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教學下的臨床醫學課堂改革思考
臨床專業課的課堂教學注重醫學基礎知識的傳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和教學的不同階段,選擇教學 方法,合理組織靈活運用.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探討生態教學觀的產生及基本觀點。從教育生態學角度出發,分析英語專業(醫學方向)臨床醫學課堂生態失衡的現狀,從5個方面提出實施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開放、互動的生態課堂環境。
關鍵詞:生態教學觀;臨床醫學;教學模式;教學環境
一、生態教學觀
生態學是由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于1866年提出的。由希臘詞根“Oikos”(住所或棲息地)和“Logos”(研究和討論)結合而成“Oekologie”,意思是研究生物棲息環境的科學。此后,各個學科都圍繞生態學從不同角度展開研究,拓展了生態學的研究領域。生態教學觀是生態學和教育學的交叉應用,指用生態學的視野、原則和方法來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以期達到教和學二元的對立和統一[1]。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調動各種教學資源的有序互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我們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形成生機勃勃的生態課堂。生態課堂以生態教學觀為指導,將教師與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學習評價與課堂環境視為一個教學生態系統,各因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生態課堂具有系統整體性、穩定平衡性、動態開放性、協同變化性、系統共生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六大特征[2]。生態課堂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種有利于學生智力開發、潛能發展、高效學習的課堂形式。
二、臨床醫學教學生態失衡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醫學院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醫學方向),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熟練的英語語言應用技能,且具有醫學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能夠在醫療衛生和其他相關領域從事對外交流、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3]。臨床醫學是英語專業(醫學方向)的一門必修課程和核心課程,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臨床常見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癥狀和體征、診斷及治療等基本知識,掌握并能熟練表達臨床常用的醫學英語詞匯及句式,同時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臨床醫學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應試為導向。課堂以教師的知識輸出為主,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不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參與機會。
(2)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欠佳。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動機決定了其行為,部分學生對于臨床醫學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覺得自己是英語專業的學生,而且醫學知識晦澀難懂,因此不愿意學習該門課程。
(3)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多年來,在應試教育下,大部分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4)課程設置時間短、開設時間晚。臨床醫學概論開設在大三下學期或者大四上學期,每周5學時。臨床醫學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多門學科,每周5學時的課程顯然不夠。同時,大四上學期很多學生選擇考研,而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考試并不包括醫學知識,因此很多學生忽略了該課程的學習。
(5)學生實踐機會少,不能學以致用。英語專業(醫學方向)的學生沒有去醫院實習和見習的機會,單純靠課堂上對書本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
(6)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后對教育效果的判斷,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學生關注的只是最終的考試分數,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與途徑
3.1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建立生態師生關系
傳統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重視知識的輸出,忽略了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而在生態課堂中,教師要做好角色轉變,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創設情境以及情感上的交流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進度安排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質疑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僅準備所講知識點,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知識點準備不同的引導方式,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筆者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采取以下3種不同的引導方式,效果甚佳。
(1)圖片引導。以直觀的視覺效果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概念。例如:Osteoporosis(骨質疏松),首先在幻燈片上放一張健康骨骼的圖片,然后在該圖片旁邊放一張骨質疏松患者的骨骼圖片,通過兩張圖片的直觀對比,讓學生自己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推斷出發病原因及機制。
(2)視頻引導。突破視覺的限制,聲情并茂、圖文相搭、立體展示,有助于學生對機制的理解和對方法的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尿液形成的過程,學生很難憑空想像出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球在有效濾過壓的作用下形成原尿,經各級腎小管和毛細血管網濾過和重吸收,最終形成尿液的過程。因此,課前先給學生播放一段尿液形成的三維動畫視頻,形象立體地把這個過程展現給學生,然后輔以視頻為學生講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語言描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境引導。通過分析一個大家熟悉的人物或病例來引入某疾病的特點(癥狀、體征、發病機制等),讓學生由已知推未知,對所學疾病印象深刻。例如:Tuberculosis(肺結核),課上首先引入學生都很熟悉的文學人物:《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讓大家討論她的特點:多愁善感、郁郁寡歡、不思茶飯、性格善妒、消瘦、面色蒼白、經?人、咯血,這些都是肺結核患者的常見癥狀和體征。
3.2創造生態課堂環境,開展體驗式教學
生態系統理論的觀點認為,任何一個系統都是開放的,在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及互動中,生態系統才能不斷發展[4]。生態課堂強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環境中的和諧互動關系,因此采取workshop形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分組教學的特點是:以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在workshop中通過實踐掌握新的知識和技巧,培養其自我思辨能力,同時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教師的“導”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以消化系統常見疾。篻astriculcer(胃潰瘍)為例,教師在回顧完胃和小腸的正常生理解剖后講解胃潰瘍的病因、病理及發病機制,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胃潰瘍會導致什么癥狀,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出現該癥狀的原因,每組指定一位學生整理大家討論的結果。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闡述本組的觀點,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由教師點評,給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在有限的時間里,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把基礎和臨床結合到一起,做到學以致用。
3.3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氣氛,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臨床醫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診斷臨床常見疾病。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強調知識的輸出,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機械地記憶,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課堂失去興趣,與教師毫無互動,這樣的課堂沒有生機,違背了生態原則。因此,將學生的學習置于開放的生態系統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所提供的便利條件,創設出輕松、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5]。多媒體教學法適用于講解復雜的生理機制和臨床操作,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從而彌補醫學英語專業學生解剖課程和醫院實習的缺失。同時,可以在課上或課間插播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美劇片段,例如:EmergencyRoom(急診室的故事)、Grey’sAnatomy(實習醫生格蕾)、HouseM.D(豪斯醫生)等,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醫學的學習興趣,而且劇中的對白包括大量的臨床常用語,可以豐富學生的醫學詞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3.4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建立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
應充分利用豐富便捷的網絡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建立激勵及評價機制,及時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給出評價和意見,并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指導和支持的作用。將課內外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為學生提供成長的自由空間。我校采用的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BB平臺)是一個支持百萬級用戶的教學平臺,它不僅能夠為師生提供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而且能夠協助教師實現教學內容數字化、課程智能化管理以及教學資源共享等功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符合學生需求的生態教學環境[6]。利用BB平臺,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及時對學生的作業做出反饋并開展病例討論。同時,教師還可以上傳與課堂講授內容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以及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可推薦一些國外專業的醫學網站。
3.5建立科學的教學評估系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客觀評估。形成性評估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估,既評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評估他們的平時表現、學習策略和學習態度等內容[7]。形成性評估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3個方面。例如,在分組病例討論中,不僅僅教師有權力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估,學生也可以對自己、他人及整個團隊進行評定。合理的形成性評估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責任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研究英語專業(醫學方向)臨床醫學課堂中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并采用不同的策略構建生態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課堂環境,從而使學生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阮利東.生態教學觀視閾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困難者心理調適策略[J].大家,2011(18):165.
[2]劉麗平.生態教學觀下的高師英語教學論課程改革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2(6):131-133.
[3]周密.1+1>2醫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2011(11):24-25.
[4]鐘敏.構建生態外語課堂,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J].高教論壇,2010(6):80-83.
[5]李建華,李微,孫士波.淺談多樣化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軟科學,2012(10):890-891.
[6]李聞歆.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下“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66-69.
[7]陳戰.淺議形成性評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2):49-50.
【生態教學下的臨床醫學課堂改革思考】相關文章:
微課與翻轉課堂運用于臨床醫學教學思考11-19
醫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05-11
關于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03-17
對高校攝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03-19
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03-11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的思考11-24
關于“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03-18
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的論文12-07
對市場營銷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