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生本課堂研究論文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在靈活的課堂上自主參與、自主設計、自主選擇各種類型的學習活動和教學活動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生本課堂的構建,同時還要重視生成性資源的開發,比如學生的意見、觀點、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注意力、積極性等,將這些生成性資源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設置開放性的教學目標,促進資源的生成
教學目標對教學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序進行。教學是一個具有動態特點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無法預設的情況,生成性是其重要的屬性。預設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又是預設的發展和超越。為了促進資源的生成,歷史老師要設置好開放性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老師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將可以促進學生歷史素養提高的`教學目標逐漸滲透進去,以此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歷史老師還要設置具有彈性的教學目標,既要保證教學目標能夠有效落實因材施教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還要保證教學目標具有統一性[1]。在進行教學內容的預設時,歷史老師也要全面考慮到學生可能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反應,然后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春秋文化”這節內容的時候,筆者為了讓學生對孔子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知,在課前就預設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史記》中所記載的“孔子長九尺六寸”這句話,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按照今天的單位折算,孔子長九尺六寸,也就是三米多,這有可能嗎?”考慮到有些學生可能不了解孔子所在時期的長度單位,筆者又預設了另外一個教學內容:利用相關的換算制度,根據《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這個知識點,對諸葛亮的身高進行折算。這樣,原本只是加強學生對孔子的感性認識就轉變為對歷史人物的感性認識。既促進資源的生成,又有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二、創建開放性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本課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課改倡導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歷史老師要創建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扮演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鼓勵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歷史課堂充滿無限的活力,老師和學生可能掌握的史料不同,對史實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老師要抱著“求同存異”的思想,不能將自己的感悟和觀點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2]。正確的做法是創造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活動中的價值和作用。只有開放性的師生關系才能將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研究興趣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勇敢表現“自我”。在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中,學生之間的不同觀點會發生碰撞,從而產生火花,而這些火花往往就是通往生成性資源的重要途徑[3]。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增強資源的開發力度
歷史老師要想在教學課堂中開發出更多的生成性資源,必須要構建一個活力課堂,而活力課堂的構建離不開靈活的教學方式。高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翔實的史料,老師可以利用這些史料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促進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互動,這樣既能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又能引導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從而生成新的課堂;盍φn堂的構建,除了使用問題教學法,還可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辯論和討論的過程中放飛思維,升華情感,從而生成有效的歷史課堂。例如,在《羅馬人的法律》這節內容的教學中,歷史老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場辯論賽,辯題可以設置為“羅馬人的法律是否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體現出來”。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派,通過史料查閱、互相反駁和質疑,不斷形成新的亮點,其中的每一個亮點都是新的生成性資源,這對歷史老師接下來的教學預設提供了諸多具有一定價值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生成性資源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為課堂教學帶來很多的意外收獲。高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生成性資源的開發,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沈建軍.小議高中歷史生本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J].基礎教育研究,2012(12):30-31.
。2]韓雪艷.如何引領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9):106-108.
。3]季曉華.高師學生教學技能培養中課堂生成性資源問題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22):22-23.
【高中歷史生本課堂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