化影響嚴重,越靠近城市文化消費水
平越高,離城市越遠,文化消費水平越低。
表2 遠、近效農村文化消費對比
全村集體 全村年末擁有 高中以上
圖書數目 電視機戶數 文化人數
遠郊 630.24 272.52 67.12
近郊 1767.55 482.78 84.24
資料來源:中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
表2 數據顯示,近郊區農民全村集體圖書數目為1767.55本,大約是遠郊區的3倍
,近郊區擁有電視機戶數大約為遠郊的2倍,從高中以上文化人數上看,近郊也多于遠
郊,近郊書報雜志、電視的消費水平高于遠郊,勞動力素質也高于遠郊。
三、影響農村文化消費主要因素的相關分析和回回分析
經過定性分析得出,由于農村文化服務支出中有70%以上是學雜費支出,所以農
民家庭的人口結構(即6—18 歲人口在家庭成員中所占比例)應該是影響農民文化消
費的重要因素。文化消費支出肯定受收進的約束,因此選進家庭全年純收進指標。另
外,家庭主要勞動力年齡,家庭主要勞動力文化程度也是影響文化消費支出的因素。
選定這四個指標與文化消費支出做相關分析顯示,農戶文化消費與家庭人口結構密切
相關,說明學雜費是農民文化消費的重要內容,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上文所說的農民文
化消費沖動不強烈這一論點。家庭全年純收進與文化消費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這表明
收進是拉動農戶文化消費支出不斷增長的重要因素。
年份 均值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1986 51.93 102.67 6000 1
1993 343.58 659.64 15000 7
1995 664.5 1140.5 1800 15
年份 變異系數 極值比 樣本數
1986 1.98 6000 21259
1993 1.92 2142.8 19459
1995 1.72 1200 11962
資料來源:中國農村固定觀察點
為了進一步探明上述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農戶文化消費支出,本文利用中國農
村固定觀察點農戶資料進行了回回分析,得到了對農戶文化消費支出影響作用依次為
家庭人口結構,家庭全年純收進。對這兩個因素再進行逐步回回,可以看出家庭主要
勞動力文化程度越高,收進越高;而家庭主要勞動力年齡越大,收進越少,勞動力文
化程度越低。這點是可以理解的,農民的文化素質逐漸增強,假如家庭主要勞動力的
年齡偏大則接受的教育越少,收進也就越少。
四、農村文化消費支出的時空差異
下表的均值和標準差是全國27個省市區農村固定觀察點文化消費支出簡單算術平
均數,11962 個樣本農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11962個樣本農戶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標準差與均值之比反映了全國各地農戶文化消費支出的離散程度
;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可反映農戶文化消費支出的懸殊程度。這兩個值愈大農戶文化
消費支出分布愈分散,農戶文化消費支出的差距愈懸殊。由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1986
—1995年間,各地農村文化消費支出水平相差很大,變異系數均在1.70以上,但有縮
小的趨勢。各地農村文化消費支出的差距非常懸殊,最高水平與最低水平相差竟然突
破千倍。令人可喜的是差距也呈逐年縮小的趨勢,隨著我國各地農民收進水平差距縮
小,文化消費水平的差距必然隨之縮小。
五、農村文化發展中存在的題目
1.農村公共消費落后。這主要表現在社會公共文化消費投資較少,各類文化設施
普遍不能滿足農戶需要。1991年我國科研文教衛生和社會福利部分的投資金額為175.
35億元,僅占基建總投資的8.28%,投向農村文教部分的是少之又少。截止1992年底
,我國還有24%的縣沒有普及小學教育。以圖書館事業為例,據統計全國目前尚有26
個縣沒有公共圖書館,占全國2184個縣的12.3%,全國縣以上圖書館躲書總數為2.8
億冊,人均只0.25冊。
2.反文化現象突出。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逐步由溫飽向小康邁進。
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改善,文化生活的質量也就日益為人們所關注。一些農村的農民
自發組成演出隊,從生活出發編演一些老少咸宜的小節目,深受歡迎;還有富裕些的
地方請來專業演員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農村文化中存在
的消極現象同樣不容忽視,F在“搓麻風”、“迷信風”席卷農村各個角落。有為數
不少的村里最好的建筑當數寺廟。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的遼寧省朝陽縣單家店
鄉梁家店村的調查,農村出現的“五多”現象值得憂慮。一是賭博的人增多;二是搞
封建迷信的人增多;三是信仰宗教的增多;四是尋釁***,擾亂治安的人增多;五是
中學生輟學的多。上述現象雖發生在個別村,但帶有普遍性,如不采取相應對策加以
制止、糾正和引導,必將對農村社會的穩定構成威脅,同時對農村社會發展,經濟繁
榮和精神文明建設也相當不利。
3.農村文化消費結構比較單一。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的農戶對文化的需求
是不同的,但由于文化供給比較單一,農民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目前,看電視已經
成為廣大農民的唯一消遣,而電視節目的針對性又差,難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
需求。今后應提倡城市的一些專業演出隊編演些反映農民生活的節目下鄉服務,組織
一些電影放映隊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觀賞性的好電影。另一方面也提
倡農民自編自演,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4.農村女性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資料顯示,1995年勞動力
中文盲半文盲比率仍居高不下,為14.7%。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農民追求短期的經濟利
益,迫其子女及早輟學做小買賣。另一方面農民負擔過重也是主要原因,小學文化比
率為42.34%,與1978 年比沒有太大變動,初中文化比率為35.65%,高中為9.05%,
較1978 年略有增長。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十幾年來,仍有14.7%的農民目不識丁。農村
文化素質不高在女性人口中表現尤為突出,農村女性文盲率高達28. 09%,較市鎮女
性文盲率高1倍。農村第一、二、 三產業在業人口所占比重分別為91.79%、3.93%、
4.28%,其二、三產業所占比重極小。 要發展二、三產業,急需大量的勞動力;而第
一產業中,固然有較多的剩余勞動力,但因其文化素質差,適應不了二、三產業發展
的需求,難以向二、三產業轉移;由于農村仍未改變以農業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致
使農村經濟效益不高。1990年產業勞動者人均產值為15634元, 而每一農業勞動者人
均產值卻只有1857元。
5.村、社區沒有充分履行文化供給功能。改革之后,農村的社會活動中心向家庭
轉移,部分地區村級組織形同虛設,無法真正履行文化供給的職能。這表現在文化基
礎設施落后,很多原有設施挪作他用。據調查十幾年間農村閱報欄數目,運動場數沒
有明顯增加,而文化活動室卻有所減少。
六、結論和政策建議
1、農戶文化消費具有的特征:農戶文化消費的沖動不強烈, 城鄉文化消費差異
明顯,農村文化消費主要受鄰近社區影響等等。特別是農戶文化消費具有滯后和超前
并存的特征。農戶文化消費滯后指的是農戶文化消費增長速度滯后于物質消費(或收
進)增長速度;農戶文化消費超前指農戶文化消費水平超越經濟發展階段,其增長速
度超過了物質消費的增長速度和收進的增長速度。農村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由于
大眾傳播媒介的逐步普及,農民向沿海及發達地區活動。發達地區的生活方式對農戶
形成強大的示范效應,農戶文化消費的需求被調動起來,不滿足于現存狀況,由此導
致文化超前的現象。正確熟悉農戶文化消費的特征,把握農村文化變遷的方向,制定
正確的農戶文化消費戰略,對于農村文化健康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
意義。
2、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戶文化消費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中國農村正處在
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城市化、教育、大眾傳媒等使傳統人面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
享樂標準以及新的滿足機會,把需求推向一個新的水平,但過渡性就會滿足這些新需
求的能力,比這些需求本身的增長往往要慢得多,于是,需求與遠景間,需求形成和
需求的滿足間出現了差距,這種差距輕易引起挫折和不滿。這應引起有關部分的留意
。
3、農村文化消費支出主要受農戶家庭人口結構、 農戶家庭全年純收進的影響,
因此,應根據農戶的收進水平安排農戶的文化消費,保持二者的差距在適度的范圍內
,以保證農村文化消費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楊敏 張太英)*
【農村文化消費:現狀特征及計量分析】相關文章:
農村消費品市場的特征與營銷模式分析03-24
對我國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與分析03-18
居民體育消費的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03-22
基于二維碼大數據的消費特征分析03-18
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11-17
關于跨文化語言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03-18
公司治理現狀分析12-08
有關資產確認、計量的案例分析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