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師院校美術理論課教學初探論文
論文摘要:眾所周知,美術理論課是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但美術教學中傳統的重“技”輕“文”的傾向和現狀,嚴重影響著美術理論課程教學和成效。因此,筆者嘗試對這一問題進行粗淺探討。
論文關鍵詞:高師院校,美術專業,理論課程,探討
在高校美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美術理論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從其內涵來說,是指對美術之理的思考與論述,如美術史、美術基礎理論和美術批評,它是研究美術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技術和方法以及美術理論自身,是對美術學科規律的見解和探討。從課程門類上說,這一課程通常包括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概論、藝術美學等。
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主要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美術專業教師,因此,需要該專業學生具備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但是傳統的高師院校美術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技”輕“文”,重“術”輕“美”的傾向,美術理論課程嚴重被“邊緣”化,在課時比例、課程安排等方面顯得不盡合理。這與現今的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相距甚遠,很難滿足目前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需求。而且,美術教學中存在的技能教學和理論教學非平衡、協調發展,也影響著學生的專業素養的發展和提高,不利于他們的長遠發展。所以,不論從學生專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來說,都必須正確處理美術理論教學和技法教學的關系,以便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奠定以后專業教學和專業發展的基礎。
從課程內容體系上看,美術理論課程涵蓋面廣,內容豐富,包括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美術概論、中國畫論、現代美術史、美術批評等。由于高師院校美術專業教學的教育性和基礎性特點,與美術專業院校的不同。這就要求其課程的設置和安排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師范性特點,從高師美術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出發,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更加合理、明確地開設美術理論課程。比如:可把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概論、藝術美學等為主修課程。在課程安排上由淺而深、循序漸進,按不同學期依次開設,如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概論—藝術美學等。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的美術流派、畫家和作品等的了解和掌握去分析美術的內容及其特殊性個性,去研究美術的現象、原理、規律,從而培養正確的藝術觀,提高其美術理論素質。此外,由于目前的高校擴招,普通高師美術專業學生的美術理論基礎普遍起點都較低,而且參差不齊。所以,還需要考慮到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從總體上說,應關注教材的起點、廣度,深度等方面,應突出師范性和實用性原則。比如:教材內容的綱目、章節條理清晰、內容簡潔,而且配有大量附圖、參考資料和思考練習題。在內容上,應注意突出重點、難點,對部分內容有交插重復的,只要簡要概述即可,非重點內容還可以安排學生自學等,做到精煉、精簡。在教學方法上,要深入淺出,有緊有弛,留有一定的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思考。筆者在教學中國美術史課程時,把重點放在繪畫、雕塑和書法以及各藝術時期的主要美術成就上,而淡化建筑和工藝美術方面的內容,僅僅選取明清建筑、家具和陶瓷內容來講解,因為它與我們現實很相關。同時,注意國內外美術研究的新動向,引入最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把最具時代性、前沿性的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
從現實上看,美術理論課教學普遍是大班課,一個班或幾個班集中在大教室、多媒體教室。教學方式多半是教師講授,強調的多是教材的內容。由于教師要忙于完成教學內容,往往忽略學生藝術思維和感受力的培養,忽略學生“學”的感受,學生只能一味地接受而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分析,結果造成學生對美術理論不感興趣,甚至是厭惡。由此,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生動的、具體的、直接可感的視覺形象來幫助學生感悟和理解。比如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適當融入一些實踐環節,實踐環節可以是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博物館、各類美術文化遺跡,也可以是觀摩美術展覽和美術創作活動。這樣在實踐中進行理論教學就能使學生更充分感受和理解古今美術造型形態特點,了解美術與生活、生產關系,了解美術審美的本質等諸多內容。而且,這種知識—實踐—學術的美術理論教學模式延伸了課堂理論教學,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社會活動、科學實驗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有機會用自己的視角、眼光去觀察、判斷、思考、體會和總結,去發現、解決新的問題和問題。
我國歷史悠久,美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各地的美術除具有傳統的傳承而存在著共同的特性外,還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影響而又呈現出不同的區域和地方特色。就我們江西而言,景德鎮陶瓷藝術,以它那“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而聞名于世。撫州、萍鄉、上饒、宜春、贛州等地的儺面雕刻藝術;婺源龍燈包括花燈、龍燈、馬燈、獅子燈、塔燈、船燈、桂花燈等等,瑞昌的民間剪紙,井岡山和贛南的“蘇區美術”;還有一些具有民間特色的陶泥藝術、根雕、石刻、編織、刺繡藝術等許多身邊存在的資源,所有這些美術資源,從美術特征看,除了自身獨具的藝術特點外,同時又具有文化的傳承的延續性。它們既是寶貴的美術文化遺產,又是十分難得而又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對于這一點,我們很多美術教師并不否認,但在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綱目、章節和內容的要求,忽視當地的美術資源、文化。從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的角度來說,在相關課程教學中,如不關注、重視地方的美術資源、不挖掘地方美術遺產,可以說是對地方文化資源的浪費和褻瀆。而且,新試行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明確提出:地域素材美術資源的開發可以彌補單一的國家美術課程的不足。所以,作為研究和闡述美術發展、美術特征、美術現象、藝術本質的美術理論課程都應該納入地方美術教育資源,去發揮地方藝術資源的優勢,如到美術館、圖書館、公共博物館及私人博物館、當地文物資源、藝術家工作室、藝術作坊和有關工廠、車間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貼近生活和社會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滿足本地區學生學習美術的需求,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多樣性的美術知識,增強實踐能力,
總之,正如著名美術批評家、教育家陳傳席先生所說:“只有技能的學習,沒有理論學科的學習,不能叫美術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而技能則不能!彼裕淖兠佬g理論課不被重視的狀況,加強教學改革,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等,使高師美術理論課程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基礎教育美術師資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張小鷺:當代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法,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8)
2 郭禎祥:《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臺北,
【高師院校美術理論課教學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高師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論文11-30
地方高師院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論文12-04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方法研究論文11-15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整合教學模式初探的論文12-11
淺論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03-19
論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03-19
淺析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12-12
高職院校營銷調研實訓教學初探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