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一般情況下,教學論文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這是由于教學及研究的課題不同,研究過程和方法的不同,邏輯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種教學論文的寫作形式也不盡相同。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
1多媒體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多媒體教學概念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多媒體構建立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將靜態教學轉變為動態教學,給學生視覺、聽覺上不同的課堂享受。
多媒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特點對教學體系進行合理編制,依托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結構進行改善,依托多媒體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從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與教師積極交流,與教師共同進行課堂內容的教與學,完成教學結構的全面調整,達到教學體系的優化,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生動、形象的知識體系,將小學美術學習變成簡單、有趣的事,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改善和學習熱情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教學畫面轉變為動態的教學體系,通過動態圖畫、視頻等直觀、清晰地為學生展現了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讓學生與美術能夠近距離接觸,從本質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美術欣賞水平。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資料對小學美術內容進行展現,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實現教學內容拓展,開闊學生視野。在該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多媒體資料充分了解美術,對美術的奧秘進行挖掘,從而全面改善自身的審美水平,提升審美觀念培養效果。尤其是在不同流派畫作對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在不同流派的對比過程中充分了解不同美術流派知識,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認知,改善學生審美水平。
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美術認識。傳統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性教學,只是單純進行課本知識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影響了小學美術的發展。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從多媒體資源出發,對小學美術教學體系進行豐富,信息量非常龐大,可以讓學生在美術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擴大學生知識容量,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知識學習氛圍和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知識認知,這對小學美術教學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2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體系的構建
定位教學地位,優化多媒體教學關系傳統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為核心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各項知識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時期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體系,在學生需求上合理設置多媒體教學內容,確保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教師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把握,通過多媒體技術全面展現多媒體內容,對多媒體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從而形成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小學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環境。該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及時依照學生學習狀況對多媒體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合理篩選材料,改善多媒體教學氛圍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多媒體材料進行合理篩選,依照小學美術教學需求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運用,將網絡資源與小學美術教學融合在一起,全面拓展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筆者在“建筑藝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就在課本圖片欣賞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在網絡上搜集多樣圖片資源,通過多媒體對上述圖片進行展現,讓學生對上述建筑內容進行分析。這種課堂資源的拓展讓學生加深了對建筑藝術的印象,從不同方面提升了學生對建筑藝術的認知,對學生小學美術學習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態環境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通過多媒體對小學美術資料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該對比過程中了解美術作品之間的差異,提升學生對小學美術的認知。
豐富教學設備,提升多媒體教學效益在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多媒體設備進行完善,要適當拓展投影儀和攝影器材,對多媒體教學體系進行豐富,從而全面提升多媒體教學質量,改善多媒體教學效益。教師要善于利用投影儀進行示范,通過投影儀對小學美術中的剪切畫、圖片等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快速、清晰地看到示例樣本,大大降低課堂中因為示例樣本觀賞導致的時間浪費。教師要善于利用攝影設備,通過攝影設備對學生課堂學習及美術教學中的畫面進行展現,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能夠在立體的空間中感受小學美術教學的美妙,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益,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筆者在對基礎色彩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通過投影儀對“紅、黃、藍”色光三元素進行展現,讓學生通過投影儀觀察上述三原色組合后的色彩效果,通過觀察效果直接進行記憶,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色光三原色組合后各種色彩的認知,提升了學生對色光三原色的學習效益。
完善教學設計,改善多媒體教學質量在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設計結構進行合理把握,要依照教學要求對教學層次進行完善,為小學美術教學創建良好基礎。教師要在多媒體教學中適當融入其他教學方法,在多媒體中設置探究式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情境進行小學美術探究,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讓學生對小學美術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把握,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改善小學美術學習效益。教師要設置實時交互環節,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從而讓學生能夠緊跟教學進度。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設置小學美術評價內容,讓學生指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與學生就上述問題實施交流,及時修改和調整,從本質上提升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質量,達到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的全面優化和提升。
3總結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全面把握,對多媒體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在該基礎上構建系統化、層次化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益的全面改善。教師要對多媒體教學關系進行調整,在教學需求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備,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創建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從而保證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能夠全面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從根本上加速小學美術發展進程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2
摘 要:隨著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筆者深刻地體會到美術教學課改的重心在于美術的教學語言、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小學生這個特定年齡的創新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筆者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小學生 美術課 興趣 創新能力 觀察能力
小學生美術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教學界的重視。小學美術教育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是為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注重培養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美術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小學學習過程中創新能力的挖掘,筆者就此談一點教學體會:
一、美術教學首先要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比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第五冊第6課《水墨畫動物》時,我在課前用了不少的時間精心準備了多幅動物水墨畫的作品。剛上課時,我向小學生展示了那些精心準備的美術作品,他們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當我問他們是否想學習水墨畫時,個個歡呼雀躍,學習熱情高漲,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覺。因為他們想學,所以那堂課他們學得很認真、很投入;又因為他們的認真和投入,所以個個畫得都很棒,雖然筆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畫都表現得生動有趣,彰顯著個性。這就使我感覺到學習美術,興趣很關鍵。
為了提高學生在美術課上的學習興趣,我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質材料,比如舊報紙、硬紙板、廢舊瓶罐、舊毛線等,引導學生通過剪、拼、貼、折等進行手工制作,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使興趣成為他們上好美術課、學好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我還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讓他們欣賞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開闊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由此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美術教學可啟發小學生的大膽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钡拇_,世界上許許多多的發明和創新,都是先通過想象開始的。因此,我在美術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啟發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發散思維、產生靈感,培養他們大膽創新的能力。如教學小學二年級第四冊第7課《我愛樹木》時,我在課前先帶學生去了公園,讓他們認識身邊各種各樣的樹木,并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距離去觀察樹木,比較樹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細,還讓他們去摸樹皮、聞樹葉、聽樹木發出的聲音。孩子們在這個玩的過程中很輕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務。其實,我讓他們在這個玩的過程中已親身感受了樹木帶給他們的綠蔭、清新的空氣、美麗以及歡樂,同時也使他們對樹木產生了感情,并深深地愛上了樹木。等到一上課,我首先播放了一個關于樹木的DVD短片,讓他們領略千奇百怪的樹種,為他們講樹木的知識,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樹木給生活和大自然帶來的無窮魅力。緊接著,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樹木是空氣的清新器。請同學們畫一幅以《我愛樹木》為題的畫。當我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我震驚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創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謂五彩繽紛、絢麗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鳥兒,把大樹當成家,住進了大樹里;有的把樹木畫成了綠色長城;有的把樹木畫成了空氣清新器;還有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地球長出四肢,把樹木畫成肺的形狀,喻意讓人一目了然……我感動至極,美術課激活了學生的藝術細胞,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繪畫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大膽創新的能力。
三、美術教學可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這句話表明,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時要想擁有一定的繪畫技能,就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樣,在教學《我愛樹木》這課中,我帶學生去公園認識樹木,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距離去觀察樹木,比較樹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細,這就是對學生觀察力的一種訓練和培養。只有讓學生通過認真、細心的觀察,才能使他們把握樹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學美術教學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時,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形成,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在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將在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中不懈努力!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3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情感滲透;教育策略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是相對的一則概念,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情感與認知的平衡,充分發揮情感意識對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作用,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培養求知、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品質和人格。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發明顯,因此在這樣一種宏觀的教育背景下加強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滲透,顯得十分重要。國內外眾多美術學家、教育學家也認同情緒的培養、情感的發達對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積極的作用,這也是能夠間接提升創造力和審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情感滲透的路徑
1.美術教育豐富學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們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過程中,因個體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而生成的一種情感意識。小學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現在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問題和奧秘的進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擴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學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們發揮智慧的潛在力量,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作品豐富理智感。例如,學習基本圖形的畫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怎么畫和為什么這樣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無形中增加小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目標,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美術教育要想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繪畫技巧,不能將教育目標局限在對技能的掌握和美術知識的傳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論道德,利用美術教材的優勢,借助時間的靈活性以及美術課程自身的優勢,運用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時,不斷熏陶審美意識,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美、創造美。
2.情境教學,培養感悟能力
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時,習慣采用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只負責講解,學生只負責聆聽,“教”與“學”是兩個獨立的、沒有關聯性的環節。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更無法讓學生對美術作品、審美元素產生關聯性與感悟,不利于培養美、創造美所需的條件。例如,學習《鳥語花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學生對大自然中的小鳥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花朵和鳥類的特征,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鳥語花香”。其次,根據小學生的回憶以及對大自然中鳥語花香的感受,教師開始講述本堂課的關鍵,即如何繪出小鳥和花朵的線條,怎樣讓花朵更加有層次感,怎樣讓小鳥更逼真,表現出飛翔的張力。但是該怎么樣才能畫好線條呢?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準備一組連筆畫模板,在一張大紙上標上不同的漢字、數字等,讓學生用黑色的線將相同的數字連接起來,用黃色的線將相同的漢字連接起來……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粗細的線條表達美術形象,讓學生感受到圖形躍然紙上的過程,進而感受到愈發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拓展學習,如為花朵和小鳥繪制面孔,感受它們的喜怒哀樂。有的學生在花朵上畫上笑臉,表示空氣環境良好;有的學生在小鳥的臉上畫上淚水,表示樹木被砍伐小鳥找不到家。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感悟能力,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收獲到更為真實的人生感悟與生活閱歷。
3.實踐活動提升審美水平
美術教學離不開手工環節的輔助,實踐活動有助于提升美術教學效果,是提升小學生動手操作本領的重要措施。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術作品,將心中所想、內心所感表達出來。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泥巴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納入到課堂中來,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樣的物件,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知識的趣味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展開知識拓展,讓學生了解中國古老的陶瓷技藝,了解中國傳統的泥塑文化等,通過對民間藝術的感知和更為全面的藝術形式的認知,小學生將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會間接提升審美水平。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從教學現狀和教學實際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將情感滲透融入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魯雅婕.人教版與湘教版小學美術教科書比較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xx.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本文以“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滲透”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三個方面對情感滲透的具體操作方式展開論述,希望為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的教師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情感滲透;教育策略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是相對的一則概念,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情感與認知的平衡,充分發揮情感意識對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作用,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培養求知、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品質和人格。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發明顯,因此在這樣一種宏觀的教育背景下加強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滲透,顯得十分重要。國內外眾多美術學家、教育學家也認同情緒的培養、情感的發達對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積極的作用,這也是能夠間接提升創造力和審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情感滲透的路徑
1.美術教育豐富學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們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過程中,因個體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而生成的一種情感意識。小學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現在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問題和奧秘的進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擴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學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們發揮智慧的潛在力量,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作品豐富理智感。例如,學習基本圖形的畫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怎么畫和為什么這樣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無形中增加小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目標,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美術教育要想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繪畫技巧,不能將教育目標局限在對技能的掌握和美術知識的傳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論道德,利用美術教材的優勢,借助時間的靈活性以及美術課程自身的優勢,運用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時,不斷熏陶審美意識,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美、創造美。
小學美術教學想象力的培養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想象力的培養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學想象力的培養論文 篇1
摘要:想象是美術創作的前提條件,獨特新穎的作品來自于大膽的想象,想象在美術活動中是不可替代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愈來愈顯得重要。
關鍵詞:美術教學;想象力;小學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研究認為: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人的想象力。想象能自然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與敏捷思維,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孕育促成奇妙的創新。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發展美術學科的特色,努力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想象力
兒童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美術的教學內容有時是比較抽象的,通過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將抽象變為具體形象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1.營造多媒體情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形象,將遙遠抽象的美術形象演變過程再現于學生眼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上《美麗的盤子》這一課時,盤子的演變過程是比較復雜的,從古時候的人使用的盤子到現代人使用的盤子,如果靠老師單調的講,既抽象乏味又讓學生覺得空口無憑。若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半坡氏族人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視頻,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能更直接明了地看到古代人使用的盤子。通過視頻,學生可以看到:盤子最初是用陶土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這樣一些死板抽象的知識轉變成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觀想象地再現出來。2.創設生活情境。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并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滲入學生的生活情境,因勢利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春天的色彩》這課中,更是將學生的生活聯系到課堂中來。春天是我們每個人都度過的季節,在春天里同學們肯定會有各種活動,讓學生嘗試回想,把課堂搬到了學生的生活情境中,創設生活情境來感受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氣息,春天里的色彩。很多同學在這節課上都踴躍舉手說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以自己生活為藍本,用自己純真的眼睛看世界看生活,用自己純真的畫筆勾勒出生活,勾勒出春天的色彩,流露出的是樸實、自然、鮮活。
談小學美術教學傳統文化的滲透論文
現如今,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小學美術教學傳統文化的滲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能夠給人帶來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引導小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認知美術,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審美能力、文化素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本文從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角度展開論述。通過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持續滲透,讓小學生充分感受美術的文化內涵,小學生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能夠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精華,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美術;滲透策略;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歷經時代變遷但是依然熠熠生輝,其中蘊含了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對小學美術教學而言,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同時也能夠增強美術專業知識的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我國繪畫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小學美術教學日常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能夠加深小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蓬勃生機,實現學生美術素養的全面提升。通過賞析傳統名畫的課程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繪畫的技巧,實現學生繪畫能力的提升。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注意傳統文化教學素材的篩選和貼近學生理解水平,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的藝術涵養。
立德樹人下的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德樹人下的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美術的教學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美術教育在小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進行結合,是小學美術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重點課題。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認識到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過信息化教學融入到各個學科當中,從而全面、廣泛、深刻地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美術;信息化;
美術,作為一個文化的媒介,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同時,美術也是跟隨著時代在不斷地創新,有很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美術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思想已經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要通過信息化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和綜合素質。美術是美育的重點內容,也是提高學生品德的一條有力途徑,小學美術的教學內容中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在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通過信息教學讓立德樹人思想滲透到美術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品德。[1-2]
一、注重課堂導入,進行德育教學
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如果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這堂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課堂的導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導入是每一節課的開端,教師做好的導入工作,能夠非常好地促進后面課程的講授。高效課堂,往往能夠吸引住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導入部分就能夠調動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對后面的學習進行更好的鋪墊。為了能夠使小學美術的教學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和信息技術相結合,打造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一定要重視美術課堂的導入,要將美術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相關聯,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降低學生的恐懼感,提升學生的親切感,從而給學生帶來一個生動的課堂體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導入,這樣更顯得課堂有時代感,讓學生能夠提起興致。[3]比如,帶領學生學習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6課《多彩的夢》的時候。
小學美術論文簡化模板:談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備課
小學美術論文簡化模板:談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備課
我們都清楚一堂好的美術課常常是從備課開始的,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備課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以前我們只是備教師和學生的內容,現在我們又要在美術教學中加入媒體教學的內容,隨著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不斷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教學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正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多地占據美術課堂教學探索和研究這一塊陣地,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研究內容不斷深入,涉及范圍也不斷拓寬。但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是怎樣用最少的媒體來達到一個最理想的效果,這就是我今天要談的話題。
一、關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多媒體備課
小學美術課由于其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形式,靈活的教學方法,特獨的個性化教學而受到學生的喜愛。近年來大部分小學美術教師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也對人類發展的本質進行了很大鉆研,把人的培養放到教學的第一位,讓兒童在美術教學中能夠更多好地發展他們的個性,同時在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要上好一節美術課,都會去做一個充分的課前準備,這不光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而用現在的教學要求來衡量一節課的優劣,教師在備課時更注重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注重選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直觀形象的審美對象,幫助兒童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尋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備課的方法和形式也從傳統意義上的“備課”中走了出來。它更注意改變備課本身的方式,注意從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出發改變備課的方式。備多媒體課就是結合現代教育技術而進行備課改革的一種。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研究的美術論文
一、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實踐現狀分析
1、小學美術課程成為“課表上的課程”
小學美術教學在小學教學中不受重視,表現在教師數量配備較少,往往整個小學就一個或兩個專業美術教師,部分的小學甚至沒有專業的美術教師,常常是其他科任教師頂替教學。不受重視還表現在課程設置較少,在期末階段還經常將課程讓出給其他教師,還有部分的學校則一心抓升學率,小學美術課程成為“課表上的課程”,學生缺乏有效的美術教學時間。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不收重視,使得學生在藝術培養以及審美培養方面成為空缺,對學生成長極為不利。
2、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模式過于陳舊,部分教師仍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仍然占據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幾乎是“操控”學生,將教材上的任務生硬的布置下去,讓學生對其進行“照搬照抄”。在小學美術階段,讓學生適當進行臨摹、模仿式的教學是必要,但不能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以往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今學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枯燥和乏味,逐漸的失去對美術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有所收獲,致使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低下。
二、小學美術課程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1、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個性
美術是人們對世界感觀的一種表現形式,既可以反映出美術作品創作時期的文化背景以及社會信息等歷史價值的內容,又可以讓創作人抒發心中的想法,對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以及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學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是經歷后的情感綜合體表現出來,可以有效的開發學生想象力,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感知世界。與此同時,在小學美術教師科學、有效的引導下能夠讓學生的創新力得到培養,對啟蒙學生的創新意識有著良好的渠道作用。在小學美術課程的實踐中,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于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的論文
一、營造氛圍,激發參與熱情
在校園里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激發了小學低年級孩子們參與美術活動的激情。學校每年秋季舉行的校園藝術節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參與學生眾多,“我設計的藝術掛盤”、“可愛的拼貼”、“我喜歡的海底寵物”這些項目貼近學生生活。春季舉行的科技節中的“科幻畫大賽”、“科技小制作”、“我愛小發明”等項目,讓低年級的孩子有一個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藝的機會,也給校園里帶來了濃濃的美育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有好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很多時候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小的貼畫、可愛的書簽等都可以作為獎品,來激勵學生。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運用學過的繪畫知識技能,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在教學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圖片,聯系周圍熟悉的氛圍和環境,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意識,從而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調整內容,多樣教學形式
教師針對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適度對內容進行調整,選擇孩子們喜愛的教學形式,可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不能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范學生,應正確把握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的特點采取合理的啟發、引導,保持他們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冊14課《像什么呢》教學時,將非常好看、生動形象的'云朵引入課堂,有的像狗,有的像愛心、梅花鹿、地圖等,由于孩子們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膽想象,自由創作。課堂上教師的及時指導,孩子們把奇形怪狀的云朵與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緊密聯系起來,展開想象,有的像地圖、像公雞、像梅花鹿、像小狗、像愛心……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后面的作業做了有效鋪墊。
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論文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農村地區因為各種原因,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方面
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長只看重學生的成績,不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的均衡發展,這就導致了一些農村學生沒有美術興趣,或者即使有興趣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使學生的個性逐漸泯滅。
2.學校方面
部分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美術課開設的課時不足,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成熟,將美術上成了臨摹課,或者以灌輸講解教學為主。美術課的應有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學生方面
學生在幼兒時期大都喜歡美術,但是到了小學一年級,喜歡美術的學生往往開始減少,小學三年級更成為一個分水嶺,三年級以后部分學生為了升學,放棄了美術的愛好,但這種放棄可能使他們今后的全面發展留下缺陷。在素質教育大形勢下,美術教學應該從美術的實質入手,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美術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
1.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授課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改要求,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很多學生有想法、有創意卻不敢和教師交流,或者難以得到教師的認可。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教師或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或采用表揚激勵的評價,讓整個課堂洋溢著輕松愉悅的氣氛。小學生積極好動,對新奇的事物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個性才華,培養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審美情趣和獨立人格的培養都能起到促進作用。
關于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認為知識的學習過程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它突出主動建構的學習方法,提倡走同化和順應的學習路徑,強調情境對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些原則對中小學美術教學改革有諸多啟發,它有利于發揮師生積極主動性,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原認知能力。
關鍵詞:建構主義 素描 意象造型 中小學美術教學
一、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認識論是由多學科交叉滲透、雜交而生的產物。建構主義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維果斯基等。建構主義強調世界的客觀性原則,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建構主義在關于人與客觀世界的的關系問題上給出了經典的闡述,它認為世界所賦予個體的意義完全由個人決定,人們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現實,人的認識的本質是認識主體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自身的經驗能動地建構他對客體的認識,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由自己的頭腦創建的。因此,每個人的經驗是有差異的,從而導致了對外部世界理解的差異。認識主體在認識過程中,不是去發現獨立于他們頭腦之外的知識世界,而是通過自身的經驗世界,重新組合,建構起一個新的認知結構,具有建構性。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主要內容是:
1、突出主動建構的學習方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既不是通過感官也不是通過交往接受的。知識是由思考的主體積極建構的。個體認知的作用就是適應的方式,即在詞匯的生物學意義上的適應,其目的是適應或生存力。認知服務于主觀經驗世界的組織,而不是服務于一個客觀的本體論實在的認識。建構主義堅持認為人們定義的所有的知識僅僅存在于人的大腦之中,思維的主體只能在經驗的基礎上建構他的知識。所以,建構主義學習主張一種基于個體能動性的主動、自覺、自我組織的接受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它要求學習主體充分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對各種現象的把握、分析、組合,積極主動地去探尋客觀世界的奧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分析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摘 要】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曾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世,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潛移默化中透露出了美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以及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亦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教育要從小做起,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教學界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創設情境;生活化教學;以情促教
審美意識和能力將是伴隨學生一生的財富,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新課改不斷發展與推進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傳統的美術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最新形勢的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教學策略,才能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提供更加寬廣的發展平臺,也為教學的與時俱進提供莫大的活力。關于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下幾點將作出比較具體性的說明。
一、靜心創設富有感染力的多媒體教學情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帶來了新一輪的春天,拓寬了教學的視野和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若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將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詳細一點來講,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情保持著時刻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恰好借用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聲音以及動態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在使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一年四季”之時,教師就可以將具有季節代表性的圖片、聲音等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彷如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繪畫的更高境界,讓他們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其次,藝術欣賞只有在師生對繪畫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發掘其中更美的內涵。因此,教師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最新思想動態及興趣所在,使得所選取的教學素材更加符合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強化,也利于美術教學課堂教學氛圍的更加輕松與和諧。